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高一(上)期末地理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項選擇題:共19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7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如圖為“①②③④四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讀圖完成1~2題。
在四地中,四季變化最顯著的是( ?。?/h2>組卷:1引用:0難度:0.70 -
2.如圖為“①②③④四地氣溫年變化曲線圖”。讀圖完成1~2題。
②地較④地年平均氣溫高,其主要原因是②地( ?。?/h2>組卷:1引用:0難度:0.70 -
3.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完成兩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如圖為“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測控網(wǎng)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北京時間11月14日20:00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第二次交會對接成功。此時,區(qū)時為4:00的測控點為( ?。?/h2>組卷:0引用:0難度:0.60 -
4.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完成兩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如圖為“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測控網(wǎng)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兩次交會對接期間,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及移動方向分別是( ?。?/h2>組卷:0引用:0難度:0.70 -
5.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完成兩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如圖為“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測控網(wǎng)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
兩次交會對接期間( )組卷:0引用:0難度:0.70 -
6.參加環(huán)球帆船賽的“東風號”于2014年3月22日離開訓練基地三亞,在前往新西蘭的奧克蘭途中進行遠洋實戰(zhàn)訓練。如圖為“東風號遠洋實戰(zhàn)訓練航線圖”。出發(fā)前一天(春分日),航線上四地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確的是( ?。?/h2>
組卷:57引用:2難度:0.7 -
7.如圖中的天體M可能是( )
組卷:279引用:1難度:0.7 -
8.如圖1為“我國三個科考站分布示意圖”,其中昆侖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這是我國在南極內(nèi)陸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如圖2為“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示意圖”。讀圖完成8~9題。
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大的是( ?。?/h2>組卷:12引用:0難度:0.70 -
9.如圖1為“我國三個科考站分布示意圖”,其中昆侖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這是我國在南極內(nèi)陸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如圖2為“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示意圖”。讀圖完成8~9題。
昆侖站建成時,太陽直射點大致位于圖2中的( )組卷:5引用:0難度:0.70 -
10.如圖中太陽光從右側照射過來,讀圖完成10~11題。
當晨昏線處在CD位置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組卷:0引用:0難度:0.70
三、綜合題(共20分)
-
47.為了探究熱力環(huán)流的形成,天津市某中學高一學生設計了如下實驗,請根據(jù)實驗內(nèi)容和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各題。
材料一:實驗過程:在一個比較大的相對封閉的透明玻璃柜內(nèi),分別放置一個電爐和一大碗冰塊,在玻璃柜頂面中部的內(nèi)壁貼一張下垂紙片M,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內(nèi)壁貼一張豎立紙片N(圖中甲)。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觀察紙片M、N的偏動情況。
(1)在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紙片N向
(2)乙圖A、B、C、D四點中氣溫最高的是
(3)將下列各環(huán)節(jié)序號,按熱力環(huán)流形成過程的先后順序為
①地面冷熱不均
②空氣發(fā)生水平運動
③空氣垂直運動
④同一水平面產(chǎn)生氣壓差異,形成水平氣壓梯度力組卷:5引用:2難度:0.5 -
48.探究三圈環(huán)流和近地面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
(1)假設地表示均勻的,且地球不自轉,引起大氣運動的主要因素是
(2)若只假設地表示均勻的,引起大氣運動的主要因素還包括
A
(3)確定氣壓帶的分布后,我們可以根據(jù)近地面風的形成特點,確定風帶。請在圖中的B、D處畫出風向。組卷:31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