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西晉末年永嘉之亂,中原人民在階級和民族的雙重壓迫下,紛紛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地區(qū)每一次較大的政治變動,如淝水之戰(zhàn)、劉裕北伐等,都有一次較大規(guī)模的人口南徙。據(jù)研究,截至劉宋為止,南渡人口約共有90萬,占當時劉宋全境人口的1/6。西晉時北方諸州,約700萬口。南渡的90萬口占其1/8。北來的僑民集中在長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漢流域的襄陽、江陵、武昌以及長江下游的今江蘇省境內(nèi)。史書中關(guān)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的記載很多。十六國以來,許多少數(shù)民族在中原與漢族雜居,一遇變亂,同樣成為流動人口。波瀾壯闊的人口大流動,從短時態(tài)來看是加劇了社會動亂,但它也為社會的久遠進步開辟了道路。
——據(jù)曹文柱等《乾坤眾生》整理(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兩晉南北朝時期人口遷徙的主要特點。
材料二:唐宋時期部分狀元數(shù)量及分布表(有籍可考者)
|
唐代 |
宋朝 |
河北、河南 |
28 |
13 |
陜西 |
11 |
1 |
山西、山東 |
10 |
11 |
江蘇 |
6 |
9 |
江西 |
2 |
9 |
兩廣地區(qū) |
2 |
3 |
兩湖地區(qū) |
2 |
3 |
安徽 |
1 |
5 |
福建 |
— |
19 |
浙江 |
— |
24 |
——整理自梅介人《中國狀元及其地理分布》(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唐宋時期狀元數(shù)量空間分布的變化?結(jié)合所學,從政治和經(jīng)濟角度分析產(chǎn)生這一變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