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尉元,字茍仁。年十九,以善射稱。神?中,為虎賁中郎將,小心恭肅,以匪懈見知。世祖嘉其寬雅有風貌,稍遷駕部給事中。從幸海隅,賜富城男,加寧遠將軍。
      天安元年,薛安都以徐州內(nèi)附,請師救援。顯祖以元為使持節(jié)與城陽公孔伯恭赴之。申纂詐降,元知非誠款,外示容納,而密備焉。元遂長驅(qū)而進,賊將周凱望聲遁走。彧[注]遣將張永、沈攸之等率眾討安都,屯于下磕。永乃分遣羽林監(jiān)王穆之領卒五千,守輜重于武原。元以張永仍據(jù)險要,攻守勢倍,懼傷士卒。乃命薛安都與李璨等固守,身率精銳,揚兵于外,分兵擊呂梁,絕其糧運。永勢挫力屈,元乘勝圍之,攻其南門,永遂捐城夜遁。伯恭、安都秉勢追擊,時大雨雪。泗水冰合,永棄船而走。元豫測永必將奔亡,邀其走路,南北奮擊,大破于呂梁之東。
      是時徐州妖人假姓司馬,自稱晉王,扇惑百姓。元遣將追斬之。延興元年。假元淮陽王。元表:“淮陽郡上黨令韓念祖始臨之初舊民南叛全無一人令撫綏招集愛民如子南來民費系先等前后歸附戶至二百有余南濟陰郡睢陵縣人趙憐等辭稱念祖善于綏撫,清身潔己,請乞念祖為睢陵令。若得其人,必能招集離叛,成立一縣?!憋@祖詔曰:“民情如此,可聽如請?!痹蒙晗氯酥?,皆此類也。太和初,出為鎮(zhèn)西大將軍,甚得夷民之心。三年進爵淮陽王,以舊老見禮,聽乘步挽,杖于朝。
      其年,頻表以老乞身。元詣闕謝老,引見于庭,命升殿勞宴,賜玄冠素服。又詔曰:“公以八十之年,宜處三老之重。”高祖再拜三老,親袒割牲,執(zhí)爵而饋。十七年七月,元疾篤,高祖親幸省疾。八月,元薨。
(選自《魏書?列傳第三十八》)[注]彧:即劉彧,南朝宋第七位皇帝。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B
B

A.淮陽郡上黨令韓念祖始臨之/初舊民南叛/全無一人/令撫綏招集/愛民如子/南來民費系先等前后歸/附戶至二百有余/
B.淮陽郡上黨令韓念祖始臨之初/舊民南叛/全無一人/令撫綏招集/愛民如子/南來民費系先等前后歸附/戶至二百有余/
C.淮陽郡上黨令韓念祖始臨之初/舊民南叛/全無一人令/撫綏招集/愛民如子/南來民費系先等前后歸/附戶至二百有余/
D.淮陽郡上黨令韓念祖始臨之/初舊民南叛/全無一人令/撫綏招集/愛民如子/南來民費系先等前后歸附/戶至二百有余/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世祖,廟號。一般用于王朝最初建立者,也可用于該王朝承上啟下的有為君主。
B.爵,古代君主對貴戚功臣的封賜,我國古代春秋時期設有公、侯、伯、男四等爵位。
C.乞身,古代以做官為委身事君,故稱請求辭職為乞身。它與“乞骸骨”意思相同。
D.三老,古代一種榮譽職位。相傳統(tǒng)治者設三老、五更各一人,以父兄之禮尊養(yǎng)。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A

A.尉元作戰(zhàn)身先士卒。討伐張永時,他命薛安都與李璨等人堅守,自己親率精兵,攻打呂、梁,后又乘勝追擊張永,使其棄船逃跑。
B.尉元富有軍事謀略。開赴徐州期間,他知道申纂并不是誠心投降,就表面上表示接納,暗中則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C.尉元從政很有手腕。他發(fā)現(xiàn)假托姓司馬的妖人自稱晉王來蠱惑百姓,就果斷派人殺死他;他任鎮(zhèn)西大將軍時,治理很合夷人心意。
D.尉元深受皇帝敬重。他因功績大受到皇帝禮遇,不僅賜予他乘車入朝,拄拐杖在朝堂行走的權力,還賜給他帽子和衣服,尊稱其為三老。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元以張永仍據(jù)險要,攻守勢倍,懼傷士卒。
②元豫測永必將奔亡,邀其走路,南北奮擊,大破于呂梁之東。
(5)尉元認可韓念祖可以做睢陵縣令的理由是什么?請簡要說明。

【答案】B;B;A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14引用:7難度:0.7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文本二:
          發(fā)慮憲,求善良,足以謏聞,不足以動眾;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于學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也。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于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舍之可也
    (節(jié)選自《禮記?學記》)(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 余音裊裊,不如縷
    B.君子生非異也,假于物也 發(fā)慮憲,求
    C.賢體遠,足以動眾,未足以化民 故木受繩則直,金礪則利
    D.是以雖離師輔而不 今其智乃不能及
    (2)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B.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C.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D.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后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3)下列對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中,荀子論述了學習的作用、方法以及態(tài)度,認為學習需要逐步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
    B.文本二認為,教育的困難在于缺少嚴格的老師;《師說》則認為,教育的難處在于恢復傳統(tǒng)的師道。
    C.文本二認為學習者每年都要進入學校學習,隔年考核一次,不同學習年限的人考核內(nèi)容有所不同。
    D.文本二主張既要讓學生按時學習正業(yè),也要有空閑的時間學習其他相關的內(nèi)容,這樣才能親師信道。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②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
    (5)文本一和文本二談論的都是有關學習的問題,但面向的群體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

    發(fā)布:2024/11/1 15:0:1組卷:46引用:3難度:0.7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睆埩荚唬骸俺紴轫n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具告沛公。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吾得兄事之?!睆埩汲?,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棽^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br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文本二:
          明日,沛公從百余騎至鴻門謝羽。自陳“封秦府庫,還軍霸上以待大王,閉關以備他盜,不敢背德?!庇鹨饧冉猓对鲇ε婀?,賴張良、樊噲得免。
          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秦民失望。于是韓生說羽曰:“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肥饒,可都以伯?!庇鹨娗貙m室皆已燒殘,又懷思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表n生曰:“人謂楚人沐猴而冠,果然?!庇鹇勚?,斬韓生。
    出自《漢書?項籍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
    B.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
    C.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
    D.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父,指叔父;中國古代兄弟排行次序常用“伯仲叔季”表示,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B.《史記》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左傳》《漢書》《后漢書》與之體例相同。
    C.距關,“距”同“拒”,為“據(jù)守”之意;“關”指函谷關,楚懷王曾經(jīng)“與諸將約,先入關者王之”。
    D.婚姻,在文中指親家,“約為婚姻”指結為有婚姻關系的親戚,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伯因先前與張良有交情,特別是張良曾經(jīng)對他有救命之恩,因此為了救張良,將消息泄露了出去,從其主觀上看與曹無傷的告密是不完全相同的。
    B.劉邦對項伯以兄長之禮相待,敬酒祝壽,還與項伯約為婚姻,主要是從政治角度和自身解困的需要考慮。
    C.從文本二中看,鴻門宴上,劉邦得以脫身的原因很多,其中謀臣張良和武將樊噲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D.因為進入咸陽后屠城、燒宮室、搶掠財寶與婦女,使得受暴秦統(tǒng)治的秦民對項羽很失望,所以項羽不顧韓生的勸阻,選擇東歸。

    發(fā)布:2024/11/1 17:30:2組卷:1引用:2難度:0.7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啴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fā)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動。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鄭、衛(wèi)之音,亂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間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于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非致味也?!肚鍙R》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嘆,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
    (選自《禮記?樂記》,有刪改)【注】①噍以殺:噍(jiāo),急促。殺(shài),衰微。②啴(chǎn):寬舒。③食(sì)饗之禮:食禮和饗禮,古代招待賓客及宗廟祭祀之禮。
    (1)下列對文中畫框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B.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C.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D.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干戚羽旄:干戚,盾和斧,跳武舞時所執(zhí)的道具;羽旄,雉羽和旄牛尾,跳文舞時所執(zhí)的道具。
    B.禮樂:指禮制和音樂,古代帝王常以禮、樂追求享樂,并以此來維護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
    C.鄭、衛(wèi)之音:春秋戰(zhàn)國時鄭、衛(wèi)兩國的民間音樂,因不同于正統(tǒng)的雅樂,被斥為亂世之音。
    D.玄酒:即水。水為玄色,即黑色。上古無酒,以水代之,所以稱祭祀用的水為玄酒。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心有哀、樂、喜、怒、敬、愛等不同感受,發(fā)出的聲音就有急、緩、散、厲、直、柔等之別。
    B.聲的產(chǎn)生是由于人的思想感情發(fā)生了變動,人的思想感情發(fā)生變動是外界事物影響的結果。
    C.桑間濮上之音屬于亡國之音,它反映了國家政治混亂、百姓不受約束、統(tǒng)治者自私自利。
    D.審聲才能知音,審音才能知樂,審樂才能懂得政事,因此審聲就能懂得政事。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②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5)文中是怎樣具體論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的?論述這個道理的目的何在?

    發(fā)布:2024/11/2 7:0:2組卷:19引用:15難度:0.4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