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粵教版必修5《第四單元》2017年單元測試卷

發(fā)布:2025/1/1 19:3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①唐朝的安史之亂可以說是中國社會變遷的一條分水嶺。在這之后,“士”和“民”的分界不像先前的嚴格和清楚了,彼此開始流通。雖說士人流落民間的是少數(shù),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卻漸漸多起來。這些新晉的士人一面學習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卻還不能擺脫或蛻變那些俗的。人既然很多,大家都這樣,也就不覺其寒磣;不但不覺其寒磣,還要重新估定價值,“雅俗共賞”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標準。
          ②早在中唐,禪宗就開始用口語記錄大師的說教。用口語原本為的是化俗,也就是爭取群眾?!罢Z錄”就成為一種文體了。這之后就是唐朝的“傳奇”。照陳寅恪先生的意見,這種“傳奇”大概起于民間,文士是仿作,文字里多口語化的地方。陳先生并且說唐朝的古文運動就是從這兒開始。他指出古文運動的領導者韓愈的《毛穎傳》,正是仿“傳奇”而作。到了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賞”的路,詩也走向這條路。胡適之先生說宋詩的好處就在“做詩如說話”,一語破的。剛剛來自民間的詞,在當時不用說自然是“雅俗共賞”的,后來雖然漸漸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終不能雅到詩的地位,它怎么著也只是“詩余”。詞變?yōu)榍?,不是在文人手里變,是在民間變的;曲又變得比詞俗,雖然也經(jīng)過雅化或文人化,可是還雅不到詞的地位,它只是“詞余”??墒请m然俗,大體上卻“俗不傷雅”,仍是“雅俗共賞”的玩藝兒。--以上說的種種,都是安史亂后幾百年間自然的趨勢,就是那雅俗共賞的趨勢。
          ③雖然俗雅并存,但古人心中的“雅俗共賞”其實仍是以雅為主的,從宋人的“以俗為雅”以及常語的“俗不傷雅”,更可見出這種賓主之分。起初成群俗士蜂擁而上,固然逼得原來的雅士不得不理會到甚至遷就著他們的趣味,可是這些俗士需要擺脫的更多。他們在學習,在享受,也在蛻變,這樣漸漸適應那雅化的傳統(tǒng),于是乎新舊打成一片,傳統(tǒng)多多少少變了質繼續(xù)下去。前面說過的文體和詩風的種種改變,就是新舊雙方調整的過程,結果遷就的漸漸不覺其為遷就,學習的也漸漸習慣成了自然,傳統(tǒng)的確變了質,但是還是文言或雅言為主。
          ④是在什么條件之下才會讓俗人所“賞”的,雅人也能來“共賞”呢?孟子說過“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子都的美貌,有眼睛的都容易辨別,自然也就能“共賞”了。孟子接著說:“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边@說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謂人情不相遠。以《西廂記》和《水滸傳》為例,這都是“雅俗共賞”的作品,“男女”是“人之大欲”之一,“壓迫反抗”,也是人之常情。俗人固然同情這些,一部分的雅人,也未嘗不高興這兩部書說出了他們想說而不敢說的。這可以說是一種快感,一種趣味,是俗人和雅人在人情上的交點。
          ⑤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之交是個新時代,新時代給我們帶來了新文化,產(chǎn)生了新的知識階級。這知識階級包括了更多的從民間來的分子,于是乎有了白話正宗的新文學,詞曲和小說戲劇都有了正經(jīng)的地位??箲?zhàn)以來又有“通俗化”運動,這個運動并已經(jīng)在開始轉向大眾化。“通俗化”還分別雅俗,還是“雅俗共賞”的路,大眾化卻更進一步要達到那沒有雅俗之分,只有“共賞”的局面。這大概也會是所謂由量變到質變罷。
    (朱自清《論雅俗共賞》,有刪節(jié))(1)下列關于“雅俗共賞”的相關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安史之亂”可以看作是中國文學向“雅俗共賞”轉變的起點,因為戰(zhàn)亂打破了“士”與“民”的界限,越來越多的“民”進入到上層社會。
    B.從唐宋的詩文演變情況看,“雅俗共賞”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就是語言的變化,白話文進入文學領域,并且逐漸取代了文言文的地位。
    C.雅人和俗人能對同一對象“共賞”是有個前提條件的,那就是作為人的共有的相通的快感或趣味。
    D.到了作者所處的時代,中國文學出現(xiàn)了不分雅俗,只談共賞的局面,在作者看來這是由于知識階層融入了更多的來自民間的分子。
    (2)下列各項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語錄體這種文體來自于中唐時期的禪宗,和尚在傳道的過程中把大師的話用口語記錄下來,其目的是為了讓普通人看懂,便于傳道。
    B.宋代的詞被稱為“詩余”,后來的曲又被稱為“詞余”,大抵是因為二者做到了“俗不傷雅”,仍是“雅俗共賞”的文學形式。
    C.“雅俗共賞”其實是“士”與“民”的文化的磨合,是“雅”對俗的遷就,也是“俗”對雅的學習和效仿。
    D.作者引用孟子的話,是想證明,有一些美是被人們共同承認并欣賞的,而這些美主要集中在共通的人之常情上。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各項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雅文學和俗文學交融的一個前提就是社會階層的融合,劇烈的社會動蕩,如戰(zhàn)亂就成為新文學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
    B.孟子認為口耳目感受的美是人類共同的感受,文學作品雅俗共賞的基礎也是共同的人情,因此描寫感官的體驗,就能做到雅俗共賞。
    C.作者認為新舊調整,傳統(tǒng)就會變質,這變質的傳統(tǒng)就會一直傳遞下去,可以看出作者對文學傳統(tǒng)喪失的無奈。
    D.蘇軾的詞流傳千古,既有其語言接近白話,明白通暢的原因,也有其抒發(fā)的往往是人之常情,是人們心中郁結卻不能言的感受的原因。

    組卷:13引用:10難度:0.7
  • 2.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最后的獵手
    子 虛
        在一大堆麻煩的工作終于告一段落后,我終于在那個霧霾籠罩的下午逃離西安,啟動登太白山穿大秦嶺的行程。但兩天前,我卻在途中崴了腳,像一輛癟了胎的車,不得已滯留在獵人的木屋。我的腳踝腫得厲害,可獵人寬慰我說,等同伴回轉來,你跑得會像山上的麋鹿一樣快。他采來草藥,搗碎了敷在我腫痛的腳腕上。獵人說:“睡一晚,明早醒來,如果你愿意,你就能跟著我去打獵了。”
          “打獵?能獵到什么?”
          獵人咧嘴笑:“你想要打到野雞,山兔,羊鹿,還是狼?”
          他的語氣像是說,整個群山都是他的花園,你想要剪一支玫瑰,月季,還是菊花,全憑你的心思啦。但我偏說:“我早知道禁獵了,你能住在這山里,也是披著個獵人的名頭,沒準兒你是偷偷摸摸住在山里的,恐怕獵槍早被收了?!蔽乙馔獾乜匆姭C人一改剛才的天真和得意,臉上現(xiàn)出那么羞澀的表情來,低頭嘟噥:“你說對了。野物少了,槍沒了,我這個獵人也沒了?!蔽乙粫r有揭了別人短處的不安,就安慰獵人說:“若是你還能套住一只野兔,我就很知足了?!?br />      獵人在這天早上唯一做的事,就是用埋在火塘里的火種點燃一些劈碎的木柴,使火焰升起來,再在火上燒開水罐里的水,泡一壺濃濃的茶。獵人倒一碗茶給我,又遞過一大塊鍋盔,把一碟咸鹽和兩根打蔫兒的青椒放在我倆之間。我確信這就是我能得到的早餐了。我喝掉茶,再倒一碗茶,然后學獵人的樣子,吃我的早餐。“如果是在早先,我不止給你野兔湯,我該給你更好的吃食?!彼恼Z氣不是歉意,是平淡。好點的吃食是什么呢?我本想問,又忍住了。但山野寂靜,我又從來沒像現(xiàn)在這樣清閑、無所事事過,就努力在我和這個寡言的獵人之間找話。我說:“這鍋盔我猜是你老婆烙的?!鲍C人再次笑:“老婆子在山下開飯館,這個餅在店里賣得火?!鲍C人老婆開的小飯館是政府用于搬遷的創(chuàng)業(yè)扶持項目?!耙晃宜阑畈幌律降?。”獵人說,“老婆子倒是喜歡山下,說人多,不用整天啞巴似的不說幾句話。”我說:“你呢,一個人跑來這山上?”獵人再次露出難為情的樣子:“我待在山下會身子疼、腦殼疼、骨頭疼。幫不了老太婆的忙,還讓她替我操心,惹她煩,她就放我回山里住幾天。”
          環(huán)顧簡陋至極的木屋,我沉吟說:“如果能找一份適合你的工作,你做不?”獵人吃驚地看著我,張大嘴巴:“你是說我能在山下打獵?山下除了人,雞都見不到幾只,還能打獵?”看來這哥們兒一心只在打獵上。我想起山下圍欄開狩獵場的朋友,招徠城里人玩狩獵游戲,如果讓這個真正的獵人在那里教習游客狩獵,打打那些家養(yǎng)的兔子、山雞,不是讓那些城里人玩的把戲更有真實感,順便還把獵人給安置了?于是我肯定地回答獵人,我能幫他找到打獵的營生。獵人笑,眼里完全是聽笑話的表情。
          午后,我躺在一捆干草上曬太陽,在叮咚水聲中蒙眬睡去。醒來。又睡去。 這天晚飯時分,我打開我的背包,倒出里面的瓶瓶罐罐,一一開啟,在地上擺了一大片,我說我請客,晚飯不用做了。獵人也不謙讓,從床下摸出一瓶酒,找來兩只碗倒上,我們就坐下吃喝。只是吃喝。我再次體會到面對一個語言金貴的人,安靜的可貴。我發(fā)現(xiàn)直到現(xiàn)在,獵人也沒問過我的職業(yè)、我的家庭、我從哪里來這樣的話。即便我說要幫他找到狩獵的差事,他也想不到對我作言語上的考察。我忽然領悟了這個獵人身上珍稀的沉靜,這使他走出我心存假象的卑微,使他的樣子在我心里明亮起來,可敬起來。
          第二天,我在鳥雀的吵鬧聲中醒來,耳畔碎銀般明亮的鳥鳴聲,璀璨的陽光透過獵人沒有窗簾的窗子射在我眼睛上,晃得我睜不開眼,真是一個奇異的陌生的早上。我轉動腳腕兒,不疼了,像是好了。
          “你終于醒了?!鲍C人站在門邊看著我說,“我都等你一個時辰了。你再不醒,菌子可要候老了?!蔽腋C人走到一棵樺樹后面,我先看見一棵巨大的菌子頂著露珠站在那里。圍著那棵大菌子,一片大小相仿的小菌子侍從似的向四周鋪開去。
          獵人找來一堆干透的柴火,在離菌子三米的地方點燃,而后等待柴火燃盡,直到火焰消失,只剩下一堆紅火炭。獵人走到那片菌子邊,蹲下,從腰間抽出小刀片,先把那棵最大的菌子齊根割下,托在刀片上,捧到那堆紅炭上,一棵又一棵的菌子就這樣被捧到火炭上,獵人順勢用刀尖刨開菌子,隨著吱吱叫聲,一股清冽的香氣升騰出來,向四周彌散。吱吱的叫聲慢慢變小,菌子慢慢瘦小下去。獵人從懷里掏出一個紙包,倒出紙包里的鹽和辣椒面,直到吱吱聲最后消失,火炭從紅變成黑灰。隨后我們吃掉火炭上全部的菌子。我們踢起潮潤的土,掩埋了灰燼。站起來。
          太陽從樺樹后面升騰起來,五彩斑斕,美不能言。
    (摘編自《北京文學》2014年第12期)(1)下列對作品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囊豁検?!--BA-->
     

    A.獵人用草藥醫(yī)治“我”崴傷的腳踝,并保證說第二天就可以上山打獵,起初“我”對他的醫(yī)術表示懷疑,但第二天早上“我”的腳踝果然不疼了。
    B.小說寫第二天清晨“我”耳畔“碎銀般明亮的鳥鳴聲璀璨”,化聽覺為視覺,生動地表現(xiàn)了鳥雀鳴聲的清亮細碎和自己一夜安眠后的愉悅舒暢。
    C.在“我”毫不留情地指出禁獵的事實后,獵人終于能夠直面自己已經(jīng)失去了狩獵權利這一現(xiàn)實,不再自欺欺人地沉浸在天真和得意之中。
    D.小說以平靜的語調,白描式的語言,表達了對獵人無法狩獵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對狩獵這一傳統(tǒng)職業(yè)在當今日漸衰微的憂思。
    (2)小說中的獵人有哪些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
    (3)小說最后兩段為什么要詳細描寫獵人與我烹食菌子的過程?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

    組卷:9引用:4難度:0.9
  • 3.實用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畢生獻給棋道
        百歲吳清源羽化歸仙,棋界永恒的傳奇翩然離去。
          1914年出生于中國的吳清源,是千載圍棋史中不可逾越的存在。從棋手成績講,他1939年至1956年十七年間,在最殘酷的升降十番棋中打敗當世日本所有高手,君臨棋壇,被公認為“昭和棋圣”;從圍棋貢獻上說,吳清源打破傳統(tǒng)邊角束縛,強調效率與速度的“新布局”,開創(chuàng)了綿延至今的現(xiàn)代圍棋,并在晚年提倡“21世紀圍棋”,一生走在創(chuàng)新前沿;從棋人合一的角度來講,吳清源以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養(yǎng),融入博大精深的棋道,實現(xiàn)圍棋的國際融合,提升了棋手的內外之境,并畢生踐行不輟。
          吳清源先生開辟了圍棋技術的新天地,打造了圍棋發(fā)展的一段新歷程,他本人更在20世紀變亂的世界格局中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征。吳清源熱愛圍棋,終生不渝,可謂獻身于棋道。他在圍棋之外獲得的聲名為古今所有棋手所難及,但他無有他念,俗世紛擾了無掛礙,圍棋是他長壽的唯一秘鑰,也是他賴以棲身的唯一桃源。
          吳清源先生的足跡走過百年,那拈起了世間無數(shù)顆棋子的手,與北洋軍閥段祺瑞對過弈,在末代皇帝溥儀面前下過棋,戰(zhàn)后數(shù)任喜歡圍棋的日本首相與之有過棋緣,新中國的領導人周恩來、陳毅也多次希望能夠與他見面交流。而吳清源心中僅以棋為念,用這智慧之手在棋盤上揮灑創(chuàng)造,不顧軍閥顏面殺光其所有棋,于全日本社會的輿論重壓下,面對舊時代權威的代表本因坊秀哉,依然敢于下出“三三?星?天元”的顛覆性開局。吳先生是為了圍棋而生的圍棋天才,其一生無愧于百年來孜孜以求的那一方棋枰。
          吳清源先生發(fā)揚棋道,提攜后輩,不遺余力。林海峰、芮乃偉被他收為弟子,均活躍于棋壇一線幾十年。趙治勛說:“正因為吳老師的鼓勵,才有了今天的我?!蔽鋵m正樹說:“對于幾乎所有的棋手來說,吳先生猶如蒼天在上。”1984年宣布引退的吳清源仍然是棋盤前的那座偉岸之神,關注中國棋界發(fā)展,呼吁圍棋國際化,擔任世界大賽應氏杯總裁判長,親臨現(xiàn)場研棋直至九十五歲。2014年2月,即將年滿百歲的他還親自出席日本棋圣戰(zhàn)決賽現(xiàn)場,并預言中最后的勝負結果。
          在吳清源之前,圍棋界從沒有任何一位棋手能夠達到他的高度。無論圍棋成就,還是生命長度。吳先生親眼見證了百年時代的變遷,親手推動了百年圍棋的革新昌盛。2014年,中日棋界為吳先生舉辦的百歲壽誕慶賀儀式盛大隆重,能夠擁有此等榮譽的圍棋棋士,天下僅吳清源一人而已。
          2014年11月30日,吳清源因過度衰老而平靜離世,終年一百歲。人間痛失傳奇,但吳先生那為圍棋而跳動的精魂卻永不會從這世上消失。
          他曾說:“一百歲后我也要下棋,兩百歲之后我在宇宙中也要下棋?!弊非髧逯?,吳先生早已看透生死。他的離世只是一位期頤壽者的塵世句點,世界上永不消失的圍棋落子之聲,將是對吳清源的最好追念。
    【相關鏈接】
    ①吳清源(1914-2014)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門望族,后舉家遷入北京,很早即在圍棋上表現(xiàn)出過人的天分。14歲東渡日本,開始其職業(yè)棋手生涯。他一生雄踞“天下第一”的無冕王位,提出了新布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內拐為代表的吳清源定式。1961年,他不幸遭遇車禍,漸漸淡出一線比賽。晚年提攜后進,促進圍棋國際化和中國圍棋的發(fā)展,他以畢生之體悟,融匯古老的中華文化,提出21世紀的圍棋--六合之棋。
    (摘自網(wǎng)絡)②“碰到苦惱的事情、感受到周圍壓力的時候,吳老師會背誦白居易的‘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貧隨富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br />“吳老師喜歡一句話:‘暗然而日章。’這句話出自《中庸》,講述君子內斂,看上去并不發(fā)出耀眼的光芒,但會隨著時間推移,漸漸發(fā)光?!?br />(江鑄久回憶吳清源)③圍棋是勝負的世界,善勝負者,日本人稱之為“勝負師”。勝負師常有,但沒世而名不稱者居多。吳先生在五十年代前后,對日本一流高手作個別十局比賽,將之全部降級。專就成績而言,足夠資格稱得上第一流的勝負師。但在吳先生棋的世界中,勝負只是一個附帶的因素,對吳先生而言,圍棋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哲理,反復爭棋的最后的目的,是從中領悟建立圓滿調和的道。
    (摘自沈君山《天才的棋譜》)(1)下列不屬于吳清源能對圍棋界做出不可取代的巨大貢獻的原因的一項是
     

    A.吳清源熱愛圍棋,專心不渝。
    B.他在圍棋技藝方面敢于突破傳統(tǒng),敢于挑戰(zhàn)高手,有創(chuàng)新的智慧。
    C.他有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養(yǎng),并能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養(yǎng)融入棋道。
    D.他深信君子內斂,看上去并不發(fā)出耀眼的光芒,但會隨著時間推移,漸漸發(fā)光。
    (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BA-->
     

    A.吳清源成為千載圍棋史中不可逾越的存在,主要是因為成績傲人驕世,他1939年至1956年十七年間,在最殘酷的升降十番棋中打敗當世日本所有高手,君臨棋壇,被公認為“昭和棋圣”。
    B.在作者看來,吳清源長壽的唯一秘訣是獻身于棋道;而圍棋對吳清源而言,也是他在紛亂的世上棲息身心的理想之境。
    C.吳清源心中僅以棋為念,而圍棋是勝負的世界,所以他為爭取,不顧軍閥顏面殺光其所有棋,面對舊時代權威的代表本因坊秀哉,依然敢于下出“三三?星?天元”的顛覆性開局。
    D.吳清源于1984年宣布引退。他知機而急流勇退,可謂是一個智者。而退隱后的他仍然是棋盤前的那座偉岸之神,關注中國棋界發(fā)展,呼吁圍棋國際化。
    E.吳清源是為了圍棋而生的圍棋天才,其一生無愧于百年來孜孜以求的那一方棋枰。而他說自己“一百歲后我也要下棋,兩百歲之后我在宇宙中也要下棋”,更表明他一生追求圍棋之道,早已看透生死。
    (3)對吳清源的評價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認為他獻身棋道,超越世俗;有人卻因為他曾入日本國籍而認為他道德上有瑕疵。對“對圍棋的技與道的追求是不是超越國家、種族的”這一問題,你有什么看法?請結合材料談一談。

    組卷:4引用:2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 4.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曾鞏,字子固,建昌南豐人。生而警敏,讀書數(shù)百言,脫口輒誦。年十二,試作《六論》,援筆而成,辭甚偉。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進士第。出通判越州,歲饑,度常平不足贍,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諭告屬縣,諷富人自實粟,總十五萬石,視常平價稍增以予民。民得從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貸之種糧,使隨秋賦以償,農(nóng)事不乏。
          知齊州,其治以疾奸急盜為本。章邱民聚黨村落間,號“霸王社”,椎剽奪囚,無不如志。鞏配三十一人,又屬民為保伍,使察其出入,有盜則鳴鼓相援,每發(fā)輒得盜。有葛友者,自出首。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輦所購金帛隨之夸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自是外戶不閉。
          知洪州,會江西歲大疫,鞏命縣鎮(zhèn)亭傳,悉儲藥待求,軍民不能自養(yǎng)者,來食息官舍,資其食飲衣衾之具,分醫(yī)視診,書其全失、多寡為殿最。師征安南,所過州為萬人備。他吏暴誅亟斂,民不堪。鞏先期區(qū)處猝集,師去,市里不知。加直龍圖閣、知福州。南劍將樂盜廖恩既赦罪出降,余眾潰復合,陰相結附,旁連數(shù)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懾恐。鞏以計羅致之,繼自歸者二百輩。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饒,爭欲為主守,賕請公行。鞏俾其徒相推擇,識諸籍,以次補之。授帖于府庭,卻其私謝,以絕左右徼求之弊。福州無職田,歲鬻園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萬。鞏曰:“太守與民爭利,可乎?”罷之。后至者亦不復取也。徙明、亳、滄三州。鞏負才名,久外徙,世頗謂偃蹇不偶。一時后生輩鋒出,鞏視之泊如也。拜中書舍人。甫數(shù)月,丁母艱去。又數(shù)月而卒,年六十五。鞏為文章,上下馳騁,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經(jīng)”,斟酌于司馬遷、韓愈,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
    【注】①常平:官倉名。②賕:賄賂。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輦/所購金帛/隨之夸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
    B.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輦所購金帛隨之/夸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
    C.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輦所購金帛/隨之夸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
    D.鞏飲食冠裳之/假以騎從輦/所購金帛隨之/夸徇四境/盜聞/多出自首
    (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嘉祐二年進士第”中“第”指科舉考試及格的等次,“進士”是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考試者,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調任官職的詞語很多,“拜中書舍人”指“授予中書舍人一職”,“徙明、亳、滄三州”指“調任明州、亳州、滄州知州”。
    C.“丁母艱”是指母親去世,回鄉(xiāng)守喪。守喪有一定的時間規(guī)定,這在古代是一種孝順行為,表明當事人對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經(jīng)”指六部儒家經(jīng)典著作,是指經(jīng)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們是《論語》《詩經(jīng)》《尚書》《禮記》《樂經(jīng)》《周易》。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曾鞏機敏強識,年少有才。數(shù)百字的文章,他讀完就能脫口成誦;十二歲試著寫成《六論》,言辭奇?zhèn)?,由此聲名聞于四方?br />B.曾鞏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齊州時,以鏟除奸盜作為根本任務,既調動百姓參與,又善待自首的盜賊,于是州內安定。
    C.曾鞏愛護百姓,不謀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時,他事先做好供應軍隊的準備,不擾民;做福州知州時,他不許官府與民爭利。
    D.曾鞏面對災情,處理得法。遇荒災時他估計倉儲不足救濟,勸富人就近賣糧給災民;江西大疫,他命縣鎮(zhèn)、驛站備藥待需。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甫冠,名聞四方。歐陽修見其文,奇之。
    譯文:
     

    ②本原“六經(jīng)”,斟酌于司馬遷、韓愈,一時工作文詞者,鮮能過也。
    譯文:
     
    。

    組卷:2引用:3難度:0.7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11.下面文字有三處推斷存在問題,請參照①的方式,說明另外兩處問題。[5分]
    “爆竹聲聲除舊歲”,說的是歡度春節(jié)時的傳統(tǒng)習俗。春節(jié)燃放煙花爆竹雖然喜慶,但是會帶來空氣污染、噪音等環(huán)境污染問題,還可能引發(fā)火災,一旦引發(fā)火災,勢必造成人身傷亡和財產(chǎn)損失。現(xiàn)在很多城市已經(jīng)限制燃放,這樣就可以避免發(fā)生火災,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環(huán)境污染,讓空氣新鮮、環(huán)境優(yōu)美。
    ①火災不一定造成人身傷亡。
     

     
    。

    組卷:172引用:66難度:0.5

四、作文(60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個游客去波羅的海海濱度假,找到一處房屋,打算同房東--一位和藹可親的老人簽下租房合同。老人勸他不妨先試住幾天,看究竟合適不合適,再做決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滿意。到第5天,將要簽合同時,卻發(fā)生了一點意外:一個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電話告訴了老人,老人說:“不要緊,你又不是故意的,我過來簽合同時再拿一個來?!庇慰桶阉椴AШ臀堇锏钠渌驋吡?。不久,老人來了,進屋后就問:“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說,已裝進垃圾袋,放到門外了。老人趕緊出門,打開垃圾袋看過后,臉色凝重地對游客說:“對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粗給你了。”
          然后,老人仔細地將玻璃碎片一一撿了出來,放入另一個垃圾袋,寫上:“玻璃碎片,危險!”
    要求:①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含意,選準角度,明確立意;
    ②自擬標題,自選文體(詩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組卷:75引用:6難度:0.3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