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一九二八年,傅斯年締造了中研院史語所這一現代學術機構。傅氏反復強調,該機構之建設,就是要與傳統(tǒng)的“抱殘守缺”式的國故研究劃清界限,“擴充材料,擴充工具”則是史語所的旨趣所在。傅斯年堅信,“史學的對象是史料”,或者說,“史學的工作是整理史料”??脊艑W在提供大量“新材料”的同時,也發(fā)揮著“新工具”的功能,從而在相當的程度上滿足了傅斯年“要把歷史語言學建設得和生物學、地質學等同樣”之愿望。
      史語所成立伊始,傅斯年即聘李濟為史語所考古組主任。李濟深諳以“精密的方法”發(fā)掘出的地下古物才具有科學價值的道理,并將田野考古的職責定義為“用自然科學的手段,搜集人類歷史材料,整理出來,供史學家采用”,他的這一理念簡直就是對“擴充材料,擴充工具”的具體詮釋。隨后,梁思永從哈佛畢業(yè)回國加盟史語所,作為中國第一個專攻考古學的學者,他幾乎以一己之力規(guī)范了考古學研究的三個關鍵步驟——資料采集、資料整理以及資料研究??梢哉f,中國考古學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門用新方法獲取新材料來研究中國“老問題”的學科。從這層意義上講,它是典型的“西學在中國”。
      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七年,史語所考古組連續(xù)在殷墟進行了十五個季度的發(fā)掘,除了那些刻字甲骨、刻花骨片和白陶等精美之物,殷墟的“基本材料仍是那極多極平常的陶片、獸骨等”,但李濟卻信心滿滿地展望,“在這種材料上我們希望能漸漸地建筑一部可靠的殷商末年小小的新史”。從這層意義上講,古史重建堪稱中國考古學的“初心”。
      幾乎在傅斯年創(chuàng)辦史語所的同時,曾經留學法國的哲學學者徐旭生也投身到古史研究的隊伍中來。徐旭生主張歷史研究不能“專在斗室故紙堆中繞彎子”,因此在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下創(chuàng)設了考古組,排除種種國難在陜西開展考古工作,意欲尋找“豐鎬、咸陽、犬丘、岐下、平陽、雍,及汧渭之會”等周秦都邑,并最終選擇寶雞斗雞臺遺址進行發(fā)掘。徐旭生和他的學生蘇秉琦相信,一部理想的中國上古史必須將文獻、傳說和造物三種材料綜合運用來書寫,并且堅信“將來必有一天,我們可能根據豐富可靠的地下遺物、遺跡和考古學的成就,來描述中華民族的史前文化”。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蘇秉琦晚年完成的重要著作《中國遠古時代》和《中國文明起源新探》是真正意義上扎根于考古材料的古史重建,他由衷地感慨這是“六十年圓一夢”。
      但并非所有學者都主張中國考古學應該以古史重建為學科使命,張光直就不無遺憾地表示,如果中國考古學家最初是在周口店、仰韶或其他史前遺址而非殷墟進行大規(guī)模發(fā)掘的話,那么考古學在中國的發(fā)展可能會從歷史學的范圍中走出來,而與自然科學做比較密切的結合。而在另外一些西方學者眼中,中國考古學更是淪為“維護傳統(tǒng)”的“證史工具”,這無疑是誤解了中國考古學的史學傾向。
      如上所述,中國考古學的兩個源頭——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考古組和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考古組的創(chuàng)辦者在學科萌芽之際即勾畫出強烈的古史重建的愿景。第一流的歷史學者和考古學者一直胸懷大志,立意高遠,“建體系”“修國史”,都堪稱是在為《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寫中國續(xù)篇”,中國考古學何嘗僅僅滿足于“證經補史”呢?中國考古學的當務之急其實是如何“不忘初心”,牢記學科使命,為重建系統(tǒng)可靠的古史貢獻力量,避免學科研究陷入碎片化、技術化的泥淖。
(摘編自孫慶偉《考古學如何與“中國”結合》)材料二: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離不開歷史學的堅強支撐,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活化了歷史場景?!北热?,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許多重大考古發(fā)現,極大地豐富了對中華文明起源問題的認識,極大地促進了對史前文化發(fā)展整體格局和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各地區(qū)互動關系的理解,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多元一體”“區(qū)系類型”“重瓣花朵”“中原中心”“相互作用圈”等多種模式。其中如果沒有歷史學的理論與方法,沒有歷史學家長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理論與實踐探討,這是不可能的。今天,我們仍然不能說古史傳說都是信史,也不能說考古發(fā)現把古史傳說一一證實了,但毋庸置疑,與傳說時代大體相當的考古學文化存在、實物支撐應該是沒有疑問了。
      我國考古學界在夏商周三代考古上取得了十分杰出的成就,但這些成就依然有賴于歷史學對其內涵的深入分析與挖掘。歷史學對考古學的支撐同樣也表現在秦漢考古上,秦漢是我國封建社會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大一統(tǒng)王朝的初創(chuàng)時期,歷史學通過對大量簡牘文書、皇宮遺址、皇室貴族官僚墓葬的考古資料解讀研究,有力支撐了這些考古發(fā)現的重大意義與價值,賦予了這些考古材料的歷史學價值。今天,不能設想離開秦漢考古的秦漢史研究,也不能設想離開秦漢史研究的秦漢考古學,二者互為基礎。
(摘編自卜憲群《推進歷史學與考古學融合發(fā)展的思考》等)(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D
D

A.史語所重視考古學的史料作用和工具功能,李濟的理念與史語所的旨趣高度一致,表達更具體化。
B.中國考古學誕生時的學科意識具有“西學在中國”的特點,其中李濟和梁思永等人做了巨大貢獻。
C.蘇秉琦認為要將文獻、傳說和遺物三種材料綜合運用寫出理想的中國上古史,他也是這樣實踐的。
D.中國諸多考古發(fā)現對古史傳說全面印證,這與中國考古學的創(chuàng)辦者們重視歷史學理論與方法是分不開的。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
A

A.考古學要以自然科學的手段收集史料為史學研究所用,這也符合傅斯年有關史語所“擴充材料,擴充工具”的職能定位。
B.投身到古史研究中的徐旭生創(chuàng)設了考古組,其目的在于旗幟鮮明反對“專在斗室故紙堆中繞彎子”的歷史研究方法。
C.有學者認為,假如中國考古學家最初能在仰韶等史前遺址做大規(guī)模發(fā)掘,就會有利于考古學“古史重建”學科使命的實現。
D.考古學材料在先秦和秦漢史研究領域中的證史、補史等方面發(fā)揮巨大作用,說明考古學與歷史學相互支撐。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最符合中國考古學“初心”的一項是
C
C

A.考古的作用是取地下材料“以補正紙上之材料”和“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
B.使用地質學和古生物學等方法發(fā)現了中國第一個史前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
C.多學科參與,多人合作,利用可觀的考古資料來“編輯一部比較可信的中國上古史”。
D.綜合利用文獻和傳說材料,來鞏固國人對于古史的信心并探尋正確的古史研究方法。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材料二中談到“我國考古學界在夏商周三代考古上取得了十分杰出的成就,但這些成就依然有賴于歷史學對其內涵的深入分析與挖掘”,那么除了“依賴歷史學”,你認為這些考古成就的取得還有哪些原因?請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

【答案】D;A;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9 8:0:9組卷:6難度:0.2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各題。
          材料一
          ①如果有一位西洋朋友寫信給你說他將要“帶了他的家庭”一起來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來的是哪幾個人。在中國,這句話模糊得很,這個“家”字可以說最能伸縮自如了?!凹依锏摹笨梢灾缸约旱奶粋€人,“家門”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羅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親熱的人物。自家人的范圍是因時因地可伸縮,大到數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②為什么我們對“家”這個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的名詞會這樣不清不楚呢?在我看來卻表示了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西洋的格局像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我們的差序格局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③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親屬關系是根據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絡,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在的和未來的人物。我們俗語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這個意思,其實三千里者也不過指其廣袤的意思而已。這個網絡像個蜘蛛的網,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以親屬關系布出去的網,但是沒有一個網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
          ④在我們鄉(xiāng)土社會里,不但親屬關系如此,地緣關系也是如此。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圍劃出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請酒,生了孩子要送紅蛋,有喪事要出來助殮??墒沁@不是一個固定的團體,而是一個范圍。范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的勢力厚薄而定。有勢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窮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鄰的兩三家。這和我們的親屬圈子一般的。像賈家的大觀園里,可以住著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寶釵,后來更多了,什么寶琴、岫煙,凡是拉得上親戚的,都包容得下??墒莿萘σ蛔?,樹倒猢猻散,縮成一小團。到極端時,可以像蘇秦潦倒歸來,“妻不以為夫,嫂不以為叔”,中國傳統(tǒng)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具有這種伸縮能力。中國人也特別對世態(tài)炎涼有感觸,正因為這富于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
    (取材于《鄉(xiāng)土中國?差序格局》)
           材料二
          在西洋,家庭是團體性的社群,有嚴格的團體界限。因為這緣故,這個社群能經營的事務也很少,主要的是生育兒女。夫婦是主軸,子女在這團體中是配角,他們成年后就離開這團體。
          可是在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中,家并沒有嚴格的團體界限,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親屬差序向外擴大。構成這個我所謂社圈的分子并不限于親子。但是在結構上擴大的路線卻有限制。中國的家擴大的路線是單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這一方面;除少數例外,家并不能同時包括媳婦和女婿。
          在父系原則下女婿和結了婚的女兒都是外家人。在父系方面卻可以擴大得很遠,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內所有父系方面的親屬。
          我在這里提了這個“小家族”的名詞。小家族和大家族在結構原則上是相同的,不相同是在數量、在大小上。這是我不愿用大家庭,而用小家族的原因。一字的相差,卻說明了這社群的形態(tài)和結構性質。家族在結構上包括家庭,最小的家族也可以等于家庭。因為親屬的結構的基礎是親子關系,父母子的三角。家族是從家庭基礎上推出來的。但是包括在家族中的家庭只是社會圈子中的一輪,不能說它不存在,但也不能說它自成一個獨立的單位。
          形態(tài)上的差異,也引起了性質上的變化。家族雖則包括生育的功能,但不限于生育的功能。一方面我們可以說在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中,不論政治、經濟、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來擔負;另一方面也可以說,為了要經營這許多事業(yè),家的結構不能限于親子的小組合,必須加以擴大。而且凡是政治、經濟、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長期綿續(xù)性的,這個基本社群決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臨時的。家必須是綿續(xù)的,不因個人的長成而分裂,不因個人的死亡而結束,于是家的性質變成了族。我稱我們這種社群作小家族,也表示了這種長期性在內,和家庭的臨時性相對照。
          中國的家是一個事業(yè)組織,家的大小是依著事業(yè)的大小而決定。如果事業(yè)小,夫婦兩人的合作已夠應付,這個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業(yè)大,超過了夫婦兩人所能擔負時,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個大家里。這說明了我們鄉(xiāng)土社會中家的大小變異可以很甚。但不論大小上差別到什么程度,結構原則上卻是一貫的、單系的差序格局。
    (取材于《鄉(xiāng)土中國?家族》)
    (1)根據材料一,下列不屬于“差序格局”特點的一項是
     

    A.以自己為中心,逐層向外,由強到弱發(fā)生與他人的聯系。
    B.個人能夠隨所處時間、空間變化而動用不同的關系網絡。
    C.可表現在鄉(xiāng)土社會親屬關系上,也可表現在地緣關系中。
    D.鄉(xiāng)土社會關系網絡的中心勢力能伸能縮,而且收放自如。
    (2)下列對材料一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中關于“家”的例子,揭示了人們對社會單位名詞的含義理解不到位的原因。
    B.第②段用石頭丟進水里產生的波紋和柴捆進行比喻,論述了中西社會結構的不同。
    C.第3段引用俗語“一表三千里”,形象說明中國鄉(xiāng)土社會具有親屬分布廣泛的特點。
    D.第④段列舉賈府興衰和蘇秦潦倒的例子,意在證明中國人對世態(tài)炎涼特別有感觸。
    (3)作者運用中西方比較的方法,凸顯中國鄉(xiāng)土社會“家”的特點,某同學在閱讀《鄉(xiāng)土中國》時制作了讀書卡片,請依據材料二內容幫這位同學將讀書卡片填寫完整。
    讀書卡片
    研究內容:中國鄉(xiāng)土社會與西洋社會“家”特點的比較
    中國鄉(xiāng)土社會 西洋社會
    功能
     
     
    形態(tài)
     
     
    時限
     
     
    界限
     
     
    結構原則 差序格局 團體原則
    (4)中國鄉(xiāng)土社會“家”的特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生活,請你從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選擇感受最深的一個特點,結合生活經歷或閱讀積累,談談你的思考。

    發(fā)布:2024/11/1 12:0:1組卷:35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按照應用領域可分為軍用與民用。軍用方面,無人機分為偵察機和靶機。無人機+行業(yè)應用,是無人機真正的剛需;目前在航拍、農業(yè)、植保、自拍、快遞運輸、災難救援、觀察野生動物、監(jiān)控傳染病、測繪、新聞報道等領域的應用,大大拓展了無人機本身的用途,發(fā)達國家也在積極擴展行業(yè)應用與發(fā)展無人機技術。下圖為全球無人機領先企業(yè)經營分析。
    菁優(yōu)網
    (摘編自《2016-2022年中國無人機行業(yè)研究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報告》)材料二
          無人機不能無人管,誰來管、怎么管成了一個社會問題。依靠技術手段的加持,既可加強對民用無人機飛行的有效監(jiān)管,也能便利市民,更會促進無人機產業(yè)健康發(fā)展。
          無人機所有人未實名登記處1000元罰款,改裝無人機、破解無人機系統(tǒng)或者篡改無人機產品標識的單位最高處50000元罰款……新一期政府公報顯示,《深圳市民用微輕型無人機管理暫行辦法》自3月1日起施行。
    隨著無人機產業(yè)快速發(fā)展,技術不斷成熟,成本持續(xù)降低,消費級無人機逐漸“飛入”尋常百姓家。與此同時,“菜鳥”玩家越來越多,飛無人機就像放風箏,“黑飛”事件層出不窮,干擾民航飛行、墜落傷人、侵犯隱私等安全隱患日益增多。
          在無人機產業(yè)上獨占鰲頭的深圳,在無人機監(jiān)管上也走在前面。去年11月19日,深圳地區(qū)無人機飛行管理試點啟動,《深圳地區(qū)無人機飛行管理實施辦法》(暫行)》開始施行,全國首個無人機綜合監(jiān)管平臺正式上線,為規(guī)范無人機飛行活動、引導合法飛行、維護飛行秩序,提供了有力的制度和技術保障。
          日常生活中,市民用于娛樂的主要是民用微輕型無人機。結合國家低空空域改革和深圳地區(qū)無人機試點管理的要求,確立針對民用微輕型無人機飛行和管理的規(guī)則,出臺《深圳市民用微輕型無人機管理暫行辦法》,加強民用無人機安全管理,對于維護公共安全和飛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摘編自吳學安《無人機不能無人管》)材料三
          近年來我國通用航空(簡稱通航)業(yè)務發(fā)展迅速,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通航機場數量已達239個,首次超過運輸機場數量(238個)。
          通用航空業(yè)是以通用航空飛行活動為核心,涵蓋通用航空器研發(fā)制造、市場運營、綜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務等全產業(yè)鏈的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體系,具有產業(yè)鏈條長、服務領域廣、帶動作用強等特點。通俗地講,通用航空就是除去商業(yè)航空后民用航空其他部分。
          據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通航企業(yè)已達460家,通用航空器2562架。短途運輸、空中游覽和醫(yī)療救護等通用航空新興消費領域,正在成為我國通航發(fā)展的新生動力。以空中游覽為例,我國2018年有100多家企業(yè)實際開展了空中游覽作業(yè),全年飛行7萬多架次,載客近18萬人。
          近年來,迅猛發(fā)展的無人機產業(yè)正為我國通航業(yè)務發(fā)展帶來新動力,我國無人機保有量和無人機運營企業(yè)數量都在快速增長。截至2018年底,我國無人機實名登記數量已超過30萬架,生產廠家超過1200家,型號超過3300個,無人機運營企業(yè)超過5000家,經營性飛行37萬小時。
    (摘編自新華網《中國通航機場數量已達239個 無人機成為通航發(fā)展新動力》)(1)下列關于“無人機”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無人機應用除了剛需外,柔性需求同樣旺盛。
    B.美國無人機在世界上占有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C.科技發(fā)展讓無人機成本持續(xù)走低,前景看好。
    D.無人機產業(yè)的發(fā)展導致我國機場比例發(fā)生改變。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無人機所占市場份額看,美國雄厚的技術基礎和經濟基礎使其成為該行業(yè)領軍者,作為發(fā)展中國家,我國追趕勢頭強勁。
    B.如果缺乏一定的技術手段做支撐,就無法對民用無人機飛行有效監(jiān)管,無法讓該產業(yè)健康發(fā)展,從而導致惡性循環(huán)。
    C.通用航空業(yè)務的迅速發(fā)展助推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尤其是通航機場數量對運輸機場數量的超越,表明通航將成為航空的主力。
    D.無人機產業(yè)的迅猛發(fā)展成為通航發(fā)展新動力,但如何有效監(jiān)管成為新的命題,深圳市的做法為后續(xù)無人機管理帶來有益借鑒。
    (3)請結合材料,談談如何助推我國無人機產業(yè)的健康快速發(fā)展。

    發(fā)布:2024/11/1 8:0:2組卷:1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如今,人們對旅游的認識不再停留在“看山看水看風景”階段,開始走向“觀文品史、體驗生活”的新階段。
          從近年來對節(jié)假日旅游市場的監(jiān)測結果來看,90%以上的游客會參與各類文化活動,40%的游客會進入文博場所。一些地方建設融文藝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文化藝術展覽等功能于一體的文化旅游綜合體,形成文化旅游生活綜合服務體系,為“文化+旅游”創(chuàng)造更多新體驗。
    “文化+旅游”產品越來越豐富,成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新熱點。體驗文化、增長見識,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主要出游目的。人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成為“旅游+文化”發(fā)展的可靠保障,給文化旅游市場帶來廣闊發(fā)展空間。但旅游市場也存在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一些旅游產品不是尋求創(chuàng)新融合,而只是打著文化的旗號。我國目前不缺購買力,缺的是讓人入眼入心的產品。
          特色文化產業(yè)是文化與相關產業(yè)深度融合發(fā)展的關鍵?!拔幕?旅游”離不開特色元素、特色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日前,在第十四屆中國(義烏)文交會上公布的100項浙江省優(yōu)秀非遺旅游商品,涉及雕刻塑造、金屬加工、器具制作、紡染織繡、剪紙刻繪、編織扎制、陶瓷燒造等13類。其實,國務院在2014年發(fā)布的《關于推進文化創(chuàng)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yè)融合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就提出,建設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形象鮮明的特色文化城市,鼓勵各地結合當地文化特色不斷推出原創(chuàng)文化產品和服務,積極發(fā)展新的藝術樣式,推動特色文化產業(yè)發(fā)展。
          豐富的市場資源需要健康有序的市場運行環(huán)境,發(fā)展良好的旅游生態(tài)。統(tǒng)籌推進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和旅游業(yè)融合發(fā)展,擴大優(yōu)質旅游產品供給,是推進“旅游+文化”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
    (選自馬方波《文旅融合,“新”在哪兒?》)材料二:
          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發(fā)展旅游要以保護為前提,不能過度商業(yè)化,從而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
    “不能過度商業(yè)化”涉及的保護主體非常廣,涵括了各種類型的遺產地:既有文物和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和名村,也涉及自然遺產地、自然保護地和國家公園?!白屄糜纬蔀槿藗兏形蛑腥A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意味著保護與活化不能簡單地提供產品和迎合受眾,而是要覆蓋價值闡釋傳播的原則、標準、路徑、方法和產品整體流程。
          對此,又旅融合如何做?首先,在文旅融合中,要細分出“文物與旅游融合”并形成傳播體系。文旅融合不能只是將“文”“旅”簡單分為買賣兩方,也不是每項文化資源都可一樣對待。文物、文化和自然遺產、歷史文化名城諸多資源進入文旅融合環(huán)節(jié)時,存在著一條幾年來都未被凸顯強調的“隱形門檻”,這就是其價值標準。目前,至少有半數資源已完成價值提取,也由之成為“金名片”被萬眾矚目。細分“文物與旅游融合”并形成傳播體系,就需要認真面對這個“門檻”,而非在“活化”時有意無意地繞過或回避。而“隱形”更多意味著文旅融合參與者具有文物與遺產價值闡釋水平和傳播能力。這是一門后發(fā)的、通過實踐才能逐步成熟的學問,也是回答“不能過度商業(yè)化”的核心技能。只是現在這樣的復合型人才太少了。
          其次,不唯以計算人頭數來評估效果,保持公共文化產品與利益性文化產品的對應比例。文物與遺產資源本質上是一種公共資源。其對應的“產品”首先具有明顯的公共文化特性。在文旅融合過程中,文物與遺產活化其實是一個需要推進的領域。其中的難點在于:目前缺乏一套獨有的、最大限度闡釋真實、完整價值的效果評估標準--只能沿用計算人頭數量、計算營業(yè)數額的傳統(tǒng)模板。這種公共價值與商業(yè)需求形成的悖論,常使得“越開放、越破壞”的現象反復出現。
          對待歷史文化遺產“不能過度商業(yè)化”,也意味著文旅融合中,唯以計算GDP和游客人頭數來判讀效果的模式正在走向終結?!拔奈锱c旅游融合”是資源、經營、受眾三方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價值闡釋過程和消費環(huán)境。任何一方都可對文物和遺產資源產生推動力或反向牽制??梢灶A見,“文物與旅游融合”會將遺產價值與旅游市場目標相加,形成全新局面。其中,會有意識地保持公共文化產品和利益性文化產品之間的比例。
          文旅融合不僅能覆蓋旅游市場的大部分優(yōu)良資源和黃金目的地;而且通過大遺址保護、線性遺產保護、遺址公園與文化公園等形式,為文旅融合中的深度體驗、研學旅行提供了價值、范圍基礎。如以大運河申遺為開端,跨地域、多領域的大遺址體系顯示出文化遺產工作者的成熟功力。價值提取變得駕輕就熟也更恰當準確,提供的遺產類型和價值內涵更加豐富。
    (選自齊欣《“不能過度商業(yè)化”,文旅融合應該這樣做》)(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相比以前,人們對旅游的認識有了改變,不再單純地是看山、水等風景,還可以是觀文品史、增長見識、體驗生活等。
    B.目前,在我國購買力旺盛的前提下,“文化+旅游”產品也隨之增多,但這些產品創(chuàng)新度都低,很難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C.在發(fā)展旅游事業(yè)時,我們一定要注意保護歷史文化遺產。需要保護的范圍很廣,既有自然遺產方面的,也有歷史文化方面的。
    D.文旅融合涉及資源、經營和受眾,而這三者共同作用,對形成遺產價值與旅游市場目標相加的新局面有很大影響。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現在,有些地方開發(fā)文化旅游綜合體,這與大部分游客會參與文化活動相契合,從而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新體驗。
    B.文旅融合即文化產業(yè)與旅游產業(yè)的融合發(fā)展。要想做好文旅融合,離不開特色元素、特色文化與旅游的深度融合。
    C.文旅融合是復雜的事情,不同文化資源要盡可能用不同方式對待,文旅之間既不能簡單切割,也不能簡單疊加。
    D.計算人頭數量、計算營業(yè)數額的傳統(tǒng)評估方式不能用于文旅融合市場,這是由文物與遺產資源的本質決定的。
    (3)下列各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以前的手藝是做生活必需品--銅壺、火鍋等,有市場不愁銷;后來有了工業(yè)品,手工藝品沒有價格優(yōu)勢,市場發(fā)展舉步維艱。
    B.對文化傳承人開館授藝等弘揚、展示特色傳統(tǒng)文化的審批一路綠燈,文化傳承人還能享受申請項目補貼等一系列優(yōu)惠政策。
    C.紅色文化不僅推動了旅游產業(yè)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促進文旅融合,還為脫貧攻堅助力,推動了鄉(xiāng)村振興步伐。
    D.納西象形文字繪畫體驗館館內商品基本不賣,文化體驗只收工本費,所有項目考慮的都是怎么傳承納西文化。
    (4)請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脈絡。
    (5)在有關文旅融合的觀點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何異同?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發(fā)布:2024/11/1 9:30:4組卷:20引用:5難度:0.6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