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遼寧省遼陽市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16 11:0:3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雅與俗分別擁有各自的美學起源。進入現(xiàn)代社會,雅與俗的不同根須伸入文化乃至社會各個層面,產(chǎn)生種種隱秘的回響。雅俗之辯至今風頭不減,甚至歷久彌新。
“雅者,正也。”雅被視為“正”的普遍規(guī)范。“雅”據(jù)說曾經(jīng)是古代的樂器名稱;中國古代詩學之中,“雅”又指一種文體,《詩經(jīng)》之中有“大雅”“小雅”。從“正”的普遍規(guī)范轉(zhuǎn)換為審美趣味,“所謂‘雅樂’又稱‘先王之樂’,是指正統(tǒng)的音樂”,通常包括樂舞、樂曲、樂歌,“雅樂”流行于宮廷,嚴格按照祭祀對象、主持者與參加者的身份規(guī)定演奏的樂器、數(shù)量與形制,否則即為“非禮”。象征與維護“禮”的各種規(guī)范的“雅樂”,其風格趨于舒緩、凝重、內(nèi)斂、肅然而不是輕快地激蕩跳躍。由于儒家文化的倡導與規(guī)訓,后世的詩詞文賦很大程度上傳承了這種美學:中正平和,持重端莊,怨而不怒,遵從“溫柔敦厚”的詩教。所以,葉燮強調(diào)奉雅為宗:“雅也者,作詩之原。”古代批評家的論述之中,以“雅”為中心詞的術(shù)語絡(luò)繹不絕,例如典雅、高雅、淡雅、古雅、雅趣、雅訓,如此等等。從“禮”到“雅樂”,同時意味著文化權(quán)威的確立與肯定,種種文化經(jīng)典由于“雅”的品質(zhì)而充當圭臬,尤其是儒家經(jīng)典。劉勰的《文心雕龍?體性》釋“典雅”為“典雅者,熔式經(jīng)誥,方軌儒門者也”。經(jīng)典是“雅”的至高范本,納入經(jīng)典意味著獲得了“雅”的認可與批準。
“俗,習也。”“俗”首先指風俗民情,通俗文化的一個潛在標識是,可以成為風俗民情的組成部分,譬如說唱、評書、民歌、諺語、笑話、相聲、小品、地方戲等底層大眾熟悉的文化形式。如同宮廷之于“雅樂”,流傳的社會階層也是“通俗”的首要地標。艱澀古奧的詩文與文人雅士的學識修養(yǎng)相稱,所謂的“通俗”必須進入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的視野——作品的主題、語言、表演形式無不凝聚了這個社會階層的審美趣味。相對于高雅文化的文字記載與書面形式,相當一部分通俗文化具有口頭文學或者身體表演的現(xiàn)場性質(zhì)——中國古代的一批“通俗演義”即以聲情并茂的說書形式敘述歷史故事;相對于高雅文化的完整收集乃至官方支持的保存,通俗文化多半零散破碎,湮沒無聞,或者僅僅流通于某個地域:相對于高雅文化的內(nèi)斂節(jié)制與含蓄厚重,通俗文化傾向于放浪、潑辣以及鄉(xiāng)野或者市井氣息。進入現(xiàn)代社會,雅俗之辯既包含底層大眾愈來愈明確的自我文化表達,也包含世俗社會愈來愈強大的經(jīng)濟訴求。
“俗”意味著日常人間與煙火氣息,意味著渺小而質(zhì)樸的勞作、歡樂與苦難,意味著田野、廠房、窮鄉(xiāng)僻壤或者邊陲之地,這一切提供了“雅”未曾有過的文化經(jīng)驗。這些文化經(jīng)驗天真未鑿,不加修飾,單純而自然?!八住辈辉僮鹬亍把拧本S持的各種森嚴規(guī)范,相對于“雅”的莊重與嚴肅,底層大眾所熱衷的“俗”往往隱含某種狂歡性質(zhì)?!八住钡目駳g性質(zhì)是拋開“雅”的陳規(guī)陋習之際不無過激的反彈,種種精致微妙、典雅斯文、欲說還休、含蓄蘊藉都將在粗獷的哄然大笑之中解體。
雅俗概念之所以能保持長盛不衰的理論活力,恰恰是因為與歷史文化的廣泛聯(lián)系。從審美趣味、經(jīng)典遴選、文化運動到文化遺產(chǎn)、階層與階級、經(jīng)濟與市場,人們都可能發(fā)現(xiàn)雅俗之辯的蹤跡。
(摘編自南帆《論雅俗之辯》)材料二:
陶淵明有“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詩句,那是一些雅人的樂事?!把潘坠操p”這個成語,“共賞”顯然是“共欣賞”的簡化,可是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賞,那欣賞的大概不會還是“奇文”罷。
唐朝的安史之亂可以說是社會變遷的一條分水嶺。在這之后,門第迅速垮了臺,社會的等級不像先前那樣固定了。士人多數(shù)是來自民間的新的分子,他們多少保留著民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tài)度。他們一面學習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卻還不能擺脫或蛻變那些俗的?!把潘坠操p”似乎就是新提出的尺度或標準。
宋朝不但古文走上了“雅俗共賞”的路,詩也走向這條路。胡適之先生說宋詩的好處就在“做詩如說話”,一語破的指出了這條路。自然,這條路上還有許多曲折,但是就像不好懂的黃山谷,他也提出了“以俗為雅”的主張,并且點化了許多俗語成為詩句。實踐上“以俗為雅”,并不從他開始,梅圣俞、蘇東坡都是好手,而蘇東坡更勝。據(jù)記載,梅和蘇都說過“以俗為雅”這句話,可是不大靠得?。稽S山谷卻在《再次楊明叔韻》一詩的“引”里鄭重地提出“以俗為雅,以故為新”。他將“以俗為雅”放在第一,因為這實在可以說是宋詩的一般作風,也正是“雅俗共賞”的路。雅化的詩還不得不回向俗化,剛剛來自民間的詞,在當時不用說自然是“雅俗共賞”的。詞后來雖然漸漸雅化或文人化,可是始終不能雅到詩的地位,它怎么著也只是“詩余”。詞變?yōu)橛?,不是在文人手里變的,而是在民間變的;由又變得比詞俗,雖然也經(jīng)過雅化或文人化,可是還雅不到詞的地位,它只是“詞余”。一方面從晚唐和尚的俗講演變出來的宋朝的“說話”就是說書,乃至后來的平話以及章回小說,還有宋朝的雜劇和諸宮調(diào)等等轉(zhuǎn)變成功的元朝的雜劇和戲文,乃至后來的傳奇,以及皮簧戲,更多半是些“不登大雅”的“俗文學”??墒请m然俗,大體上卻“俗不傷雅”,雖然沒有什么地位,卻總是“雅俗共賞”的玩藝兒。
“雅俗共賞”雖然以雅化的標準為主,“共賞”者卻以俗人為主。固然,這在雅方得降低一些,在俗方也得提高一些,要“俗不傷雅”才成;雅方看來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是不能“共賞”的。但是在什么條件之下才會讓俗人所“賞”的,雅人也能來“共賞”呢?孟子說:“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聲也,有同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這說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所謂人情不相遠。譬如北平罷,故宮和頤和園,包括建筑,風景和陳列的工藝品,似乎是“雅俗共賞”的。說到文章,《西廂記》無視傳統(tǒng)的禮教,《水滸傳》無視傳統(tǒng)的忠德。俗人固然同情這些,一部分的雅人,跟俗人相距還不太遠的,也未嘗不高興這兩部書說出了他們想說而不敢說的。這可以說是一種快感,一種趣味,可并不是低級趣味。
(摘編自朱自清《論雅俗共賞》)(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雅”是古代的樂器名稱;還是一種文體,如《詩經(jīng)》之中有“大雅”“小雅”。
B.葉燮強調(diào)奉雅為宗,提出了典雅、高雅、淡雅、雅趣等以“雅”為中心詞的術(shù)語。
C.“俗”意味著日常人間與煙火氣息,可提供“雅”未曾有過的單純而自然的文化經(jīng)驗。
D.詞不能雅到詩的地位,是“詩余”,而曲又比詞俗,所以曲是最俗的文學作品形式。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雅樂”指正統(tǒng)的音樂,“雅樂”流行于宮廷,其演奏有嚴格的規(guī)定,“雅樂”象征與維護“禮”的各種規(guī)范。
B.雅俗之辯至今風頭不減,人們在審美趣味、文化運動到文化遺產(chǎn)、經(jīng)濟與市場等方面都可能發(fā)現(xiàn)雅俗之辯的蹤跡。
C.安史之亂之后,來自民間的士人一面學習和享受那些雅的,一面卻還不能擺脫或蛻變那些俗的,“雅俗共賞”似乎更合適。
D.在雅方看來太俗,以至于“俗不可耐”的,雅人是不可能來“共賞”的,所以“雅俗共賞”是以雅化的標準為主的。
(3)下列選項,不屬于材料一中“俗”的范疇的一項是
A.諺語、笑話、相聲、小品等底層大眾熟悉的文化形式。
B.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體作品——《論語》。
C.以聲情并茂的說書形式來敘述歷史故事的“通俗演義”。
D.具有狂歡性質(zhì)的民歌演唱會、地方戲演出和廟會等。
(4)兩則材料都談論了“雅俗”,但材料內(nèi)容側(cè)重點不同。請簡要分析。
(5)有評論認為,李清照的《聲聲慢(尋尋覓覓)》是可以實現(xiàn)雅俗共賞的。這首詞為什么能夠?qū)崿F(xiàn)雅俗共賞呢?請根據(jù)材料二的觀點,簡要分析。組卷:12引用:3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鄉(xiāng)村雜景(節(jié)選)
茅盾 讓我們再回到農(nóng)村的風景罷——
這里,綠油油的田野中間又有發(fā)亮的鐵軌,從東方天邊來,筆直地向西去,遠得很,遠得很;就好像是巨靈神在綠野里畫的一條墨線。每天早晚兩次,火車頭拖著一長列的車廂,像爬蟲似的在這里走過。說像爬蟲,可一點也不過分冤枉了這家伙。你在大都市車站的月臺上,聽得“喑”——的一聲歇斯底里的口笛,立刻滿月臺的人像鬼迷了似的亂推亂撞,在隆隆的震響中,“這家伙”喘著大氣沖來了,那時你覺得它快得很,又莽撞得很,可不是?然而在遼闊的田野中,開著短窗遠遠地看去,它就像爬蟲,怪嫵媚地爬著,爬著,直到天邊看不見,消失在綠野中。
晚間,這家伙按著鐘點經(jīng)過時,在夏夜的薄光下,就像是一條身上有磷光的黑蟲,爬得更慢了,你會替它心焦。
還有那天空的“鐵鳥”,一天也有一次飛過。像一個尖嘴姑娘似的,還沒見她的身影就聽得她那吵鬧的噪音,飛得不很高,翅膀和尾巴看去都很分明。它來的時候總在上午,鄉(xiāng)下人的蒲屋頂剛剛升起了白色的炊煙。戴著大箬笠,穿了鐵甲似的“蒲包衣”(鄉(xiāng)下人夏天下田,都穿這特別的皮包衣,猶之雨天穿羨衣或棕衣),在田里工作的鄉(xiāng)下人偶然也翹頭望一會兒,一點表情都沒有。他們當然不會領(lǐng)受那“鐵鳥”的好處,而且他們現(xiàn)在也還沒吃過這“鐵鳥”的虧。他們對于它淡漠得很,正像他們對于那“爬蟲”。
他們憎恨的,倒是那小河里的實在可憐相的小火輪。這應該說是一“伙”了,因為有燒煤的小火輪,也有柴油輪——鄉(xiāng)下人叫作“洋油輪船”,每天經(jīng)過這小河,相隔二三小時就聽得那小石橋邊有吱吱的叫聲。這小火輪的一家門(上海話,一家子的意思),放在大都市的碼頭上,誰也看它們不起??墒窃卩l(xiāng)下,它們就是惡霸。它們軋軋地經(jīng)過那條小河的時候總要卷起兩道浪頭,潑剌剌地沖打那兩岸的泥土。這所謂“浪頭”,不過半尺許高而已,可是它們一天幾次沖打那泥岸,已經(jīng)夠使岸那邊的稻田感受威脅。大水的年頭兒,河水快與岸平,小火輪一過,河水就會灌進田里。就在這一點,鄉(xiāng)下人和小火輪及其堂兄弟柴油輪成了對頭。
小石橋偏西的河道更加窄些,輪船到石橋口就要叫一聲,仿佛官府喝道似的。而且你站在那石橋上就會看見小輪屁股后那兩道白浪泛到齊岸半寸。要是那小輪是燒煤的,那它沿路還要撤下許多黑展,把河床一點一點填高淤塞,逢到大水大旱年成就要了這一帶的鄉(xiāng)下人的命。鄉(xiāng)下人憎恨小火輪不是盲目而沒有理由的。
沿著鐵軌來的“爬蟲”怎樣像蚊子的尖針似的嘴巴吮吸了農(nóng)村的血,鄉(xiāng)下人是理解不到的;天空的“鐵鳥”目前對鄉(xiāng)村是無害亦無利的;剩下來,只有小火輪一家門直接害了鄉(xiāng)下人,就好比橫行鄉(xiāng)里的土豪劣紳。他們也知道對付那水里的“土劣”的方法是開浚河道,但開河要抽捐,納捐是老百姓的本分,河的開不開卻是官府的事。
剛才我不是說小石橋西首的河身特別窄嗎?在內(nèi)地,往往隔開一個山頭或是一條河就是另一個世界。這里的河身那么一窄,情形也就不同了。那邊出產(chǎn)“土強盜”。這也是非??蓱z相的“土強盜”,沒有槍,只有鋤頭和菜刀??墒撬麄儏s有一個“軍師”。這“軍師”又不是活人,而是一尊小小的泥菩薩。
這些“土強盜”不過十來人一幫。他們每逢要“開市”,大家就圍住了這位泥菩薩軍師磕頭膜拜,嘴里念著他們的“經(jīng)”,有時還敲“法器”,跟和尚的“法器”一樣。末了,“土強盜”伙里的一位——他是那泥菩薩軍師的“代言人”——就宣言“今晚上到東南方有利”,于是大家就到東南方。“代言人”負了那泥菩薩到一家鄉(xiāng)下人的門前,說“是了”,他的同伴們就動手。這份被光顧的人家照例是什么值錢的東西也不會有的,“土強盜”自然也知道;他們的目的是“綁票”。住在都市里的人一聽說“綁票”就會想到那是一輛汽車,車里跳下四五人,都有手槍,疾風似的攫住了目的物就閃電似的走了??墒俏覀冞@里所講的鄉(xiāng)下“土綁票”卻完全不同,他們從容得很。他們還有“儀式”。他們一進了“泥菩薩軍師”所指定的人家,那位負著泥菩薩的“代言人”就站在門角里,臉對著墻,立刻把菩薩解下來供在墻角,一面念佛,一面拜,不敢有半分鐘的停頓。直到同伴們已經(jīng)綁得了人,然后他再把泥菩薩負在背上,仍然一路念佛跟著回去。
第二天,假使被綁的人家籌得了兩塊錢,就可以把人贖回。
據(jù)說這一宗派的“土綁匪”發(fā)源于溫臺(此處所謂“溫臺”,指浙江省舊溫州府和臺州府的轄區(qū)),可是現(xiàn)在似乎別處也有了。而他們也有他們的“哲學”。他們說,偷一頭牛還不如綁一個人便當。牛使牛性的時候,怎地鞭打也不肯走,人卻不會那么頑強抵抗。
(發(fā)表于1933年,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隆隆的震響中,“這家伙”喘著大氣沖來了,火車在城市里跑得快:而在遼闊的田野中,火車跑得慢,像爬蟲一樣。
B.鄉(xiāng)下人對小火輪的憎恨是因為它們會沖打泥岸,威脅到岸邊的稻田,燒煤的小火輪還會把河床一點一點填高淤塞。
C.一副可憐相的“土強盜”,沒有槍炮,只有鋤頭和菜刀,他們借助所謂的泥菩薩軍師,綁票還有一套所謂的“儀式”。
D.“土綁匪”有他們的“哲學”,他們說偷一頭牛還不如綁一個人便當,因為人不會像牛使牛性一樣那么頑強抵抗。
(2)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喘著大氣沖來了”“怪嫵媚地爬著”,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火車運行的不同狀態(tài)。
B.“翹頭”描寫了在田里工作的鄉(xiāng)下人看飛機時的動作,“一點表情都沒有”表現(xiàn)出他們對飛機的“淡漠”。
C.都市里的“綁票”與鄉(xiāng)下的“土綁票”完全不同,文章通過鮮明對比來表明鄉(xiāng)下的“土綁票”并不是真正的“綁票”。
D.《鄉(xiāng)村雜景》運用生動而富有鄉(xiāng)土氣息的語言,從一個側(cè)面敘寫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鄉(xiāng)村的情況。
(3)茅盾主要描繪了二十世紀初期鄉(xiāng)村的哪些景象?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4)《鄉(xiāng)村雜景》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的情感傾向,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舉例分析。組卷:31引用:16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表面看,建筑建在什么位置,建成什么樣式,只需投資方與設(shè)計方達成一致即可,建筑是美是丑與他人無涉。然而,建筑設(shè)計并非完全屬于私人領(lǐng)域。廣義的建筑設(shè)計涵蓋室內(nèi)設(shè)計和外部設(shè)計。室內(nèi)設(shè)計怎么進行空間布局、如何配置色彩,完全是私人領(lǐng)域的事情??勺鳛槌鞘芯坝^的一部分,①______,也會影響到城市的形象。
一個建筑一旦建成,不管你喜不喜歡,它都在那里。不同的建筑會傳達出不同的意境:宗教建筑充滿神秘,宮殿建筑充滿威嚴,居住建筑私密而溫馨。這些都是建筑的“表情”。建筑的“表情”會直接影響人們的觀感和心情,所以說,②______。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人相處如此,③______。建筑的美丑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公共審美。精美的建筑是城市的亮麗風景線,裝點著城市的外在形象,傳承著城市甚至國家的文脈。我們看到斗獸場,就會想到古羅馬;看到巴洛克建筑,就會想到意大利文藝復興;( ?。ā 。?。與之相反,“丑陋建筑”會對公共審美造成傷害。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6個字。
(2)在括號中補寫兩句,與前面的句子構(gòu)成排比。組卷:7引用:7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福建龍巖永定區(qū)金砂鎮(zhèn)賣菜的老邱,經(jīng)營著一個很特別的菜攤:攤位前,20多個菜籃子碼成一排,不稱重,不討價還價,也無人照看,拿菜放錢全憑自覺。每天早上,老邱從地里把菜摘出、洗凈、捆好,放進菜攤、標上價格,就去忙別的事了;等到傍晚來點收菜錢,不僅該給的錢不會少,還經(jīng)常多出一點來。這樣一種無人值守的自助買菜方式,已延續(xù)25年。
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像老邱菜攤一樣令人感動的、彰顯文明的溫馨之事。
某市正在舉辦“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征文活動,請你結(jié)合材料,聯(lián)系現(xiàn)實,寫一篇文章參與這次征文活動,表達你對“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體悟和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3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