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文本二:
發(fā)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shù)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舍之可也
(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
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
B.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
發(fā)慮憲,求善良 |
C.就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 |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
D.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也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2)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B.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C.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D.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3)下列對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中,荀子論述了學習的作用、方法以及態(tài)度,認為學習需要逐步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
B.文本二認為,教育的困難在于缺少嚴格的老師;《師說》則認為,教育的難處在于恢復傳統(tǒng)的師道。
C.文本二認為學習者每年都要進入學校學習,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學習年限的人考核內(nèi)容有所不同。
D.文本二主張既要讓學生按時學習正業(yè),也要有空閑的時間學習其他相關(guān)的內(nèi)容,這樣才能親師信道。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②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
(5)文本一和文本二談論的都是有關(guān)學習的問題,但面向的群體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