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詩文,完成小題。
【甲】竹石(清?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乙】
??①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丙】
??五臺山有鳥,名寒號蟲……當盛暑時,文采絢爛,乃自鳴曰:“鳳凰不如我?!北戎辽疃瑖篮H,毛羽脫落,索然如鷇雛,遂自鳴曰:“得過且過?!编捣?,世之人中無所守者,率不甘湛涪鄉(xiāng)里,必振拔自豪,求尺寸名,詫九族儕類,則便志滿意得,出肆入揚,以為天下無復我加矣。及乎稍遇貶抑,遽若喪家之狗,垂首帖耳,搖尾乞憐,惟恐人不我恤。視寒號蟲何異哉?
(選自《南村輟耕錄》)有刪減)
【注釋】:①鷇雛:待哺雛鳥。②率:大都。③湛涪:沉浮。④詫九族儕類:夸耀于親族朋輩。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
①晉陶淵明愛菊

②陶后有聞
到……時候
到……時候

至深冬嚴寒之際
等到
等到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的畫線句。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根據(jù)【甲】【乙】【丙】三則詩文的內(nèi)容,完成下表。
篇目 “物”的表現(xiàn) 人的品性
【甲】 咬定青山不放松
堅韌不拔
堅韌不拔
【乙】
出淤泥而不染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漣而不妖
濯清漣而不妖
潔身自好
【丙】 當羽毛色彩艷麗時,自鳴得意;
當羽毛脫落稀少時,垂頭喪氣
當羽毛脫落稀少時,垂頭喪氣
。(用自己的話概括)
驕傲自滿
驕傲自滿

意志薄弱
(4)以上詩文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請你結合具體內(nèi)容比較三位作者在運用這一手法時的異同。

【考點】;內(nèi)容理解;寫景詠物;文言實詞;文言翻譯;內(nèi)容理解寫法技巧;議論說理
【答案】只;到……時候;等到;堅韌不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當羽毛脫落稀少時,垂頭喪氣;驕傲自滿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1 8:0:10組卷:39引用:3難度:0.8
相似題
  • 1.閱讀古詩,完成問題。
    從軍行(其一)
    (唐)王昌齡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注】①海風:從邊地沙漠南海吹來的風。②關山月:樂府曲名,屬橫吹曲,多為傷離別之辭。③無那:無奈,指無法消除。一作“誰解”。④金閨:對女子閨閣的美稱,指家庭。
    ( 1)請賞析第二句中“獨”字妙在何處?
    ( 2)請結合三四兩句中的主要意象,分析詩人情感。

    發(fā)布:2024/12/27 2:30:1組卷:59引用:2難度:0.3
  • 2.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各題。
    山館
    余靖
    野館蕭條晚,憑軒對竹扉。
    樹藏秋色老,禽帶夕陽歸。
    遠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
    淵明誰送酒?殘菊繞墻飛。
    【注釋】①本詩寫于詩人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貶期間,大約是他晚年所作。②岫 (xiù):峰巒。③畬 (shē)田:開墾過三年的田。
    (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蕭條”一詞 寫出了山館的寂寥冷清,烘托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獨凄涼。
    B.頷聯(lián)寫詩人所見傍晚之景:樹因秋色更顯蒼老,倦鳥在暮色中低回歸巢。
    C.尾聯(lián)詩人自比陶潛,陶潛有親友送酒,而自己只有殘菊相伴,內(nèi)心惆悵不已。
    D.全詩采用由遠及近的順序,生動再現(xiàn)了山館秋景,意蘊悠長,回味無窮。
    (2)請從表現(xiàn)手法的角度賞析頸聯(lián)“遠岫穿云翠,畬田得雨肥”兩句的妙處。

    發(fā)布:2024/12/27 3:30:2組卷:42引用:3難度:0.5
  • 3.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
    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注釋】①王孫:此指遠游的人。
    (1)下列對詩歌相關內(nèi)容和寫法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以春草起興,想象獨特,巧妙地把眼前春色與離別之情融為一體。
    B.第三聯(lián)中“侵”“接”二字承接“又生”,描繪出了芳草蔓延擴展之勢。
    C.尾聯(lián)點題,芳草青青的古原成為送別的背景,“草”與“送別”自然渾成。
    D.“萋萋”與“離離”相照應,借景抒情,抒發(fā)了詩人的傷春與傷離別之情。
    (2)詩的第二聯(lián)“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以淺近的語言道出了深刻的哲理,成為千古絕句。請簡要分析這句詩蘊含了怎樣的哲理。

    發(fā)布:2024/12/27 3:30:2組卷:2引用:3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