閱讀
媽媽,稻子熟了(節(jié)選)
袁隆平??①稻子熟了,媽媽,我來看您了。
??②本來想一個人靜地陪您說會話,安江的鄉(xiāng)親們實在是太熱情了,天這么熱,他們還一直陪著,謝謝他們了。
??③媽媽,您在安江,我在長沙,隔得很遠很遠。我在夢里總是想著您,想著安江這個地方。
??④人事難料啊,您這樣一位習慣了繁華都市的大家閨秀,最后竟會永遠留在這么一個偏遠的小山村。還記得嗎?1957年,我要從重慶的大學分配到這兒,是您陪著我,臉貼著地圖,手指順著密密麻麻的細線,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圖上這么一個小點點。當時您嘆了口氣說:“孩子,你到那兒,是要吃苦的呀……”我說:“我年輕,我還有一把小提琴?!睕]想到的是,為了我,為了幫我?guī)『ⅲ涯餐系搅税步?。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媽媽您哪!您哪里走得慣鄉(xiāng)間的田埂!我總記得,每次都要小孫孫牽著您的手,您才敢走過屋前屋后的田間小道。
??⑤安江是我的一切,我卻忘了,對一輩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來說,70 歲了,一切還要重新來適應。我從來沒有問過您有什么難處,我總以為會有時間的,會有時間的,等我閑一點一定好好地陪陪您……
??⑥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時候,我還在長沙忙著開會。那天正好是中秋節(jié),全國的同行都來了,搞雜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著也得陪大家過這個節(jié)啊,只是兒子永遠虧欠媽媽您了……其實我知道,那個時候已經(jīng)是您的最后時刻。我總盼望著媽媽您能多撐兩天。誰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趕,我還是沒能見上媽媽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媽媽,當時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長,您一定有很多話要對兒子說,有很多事要交代??晌以趺淳湍敲春磕兀∵@么多年,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實驗,少出一天差,坐下來靜靜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媽媽,每當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當我在國際講壇上談笑風生,每當我接過一座又一座獎杯,我總是對人說,這輩子對我影響最深的人就是媽您啊無法想象,沒有您的英語啟蒙,在一片閉塞中,我怎么能夠閱讀世界上最先進的科學文獻,用超越那個時代的視野,去尋訪遺傳學大師孟德爾和摩爾根無法想象,在那個顛沛流離的歲月中,從北平到漢口,從桃源到重慶,沒有您的執(zhí)著和鼓勵,我怎么能獲得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教育,獲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膽識無法想象,沒有您在搖籃前跟我講尼采,講這位昂揚著生命力、意志力的偉大哲人,我怎么能夠在千百次的失敗中堅信,必然有一粒種子可以使萬千民眾告別饑餓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
??⑨稻子熟了,媽媽,您能聞到嗎?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還留著熟悉的歡笑?隔著21年的時光,我依稀看見,小孫孫牽著您的手,走過稻浪的背影;我還要告訴您,一輩子沒有耕種過的母親,稻芒劃過手掌,稻草在場上堆積成垛,谷子在陽光中畢剝作響,水田在西曬下泛出橙黃的味道。這都是兒子要跟您說的話,說不完的話啊……
??⑩媽媽,稻子熟了,我想您了!
【資料鏈接】
??袁隆平享譽海內(nèi)外的著名農(nóng)業(yè)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的雜交水稻育種成果不僅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也是解決世界性饑餓的法寶。
(1)為什么“臉貼著地圖,手指順著密密麻麻的細線,找了很久”才找到袁隆平要去報到的地方?CC
A.因為母親眼花看不清地圖。
B.因為母親想和兒子多呆一會兒。
C.因為要去的地方十分偏遠,母子倆對那里都很陌生。
D.因為想多了解了解那地方周邊的地理條件。
(2)從第④段母親的言行中,可以感受到 母親的執(zhí)著和對我的鼓勵。母親的執(zhí)著和對我的鼓勵。
(3)以下有關文章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DD
A.母親為了幫袁隆平帶小孩,從大都市來到安江,最終在安江去世。
B.“他們說,我用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边@句話中的“種子”指的是袁隆平培育的雜交水稻的種子。
C.“我知道,這粒種子,是媽媽您在我幼年時種下的!”“這粒種子”有更深刻的含義,指的是母親在袁隆平心里種下的理想和信念。
D.這封信是袁隆平在母親生前寫下的。
(4)“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同樣是抒發(fā)情感,文章中采用了不同方法,第④段的表達方式是 BB,第⑦段的表達方式為 AA。(填序號)
A.把心里想說的話直接寫出來
B.把感情融入具體事件
(5)第⑦段讓人深深感受到作者“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痛楚。
(6)母親帶給袁隆平哪些深遠影響,請用3個關鍵詞進行概括。
①母親的英語啟蒙,開拓了“我”的視野。②母親的執(zhí)著和鼓勵,讓“我”得到了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教育,獲得了膽識。③母親給“我”講尼采,教育“我”要有昂揚的生命力、意志力。①母親的英語啟蒙,開拓了“我”的視野。②母親的執(zhí)著和鼓勵,讓“我”得到了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教育,獲得了膽識。③母親給“我”講尼采,教育“我”要有昂揚的生命力、意志力。
(7)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寫到“媽媽,稻子熟了……”,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二者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完整。兩處都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強烈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二者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完整。兩處都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強烈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答案】C;母親的執(zhí)著和對我的鼓勵。;D;B;A;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①母親的英語啟蒙,開拓了“我”的視野。②母親的執(zhí)著和鼓勵,讓“我”得到了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教育,獲得了膽識。③母親給“我”講尼采,教育“我”要有昂揚的生命力、意志力。;二者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更完整。兩處都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強烈表達了對母親的思念之情。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23引用:1難度:0.3
相似題
-
1.課文鏈接。
匆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吧: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吧:現(xiàn)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2)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用了
(3)仿照第三段第四句話的寫法,用一段話把你對時間之流的感觸下來。
(4)課文結尾與開頭是什么關系?這樣寫對表達情感有什么作用?發(fā)布:2025/1/13 11:0:2組卷:54引用:1難度:0.4 -
2.課外閱讀。
奇想與發(fā)明??任何一項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離不開創(chuàng)造靈感。而孩子們天真無邪的問題和常人眼中的“異想天開”,在發(fā)明者看來卻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
??1821年的一天,德國有個農(nóng)家女孩拿著媽媽的木梳在家門口玩耍。玩膩了,她想出個新花樣:找來兩張紙片,一上一下貼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邊,誰知竟嗚哩嗚哩吹出聲了。一個叫布希曼的音樂家路過,被這奇妙的聲音吸引住了。他仔細觀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綜合女孩的木梳、中國古笙和羅馬笛的發(fā)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無獨有偶,聽診器的發(fā)明靈感也來自兒童。一次,法國醫(yī)生雷內(nèi)克到一位患心臟病的貴婦家去診病。由于病人過于肥胖,傳統(tǒng)的叩診法無法測得準確的心率,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貼在患者胸部聽診,醫(yī)生十分為難。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根圓木的一頭用針刮劃,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貼在另一頭。出于好奇,他湊上前去,竟清楚地聽到了圓木那頭的聲音。這件事啟發(fā)了雷內(nèi)克,不久,聽診器問世了。
??一次性成像照相機是美國人蘭德的發(fā)明,提醒他進行這項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兒。一天,蘭德和女兒去公園游覽。他給女兒拍了許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照片。孩子的要求促使蘭德花了好多年工夫研究一次性成像問題,終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一次成像照相機。
??非裔美國人畢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機械師。他的兒子是個報童,整日奔波送報,腳踏車上的鏈條常常脫落,兒子為此十分苦惱。于是,畢寇用塑膠做了些齒輪,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給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輛“兩輪傳動”的腳踏車──用踏板的力量同時帶動兩個輪子,這種車能暢行于郊外崎嶇的小徑。
??與前幾位相似,發(fā)明隱形眼鏡的比斯特得益于兒子的惡作劇。一天,他正聚精會神地讀報,突然,鼻梁上的眼鏡被調皮的小兒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發(fā)火,小兒子卻拾起碎鏡片,貼在眼前大叫起來。比斯特拿過鏡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螞蟻,他靈機一動,既然碎鏡片可以脫離鏡架看東西,把它裝在眼球上,看東西不是更方便嗎?就這樣,隱形眼鏡誕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契機。發(fā)明并不是件高深莫測的事兒。我們今天的許多“文明的奇跡”,最初都源自兒童的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與奇想。只要你擁有一顆敏銳的心和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小發(fā)明家。
(1)根據(jù)詞語的意思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①不只一個,竟然還有配對的,表示兩事或兩人十分相似。
②高深的程度無法揣測,形容使人難以理解。
(2)文章采用“
(3)作者用了哪些事例來證明自己觀點的?
(4)這篇文章告訴人們一個什么道理?發(fā)布:2025/1/13 11:0:2組卷:13引用:1難度:0.4 -
3.課外閱讀。
獻給母親的歌??藍藍的天空白云飄,我想飛身上天把這潔白的云(悄悄、輕輕)摘下獻給媽媽,作她的圍巾。雪梅峰上雪梅開,我不畏路險風蕭蕭,也要把雪梅摘下獻給我偉大的媽媽。
??小鳥啾啾細柳枝,春花遍地開。媽媽每在新春之前,總是要為自己定下一個計劃,今年要在那畝地開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種些高粱、玉米,好讓兒女們過節(jié)吃上甜甜的高粱飴、香噴噴的玉米棒。媽媽總是想著讓我們能吃上可口美味的東西,從不說她要吃什么。全家團圓,媽媽忙前忙后,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女們叫媽媽休息一下,媽媽卻倔強而(喜悅、喜歡)。媽媽雖銀絲飄飄,卻心明眼睛亮。每每茶余飯后,把我們集中在一起,(查問、詢問)學習、生活、人際關系。我們進步時,媽媽就滿臉微笑,溫柔地表揚我們;當我們沮喪失落時,媽媽就諄諄教導,循循善誘,猶如春天的雨露,滋潤著我們的心田。
??孩子將要遠行,昏暗的燈光下,媽媽手拿針線,(密密、細細)縫補著孩子的衣服。媽媽眼睛不好,總是縫一針,落兩針。她那(悄悄、輕輕)的嘆息聲,飄至我的心中,我總是淚濕枕巾。
??離家?guī)浊Ю?,每每眺望遠方,我似乎看見我的媽媽站在小山坡上,手塔涼棚,在尋找著,凝視著,盼望兒女們歸來。我時時在夢中望見媽媽展開雙臂,呼喚著我,向我走來,我跳床而起,向媽媽撲去……媽媽給了我們(堅定、堅強)的性格,上進的精神,我的媽媽是世上最好的媽媽。
(1)將文中括號里不恰當?shù)脑~劃去。
(2)將文中第四自然段的錯別字用修改符號改出來。
(3)用橫線畫出文中的比喻句。
(4)寫幾個成語夸夸媽媽:
(5)課文第三段說“媽媽雖銀絲飄飄,卻心明眼睛亮”,第四段又說“媽媽眼睛不好”這兩處是否前后矛盾?為什么?
(6)文章寫媽媽為我們操勞一共講了三件事,這三件事分別是:(概括要簡潔)
①
這三件事是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因為他們是按
(7)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
(8)文中的“我”想為媽媽發(fā)布:2025/1/13 11:0:2組卷:59引用:2難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