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東省煙臺市高三(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細心的人會注意到,自然界有許多體型很小的昆蟲,能夠實時跟蹤物體、導航和躲測障礙物。它們的神經元只有幾萬、幾十萬個,與之相比,人類大腦的神經元及突觸數(shù)量和復雜功能更令人驚嘆。如果能在芯片上模擬這些大腦,必然可以系統(tǒng)提升計算機的整體能力。正是基于這一想法,類腦芯片應運而生,它是建造類腦計算機最關鍵的部件,可以說是人類大腦的硬件電路形式。類腦芯片主要負責模擬大腦神經元及突觸的功能特性信號傳遞和學習方式,讓計算機在低電能消耗情況下完成感知、學習、記憶、決策等智能任務。
目前,類腦芯片研究主攻方向是尋找工作行為特性與大腦神經元相似的納米器件。類腦芯片由大量更小的電子器件組成,這些器件每個僅幾十納米到幾百納米大小,被稱為納米器件。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不斷尋找與構造合適的納米器件。如一類叫作憶阻器的納米器件,其納米央層中的離子運動可以改變器件的工作狀態(tài),這與大腦神經元及突觸細胞膜中所包含的離子通道的作用相似。有些憶阻器可以一直保持這樣的工作狀態(tài),即使斷電了也不會丟失,就跟人的記憶一樣。
有了上億甚至上百億個類腦納米器件后,還要使它們都按照人們需要的行為模式協(xié)同工作,即要形成與類腦芯片運行相匹配的體系架構,類腦芯片架構就是模擬人腦的神經突觸傳遞結構。目前最常見的計算芯片(CPU)均是在馮?諾伊曼體系架構下建立的。這種架構的最大特點是“存算分離”,即存儲單元和計算單元是分開的,好比編曲和演奏是分開的。程序員像是作曲家,編程好比編曲,寫有程序的存儲器就像曲譜本,操作者則像是演奏家,其運算好比演奏,樂器就是具備計算能力的計算單元。一個計算單元可以根據(jù)存儲器里的不同程序執(zhí)行不同任務,就像同一臺鋼琴可以演奏不同曲子一樣。與此原理不同的是,生物大腦并不區(qū)分存儲區(qū)和計算區(qū),而是集“作曲家、曲譜本、演奏家和演奏工具”于一體。它是信息的存儲者,也是信息的處理者,還是信息的創(chuàng)造者,具有自我學習、思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等能力。
并且,類腦芯片還要解決芯片的能效問題。研究發(fā)現(xiàn),人腦是一部能效極高的“計算機”,若用現(xiàn)在的計算機去處理人腦承擔的任務,粗略估計需要高達100兆瓦的功耗,是人腦功耗的500萬倍。人腦可以低能量消耗運行的原因之一,就是存算一體的機制最程度減少了數(shù)據(jù)的傳輸需求與傳輸距離,節(jié)約了傳統(tǒng)計算架構中計算單元和存儲單元間通信所消耗的時間和能量。因此,類腦芯片不僅能夠像人腦一樣根據(jù)外界動態(tài)信息做出反應并不斷學習,還可以在無信息輸入的時候進入“休息”的省電狀態(tài)。
總體而言,基于硬件的類腦計算過程模擬與真實大腦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類腦學習白運作機制與算法研究還很有限;再如目前人類對大腦神經元及突觸如何編碼、轉導和儲存神經信息有較多了解,但尚不了解神經信息如何產生感知覺、情緒、抉擇、語言等各種大腦高級認知功能。要讓科幻電影里那樣的“人類超級大腦”計算機成為現(xiàn)實,仍需研究者久久為功。
(摘編自吳朝暉《類腦計算——構建“人造超級大腦”》) 材料二:
“類腦計算”真的能夠為“人工通用智能人工智能”的實現(xiàn)提供一個有前途的平臺嗎?
對于任何以“人類智能”為目標的科學技術,從外延和內涵兩方面準確地定義“人類智能”在本質上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就根本無法說“達成人類智能”或“超越人類智能”等等。特別是從用計算技術模擬“人類智能”的角度出發(fā),識別和定義可以用于組合出復雜的智能的最基本單元也是必不可少的。顯然,這是一項涉及許多學科的非常困難的任務。就目前來看,我們在這方面還沒有看到任何實質性的進展。
眾所周知,人類學者可以在邏輯學、數(shù)學和各個科學領域創(chuàng)造和解決許多圖靈計算機不可計算問題。因此,如果我們認為邏輯學家、數(shù)學家和科學家的這種“計算”能力應該是“人工通用智能人工智能”所能完成的智力任務,那么我們必須首先要突破“圖靈可計算性”的概念(其本質上定義了有窮、連續(xù)、確定的計算步驟之序列)。這是一項涉及哲學、邏輯學和數(shù)學的任務,難度很大,但與包括“類腦計算”在內的任何計算技術無關。
計算能力只是“人類智能”的一個方面。還有其他認知能力也應該被形式地定義,例如“人類推理能力”“人類理解能力”“人類判定能力”“人類發(fā)現(xiàn)能力”“人類預測能力”等等。同樣,這些也都是涉及哲學、邏輯學、數(shù)學以及眾多科學的任務,難度很大,但與包括“類腦計算”在內的任何計算技術無關。尤其是,邏輯學應該是在抽象的思雄層面和具體的實踐層面上支撐“人類智能”的最普遍和最重要的一般正確性標準。但是,在當前“類腦計算”的研發(fā)中,我們能夠找到與邏輯基礎相關的工作嗎?
由于“人類智能”是人類大腦神經網(wǎng)絡的產物,識別、定義、模擬人腦產生智能的機理,當然是實現(xiàn)“人工通用智能人工智能”的合理途徑之一。顯然,研究人腦如何產生智能的機理是首要任務。這也是挑戰(zhàn)我們眾多學科(包括生理學、心理學、邏輯學、數(shù)學等等)的艱巨任務。但是,當前的“類腦計算”是建立在某種定義清楚的機理之上的嗎?
(摘編自程京德《“類腦計算”能夠為人工通用智能的實現(xiàn)提供一個有前途的平臺嗎?》)(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類腦計算打破了馮?諾伊曼架構的束縛,模仿人類的大腦,以實現(xiàn)存儲處理一體化,具有超低能耗和智能化的信息處理能力。
B.即使在斷電的情況下,有些憶阻器還可以一直保持工作的狀態(tài),這樣的特性會使類腦芯片具有更低的功耗和更好的穩(wěn)定性。
C.盡管“人類智能”集理解、推理、預測、判斷等多種元素于一體,但當前的計算機在數(shù)理邏輯及邏輯運算方面還是一片空白。
D.“人類智能”是類腦計算的邏輯起點,對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進行精準定義,涉及的學科多,難度大,目前尚未看到效果。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了類腦計算機光明前景和現(xiàn)有局限性,不過二者的主題以及作者對類腦計算機的相關態(tài)度卻并不相同。
B.類腦芯片模擬人類大腦信息處理方式,所有器件同時對信息進行智能處理,從而實現(xiàn)存算一體化,具有更加強大的處理能力。
C.如果類腦芯片能使計算機實現(xiàn)感知、學習、記憶、決策等智能任務,那么新型計算機無需人類編程,無需時刻遵循操作指令。
D.在類腦芯片的研發(fā)方面,應主要關注納米器件如何進行更高效的感知、存儲和計算,如何構建融感、存、算為一體的類腦系統(tǒng)。
(3)下列選項中,不能作為材料一論據(jù)的是
A.北京大學研制成功“仿視網(wǎng)膜芯片”,該芯片像人類視網(wǎng)膜一樣采用神經脈沖表達視覺信息,脈沖發(fā)放頻率“超速”人眼百倍,能“看清”高速旋轉葉片的上文字。
B.英特爾公司展示了自主學習神經元芯片“Loihi”,Loihi芯片可以通過脈沖或尖峰傳遞信息,自動調節(jié)突觸強度,通過環(huán)境中的各種反饋信息,進行自主學習。
C.高通公司公布一款名為“Zeroth”的芯片,該芯片通過類似于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的“正強化”完成編程,搭載該芯片的設備能夠隨時自我學習
D.浙江大學研發(fā)明“達爾文”芯片,這款芯片上集成了2048個硅材質的仿生神經元可支持超過400萬個神經突觸和15個不同的突觸延遲。
(4)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
(5)關于人類大腦和類腦計算,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共同認識?組卷:8引用:3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文本一:
守翻口①
孫犁 那天我們正吃早飯,聽見外面一聲亂,中隊長就跑進來說,敵人到了村外。三槐把飯碗一拋,就抓起我的小包裹,他說:“還能跑出去嗎?”這時村長跑進來說:“來不及了,快下洞!”
我先下,三槐殿后,當我爬進橫洞,已經聽見拋土填洞的聲音,知道情形是很緊的了。爬到洞的腹地的時候,已經有三個婦女和兩個孩子坐在那里,她們是從別的路來的。過了一會,三槐進來了,三個婦女同時歡喜地說:“可好了,三槐來了?!?br /> 三槐告訴女人們不要怕,不要叫孩子們哭,叫我和他把槍和手榴彈帶到第一個翻口去把守。
爬到那里,三槐叫我閃進一個偏洞,把手榴彈和子彈放在手邊,他就按著一把雪亮的板斧和手槍伏在地下,他說:
“這時候,短槍和斧子最頂事?!?br /> 不久,不知道從什么方向傳過來一種細細的嚶嚶的聲音,說道:
“敵人已經過村東去了,游擊組在后面開了槍,看樣子不來了,可是你們不要出來?!边@聲音不知道是從地下發(fā)出來,還是從地上面發(fā)出來,像小說里描寫的神仙的指引一樣,好像是從云端上來的,又像是一種無線電廣播,但我又看不見收音機。
三槐告訴我:“抽支煙吧,不要緊了,上回你沒來,那可危險哩。那是半月前,敵人來“清剿’,這村住了一個營的治安軍,這些家伙,成分很壞,全是漢奸汪精衛(wèi)的人,可兇狠哩。一清早就來了,里面還有內線哩,是我們村的一個壞家伙。敵人來了,他裝著被敵人追趕的樣子,在這個洞口去鉆鉆,在那個洞口去鉆鉆,結果叫敵人發(fā)現(xiàn)了三個洞口。最后也發(fā)現(xiàn)了我們這個洞口,還是那個家伙帶路,他又裝著蒜,一邊嚷道:“喊呀,敵人追我!就往里面鉆,我一槍就把他打回去了。他媽的,這是什么時候,就是我親爹親來破壞,我也得把他打回去。”
他跑出去,就報告敵人說,里面有八路軍,開槍了。不久,院子里就開來很多治安軍,一個自稱是連長的在洞口大聲叫八路軍同志答話。
我就答話了:“有話你說吧,聽著哩?!敝伟曹娺B長說:“同志,請你們出來吧?!蔽艺f:“你進來吧,炮樓是你們的,洞是我們的?!敝伟曹娺B長說:“我們已經發(fā)現(xiàn)洞口,等到像倒老鼠一樣,把你們掘出來,那可不好看?!蔽艺f:“誰要不怕死,誰就掘吧。我們的手榴彈全拉出弦來等著哩?!敝伟曹娺B長說:“喂,同志,你們是哪部分?”我騙他說:“十七團。”這時候三槐就要和我說關于十七團的威望的事,我說我全知道,那是我們冀中的子弟兵,使敵人聞名喪膽的好兵團,是我們家鄉(xiāng)的光榮子弟。三槐就又接著說:
“當時治安軍連長說:‘同志,我們是奉命令來的,沒有結果也不好回去交代。這樣好不好,你們交出幾支槍來吧。’我說:‘八路軍不交槍,你們交給我們幾支吧,回去就說叫我們打回去了,你們的長官就不怪罪你們?!伟曹娺B長說:‘交兒支破槍也行。兩個手榴彈也行。’我說:‘你胡說八道,死也不交槍,這是八路軍的傳統(tǒng),我們不能破壞傳統(tǒng)。’治安軍連長說:‘你不要出口傷人,你是什么干部?’我說:‘我是指導員?!伟曹娺B長說:‘看你的政治,不信?!艺f:‘你愛他媽的信不信。’這一罵,那小子惱了,他命令人掘洞口,有十幾把鐵鏟掘起來。我退了一個翻口,在第一個翻口上留了一個小西瓜大小的地雷,炸了兔崽子們一下,他們才不敢往里掘了。那個連長又回來說:‘我看你們能跑到哪里去,我們不走。’我說:‘咱們往南在行唐境里見,往北在定縣境里見吧?!蟾潘麄兟犃藳]有希望,天也黑了,就撤走了?!?br />“那天,就像今天一樣,有我一個堂哥給我?guī)褪?,整整支持了一天工夫哩。敵人還這樣引誘我,你們八路軍是愛護老百姓的,你們不出來,我們就要殺老百姓,燒老百姓的房子,你們忍心嗎?”
“我能上這一個洋當?”我說:“你們不是治安軍嗎,治安軍就這樣對待老百姓嗎?你們忍心嗎?”最后三槐說:“我們什么當也不能上,一上當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那天鉆在洞里的女人孩子有一百多個,聽見敵人掘洞口,就全聚到這個地方來了,里面有我的母親,嬸子大娘們,有嫂子侄兒們,她們抖顫著對我講:三槐,好好把著洞口,不要叫鬼子進來,你嫂子大娘和你的小侄兒們的命全交給你了?!?br /> 我聽到這話,眼里出了汗,我說:“你們回去坐著吧,他們進不來。那時候在我心里說,只要有我在,他們就進不來,就是我死了,他們還是進不來?!?br />
(節(jié)選自孫犁《游擊區(qū)生活一星期》)【注】①翻口:地道中可供人上下的橫洞。
文本二:
在我入行之初,曾一度喜歡以第一人稱寫稿,卻常常受到批評。當時的編輯一見到稿子中有“我”,皆悉數(shù)刪去。我不服氣,曾拿由孫犁先生的這篇文章(《游擊區(qū)生活一星期》)“舉證反駁”。而編樣卻說,孫犁寫的是散文,不是新聞通訊,兩者不可比!
而今,當我重讀孫犁的早期作品,并將孫犁還原為一個“戰(zhàn)地記者”時,視角為之一變,再輔之以“時髦觀念”,重新審視這篇名作,不禁豁然悟到:當年孫犁先生所寫的,不是一篇典型的“沉浸式報道”嗎?
(節(jié)選自侯軍(“沉浸式”戰(zhàn)地體驗》)(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一再現(xiàn)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冀中地區(qū)有名的“地道戰(zhàn)”場景,反映了人民軍隊保衛(wèi)家園、保護人民的斗爭精神。
B.“可好了,三槐來了”既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對三槐的信任,也從側面表現(xiàn)出三槐是一個經過戰(zhàn)爭錘煉的英雄人物?!?br />C.作者通過語言和肖像描寫來刻畫敵人“內線”的形象,雖然著墨不多,卻神形兼?zhèn)鋵θ毙蜗笃鸬揭r托作用。
D.從文中來看,冀中的地道設計精巧,規(guī)模宏大,在對敵斗爭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聰明智慧。
(2)關于三槐跟治安軍連長對話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治安軍連長稱三槐為“同志”,是一種故意套近乎的虛偽行為。
B.三槐跟治安軍連長說自己是十七團的,是為了麻痹、迷惑敵人。
C.面對三槐,治安軍連長的花言巧語沒有產生任何他想要的效果
D.治安軍連長的問話包含了搜集我方情報、摸清我方實力的意圖。
(3)請簡要分析三槐的形象。
(4)文本二中所說的“沉浸式報道”在文本一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請簡要概括。組卷:11引用:3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xù)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漢語漢字源遠流長,每一個字詞、每一個發(fā)音都有一定的標準,① 就是在捍衛(wèi)漢語漢字的純粹性,確保它們上承先民文化道統(tǒng),下啟時代語言美學。
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不僅極大地拓展了人們的社交空間,② 。層出不窮的“網(wǎng)言網(wǎng)語”滿足了個性化表達的需要,讓我們看到了語言文字與時俱進的活力。
然而,網(wǎng)絡上的個性表達是一回事,媒體的傳播是另一回事。媒體的公共屬性,決定了在語言文字的運用上,媒體的用法就是“標準答案”,編輯人員應該成為廣大受眾的“先生”。然而,時下不少新媒體、自媒體在語言文字運用上很不規(guī)范,一些“小編”連基本的編輯素養(yǎng)都不具備,③ 。傳統(tǒng)媒體盡管處境比較艱難,但越是這個時候,越要保持匠心,做好規(guī)范使用語言文字的表率。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請概述材料主旨,要求使用表條件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70字。組卷:7引用:5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我國西北地區(qū)的毛烏素沙地,原本風沙肆虐,氣候惡劣。從上世紀中期開始,人們推平沙丘,引水治沙,靠肩扛背馱,種下一棵棵小樹苗。漸漸地,小樹苗扎下根,稀疏弱小的樹木連結成片,如今,毛烏素沙地的綠化率達到了80%。毛烏素沙地氣候也變了:雨水增多,溫暖濕潤,四季分明。而此時的樹木根深葉茂,森林郁郁蔥蔥。
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與感悟?請結合材料,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組卷:2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