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沙之聚
張抗抗
      千里河西,十日隴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
      去敦煌不全是為了莫高窟。其實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鳴沙山。
      血紅的夕陽隱去后,天空純金一樣爍亮。在山腳下能聽見沙子嗚嗚的鳴響伴著月牙泉汩汩的水聲,這鳴沙山就是沙漠中的音樂城。
      也許是最初的創(chuàng)造只是出于一聲無意的游戲。千古寂寞,朔風(fēng)把大山和巖石揉成沙礫,然后又把白灼的細(xì)沙重新焊成一座山巖——當(dāng)鳴沙山成為鳴沙山之時,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漢子,壯碩的胸膛上刻著重重深邃而峻峭的線條。綿延的山脊如一道鋒利的刀刃,挎于腰間、舉過頭頂。曾有過千姿百態(tài)的想象,可是沒想到,一座沙子聚成的山,居然能聚得如此堅實如此剛硬如此有棱有角如此輪廓分明。那沙子是如何一粒粒匯攏堆積聚合又渾然一體地升高壯大的呢?
      我讀不懂鳴沙山。
      脫去鞋襪,光腳走上沙丘。沙極細(xì)且柔軟,有一種溫?zé)岬呐?,從腳跟緩緩浮起。沿著山脊上坡,瘦削的山頂如地平線在遠(yuǎn)天呼喚。沙中的腳窩很深,卻不必?fù)?dān)心會陷落,沙窩似有彈性,席夢思般地托著,起起伏伏,沉沉浮浮,跳著即興而隨意的舞蹈,在自己的身后扔下一長串蕩逸的腳印……
      忽然恍悟,沙山原來還很溫柔。
      沙山的溫情別有一種表達(dá)方式。它從來沒有外衣沒有包裝,沒有樹林沒有青苔,只有金沙連著銀沙,一無遮攔地鋪陳開去,裸露的身體無需任何一點覆蓋,從從容容地展示著它優(yōu)美的體態(tài)和曲線。坦坦蕩蕩,清清白白,冷峻中含有幾分柔韌,野性中尚有幾分羞怯,從春到冬,永遠(yuǎn)敞著胸懷,呵護(hù)著來往西域的路人。
      我驚異,我惶惑。我讀不懂鳴沙山的性別。
      夕陽已完全沉落。月亮從大漠盡頭悄悄升起,沉浸在月色之中的沙山,如海上漂流的冰峰,煙籠霧繞,白璧無瑕?;赝撤逯?,沙坡筆陡如削,四壁懸空。山上還有用木頭和竹片做成的滑板,人坐在上面,可以從沙坡上溜溜地滑下來,如同離弦之箭,只要幾秒鐘的時間就滑到了山下。只見每個游客滑到山腳,都削下一層沙子。
      人,生性也許是喜歡玩沙的吧,那是一個童年的游戲,也是成年后過于放縱的渴望。于是伙伴們都索性縱身躍入沙?!?br />      前來膜拜沙山的人,幾乎每個人都要從沙山上帶走些許沙子,帶到山下,帶回他來的那個地方??墒牵@鳴沙山它一日日依然如故,巍然聳立,每日里流失的沙子,為什么竟沒有使它低矮下去呢?
      我仍然讀不懂鳴沙山。
      有人說,當(dāng)?shù)诙焯柹鸬臅r候,游人留在鳴沙山上那行行凌亂的腳印,就會消逝得無蹤無影。鳴沙山重又恢復(fù)了原狀——杳無人跡的雪峰、緞子般的金沙灘。
      是月牙泉的神女,在黑夜里辛勞而奇巧的創(chuàng)作嗎?也許是來去無蹤的風(fēng)。是風(fēng)之手,在人們歇息之時,撫平了沙山的每一道印跡,又將沙子驅(qū)趕到它們原來的位置,將它們重新凝聚、整合、磨礪。每日每夜,風(fēng)都在這樣不知疲倦地完成它手中不配的雕塑。所以鳴沙山每天都是新的。而當(dāng)人們發(fā)現(xiàn)風(fēng)兒揉捏了修復(fù)了再造了沙山時,風(fēng),已飄然而去。
      風(fēng)聚沙,是一個順其自然,循序漸進(jìn)的演變之途。當(dāng)風(fēng)參透沙的心,風(fēng)的需要成為沙子的需要時,沙子就自己走動起來,舞蹈起來,最后完成它的屹立。
      于是我再次仰視,再次攀登鳴沙山。在這西域的吉祥寶地,風(fēng),已成為聚合物的一種精神,一種力量。它來去隨緣,揮灑自如,從不刻意而為,卻能移山搬山,還能瀟灑地在沙山上撥響它的琴弦。沙之聚,有自由的風(fēng)之手。那么人心呢?人心之聚,更求八面來風(fēng)。
      聲聲駝鈴,在大漠上遠(yuǎn)去,鳴沙山,卻無言。
(選自《中華活頁文選》,有刪改)(1)下列對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和寫作特點的分析與鑒賞,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
B
B

A.作者寫偌大的鳴沙山,開篇就點出鳴沙山的特點——神奇。文中共寫了三次讀不懂,呈層進(jìn)式結(jié)構(gòu),引領(lǐng)讀者進(jìn)行情與理的思考,讓人產(chǎn)生一種探究后的滿足感。
B.作者文字細(xì)膩,情愫哀婉,脈絡(luò)清晰,運用了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為讀者展示出了鳴沙山別樣的美,形成了她作為女性作家獨特的令人蕩氣回腸的筆力磁場。
C.作者以她卓越不凡的文字,造就了本文特有的磅礴氣勢,有一種過目不忘的畫卷美;強烈的視覺沖擊,恢弘的色彩映襯,帶領(lǐng)讀者感受自然之壯美,給人以如臨其境之感。
D.文章結(jié)尾,作者匠心獨用,明確“沙之聚”需要一種精神,一種力量,最后點到“人心之聚”,就此收筆,戛然而止,余味無窮。這樣,既回應(yīng)了題目,又提升了文章的格調(diào)。
(2)綜觀全文,概括出文章所寫“神奇的鳴沙山”的三個“神奇”之處。
(3)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請?zhí)骄窟@一主旨的現(xiàn)實意義。

【考點】散文
【答案】B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quán)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fù)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5/27 14:0:0組卷:2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聽聽那冷雨(節(jié)選)
    余光中
          ①驚蟄一過,春寒加劇。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即連在夢里,也似乎把傘撐著。而就憑一把傘,躲過一陣瀟瀟的冷雨,也躲不過整個雨季。連思想也都是潮潤潤的。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里風(fēng)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這樣子的臺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向整個中國整部中國的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是這樣下著雨的。這種感覺,不知道是不是從安東尼奧尼那里來的。不過那一塊土地是久違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jì),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二十五年,一切都斷了,只有氣候,只有氣象報告還牽連在一起,大寒流從那塊土地上彌天卷來,這種酷冷吾與古大陸分擔(dān)。不能撲進(jìn)她懷里,被她的裾邊掃一掃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②杏花。春雨。江南。六個方塊字,或許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無論赤縣也好神州也好中國也好,變來變?nèi)?,只要倉頡的靈感不滅,美麗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當(dāng)必然長在。因為一個方塊字是一個天地。太初有字,于是漢族的心靈他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瀝淅瀝淅瀝,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滿足?翻開一部《辭源》或《辭?!?,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顏千變?nèi)f化,便悉在望中,美麗的霜雪云霞,駭人的雷電霹雹,展露的無非是神的好脾氣與壞脾氣,氣象臺百讀不厭門外漢百思不解的百科全書。
          ③聽聽,那冷雨??纯?,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雨是女性,應(yīng)該最富于感性。雨氣空濛而迷幻,細(xì)細(xì)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竟發(fā)出草和樹沐發(fā)后特有的淡淡的土腥氣,也許那竟是蚯蚓和蝸牛的腥氣吧,畢竟是驚蟄了啊。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疊的記憶皆蠢蠢而蠕,也許是植物的潛意識和夢吧,那腥氣。
          ④雨不但可嗅,可觀,更可以聽。聽聽那冷雨。聽雨,只要不是石破天驚的臺風(fēng)暴雨,在聽覺上總是一種美感。大陸上的秋天,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聽去總有一點凄涼,凄清,凄楚,于今在島上回味,則在凄楚之外,再籠上一層凄迷了,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jīng)不起三番五次的風(fēng)吹雨打。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兩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三打白頭聽雨在僧廬下,這便是亡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十年前,他曾在一場摧心折骨的鬼雨中迷失了自己。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
          ⑤雨天的屋瓦,浮漾濕濕的流光,灰而溫柔,迎光則微明,背光則幽黯,對于視覺,是一種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鱗鱗千辮的瓦上,由遠(yuǎn)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xì)流沿瓦槽與屋檐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wǎng),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下雨了?!睖厝岬幕颐廊藖砹耍睦w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shù)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
          ⑥在日式的古屋里聽雨,聽四月,霏霏不絕的黃梅雨,朝夕不斷,旬月綿延,濕黏黏的苔蘚從石階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到七月,聽臺風(fēng)臺雨在古屋頂一夜盲奏,千尋海底的熱浪沸沸被狂風(fēng)挾來,掀翻整個太平洋只為向他的矮屋檐重重壓下,整個海在他的蝸殼上嘩嘩瀉過。不然便是雷雨夜,白煙一般的紗帳里聽羯鼓一通又一通,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撲來,強勁的電琵琶忐忐忑忑忐忑忑,彈動屋瓦的驚悸騰騰欲掀起。不然便是斜斜的西北雨斜斜,刷在窗玻璃上,鞭在墻上打在闊大的芭蕉葉上,一陣寒瀨瀉過,秋意便彌漫日式的庭院了。
          ⑦因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樂從記憶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樂器灰蒙蒙的溫柔覆蓋著聽雨的人,瓦是音樂的雨傘撐起。但不久公寓的時代來臨,臺北你怎么一下子長高了,瓦的音樂竟成了絕響。千片萬片的瓦翩翩,美麗的灰蝴蝶紛紛飛走,飛入歷史的記憶?,F(xiàn)在雨下下來下在水泥的屋頂和墻上,沒有音韻的雨季。樹也砍光了,那月桂,那楓樹,柳樹和擎天的巨椰,雨來的時候不再有叢葉嘈嘈切切,閃動濕濕的綠光迎接。鳥聲減了啾啾,蛙聲沉了咯咯,秋天的蟲吟也減了唧唧。七十年代的北不需要這些,一個樂隊接一個樂隊便遣散盡了。要聽雞叫,只有去《詩經(jīng)》的韻里尋找?,F(xiàn)在只剩下一張黑白片,黑白的默片。
          ⑧二十五年,沒有受故鄉(xiāng)白雨的祝福,或許發(fā)上下一點白霜是一種變相的自我補償吧。一位英雄,經(jīng)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額頭是水成巖削成還是火成巖?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蘚?廈門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與記憶等長,一座無瓦的公寓在巷底等他,一盞燈在樓上的雨窗子里,等他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想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記憶。前塵隔海。古屋不再。聽聽那冷雨。
    (選自《聽聽那冷雨》,2019年中國友誼出版公司)【注】作者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隨父母去了香港,1950年遷居臺灣,之后,就一直在臺灣、香港和美國之間輾轉(zhuǎn)漂泊。1974年,他到香港中文大學(xué)任教,并于同年寫下了散文《聽聽那冷雨》。1992年,他回大陸訪問。
    (1)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概括和理解不準(zhǔn)確的一項是
     

    A.這篇散文以聽雨為主線,將橫的地域、縱的歷史和縱橫交錯的現(xiàn)實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意象密集、描寫瑰麗、情切意濃的美的意境。
    B.文章先后四次重復(fù)了“聽聽那冷雨”這句話,但毫無拖沓、累贅之嫌,它猶如纏綿的雨絲,婉轉(zhuǎn)凄清,浸潤了文章的字里行間。
    C.文章描繪出了一幅豐富多彩、奇妙無比的雨景。在作者筆下,雨雖缺少觸覺感,卻能看得見其形,聽得到其聲,聞得到其味。
    D.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由“雨”展開聯(lián)想,由雨想到寫雨的漢字,以對漢字的鐘愛來傾注真切的赤子之情,深化了主題。
    (2)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或直接引用古詩詞原文,或用典,或化用古詩詞,給作品帶來了古韻之美。比如“無論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驟雨打荷葉”就化用了“梧桐樹,三更雨”“留得殘荷聽雨聲”。
    B.第一段“被她的裾邊掃一掃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這句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從大陸吹向海島“彌天卷來”的大寒流比作她(母親)的裾邊,來表達(dá)對母親的依戀之情。
    C.第六段,連用“挾”“掀”“壓”“瀉”“撲”“彈”“刷”“鞭”“打”等動詞,用詞富于變化,凝練而準(zhǔn)確,生動地表現(xiàn)了七月臺風(fēng)臺雨的綿密悠長。
    D.第七段“現(xiàn)在雨下下來下在水泥的屋頂和墻上”通過沒有用標(biāo)點符號這種特殊形式,突出了再也聽不到雨打灰瓦的美妙音樂所產(chǎn)生的惆悵,就如長長的不加標(biāo)點的句子一樣。
    (3)賞析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4)結(jié)合文章探究“冷雨”的意蘊。

    發(fā)布:2024/11/20 12:0:2組卷:9引用:2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的輪椅
    史鐵生
          坐輪椅竟已坐到了第二十二個年頭,用過的輪椅也近兩位數(shù)了,這實在讓人沒想到。1980年秋天,“腎衰”初發(fā),我問過柏大夫:“鄙人刑期尚余幾何?”她說:“閣下爭取再活十年。”都是玩笑的口吻,但都明白這不是玩笑——問答就此打住,急忙轉(zhuǎn)移了話題,便是證明。十年,如今已大大超額了。
          用過手搖的輪椅,結(jié)構(gòu)近似三輪摩托,唯動力是靠手搖。那是我的二十位同學(xué)和朋友的合資饋贈。那輪椅我用了很多年,搖著它去街道工廠干活,去地壇讀書,去“知青辦”申請正式工作,在大街小巷里風(fēng)馳或鼠竄,到城郊的曠野上看日落星出……搖進(jìn)過深夜,也搖進(jìn)過黎明。
          1979年春節(jié),搖著它,柳青騎車助我一臂之力,我們?nèi)ァ洞河辍肪庉嫴繀⒓恿艘换刈骷覀兊木蹠?。在那兒,我的寫作頭一回得到認(rèn)可。那是座古舊的小樓,又窄又陡的木樓梯踩上去“嗵嗵”作響,一代青年作家們喊著號子把我連人帶車抬上了二樓。大家或坐或站,一起吃餃子,讀作品,高談闊論或大放厥詞,真正是一個激情燃燒的年代。
          所以,這輪椅殊不可以“斷有情”,最終我把它送給了一位更不容易的殘哥們兒。
          兩腿初廢時,我曾暗下決心:這輩子就在屋里看書,哪兒也不去了??傻鹊接幸惶?,家人勸說著把我抬進(jìn)院子,一見那青天朗照、楊柳和風(fēng),決心即刻動搖。又有同學(xué)和朋友們常來看我,帶來大世界里的種種消息,心就越發(fā)活了,設(shè)想著在那久別的世界里搖著輪椅走一走,也算不得什么丑事。于是有了平生的第一輛輪椅,那是鄰居朱二哥設(shè)計的。父親捧了圖紙,滿城里跑著找人制作。用材是兩個自行車輪、兩個萬向輪并數(shù)根廢棄的鐵窗框。母親為它縫制了坐墊和靠背,后又求人在其兩側(cè)裝上支架,撐起一面木板,書桌、飯桌乃至吧臺就都齊備。
          我在一篇題為《看電影》的散文中,也說到過這輛輪椅:“事先已探知手搖車不準(zhǔn)入場(電影院),母親便推著那輛自制的輪椅送我去……雪花紛紛地還在飛舞,路上的雪凍成了一道道冰凌,母親推得沉重,但母親心里快樂……母親知道我正打算寫點什么,又知道我跟長影的一位導(dǎo)演有著通信,所以她覺得推我去看這電影是非常必要的,是件大事。怎樣的大事呢?我們一起在那條快樂的雪路上跋涉時,誰也沒有把握,唯朦朧地都懷著希望。”
          那一輛自制的輪椅,寄托了二老多少心愿!但是下一輛真正的輪椅來了,母親卻沒能看到。
           那是《丑小鴨》雜志社送的,一輛正規(guī)并且做工精美的輪椅,全身的不銹鋼,可折疊,可拆卸,兩側(cè)扶手下各有一金色的“?!弊?。除了這輛輪椅,還有一件也是我多么希望母親能看見的事,她卻沒能看見:1983年,我的小說得了全國獎。得了獎,像是有了點兒資本,這年夏天我被邀請參加了《丑小鴨》的“青島筆會”。我執(zhí)意要連人帶那輛手搖車一起上行李廂,理由是下了火車不也得靠它!
          這輛“福”字牌輪椅,開啟了我走南闖北的歷史。其實是眾人推著、背著、抬著我,去看中國。先是北京作協(xié)的一群哥們兒送我回了趟陜北,見了久別的“清平灣”;后又有洪峰接我去長春領(lǐng)了個獎。父親年輕時在東北林區(qū)待了好些年,所以沿途的大地名聽著都耳熟;馬原總想把我弄到西藏去看看,我說:下了飛機就有火葬場嗎?嚇得他只好請我去了趟沈陽。王安憶和姚育明推著我逛淮海路,是在1988年。那時她們還不知道,所謂“給我妹妹挑件羊毛衫”其實是借口,那時我真的搖進(jìn)了愛情,并且至今沒再搖出來。希米成了我的妻子。少功、建功還有何立偉等等一大群人,更是把我抬上了南海艦隊的魚雷快艇。僅于近海小試風(fēng)浪,已然觸到了大海的威猛——那波濤看似柔軟,一旦顛簸其間,竟是石頭般的堅硬。
          又跟著鄭義兄走了一回五臺山,在“佛母洞”前汽車失控,就要撞下了山崖時被一塊巨石擋住。大家都說“這車上必有福將”,我心說我呀,沒見輪椅上那個“?!弊郑?996年邁平請我去斯德哥爾摩開會。飛機緩緩降落時,我心里油然地冒出句挺有學(xué)問的話:這世界上果真是有外國呀!轉(zhuǎn)年立哲又帶我走了差不多半個美國,那時雙腎已然怠工。我一路掙扎著看:大沙漠、大峽谷、大瀑布、大賭城……立哲是學(xué)醫(yī)的,其實他心里全明白。他所以急著請我去,就是怕我一旦“透析”就去不成了。他的哲學(xué)一向是:命,干嗎用的?單是為了活著?
          說起那輛“福”字輪椅就要想起的那些人呢?如今都老了,有的已經(jīng)過世。大伙兒推著、抬著、背著我走南闖北的日子,都是回憶了。這輛輪椅,仍然是不可“斷有情”的印證。我說過,我的生命密碼根本是兩條:殘疾與愛情。
          如今我已年近花甲,手搖車是早就搖不動了,“透析”之后連一般的輪椅也用著吃力。上帝見我需要,就又把一種電動輪椅放到我眼前,臨時寄存在王府井的醫(yī)療用品商店。妻子逛街時看見了,標(biāo)價三萬五。她找到代理商,砍價,不知跑了多少趟。兩萬九?兩萬七?兩萬六,不能再低啦。好吧好吧。希米偷著笑:“你就是一分不降我也是要買的!”這東西有趣,狗見了轉(zhuǎn)著圈地沖它喊;孩子見了總要問身邊的大人:它怎么自己會走呢?這東西給了我真正的自由:居家可以亂竄,出門可以獨自瘋跑,跳舞也行,打球也行,給條坡道就能上山。
          時隔三十幾年我居然上了山——昆明湖畔的萬壽山。坐在山上,看遠(yuǎn)處天邊的風(fēng)起云涌,眺望地壇的方向,想那園子里“有過我的車轍的地方也都有過母親的腳印”,想那些“又是處處蟲鳴的午后,又是鳥兒歸巢的傍晚……”,想我曾經(jīng)的那些想:“我用紙筆在報刊上碰撞開的一條路,并不就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母親盼望我找到的那條路到底是什么?”
          有個回答突然跳來眼前:扶輪問路。尼采說“要愛命運”,愛命運才是至愛的境界?!皭勖\”既是愛上帝——上帝創(chuàng)造了無限種命運,要是你碰上的這一種不可心,你就恨他嗎?“愛命運”也是愛眾生——假設(shè)那一種不可心的命運輪到別人身上,你就會松一口氣怎的?而凡?高所說的“經(jīng)歷生活”,分明是在暗示:此一處陌生的地方,不過是心魂之旅中的一處景觀、一次際遇,未來的路途一樣還是無限之問。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十年,如今已大大超額了”,是說生病的“我”還活著,大大超出了當(dāng)初醫(yī)生對“我”十年壽命的預(yù)期。
    B.“我”坐著手搖輪椅,去工廠干活,去地壇讀書……后來還去了《春雨》編輯部參加聚會,“我”的寫作開始得到認(rèn)可。
    C.“我”兩腿初廢時,決心這輩子哪兒也不去了;但很快決心就動搖了,心也越發(fā)活了。可見“我”的意志非常薄弱。
    D.“上帝見我需要,就又把一種電動輪椅放到我眼前”,意為市場上出現(xiàn)了電動輪椅,妻子在王府井逛街時發(fā)現(xiàn)了。
    (2)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坐輪椅竟已坐到了第二十二個年頭,用過的輪椅也近兩位數(shù)了”,文章開頭直接點題,也引出了下文,敘寫有關(guān)輪椅的故事。
    B.“……誰也沒有把握,唯朦朧地都懷著希望”,文章引用散文《看電影》中的語句,主要表達(dá)了母親對“我”的擔(dān)憂和內(nèi)心的痛苦。
    C.“那時我真的搖進(jìn)了愛情,并且至今沒再搖出來”,表達(dá)含蓄而有韻致,坐著輪椅的“我”與希米相識相知,她成了“我”的妻子。
    D.電動輪椅給了“我”真正的自由,時隔三十幾年,“我”坐著電動輪椅上了萬壽山。文章寫“我”坐在山上,思緒萬千,心理活動豐富。
    (3)畫橫線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4)文章最后一段說“有個回答突然跳來眼前:扶輪問路”,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扶輪問路”的內(nèi)涵意蘊。

    發(fā)布:2024/11/19 8:0:22組卷:6引用:6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杭江之秋
    傅東華
          從前謝靈運游山,“伐木取徑,……從者數(shù)百人”,以致被人疑為山賊?,F(xiàn)在人在火車上看風(fēng)景,雖不至像康樂公那樣殺風(fēng)景,但在那種主張策杖獨步而將自己也裝進(jìn)去做山水人物的詩人們,總覺得這樣的事情是有傷風(fēng)雅的。
          不過,我們?nèi)绻麜簳r不談風(fēng)雅,那么覺得火車上看風(fēng)景也有一種特別的風(fēng)味。
          風(fēng)景本是靜物,坐在火車上看就變動的了。那風(fēng)景會移步換形,供給你一套連續(xù)不斷的不同景象,使你在數(shù)小時之內(nèi)就能獲得數(shù)百里風(fēng)景的輪廓。這樣的風(fēng)景就是一部以自然美做題材的小說,它是有情節(jié)的,有布局的——有開場,有Climax也有大團(tuán)圓的。
          新辟的杭江鐵路從去年春天通車到蘭溪,我們的自然文壇就又新出版了一部這樣的小說。批評家的贊美聲早已傳到我耳朵里,但我直到秋天才有工夫去讀它。然而秋天是多么幸運的一個日子??!我竟于無意之中得見杭江風(fēng)景最美的表現(xiàn)。
          秋是老的了,天又下著漾漾雨,正是讀好書的時節(jié)。
          從江邊開行以后,我就壹志凝神的準(zhǔn)備著——準(zhǔn)備著盡情賞鑒一番,準(zhǔn)備著一幅幅的畫圖連續(xù)映照在兩邊玻璃窗上。
          蕭山站過去了,臨浦站過去了。這樣差不多一個多鐘頭,只偶然瞥見一兩點遙遠(yuǎn)的山影,大部分還是滬杭路上那種緊接地平線的平疇,我便開始有點覺得失望。于是到了尖山站,你瞧,來了——山來了。
          山來了,平疇突然被山吞下去了。我們夾進(jìn)了山的行列,山做我們前面的儀仗了。有時你伸出手去差不多就可摸著山壁,但是大部分地方山的傾斜都極大。你雖在兩面山腳的縫里走,離開山的本峰仍舊還很遠(yuǎn),因而使你有相當(dāng)?shù)慕嵌瓤梢愿Q見山的全形。但是哪一塊山肯把它的全形給你看呢?哪一塊山都和它的同伴們或者并肩,或者交臂,或者摟抱,或者疊股。有的從她伙伴們的肩膊縫里露出半個罩著面幕的容顏,有的從她姊妹行的云鬢邊透出一彎輕掃淡妝的眉黛。濃妝的居于前列,隨著你行程的彎曲獻(xiàn)媚呈妍;淡妝的躲在后邊,目送你忍心奔駛而前,有若依依不舍的態(tài)度。
          于是過了湄池,便又換了一幕。突然間,我們車上的光線失掉均衡了。突然間,有一道黑影闖入我們的右側(cè)。急忙抬頭看時,原來是一列重疊的山嶂從煙霧迷漫中慢慢地遮上前來。
          這時最奇的景象,就是左右兩側(cè)山容明暗之不一。你向左看時,山的輪廓很曖昧;向右看時,卻如幾何圖畫一般的分明。你以為這當(dāng)然是“秋雨隔田塍”的現(xiàn)象所致,但是走過幾分鐘之后,曖昧和分明的方向忽然互換了,而我們卻是明明按直線走的。誰能解釋這種神秘呢?
          到直埠了。從此神秘劇就告結(jié)束,而濃艷的中古浪漫劇開幕了。幕開之后,就見兩旁豎著不斷的圍屏,地上鋪著一條廣漠的厚毯。圍屏是一律濃綠色的,地毯則由黃、紅、綠三種彩色構(gòu)成。黃的是未割的緩稻,紅的是蕎麥,綠的是菜蔬??墒钦l管它什么是什么呢?我們目不暇接了。這三種彩色構(gòu)成了平面幾何的一切圖形,織成了波斯毯、荷蘭毯、緯成綢、云霞緞……上一切人類所能想象的花樣。
          且因我們自己如飛的奔駛,那三種基本色素就起了三色板的作用,在向后飛馳的過程中化成一切可能的彩色。濃艷極了,富麗極了!我們領(lǐng)略著文藝復(fù)興期的荷蘭的畫圖,我們身入了《天方夜譚》的蘇丹的宮殿。
          而且水也出來了。一路來我們也曾見過許多水,但都不是構(gòu)成風(fēng)景的因素。過了鄭家塢之后,才見有曲折澄瑩的山澗山溪,隨山勢的紆回共同構(gòu)成了旋律。杭江路的風(fēng)景到鄭家塢而后山水備。
          于是我們轉(zhuǎn)了一個彎,就要和杭江秋景最精彩的部分對面——就要達(dá)到我們的Climax了。
          蘇溪!——就是這個名字也像具有幾分的魅惑,但已不屬出產(chǎn)西施的諸暨境了。
          既有定形,就有盡處,有盡處就單調(diào)了。你站在這個地方,你是要對幾何家的本身也發(fā)生懷疑的。你如果嘗試說:在某一瞬間,我前面有一條路。左手有一座山,右手有一條水。不,不對;決沒有這樣整齊。事實上,你前面是沒有路的,最多也不過幾碼的路,就又被山擋住,然而你的火車仍可開過去,路自然出來了。你說山在左手,也許它實在在你的背后;你說水在右手,也許它實在在你的面前。
          因為一切幾何學(xué)的圖形都被打破了……
          尋常,風(fēng)景是由山水兩種要素構(gòu)成的,平疇不是風(fēng)景的因素。所以山水畫者大都由水畔起山,山腳帶水,斷沒有把一片平疇畫入山水之間的。在這一帶,有山,有水,有溪灘,卻也有平疇,但都布置得那么錯落,支配得那么調(diào)和,并不因有平疇而破壞了山水自然的結(jié)構(gòu),這就又是這最精彩部分的風(fēng)景的一個特色。
          此后將近義烏縣城一帶,自然的美就不得不讓步給人類更平凡的需要了,山水退為田疇了,紅葉也漸稀疏了。不過,我們這部小說現(xiàn)在尚未完成,其余三分之一的回目不知究竟怎樣,將來的大團(tuán)圓只好聽下回分解了。
    (有刪改)〔注〕C1imax:英語,高潮。其余三分之一的回目不知究竟怎樣:杭江鐵路全長三百多公里,其中蘭溪至江山一百多公里當(dāng)時尚未完成。
    (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謝靈運式的“伐木取徑”“策杖獨步”漫游山川,固然有野趣、有韻味,然而,現(xiàn)代人坐在火車上看風(fēng)景,卻也獨創(chuàng)一格,別有風(fēng)味。
    B.“過了淚池,便又換了一幕?!痹诩?xì)雨蒙蒙中,在光影的作用下,山體倏忽交替著“曖昧和分明”,剛勁俊朗,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
    C.“到直埠了。從此神秘劇就告結(jié)束,而濃艷的中古浪漫劇開幕了”。構(gòu)成“中古浪漫劇”的是濃艷的色彩和由它們涂抹而成的浪漫情調(diào)。
    D.作者情感隨著列車的行進(jìn)而起伏激蕩,由欣喜、驚詫,到振奮、折服……令未曾目睹這一帶秋景的讀者心馳神往,如臨其境,如見其貌。
    (2)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寫“在火車上看風(fēng)景”,確定了全文的描寫角度,本文描述的正是乘坐在疾駛的列車上所見的杭江鐵路沿線自然風(fēng)光。
    B.風(fēng)景是靜的,火車是動的,所描寫的不斷變換的自然所呈現(xiàn)的連綿風(fēng)景畫,提供了一般游記作者所不曾提供的觀感和審美體驗。
    C.文章寫山、水、平疇等,作者以其博學(xué)多才和深厚文學(xué)底蘊,充分運用反襯手法,以藝術(shù)家眼光,欣賞和描摹眼前掠過的景物。
    D.杭江路沿線多山,而作者也特別鐘情于山。因此,本文幾乎花了二分之一的篇幅描寫這里的山巒風(fēng)光,而且角度多變,手法不同。
    (3)請簡要賞析文中劃橫線的句子。
    (4)本文與《故都的秋》的結(jié)尾在表達(dá)上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秋天,這北國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話,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郁達(dá)夫《故都的秋》結(jié)尾段)

    發(fā)布:2024/11/20 17:0:1組卷:20引用:8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wù)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出版物經(jīng)營許可證網(wǎng)站地圖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