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凌虛臺記
蘇 軾
    國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飲食與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終南,而都邑之山者,莫近于扶風。以至近求最高,其勢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嘗知有山焉。雖非事之所以損益,而物理有不當然者。此凌虛之所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陳公杖履逍遙于其下。見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墻外而見其髻也,曰:“是必有異。”使工鑿其前為方池,以其土筑臺,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臺之高,而以為山之踴躍奮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凌虛。”以告其從事蘇軾,而求文以為記。
      軾復于公曰:“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竄伏。方是時,豈知有凌虛臺耶?廢興成毀,相于無窮,則臺之復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嘗試與公登臺而望,其東則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則漢武之長楊、五柞,而其北則隋之仁壽、唐之九成也.計其一時之盛,宏杰詭麗,堅固而不可動者,豈百倍于臺而已哉!然而數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頹垣無復存者,既已化為禾黍荊棘丘墟隴畝矣,而況于此臺歟!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于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br />      既以言于公,退而為之記。
(選自《古文觀止》)
注①祈年、橐泉、長楊、五柞、仁壽、九成:皆為宮殿名。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D
D

A.而都邑之山者,莫近于扶風 麗:美麗。
B.公曰:“是宜凌虛。” 名:名字,名稱。
C.廢興成毀,相于無窮 尋:尋找。
D.豈百倍于臺而已哉 特:只。
(2)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C
C

A.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于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
B.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于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
C.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于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
D.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于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則過矣/蓋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臺之存亡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這篇文章從記敘凌虛臺入手,娓娓而談,引人入勝,接著抒發(fā)議論,發(fā)出“物之廢興成毀,不可得而知”的感嘆。
B.蘇軾看似在記凌虛臺,實則在提醒太守物極必反的道理,不能稍有所得就“夸世而自足”。
C.蘇軾借著小小的亭臺而感懷古今,抒發(fā)了人事萬物變化無常的感慨,有很深的人生哲理。
D.文章結尾處寫道“蓋世有足恃者”,但不直接點出究竟什么是“足恃”的東西,這就使文章更為含蓄而耐人尋味。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雖非事之所以損益,而物理有不當然者。
②見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墻外而見其髻也。

【答案】D;C;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7引用:3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雖有是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乎!
    (選自《雖有嘉肴》)       材料二:
          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敝林埽瑔柖Y于老聃,訪樂于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于是喟曰:“吾乃今知周公之圣,與周之所以王也?!奔叭ブ?,老子送之,自周魯,道彌尊矣。遠方弟子之進,蓋三千焉。
    (選自《孔子家語?卷三》,有刪減)       材料三:
          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選自《荀子?勸學》)(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B.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C.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D.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此之 太守誰(《醉翁亭記》)
    B.于是喟 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出師表》)
    C.自周 始一焉(《愚公移山》)
    D.曷足以七尺之軀哉 吾妻之我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從“嘉肴”“至道”寫起,提出只有學習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B.材料二中,孔子聽說老子博古通今,通曉禮樂的起源,明白道德的歸屬,以為老子可以成為值得自己學習的老師。
    C.材料二中,孔子在周問禮訪樂,走遍了祭祀天地之所,并到實地考察各種規(guī)章制度,回國后,他的道更加受人尊崇了。
    D.材料三中,君子求取學問,不僅要耳朵聽進去,還要用嘴巴說出來,這樣便能夠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吾乃今知周公之圣,與周之所以王也?!奔叭ブ?,老子送之。
    ②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5)三篇短文都談到了學習,但各有側重,請分析三篇短文談到的學習側重點有何不同?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發(fā)布:2024/11/6 19:30:1組卷:2難度:0.5
  • 2.閱讀下面兩段文言文,完成各題。
    師說
    韓愈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答竇秀才書
    韓愈
           愈白:愈少駑怯,于他藝能,自度無可努力;又不通時事,而與世多齟齬。念終無以樹立,遂發(fā)憤篤專于文學。學不得其術,凡所辛苦而僅有之者,皆符于空言而不適于實用,又重以自廢。是固學成而道益窮,年老而智愈困。今又以罪黜于朝廷,遠宰蠻縣,愁憂無聊,瘴癘侵加,惴惴焉無以冀朝夕。
          足下年少才俊,辭雅而氣銳,當朝廷求賢如不及之時,當道者又皆良有司,操數寸之管,書盈尺之紙,高可以釣爵位,循次而進,亦不失萬一于甲科。今乃乘不測之舟,入無人之地,以相從問文章為事。身勤而事左,辭重而請約,非計之得也。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若愈之愚不肖,又安敢有愛于左右哉!顧足下之能,足以自奮;愈之所有,如前所陳。是以臨愧恥而不敢答也。錢財不足以賄左右之匱急,文章不足以發(fā)足下之事業(yè),稛載而往,垂橐而歸,足下亮之而已。愈白。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
    B.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
    C.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
    D.雖使古之君子/積道藏德遁其光/而不曜/膠其口而不傳者遇/足下之請懇懇/猶將倒廩傾囷/羅列而進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句讀,北宋之前,經書多為師徒口口相傳,行氣壓韻的句讀方式多為口傳心授。
    B.百工,古代主管營建制造的工官名稱,后為各種手工業(yè)者和手工業(yè)行業(yè)的總稱。
    C.足下,古代交際用語,僅用于下級稱呼上級。文中是尊稱對方,可譯為“您”。
    D.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也泛指各級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
    (3)下列對兩段文字表達特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師說》通過多重對比,闡述從師學習的重要性,批評了當時恥學于師的惡劣風氣。
    B.《師說》運用感嘆句、反問句,句式整齊,語氣強烈,感情激越,增強文章說服力。
    C.《答竇秀才書》語氣親切,條分縷析,既有親身經歷的印證,又有設身處地的關切。
    D.韓愈以“稛載”形容竇秀才有盼而來,以“垂橐”形容他無獲而歸,言語飽含祝福。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②今又以罪黜于朝廷,遠宰蠻縣,愁憂無聊,瘴癘侵加,惴惴焉無以冀朝夕。
    (5)面對竇秀才從師的請求,韓愈“臨事愧恥而不敢答”的原因有哪些?

    發(fā)布:2024/11/6 8:30:1組卷:85引用:7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弊迂曉唬骸啊对姟吩疲骸缜腥绱瑁缱寥缒ァ?,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論語?學而》)       子曰:“衣敝缊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論語?子罕》)【注】①忮(zhl):嫉妒。②臧:好,善。
    (1)材料中,子貢借用詩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喻指
     
    ;“告諸往而知來者”體現(xiàn)了
     
    的教學原則。
    (2)結合材料二,簡述孔子對子路前后不同的評價的原因。

    發(fā)布:2024/11/6 9:0:2組卷:15引用:5難度:0.7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