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西省宜春市宜豐中學高二(上)開學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7/4 8:0:9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48分)

  • 1.有法學家指出:“羅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則以法律?!绷_馬從共和國建立到公元前3世紀中葉產生的法律統(tǒng)稱為( ?。?/div>
    組卷:175引用:35難度:0.7
  • 2.某同學搜集了有關“桑地諾”“甘地”“墨西哥憲法”“埃塞俄比亞獨立”等資料,準備制作一個復習專欄,請為她歸納一個最恰當的主題(  )
    組卷:21引用:32難度:0.6
  • 3.在占領初期,特別是1946年之前,美國政府對日本持冷漠與懲罰的態(tài)度。1947年后的糧食援助被納入復興日本經濟的框架之下。同時,1948年美國在占領區(qū)政府救濟基金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占領區(qū)經濟復興基金的復興援助。這種變化源自( ?。?/div>
    組卷:1引用:3難度:0.5
  • 4.提出以愛、真理和非暴力爭取印度自治和獨立思想的領導人是( ?。?/div>
    組卷:5引用:11難度:0.9
  • 5.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三個為新中國奠基的歷史性文件。這反映出當時( ?。?/div>
    組卷:31引用:14難度:0.5
  • 6.1300年~1500年左右,歐洲人口只有八千萬,1700年達到了一億兩千萬。對此,解釋合理的是( ?。?/div>
    組卷:24引用:51難度:0.7
  • 7.印加王利用中央級官員和巡視員監(jiān)察地方官員。監(jiān)察內容包括:是否忠實執(zhí)行上級命令,是否玩忽職守等。地方官員在登記村社社員財產時“一雙草鞋也不能遺漏”,在分配土地時不能不平均,在組織灌溉時不能忘記通知有關社員;否則,一切后果(例如社員因饑餓而盜竊)由該地方官員負責,即受到相應處罰。這一做法( ?。?/div>
    組卷:16引用:4難度:0.6
  • 8.孟德斯鳩認為權力必須有所約束,“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約束權力”?;诖?,他提出( ?。?/div>
    組卷:2難度:0.7
  • 9.新中國成立后,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只“沒收地主的土地、耕畜、農具、多余的糧食及其在農村中多余的房屋”這五大財產,而對“地主的其他財產不予沒收”,“對地主亦分給同樣的一份,使地主也能依靠自己的勞動維持生活,并在勞動中改造自己”。由此可知,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 ?。?/div>
    組卷:6引用:11難度:0.7

二、材料分析題(52分)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東晉南朝以來,世家大族把持朝政,皇權主要依靠士族支持,以致皇權極不穩(wěn)定。隋朝建立后,為了防止“關隴集團”等士族勢力過分強大,實行了“偃武修文”的政策,通過文學、才能等治理國家的專門文化知識,選拔青年才俊參與新政權的管理。唐初科舉考試限制濁吏、商賈子弟應舉,但中晚唐的這種限制逐漸被打破。唐代按照諸府州文化程度、人口數量等因素分配各府州的解額,以照顧邊遠落后地區(qū)舉子參加科考。
    ——摘編自金瀅坤《科舉制度創(chuàng)建對選官制度變革的影響》材料二 1905年,科舉制廢除后的傳統(tǒng)文人群體,“他們不僅疏離了國家,也游離了社會,成為無所依附的自由漂浮者”,士紳階層遇上了從未有過的無比嚴重的生存危機。他們逐漸開始認識到不需要依附統(tǒng)治階級,開始自覺地、主動地參與社會。隨著新式學堂和留學熱潮的出現,大量新式知識分子崛起。同時,科舉的廢止,使一部分無錢無勢的知識分子改而投筆從戎。進入20世紀初年后,中國社會掀起了一股秀才從軍熱,大批有文化的青年涌入新軍。
    ——摘編自王瑩瑩《1905年清廷宣布廢除科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隋唐科舉制度的特點,并作簡要評價。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清末廢除科舉制產生的影響。
    組卷:6引用:3難度:0.5
  • 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6月,簽署《凡爾賽和約》,嚴厲處置德國;5月,土耳其爆發(fā)凱末爾革命。
    1920年8月,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爆發(fā)。1921年11月,華盛頓會議召開。
    1922年3月,埃及宣布擺脫英國殖民統(tǒng)治獨立;10月,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權。
    1929年10月,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爆發(fā)。
    1931年9月,日本發(fā)動“九一八事變”。
    1933年1月,德國希特勒法西斯上臺。
    1935年3月,德國撕毀《凡爾賽和約》;8月,美國通過《中立法》,禁止美國公民向國際戰(zhàn)爭的交戰(zhàn)國售賣軍火;10月,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亞。
    1936年3月,日本軍事法西斯專政建立;11月,德、日締結《反共產國際協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
    1937年7月,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
    1938年3月,德國吞并奧地利;9月,慕尼黑協定簽訂。
    有西方學者將兩次世界大戰(zhàn)之間(1918-1939年)的歷史稱為“焦慮的時代”。依據以上大事年表,對“焦慮的時代”作出解釋。
    組卷:9引用:6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