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寧夏石嘴山九中九年級(下)期中化學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本題共13小題,每小題2分,共26分。每小題只有一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 1.下列發(fā)生在廚房中的變化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h2>

    組卷:5引用:3難度:0.9
  • 2.“關愛生命,注意安全,擁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題。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h2>

    組卷:1引用:1難度:0.7
  • 3.將空的礦泉水瓶從高原地區(qū)帶到平原,瓶子變癟,原因是瓶內(nèi)氣體( ?。?br />

    組卷:119引用:4難度:0.9
  • 4.下列基本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h2>

    組卷:159引用:17難度:0.7
  • 5.下列實驗裝置進行的相應實驗,達不到實驗目的是( ?。?/h2>

    組卷:15引用:2難度:0.6
  • 6.下列各組物質(zhì)按氧化物、鹽、有機物、混合物的順序排列錯誤的是(  )

    組卷:8引用:1難度:0.7

四、實驗與探究(本大題共2個小題,每空1分,共15分)

  • 19.某化學興趣小組圍繞“酸堿中和反應”開展探究活動。該小組同學將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小燒杯中,由于忘了加入酸堿指示劑,故無法判斷酸堿是否恰好中和,于是他們對反應后溶液中溶質(zhì)成分進行探究,以確定此次實驗是否酸堿恰好中和。
    [提出問題]反應后溶液中的溶質(zhì)是什么呢?
    [假設猜想]同學們做出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NaOH
    猜想三:有
     

    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
    有同學對以上猜想提出質(zhì)疑,認為有一種猜想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
    (2)【實驗探究】
    實驗步驟 實驗現(xiàn)象 實驗結論
    步驟1: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潔凈試管中,滴加
     
    溶液不變紅 猜想二不成立
    步驟2:另取少量反應后的溶液于另一潔凈試管中,滴加Na2CO3溶液
     
    猜想
     
    不成立
    [結論]猜想三成立。
    [拓展]為完成實驗探究中的步驟2,下列提供的試劑可以選用的有
     

    A.銀粉
    B.生銹的鐵釘
    C.氯化鋇溶液
    D.氫氧化鐵

    組卷:5引用:1難度:0.7
  • 20.實驗與探究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和內(nèi)容,李明看到家里多年未用的銅制火鍋上有綠色的銹跡,他對綠色銹跡的成分和性質(zhì)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
    【查閱資料】
    ①綠色銹跡是堿式碳酸銅[Cu2(OH)2CO3],受熱易分解;
    ②無水硫酸銅為白色粉末,遇水變藍;
    ③堿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體混合物,NaOH與CO2反應生成碳酸鈉固體和水
    ④氧化銅與稀硫酸反應生成藍色溶液,碳粉不與稀硫酸反應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發(fā)現(xiàn)問題】
    查閱資料后,該同學將少量堿式碳酸銅放入試管中加熱,發(fā)現(xiàn)試管中的固體由綠色變成黑色,同時試管壁上有無色液滴生成.
    為了進一步確定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的產(chǎn)物,進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的黑色固體成分.
    【猜想與假設】該黑色固體可能是①碳粉;②
     
    ;③碳和氧化銅的混合物.
    【設計方案】請幫助該同學完成下述實驗報告:
    實驗操作與現(xiàn)象實驗結論
     
    猜想②正確
    探究二: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還會生成CO2和H2O.
    【進行實驗】選擇如下圖所示裝置進行驗證

    步驟一:連接A和B,打開活塞,通入一段時間的空氣;
    步驟二:點燃酒精燈,依次連接裝置A→B→
     
     
    (填“C”,“D”);
    步驟三:點燃酒精燈,觀察到明顯現(xiàn)象后,停止加熱
    【解釋與結論】
    ①當觀察到
     
    ,說明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生成了CO2和H2O,寫出裝置C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寫出Cu2(OH)2CO3受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反思與評價】
    上述裝置中A的作用是
     

    組卷:234引用:7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