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云南省紅河州開遠一中高一(上)月考語文試卷(9月份)
發(fā)布:2024/9/8 14:0:8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記者:《紅樓夢》是一部經(jīng)典小說,它被置放在一個非常高的地位,甚至與民族的文化自信聯(lián)系在一起,您認為呢?
張慶善:偉大的科學家、藝術(shù)家、文學家的名字,就是一個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對增強民族的凝聚力、自信力有著重要作用。曾雪芹與《紅樓夢》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世界文學史上,《紅樓夢》與托爾斯泰的《戰(zhàn)爭與和平》、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共同矗立在世界文學的頂峰?!都t樓夢》為人們描繪出一幅廣闊的社會歷史畫卷,講述了一個貴族家庭的衰落和賈寶玉及年輕女子們的悲劇,充分表達了作者曹雪芹對美被毀滅的悲憤。這種對民族心靈的深刻投射,正是《紅樓夢》200多年來為何一直打動人心,讓人產(chǎn)生心靈共鳴的根本原因,看到了這一點,你就走進了《紅樓夢》的藝術(shù)世界。
記者:今天的年輕人,應從什么價值角度來讀《紅樓夢》?
張慶善:我認為欣賞、審美、感悟,是年輕人閱讀《紅樓夢》的主要追求。首先要把《紅樓夢》當成一部文學作品閱讀,而不要總是去獵奇、猜測是不是映射當時的政治,甚至將其當成了“清宮秘史”,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其次,對當代讀者來講,偉大文學經(jīng)典給予你的價值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兩點,即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閱讀《紅樓夢》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社會、對人生,對人情世故的認識,可以提高你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yǎng)。當然,也不要把《紅樓夢》僅僅看作是一部愛情小說,盡管它描寫了纏綿的愛情故事。
(摘編自《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談<紅樓夢>:一幅完備的社會歷史畫卷》)材料二:
今日“文化自信”已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文化自信的底氣盡管來自多方面,但不可否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其中一個重要來源。作為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杰出代表,《紅樓夢》在推動文化自信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因此,文化自信視域下的《紅樓夢》的當代傳播,正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如何讓《紅樓夢》這部古代作品融入當代讀者中,從而激活經(jīng)典呢?
首先,使《紅樓夢》“融進去”,為文化自信注入活力。所謂“融進去”,就是讓《紅樓夢》這部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融進每個中華兒女的血液里,融入當代社會中去,而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呼吁和頂層設(shè)計的層面。《紅樓夢》是了解封建社會、學習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扇窗子,通過《紅樓夢》的閱讀和學習,可以讓讀者了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看清歷史的滄桑與人間的正道。要將《紅樓夢》融入人們的生活,把閱讀、學習、領(lǐng)悟《紅樓夢》當作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精神追求。讓讀者進入傳統(tǒng)文化的輝煌殿堂,激發(fā)讀者對傳統(tǒng)文化的自豪感,進而增強讀者的文化自信。
其次,讓《紅樓夢》“活起來”,為文化自信厚植底蘊。所謂“活起來”,就是重拾紅學經(jīng)典,深入挖掘《紅樓夢》蘊含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文化自信厚植底蘊。習近平強調(diào),要“系統(tǒng)梳理傳統(tǒng)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ǎn),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要加強對《紅樓夢》的深入研究和進一步普及,讓這部經(jīng)典“活起來”,通過對《紅樓夢》的研究增加對其他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建立起既有中國特色又適應新時代特點的文化體系,這定將有助于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此外,讓《紅樓夢》“走出去”,為文化自信增添底氣。所謂“走出去”,就是讓《紅樓夢》在海外廣泛傳播,被越來越多的他國人民所喜愛、肯定和認同。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經(jīng)典不僅是一個民族的驕傲,也是一個偉大的文化使者,一個展示國家和民族的窗口。在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的過程中,偉大的文學經(jīng)典尤其像《紅樓夢》這樣的經(jīng)典不能缺席。在2017年全國《紅樓夢》學術(shù)研討會開幕詞中,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談道:“偉大的文學經(jīng)典在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打開了《紅樓夢》藝術(shù)的大門,你就會進一步了解中國、讀懂中國。因此《紅樓夢》及其紅學不僅應該而且一定會成為溝通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br />《紅樓夢》的當代傳播呈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多元性,紅學研究者應當積極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jié)構(gòu),用戰(zhàn)略性的發(fā)展眼光調(diào)整研究路徑,更新研究方法,開辟紅學發(fā)展的新道路、新視界和新境界。
(摘編自李響《文化自信視域下的<紅樓夢>當代價值思考及傳播策略》)(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紅樓夢》講述的貴族家庭的衰落和年輕人的悲劇是對民族心靈的深刻投射,也是它經(jīng)久不衰的原因。
B.作為一部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大成的作品,《紅樓夢》曲高和寡,目前只能處于理論呼吁和頂層設(shè)計的層面。
C.更廣泛地普及并深入研究《紅樓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和新時代特點的文化體系有助于堅定文化自信。
D.《紅樓夢》是民族的驕傲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讀懂《紅樓夢》,就讀懂了中國。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慶善認為年輕人要把《紅樓夢》作為一部文學作品進行欣賞、審美和感悟,而不是一味去獵奇和猜測。
B.基于《紅樓夢》在推動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價值,《紅樓夢》的當代傳播是當下值得研究的一個新課題。
C.《紅樓夢》不能缺席中外文化交流,讓《紅樓夢》“走出去”,就會得到更多海外讀者的喜愛和認同。
D.《紅樓夢》當代傳播的多元性趨勢給紅學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紅學研究應當與時俱進不斷更新。
(3)下列對材料二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方式展開論述,在邏輯上逐層遞進,條理清晰,層次分明。
B.文章從三個層面分析《紅樓夢》的傳播策略,分別是使其“融進去”“活起來”和“走出去”。
C.文章第三段引用習近平的話目的是為了強調(diào)要進一步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D.文章第四段運用引用論證,引用中國紅樓夢學會會長張慶善的話強化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
(4)請根據(jù)材料簡要概括《紅樓夢》的當代價值。
(5)作為青年學生,我們應該如何對待《紅樓夢》?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和自己的實踐談談你的看法。組卷:12引用:9難度:0.1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小說,完成小題。
老媽媽
王愿堅 我問:“剛才那個女同志是誰?”
旁邊的同志說:“同志們都管她叫老媽媽。算咱這個醫(yī)院的副隊長,又是政委、看護員、炊事員、采購員……反正這洞里的事她一手包干。人倒是個好人,就是年歲大了,腿腳不靈,嘴又啰唆……”聽著聽著,我不知不覺又睡著了。
天放亮的時候,外面的聯(lián)絡(luò)員傳過回消息:“外面到處是敵人,在找傷員。”一聽這情況,洞里頓時亂了起來。旁邊的老劉第一個放大嗓門兒喊著:“唉!這下子可完了,完了……”我也急得不知怎么是好。
正在這時,老媽媽忽然霍地站了起來,走到老劉跟前,厲聲地說:“老劉呀,什么完了,完了!你想想,你說這話能對得住長征路上的那些同志不?……”她從腰里摸出一件什么東西,用力抖了抖,里面錚錚作響,“這是特委留下的錢,我可以偷著下山買米給你們做飯吃;錢花光了,我就是下山討飯,也不能讓你們餓著……”
她說完話,洞里鴉雀無聲。
山上的松濤呼嘯著,風,把早晨的濃霧一團團地刮進洞里來。
休息了一會兒,老媽媽欠起身,低聲叫道:“主力上下來的張同志,你能到外面來嗎?”洞外,是一塊光坪。太陽已經(jīng)露臉了。從彌漫的大霧里看去,像個通紅的大火球。她攙著我向一棵大樹走,忽然自言自語地說:“大媽,有開水嗎?我可要開的?!?br /> 聽到這句話,我不由得一怔。迎著朝陽,我瞇著眼睛仔細地打量起了她。蒼老的臉上,刻著一條條深深的皺紋,門牙也殘缺不全,在她的左眼下,有一個黃豆大的疤痕……噢,想起來了。三年前秋天,我奉命到潮汕地區(qū)去和一個新成立的組織接頭。這是我們約定好的聯(lián)絡(luò)暗語。她就是我的聯(lián)絡(luò)人。她比三年前老多了,看上去約有六十歲的樣子,嘴角上添了皺紋,鬢角也花白了。
她把我扶到樹下一塊石頭上坐好,收斂了笑容,說:“老張,這里就咱兩個在黨,得把這擔子擔起來。”
我們把事情商量好了,又回到洞里。大概因為我是主力上來的,又是個干部,大家都同意我暫時負責。我拿過那支駁殼槍來揮著。這工夫,老媽媽早已趁著霧大、不會暴露目標的時候,點上了火,燒了開水;她把開水舀出來一些,沖了鹽水;又把米下到鍋里。然后,端著一茶缸鹽水,挨個給傷員擦洗、包扎傷口。她這一切做得那么仔細,那么沉著,就像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老護士似的。這種鎮(zhèn)定的情緒感染著洞里的所有人,大家都安定下來了,人們臉上又露出了笑容。
老媽媽把事情弄完了以后,抄起一根竹杖,對我說:“我去了?!?br /> 時間真難熬啊,太陽已經(jīng)落了,還不見老媽媽回來。我出去眺望了好幾次,除了遍山荒草、大樹、怪石,什么也看不到。更難的是糧食沒有了,同志們都在忍著餓呢!
黃昏時分,我決定順著山路去找找看。我沿著小路往下爬才約莫半里路,實在爬不動了。我靠著一棵大樹,四下瞭望了一下,遠遠地看見路旁草叢里好像有一個人影在蠕動,我警惕地掏出了槍,問了聲:“誰?”一個微弱的聲音回答:“是我?!蔽易呱先ヒ豢?,正是老媽媽。只見她臉上、手上滿是血跡,兩肘兩膝上的衣服也破了。她趴在地上,頭前放著一個包包,她用手和頭頂著那個包包,正吃力地往山上爬。我連忙跑上去,激動地叫了聲:“媽媽!”她見我來了,咧開干燥的嘴唇笑了笑。我用一只手拎著東西,她扶著我,就上了山。
她一進洞口,就忘記了勞累,擠在人堆里,看看這個,瞧瞧那個,像多久不見的親人一樣。她摸著年齡最小的和伢子的手,抱歉地說:“孩子,餓壞了吧;上了幾歲年紀,走道不利索,真是……來!”說著,解開了包包。這個包包簡直是個雜貨攤,里面有約莫十來斤的一小袋米,有打糕,有窩窩、紅薯、干紅薯絲子,有一塊豆腐,有一個小南瓜,還有幾卷各種顏色的布——大概是給我們包傷口用的。她把可吃的東西按人們的傷情輕重分了分。
同志們餓了一天,現(xiàn)在每人都拿著一樣東西吃起來。大家有說有笑,洞里的空氣頓時活躍了。正吃著,忽然和伢訝子喊了聲:“老媽媽哪里去了?”
我連忙跑出洞來找,只見她老人家正坐在一塊大石頭上,兩手捧著一樣東西在吃呢,見我去了,忙把手里的東西掖在衣服底下藏起來。我好奇地搶過來一看,原來是一塊草根、菜葉、紅薯絲、爛南瓜雜拌的窩窩。我眼眶子一熱,一把抱住她:“媽媽,你……”
“別嚷,別嚷,別叫同志們聽見?!?br /> 我硬把自己手里的一塊煮紅薯和她換過來。這天夜里,我被老媽媽的行動感動著,久久不能入睡。第二天清晨,老媽媽早早做好了飯,換完了藥,又下山了。
一個白天,我把老媽媽下山討飯的經(jīng)過和她瞞著大家吃的東西給大家說了說。最愛嚷嚷的老劉也怔怔地沉默了一天,最后才對我說:“老張,我的傷勢輕,有什么事只管叫我干,要不,我對不住媽媽呀!”……
日子過得飛快,我已經(jīng)康復了。黃昏,我收拾停當,就要上路了。走出了好遠,回轉(zhuǎn)頭來看時,只見老媽媽還站在嶺頭上向我張望,她那花白的頭發(fā),迎著山風,微微地飄動著。
1955年10月8日(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在老媽媽暗語的提示下,又通過辨認她的容貌,認出她是當年的聯(lián)絡(luò)人。
B.老媽媽錚錚作響的錢袋子,既說服了同志們,也為后文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埋下伏筆。
C.老媽媽拿回的食物包,種類豐富,讓同志們吃得開心,而她自己累得沒有胃口。
D.老媽媽為了上山,頭頂著包,用爬的方式爬山,是因為搞糧食太累,身體衰弱。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寫老劉這個人物面對敵人來找傷員時慌亂、悲觀、不知所措,目的是與老媽媽這個人物構(gòu)成對比襯托的關(guān)系。
B.小說寫“我”回憶三年前跟老媽媽接頭時她的相貌與現(xiàn)在的相貌形成對比,既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又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
C.小說敘寫老媽媽點火、燒開水、沖鹽水、擦洗、包扎傷口等一系列行為,主要是為了突出老媽媽身體衰老的特點。
D.小說收筆寫頭發(fā)花白的老媽媽站在嶺頭為“我”深情送別的畫面,不僅生動感人,同時也給讀者留下回味的空間。
(3)小說中兩處劃線都是景物描寫,請簡要說明各有什么效果?
(4)小說中為什么沒有寫老媽媽下山討飯的情節(jié)?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組卷:16引用:5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英語里“滑雪”一詞,就來自挪威語,本意是“劈開的木頭”。因此人們推測,①________。據(jù)考證,滑雪板最初是為了北歐人在冬天穿越濕地沼澤而發(fā)明的。無獨有偶,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也發(fā)明了用樹枝扎成的大雪鞋,用于雪上行走。②________,是因為:在北歐大陸,雪更多呈現(xiàn)為小圓顆粒,積雪更緊湊、更硬,更適合滑行。③________,人更容易陷進去。
2014年,在挪威海拔1000米的一處偏遠山區(qū),冰層融化露出了1300年前的滑雪板!新發(fā)現(xiàn)的滑雪板保存完好,它跟現(xiàn)代滑雪板一樣,有固腳裝置,還有修理過的痕跡;力學特性類似于今天的滑雪板,很皮實,這樣才能經(jīng)得住長途跋涉。挪威人在19世紀率先制造出了現(xiàn)代用的弧形滑雪板,人的體重會使這種更輕更薄的中間鼓起的硬木滑雪板被壓平而與雪產(chǎn)生更大的接觸面積。
總之,滑雪板的重要制造與創(chuàng)新,大都歸功于挪威人。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文中畫波浪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梢愿淖冋Z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組卷:9引用:6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人說,青春無非是兩個動作:一個是體能動作“引體向上”,一個是戰(zhàn)術(shù)動作“低姿匍匐”。
青春本來的屬性是向上的,就像沐浴著陽光生長的幼苗,有一種力量拔著自己向上生長,可以熱烈,可以張揚,可以逆風飛翔,可以破障奔跑;這是引體向上的青春。
但有時青春也可以不必那么張揚,不必總在追求高光射刻,青春可以是潛伏的,可以是蓄勢待發(fā)的,可以是韜光養(yǎng)晦的,貼近大地,丈量大地,做一個匍匐前進的孤勇者,這是低匍匐的青春。
那么,什么樣的青春是值得過的?
對此,你有怎樣的感悟與思考?回望既往的中學時光,立足當下的備考拼搏,展望即將開始的大學生活,請寫一篇文章,表達你對上述問題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組卷:39引用:1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