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中國上下五千年,擁有自己的燦爛輝煌文化,古代常稱為“文房四寶”,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外在體現(xiàn)。文房四寶之首的筆,即毛筆,是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化產(chǎn)品。在上下幾千年的歷史中,中國文人都是用它揮灑奇思,宣泄情懷。文人以筆為鋤,以紙為田,筆耕不輟,因而漫長的中國歷史便成了“筆下春秋”。毛筆,比古埃及的蘆管筆、歐洲的羽毛筆歷史更為悠久,可后者已退出歷史舞臺,而毛筆與近代出現(xiàn)的鋼筆、鉛筆、圓珠筆,并稱為當代四大筆,在當今的書畫史上依然大放異彩,其生命力之強大令人嘆為觀止。
(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構成和表達效果。
(2)《沁園春?長沙》《紅燭》《百合花》《勸學》《師說》,是同學們學過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請仿照下方的例句,任選兩部作品,為它們各寫一段話,評價作品的特色與意義。
例句:《背影》,一個站臺上的笨拙身影,一段父愛無言的動人回憶,細膩平淡的文字中有著感人至深的力量。
【答案】(1)①構成:文中畫波浪線句的第一個比喻句本體是“筆”,喻體是“鋤”,第二個比喻句本體是“紙”,喻體是“田”,“筆”與“鋤”、“紙”與“田”在外形和用途上存在相似性。
②表達效果:將“筆”比作“鋤”,將“紙”比作“田”,語言凝練,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突出了“筆”對于中國歷史和文人的巨大作用,彰顯了毛筆所承載的中國人獨特的文化記憶、歷史情懷和審美情趣;將“筆”與“紙張”的關系以比喻的形式對應為“鋤”與“田”的關系,生動地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形象化,以此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2)《沁園春.長沙》,一段青年人的激情吶喊,一聲“還看今朝”的自信豪邁,澎湃熱烈的詩句里飽含擔當天下的豪情。
《紅燭》,一支燃燒著的灼灼紅燭,一顆但問耕耘的赤子之心,優(yōu)美抒情的詩句里蘊含執(zhí)著理想的信念.
《勸學》,一段千年前的諄諄教誨,一篇勉勵學習的智者之言,生動形象的比喻中藏著發(fā)人深省的道理。
《師說》,一位讀書人的師道理想,一篇勉勵后生的肺腑之言,平易暢達的說理中彰顯敢抒己見的勇氣。
《百合花》,一條棗紅底的百合花被,一段戰(zhàn)爭年代的傷感往事,娓娓道來的故事里歌頌純潔崇高的人性。
《反對黨八股》,一段領導人的鏗鏘之語,一篇由淺入深的嚴謹文章,邊破邊立的論證中展現(xiàn)反對僵化的清醒。
《拿來主義》,一段觀古今的深刻思考,一篇嬉笑怒罵的犀利文字,充滿諷刺的語言中盡顯抨擊時政的膽識。
②表達效果:將“筆”比作“鋤”,將“紙”比作“田”,語言凝練,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突出了“筆”對于中國歷史和文人的巨大作用,彰顯了毛筆所承載的中國人獨特的文化記憶、歷史情懷和審美情趣;將“筆”與“紙張”的關系以比喻的形式對應為“鋤”與“田”的關系,生動地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把抽象的事理具體、形象化,以此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
(2)《沁園春.長沙》,一段青年人的激情吶喊,一聲“還看今朝”的自信豪邁,澎湃熱烈的詩句里飽含擔當天下的豪情。
《紅燭》,一支燃燒著的灼灼紅燭,一顆但問耕耘的赤子之心,優(yōu)美抒情的詩句里蘊含執(zhí)著理想的信念.
《勸學》,一段千年前的諄諄教誨,一篇勉勵學習的智者之言,生動形象的比喻中藏著發(fā)人深省的道理。
《師說》,一位讀書人的師道理想,一篇勉勵后生的肺腑之言,平易暢達的說理中彰顯敢抒己見的勇氣。
《百合花》,一條棗紅底的百合花被,一段戰(zhàn)爭年代的傷感往事,娓娓道來的故事里歌頌純潔崇高的人性。
《反對黨八股》,一段領導人的鏗鏘之語,一篇由淺入深的嚴謹文章,邊破邊立的論證中展現(xiàn)反對僵化的清醒。
《拿來主義》,一段觀古今的深刻思考,一篇嬉笑怒罵的犀利文字,充滿諷刺的語言中盡顯抨擊時政的膽識。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7引用:1難度:0.6
相似題
-
1.下列各句中,沒有使用比喻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12/20 10:0:1組卷:134引用:9難度:0.8 -
2.下列各句中,沒有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的一項是( ?。?/h2>
發(fā)布:2024/12/19 21:30:2組卷:24引用:3難度:0.6 -
3.下列語句都沒有運用比喻的修辭方式的一項是( )
①檐牙高啄 ②蜂房水渦 ③明星熒熒,開妝鏡也 ④煙橫霧斜,焚椒蘭也 ⑤一肌一容,盡態(tài)極妍 ⑥鼎鐺玉石,金塊珠礫 ⑦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⑧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 發(fā)布:2024/12/16 5:30:2組卷:100引用:5難度: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