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廣東省佛山二中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一)

發(fā)布:2024/8/31 20:0:8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五四”以來的文化研究中,曾出現一種認為“世界文化本一體,中西文化的差異純粹是時代性”的觀點,可稱為“有古今無中外論”。這種論調的根本錯誤,在于忽視乃至抹殺人類社會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這一歷史事實。既然人類社會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以民族的形式存在,那么,人類文化也一定要以民族文化的形式存在。共同的民族文化不僅可以把一定數量的人民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這些人與其他人區(qū)別開來。人類社會以民族為基本形式這一事實還告訴我們,具體的文化總是各種各樣的民族文化,而一般的人類文化只能存在于這些具體的民族文化之中。離開了各種各樣具體的民族文化,所謂一般的人類文化只是一種虛構。因此,文化“有古今無中外論”既不符合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也違背了一般能通過特殊而存在的辯證法。
          文化差異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
          首先,地理的隔絕機制是民族差異形成的基本條件。因為地域的遼闊、山海的阻礙等因素,各個民族各自獨立地生存,文化上差異的產生也不可避免。地理環(huán)境的差異是民族差異最重要的自然根源。例如,在不同地理環(huán)境下,就分別產生了農業(yè)部族、畜牧業(yè)部族及少數以工商為主的部族。
          其次,不同文化發(fā)展成果對人類自身的不同改造是民族差異的最高表現。文化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文化發(fā)展的成果又不斷地反作用于人本身。各民族在創(chuàng)造不同風格的音樂、美術的同時,也發(fā)展了不同的審美趣味。各民族不同的審美偏好,正是文化成果長期作用于人本身的結果。審美趣味如此,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也莫不如此。在這個意義上,一個民族的共同文化不僅表現了該民族的共同心理,而且創(chuàng)造了該民族的共同心理。這種文化成果與人自身的身心變化的相互作用,是民族差異的放大器、加速器和穩(wěn)定器。
          其三,一定范圍內自由創(chuàng)造的可能性是民族差異形成的重要機制。種族、地理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等是人們從事文化創(chuàng)造的基礎,同時也是對文化創(chuàng)造的限制,而自由創(chuàng)造只是在這一定范圍內的發(fā)揮。因而,文化的發(fā)展既非絕對必然的,也非完全自由的,而是自由和必然的統(tǒng)一。
    (摘編自張岱年、程宜山《中國文化精神》)材料二:
          文化差異性是始終存在的。歷史上對待這種差異性曾經有過三種不同的態(tài)度。
          第一種是對凡與自己文化不同的人,一概作為異端,必征服之,同化之,以至絕滅之而后快。當年白種人占領南、北美洲,對當地土著文化就是持這種態(tài)度。
          第二種是承認其價值,但只是作為珍稀的收藏、獵奇的點綴或某種可供研究的歷史遺跡,實際上是排斥其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抽空其生命,崇拜其空殼。如果我們混同了已成遺跡的、定型了的“傳統(tǒng)文化”和今天仍然活著的并主宰著億萬中國人民生活方式、思維習慣的,受過現代文化洗禮的“文化傳統(tǒng)”之間的根本區(qū)別,以復舊充新生,抵銷中國文化的現代化,那么,中國文化的發(fā)展將陷入困境。
          第三種態(tài)度是一種文化相對主義的態(tài)度。這是將事物放到其自身的文化語境內去進行觀照的一種方式。它贊賞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反對用產生于某一文化體系的價值觀去評判另一文化體系,承認一切文化,無論多么特殊,都自有其合理性和存在價值,因而應受到尊重。這種態(tài)度當然遠比前兩種態(tài)度來得寬容合理,但再進一步追問:千差萬別的文化有沒有普遍認同的東西呢?人類有沒有可能超越民族中心主義?這些都是文化相對主義所面臨的、必須回答的問題。
          無論如何,文化差異總是現階段普遍存在的事實。正是這些差異賦予了人類文化以多樣性。我們固然不必保留辮子或者“三寸金蓮”以供獵奇者玩賞,但中國文化自有其無法“歐化”的特殊的魅力,中國文化的更新也自有其不同于其他文化的特殊性。所謂的文化相互同化、融合而導致的“世界文化一體化”,只能帶來人類文化的單調和沒落。事實上,正是由于差異的存在,各個文化體系之間才有可能相互吸取、借鑒,并在相互參照中進一步發(fā)現自己,將異國作為幫助自己發(fā)現自己的“他者”,從另一種文化的陌生角度來觀察自己,看到許多從內部無法看到的東西。
          由于文化的差異性,當兩種文化接觸時,就不可避免地產生誤讀。所謂誤讀就是按照自身的文化傳統(tǒng)、思維方式、自己所熟悉的一切去解讀另一種文化。他原有的“視域”決定了他將對另一種文化如何選擇,如何切割,然后又決定了他如何對其認知和解釋。文化之間的誤讀難以避免,無論是主體文化從客體文化中發(fā)現新義還是反觀自己,都很難不包含誤讀的成分。而從歷史來看,這種誤讀又常是促進雙方文化發(fā)展的契機,因為恒守同一的解讀,其結果必然是僵化和封閉。
    (摘編自樂黛云《文化差異與文化誤讀》)(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人類社會在一定歷史階段以民族形式存在,決定人類文化也只能是民族的、具體的,不存在一般的人類文化。
    B.地理環(huán)境影響民族文化的形成,還阻礙了文化之間的同化、融合;地理條件不同,產生的部族也一定不同。
    C.不同的文化發(fā)展成果長期作用于人,可造就不同的民族心理;不同的民族心理又反過來催生不同的文化成果。
    D.文化相對主義贊賞不同文化的多元共存,承認一切文化的合理性,應成為我們文化交流時需要堅守的原則。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化差異造就人類文化的多樣性,它是一個民族區(qū)別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標志,它的存在有必要性與普遍性。
    B.如果在自由創(chuàng)造上不同,即使種族、地理環(huán)境、文化傳統(tǒng)等要素相同,發(fā)展出來的文化也仍然有可能不一樣。
    C.對待傳統(tǒng)文化,應發(fā)揮它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以保持其生命力,而不應把它珍藏起來或當作歷史研究的對象。
    D.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保持本國文化的特殊性以避免被同化,又要分清主客,利用客體文化來反觀自我、發(fā)展自我。
    (3)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一第一段觀點的一項是
     

    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
    B.和羹之美,在于合異。(《三國志?夏侯玄傳》)
    C.單則易折,眾則難摧。(《北史?吐谷渾傳》)
    D.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林則徐)
    (4)對“世界文化一體化”論調的批駁,兩則材料的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說明。
    (5)下列文字提到美國動畫片《花木蘭》與中國《木蘭辭》存在差異,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這種差異?請結合兩則材料簡要分析。
    《木蘭辭》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講述木蘭替父從軍、最后榮歸故里的故事,體現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忠孝兩全的價值觀。美國動畫版《花木蘭》則對《木蘭辭》進行重新詮釋,木蘭為了證明男女平等、實現自身價值而主動從軍,體現美國人崇尚個人主義的民族性格。《花木蘭》在中國上映后,獲得不錯的票房。不少觀眾表示故事有新意,能帶來啟發(fā)。

    組卷:41引用:15難度:0.2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麻雀
    周立波
           三天以前,上海提籃橋西牢五層樓上九號房間的小陳,在午睡時間,捉住了一只飛進鐵門里來的麻雀。他從白色斜紋布的囚衣的袖子上,撕下兩片小布條,纏住它的腳和翅膀根,藏在疊著做凳子坐的三條絨毯的背后。晚飯后,這件事情被許多人知道,近邊幾個房間里的年輕點的人都要求傳過去看看。在外面,誰都不會喜歡麻雀這種過于平常的小鳥,但在囚房里,它變成了詩里的云雀和黃鸝。
          傳到我們房里來,我把它放在手掌上,要它嘗嘗我們特別為它留下的飯粒。它不吃,眼睛只望著鐵窗子外的一小塊還很明亮的天空,拍動它的小翅膀,想飛出去。它真像一個第一次被捕的囚人,沒有食欲,而且是極度的不安和焦躁。
          大家決定把麻雀留到第二天中午再放,并且請它順便帶封信出去。寫上這樣一句話:“請愛惜你的每一分鐘的自由,朋友。提籃橋監(jiān)獄囚人啟?!?br />      我們發(fā)出快樂的笑聲,這是在牢監(jiān)里的十分愉快的一晚。麻雀從后面的房間傳回,傳到十二號房間的隔壁,小柳伸手到門外去接,沒有接到麻雀,手被一個人的皮鞋踢了一下,通夜不熄的昏黃的電燈的光亮里,二十七號英國人的高大肥胖的身子顯現在他的房間的前面。
          二十七號是獄卒里面的有名的人物,他的有名,不是因為他聰明,而是因為全監(jiān)獄的所有的橡皮鞭體罰,都是由他來執(zhí)行。他的樣子不兇惡,紅潤的、豐滿的臉上倒是常露著笑容。但他有一個特別的脾氣,常常是出人意外地,他停止在什么人的房間的前面,用生硬的中國話問道:“喂喂,講給我聽聽,豬頭三是啥意思,嘿?”剛說完就走,并不等待著回答。顯然的,他只是在欣賞自己說的這句中國話的發(fā)音。和別的英國人一樣,他常常無緣無故地打打人玩玩,和別人不同的地方是他不用手打,總是打開囚房的鐵門,從黃色制服的褲袋里拖出粗短的黃色警棍來,手捏著棍身,用那系在柄端的白色細麻的繩圈,在你的手背上、眼角上隨意地抽打兩三下。給你留下兩三條精致的、紅色的鞭痕以后,他用生硬的上海話,囑咐你:“下次當心?!彼P上鐵門,心滿意足地走了,在他的背后,留下一陣風。
          麻雀就是落在他的肥大的手掌里,他把它丟在走廊上,用他穿著硬底皮鞋的右腳踩在它身上,抄下小柳的號碼,他心滿意足地走了,在他的背后,留下一陣風。
          那一夜,我們都睡得很遲,也再沒有人說話。這狹小的囚房顯得更加的狹小,這三面深綠色的墻壁,一面深黑色的鐵門,好像都在追攏來,迫得人透不過氣。
          第二天早晨,打掃走廊的囚人撿起麻雀的尸體,拋到了窗子外,我們好像看見我們對于自由生活的一個黃昏的快樂的夢想也被拋到了窗子外,剩下來的只是鐵門、饑餓、無聊、英國人的皮鞋。
          第二天,小柳被判決吃三天冷水飯。冷水飯是一個恰當的名詞。翻譯這名詞的人,一定是一個有著精妙的感覺的人。這不是在你吃的米飯里放些冷水的意思,而是原來只能吃到半飽的定量的米飯,每頓再要減少一半,或三分之二。兩三口吃完一頓飯以后,眼睛貪饞地望著空的盛飯的洋銅罐,全身真像淋了一大瓢冷水。
          去年冬天很冷。小柳扯下了牢牢地縫在棉褲腰上的一條緊褲的帶子,每天晚上用來扎緊蓋在腳上的絨氈,免得被掀開,透進風來,吹得全身整夜都冰冷。后來二十七號查到了這一條帶子,他認為這是小柳想要自殺的證據,他很鄭重地從別的牢監(jiān)里叫了一個懂得外國話的囚人,替他做翻譯。他首先問小柳為什么忽然想要上吊了。小柳很吃驚,說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要這樣,只是怕冷。他不相信。小柳告訴他,自殺的行為是和他的人生觀絕不相容的。還是不相信。不知道為什么,二十七號在那天顯得特別的仁慈、和藹和聰明,非常愛說話。他向小柳開始了一篇相當長的,關于“家庭和自殺”的講演,首先他贊美中國人濃厚的家庭觀念的可貴,其次說明了英美的家庭和中國的家庭的不同,這中間,為了增加他的演辭的風趣,他還用上低音唱了一曲不知誰作的《甜蜜的家》的短歌,并且引證說,孔夫子也曾經說了“甜蜜的家”是很重要的。孔夫子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說過“甜蜜的家”的呢?我沒有讀過《論語》,不知道。
          那一番對話,只引到了那個預備好了的判斷,就是,小柳一定會自殺,而且就在當天的晚上。當一個人的青春的生命的火簇正熊熊地燒著,正在渴想著自由和生活,對祖國和人類光明的愿景抱著熱切的希望的時候,另外一個人走到你面前,帶著悲憫的眼睛,說你一定會上吊,而且就在當天的晚上,你會以為這是和你開玩笑,但是,這一切在這里面都是只能叫作嚴肅的,而且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冬天太冷了,為了一條小小的褲帶的緣故。為著“人道”,也許是為要替中國革命“保存”干部的緣故,那一次二十七號灌了小柳三天冷水飯。這一次因為麻雀的案子,又是三天。小柳拒絕了我們代吃冷水飯的請求,他說:“我這幾天也實在吃不下飯去,我好像有點神經衰弱的樣子,總想著那只麻雀……”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革命者們曾寄希望于麻雀往牢監(jiān)外帶信,聯通外界,獲得營救和自由。
    B.小麻雀沒有食欲,表現出極度的不安,暗示了它將死于非命的悲慘結局。
    C.獄卒的中國話不很流利,但他喜歡說,并不是因為他愿意與犯人們交流。
    D.小柳曾經兩次受到吃冷水飯的懲罰,心情不一樣,第二次是心甘情愿的。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麻雀死后牢獄中“再沒有人說話”,與前文“快樂的笑聲”對比強烈,小說氛圍由此發(fā)生變化,情節(jié)也由此轉折。
    B.小說詳細地描寫了制服和警棍的顏色以及繩圈的材質,說明鞭打給犯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從而表現了獄卒的冷血和暴戾。
    C.小說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不時會以“我”的口吻發(fā)兩句議論,對翻譯“冷水飯”的人的感慨,意在突出這種刑罰的殘酷。
    D.小說寫獄卒平時殘忍地對待囚犯,又會耐心勸慰他認為要自殺的小柳,展示人性的復雜,避免了人物形象的符號化。
    (3)小說運用多種手段以取得語言上的諷刺效果,請簡要分析。
    (4)主角是囚房里的革命者,小說卻花費大量筆墨寫麻雀和獄卒,作者為什么這樣處理?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組卷:5引用:2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在人類交通里,當道路占用率高于0.4,即來往車輛占到道路面積的40%時,①          ,最后降為零——交通癱瘓。但是,螞蟻總能避免交通堵塞。就算它們的道路占用率高達0.8,交通流量也不會下降。
          研究人員發(fā)現,每只螞蟻都會根據道路的狀況,②          。在路上同伴不多的時候,螞蟻會逐漸加快速度,直到交通流量達到最大值。而密度一旦超過閾值,它們就開始放慢速度。而且,螞蟻似乎能夠評估前方道路的擁擠程度,很自覺地不去擁擠的地方。這近乎完美的交通管制,歸功于每一只懂得調整自己行為的小螞蟻。小螞蟻一只只都這么努力,當然是有原因的。( ?。?。群體覓食效率的最大化,要求螞蟻必須調整自己,共同合作。
          相比之下,在擁堵的路上,許多人都以自己的利益為先,結果卻是大家都被嚴嚴實實地堵在路上。③          ,以改善交通狀況,可能難以實現;不過,讓自動駕駛汽車的程序設計參考螞蟻來避免堵車,未來還是有希望實現的。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它們把群體生存當成一個共同的目標
    B.群體生存已經成為它們共同的目標
    C.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群體生存
    D.群體生存已經被它們當作共同的目標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組卷:28引用:10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語出《莊子?內篇?人間世》,意為事物開始時簡等小,將要完成時必定宏大。
          1956年2月,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締造者之一董必武為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題詞:“作始也簡,將畢也巨”。
          2021年6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全新開館,眾多參觀者在“作始也簡,將畢也巨”的題詞前久久駐足。
          讀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就此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41引用:6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