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太醫(yī)以王命聚之歲賦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其租入。永之人爭奔走焉。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為之十二年,幾死者數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蔣氏大威,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徙,饑渴而頓踣。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而起,視其缶,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豈若吾鄉(xiāng)鄰之旦旦有是哉。今雖死乎此,比吾鄉(xiāng)鄰之死則已后矣,又敢毒耶?”
      余聞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今以蔣氏觀之,猶信。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太醫(yī)以王命聚之A歲B賦其二C募有能D捕之者E當其F租入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B
B

A.當,充抵。與“對酒當歌”的“當”意義不同。
B.之,他。與“因為長句,歌以贈之”的“之”意義相同。
C.斯,這。與“登斯樓也”的“斯”意義相同。
D.安,怎么。與“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安”意思相同。
(3)下列對本段有關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C
C

A.文章開頭極力刻畫出蛇的毒性異常,令人聞之色變。接下來寫出了蛇的功用異常。這也是造成永州捕蛇者命運悲劇的重要原因。
B.文章對蔣氏這一個人物的描繪極富特色。既有具體事實的陳述,也有確切數字的佐證;既有所聞所見,又有個人切身感受。使人看到了一幅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下的社會生活圖景。
C.“叫囂乎東西”中的“東西”指東西大街,“隳突乎南北”中的“南北”指南北大街,悍吏來村里的時候在東西大街上吵嚷,在南北大街上橫沖直撞。
D.文章通過揭露永州百姓在封建官吏的橫征暴斂下家破人亡的悲慘遭遇,有力地控訴了社會吏治的腐敗。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若毒之乎?余將告于蒞事者,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②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5)本文第二段運用了哪些對比深刻地揭示了“賦斂毒于蛇”這一中心?

【答案】B;C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9/14 21:0:8組卷:2引用:1難度:0.5
相似題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文本二:
          學必本于書。一卷之書,初視之,若甚約也。后先相參,彼此相稽,本末精粗,相為發(fā)明,其所關涉,已不勝其眾矣。一編一簡,有脫遺失次者,非考之于他書,則所承誤而不知,同字而異詁,同辭而異義,書有隸古,音有楚夏,非博極群書,則一卷之書,殆不可遽通。此學者所以貴夫博也。自先秦、兩漢訖于唐、五代以來,更歷大亂,書之存者既寡,學者于其僅存之中,又鹵莽焉以自便,其怠惰因循,曰“吾懼博之溺心也”,豈不陋哉!故善學者通一經而足,藏書者雖盈萬卷猶有憾焉。而近世淺士,乃謂藏書如斗草,徒以多寡相為勝負,何益于學。
          昭武朱公敬之,粹于學而篤于行,尊所聞,行所知,亦無于為儒矣。然每悒然自以為歉,益務藏書,以棲架、藏于櫝為未足,又筑樓于第中,以示尊閣傳后之意,而移書屬予記之。
          予聞故時藏書,如韓魏公“萬籍堂”、歐陽充公“六一堂”、司馬溫公“讀書堂”,皆實萬卷,然未能絕過諸家也,最擅名者,回宋宣獻、李邯鄲、呂汲公、王仲至,或承平時已喪,或遇亂散軼,士大夫所共嘆也。朱公齒發(fā)尚壯,為世顯用,且澹然無財利聲色之奉,儻網羅不倦,萬卷豈足道哉。予聞是樓,南則道人三峰,北則石鼓山,東南則白渚山,煙嵐云岫,洲渚林薄,更相映發(fā),朝莫萬態(tài)。公不以登覽之勝名之,獨以藏書見志,記亦詳于此、略于彼者,蓋朱公本志也。
    (節(jié)選自陸游《萬卷樓記》)(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亦無于為儒矣 蒼山
    B.以棲架、藏于櫝為未足 青,取之于藍,而青
    C.最擅名者 皆出于此乎
    D.為世顯用 其破荊州
    (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荀子以“假輿馬者”“假舟楫者”設喻,用以說明君子的天性同一般人并沒什么差別,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
    B.陸游認為,初讀一本書會覺得簡單,然而經過對不同書本的查考,常會有新的發(fā)現,也能糾正一些沿襲的謬誤。
    C.許多求學之人會以“書讀得太多就會迷失本心”為借口來掩飾自己的怠惰守舊,在陸游看來,這是十分淺陋的。
    D.朱敬之致力于藏書,在家中建起藏書樓后還特地贈書給陸游,請他寫文章記錄,并打算將陸游的文章傳給后代。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②故善學者通一經而足,藏書者雖盈萬卷猶有憾焉。
    (4)兩則文本都論及“學”,其論述的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說明。

    發(fā)布:2024/11/15 23:0:1組卷:7引用:3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題。
          材料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
          材料二: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孟子?公孫丑上》)
    (1)根據材料可知,孔子主張用
     
    來治理人民,孟子主張用
     
    來治理人民。
    (2)孔孟提出治國理念的依據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說明。

    發(fā)布:2024/11/15 1:0:1組卷:13引用:14難度:0.4
  • 3.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所學也;吾嘗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節(jié)選自《勸學》)      嗟乎!師道之不傳久矣!欲人之無也難矣!古之圣人,其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亦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者也。句讀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大遺,吾未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節(jié)選自《師說》)(1)下列句子中加點實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欲人之無也難矣。 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者也。
    B.其人也遠矣。 其皆于此乎。
    C.相似也。 之不復。
    D.不如登高之博也。 吾未其明也。
    (2)下列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不如須臾所學也。 句讀不知。
    B.吾嘗跂望矣。 小學大遺。
    C.師道之不傳久矣。 其下圣人亦遠矣。
    D.恥師焉。 群聚而笑之。
    (3)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與“活躍經濟  繁榮市場”中加點詞詞性活用類型相同的一項是
     

    A.非能也。
    B.不相師。
    C.幽壑之潛蛟(《赤壁賦》)。
    D.正襟坐(《赤壁賦》)。
    (4)下列句子與“俟我于城隅”(《靜女》)句式相同的一項是
     

    A.輮以為輪。
    B.而恥學于師。
    C.惑之不解。
    D.客有吹洞簫者(《赤壁賦》)。
    (5)下列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勸學》和《師說》圍繞“學習之道”,強調學習重要,主張學習者當有正確學習觀,努力改進學習方法。
    B.《勸學》主要采用比喻論證,分層展開論述;《師說》主要采用舉例論證、對比論證,逐層深入闡述主張。
    C.《師說》中論述圣人從師學習,且“無常師”地學習,可以作為《勸學》中君子學習“善假于物”的論據。
    D.《勸學》和《師說》都是有針對性地提出觀點、發(fā)表議論,先批判錯誤觀點,后針對性地提出自己的主張。
    (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

    發(fā)布:2024/11/15 15:0:1組卷:12引用:3難度:0.5
小程序二維碼
把好題分享給你的好友吧~~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4.8.2  |  隱私協議      第三方SDK     用戶服務條款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出版物經營許可證網站地圖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