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02年,意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與李之藻合作的《坤輿萬國全圖》是國內現存最早的世界地圖。該地圖沒有采用中國傳統(tǒng)繪圖方法,而是采用了當時西方流行的制圖方法。主圖介紹了五大洲知識、全球概念的劃分,這幅世界地圖上第一次呈現出長城、萬里長沙(南海諸島)等地名、地物。……為了迎合中國是世界中央的觀念,利瑪竇把子午線從世界全圖中央向左移動170度,使中國正好出現在地圖中央。
——摘編自樊樹志《國史概要》材料二 1708年,康熙“諭傳教西士分赴內蒙各部、中國各省,遍覽山水城廊,用西學量法,繪畫地圍?!庇?718年繪成了《皇輿全覽圖》。雍正朝沿用為康熙朝測繪地圖的西方傳教士,對于尚不能進行精確測量的西域地區(qū),仍在地圖上以虛線標注。乾隆朝測繪工作以大清技術人員為主,吸收在準部、回部進行實地測繪地圖的成果,訂正西藏部分錯誤,于1760年繪成的更完整、詳細的全國地圖《乾隆內府輿圖》,達到了中國古代地圖繪制的最高水平。
——摘編自劉潞《清代畫圖調研報告》材料三 1875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西北軍務,全面負責收復新疆。此復新疆后,左宗棠加強了西北地區(qū)的軍事防務,創(chuàng)辦了蘭州制造局和甘肅織呢局。左宗棠曾多次上奏朝廷,闡明新疆設省的必要性,建議在各地設立新的行政建置,直接管理各地民政事務。1884年11月,新疆行省正式建立。
——摘編自李風《法制與社會》(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坤輿萬國全圖》的史料價值。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乾隆朝進一步繪制清朝疆域圖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晚清政府為解決西北邊疆危機采取的措施。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4/20 14:35:0組卷:10引用:1難度:0.4
相似題
  • 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外來文化傳入中國示意圖
    菁優(yōu)網
    材料二:中國文化發(fā)生過三次歷史性融合。漢代學者對先秦文化進行了整理和發(fā)揮,這屬于本土文化內部的綜合提升。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國文化與佛教文化的融合,屬于東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隨著佛教文化的滲入,特別是唐代玄奘大師從印度帶回佛教經典,開辟了傳統(tǒng)秦漢文化與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時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國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學,并對宋代理學和明代心學以深刻影響。這是中國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來,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在傳播西方宗教的同時,也帶來了某些科學工藝。這是中國文化第三次融合的開始。
    ——摘編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根據材料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相關知識,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包容性”進行闡釋。(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嚴謹。)

    發(fā)布:2024/8/8 8:0:9組卷:10引用:7難度:0.5
  •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鴉片戰(zhàn)爭后,江南制造局翻譯館等機構翻譯西書時,引入了馬達、輪胎等新名詞。19世紀70年代后,一些外交官員通過日記、游記,傳入了不少新語匯,如駐日參贊黃遵憲的《日本國志》中介紹了國會、會計等新名詞。留學生特別是留日學生在吸收西方新知和思想時,也傳播了新語匯。這一時期的教科書多由日文翻譯而來,生物學、方程式、三角等名詞,就是由此翻譯引入中國的。當時文章中大量采用新名詞,19世紀90年代,梁啟超主持《時務報》,曾使用“壓力”、“阻力”等新詞。1903年出現了《新爾雅》等專門介紹新名詞的專著,其中《釋政》一篇使用“權利”、“義務”等日本新語,向國人介紹了全新的國家概念。
        張之洞是游學日本和翻譯日本書籍的主要倡導者,但在1904年,張之洞擬定《奏定學堂章程學務綱要》時,專列“戒襲用外國無謂名詞,以存國文、端士風”一條。同年《東方雜志》第11期發(fā)表《今日新黨之利用新名詞》,諷刺使用“冒險”、“革命”等新詞,稱為“營利文奸”。更有人稱日本名詞入華為滅國滅族之事,力主改新還舊。
    --摘編自張昭軍、孫燕京《中國近代文化史》
    結合材料與所學中國近代史知識,圍繞“晚清新名詞的輸入”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述須有史實依據。)

    發(fā)布:2024/8/17 15:0:1組卷:8難度:0.3
  • 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中國百年憂患,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當時的中華文化體系不能提供現成的現代化方案,我們必須從外來文化體系中去尋找。從康有為到孫中山,無數仁人志士也曾向西方文化體系中尋找救國良方,但均未成功;而中國共產黨人運用同樣是來自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后,使中國從積貧積弱的困境中擺脫出來,走上獨立富強的道路,這就以實踐證明了中國文化的前進方向--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與中國固有文化體系相結合,并不斷吸納全人類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華,使中華文化體系能與時俱進,永葆活力。另一方面,也恰恰說明了中華文化體系有吸收、融合并消化異質文化中合理成分的機制,也是中華文化強大生命力的體現。
    --摘編自曾加榮《中國傳統(tǒng)文化概要》評析材料中的觀點(任意一點或整體),得出結論。(要求:結論不能重復材料中觀點,持論有據,論證充分,表述清晰。)

    發(fā)布:2024/8/1 8:0:9組卷:14引用:6難度:0.2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xié)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