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福建省福州一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0分)
-
1.閱讀以下散文,完成小題。
冬季到云南去看海
梁衡
①年末深冬季節(jié),到云南騰沖考察林業(yè),主人卻說,先領你去看熱海。我心里一驚,這大山深處怎么會有海,而海又怎么會是熱的?
②車出縣城便一頭扎進山肚子里。公路成“之”字形,車子不緊不慢,一折一折地往上爬,走一程是山,再走一程還是山;一眼望去是樹,再看還是樹。只見一條條綠色的山脊,起起伏伏,一層一層,黛綠、深綠、淺綠,由近及遠一直伸到天邊。直到目光的盡頭,才現(xiàn)出一抹藍天——這藍天倒成了這綠海的遠岸。
③走了些時候,漸漸車前車后就有了些輕輕的霧,再看對面的林子里也飄起一些淡淡的云。我說:“今天真算是上得高山了?!敝魅诵Φ溃骸罢孟喾矗悻F(xiàn)在是已下到熱海了。”我才知道,那氤氳縹緲,穿林裹樹的并不是云,也不是霧,竟是些熱騰騰的水汽,我們車如船行,已是蕩漾在熱海之上了。
④所謂熱海,是一個方圓十幾公里的地熱帶。騰沖是一個休眠火山區(qū)。多少年前,這里曾經(jīng)火山噴發(fā),現(xiàn)在地面上仍留有許多舊痕。如圓形的火山口,黑色的火山石,還有奇特的“柱狀節(jié)理”,那是巖漿噴出時瞬間形成的一片美麗的石柱。但最奇的是地下的熱海。大約火山熄滅后地下的巖漿還是不死心,便試探著要找一個出口,悄悄地摸到這里,一直竄到離地表還有七八公里處,用熾熱的火舌不停地向上噴舔著地面。于是這十幾公里的土地就成了一臺巨大的鍋爐,地下水被煮得滾燙,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熱海。
⑤熱海雖名海,但我們并不能像蘇東坡那樣“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也不能如曹操那樣“東臨碣石,以觀滄?!薄R驗檫@海是藏在地下的,我們只能去找?guī)讉€海眼“管中窺豹”。最大的一個海眼就是著名的“大滾鍋”,單聽這個名字,就知道它的威力。要看這口大鍋先得爬上一個高高的“鍋臺”。我們拾級而上,還未見鍋就已聽到滾滾的沸水之聲,頭上熱氣逼人。上到鍋臺一看,這口石砌的大鍋,直徑3米,深1.5米,沸騰的熱浪竟有尺許之高。由于長年累月的滾煮,鍋沿上已結了一層厚厚的水堿,真是一口老鍋。大鍋前又開出一條數(shù)米長二尺來寬的石槽,亦是水沸有聲,熱氣騰騰,槽上架著一排竹籃,里面蒸著土豆、雞蛋、花生等物。這恐怕是我見過的最奇特的蒸籠了。游人可以上去隨意品嘗這地心之火與山泉之水的杰作,就像在城市路邊的早點攤上吃小籠包子。我們看慣了日夜奔流不息的江河,可誰又見過這年年月月翻滾不止的開水大鍋呢?我抬頭看一眼天上的白云和鍋后山崖的綠樹,忽然想起張若虛的那首名詩:“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這山上何時現(xiàn)滾鍋,滾鍋何時初見人呢?天地間悄悄地隱藏有多少秘密。
⑥因為地處熱海之上,山上山下露頭的溫泉就隨處可見。為了能更深一層感知熱海之美,我們選了一處浴室推門而入,待穿過短廊才發(fā)現(xiàn)并沒有“入室”,而是豁然開朗,又置身在半山之上。原來這里的浴池并不是平地之池,而是一個一個掛在半壁,就如高樓上的陽臺。試想,在半山之上,綠風白云,枕石漱流是什么樣子?我極興奮,不肯下水,先披衣環(huán)顧四周做一回精神上的沐浴。只見偌大一個池子,猶抱琵琶,叫一株從石縫中探出的大葉榕樹俯身遮去了大半,而一株老藤左伸右屈就做了這池子的欄桿。池邊雜花弱草,青苔翠竹,池水清清見底,水面熱汽微微蒸騰。水先是從一個石龍頭中注入池中,再漫過池沿,無聲地貼著石壁滑向山下,于是過水的半面山巖就如一堵誰家賓館大堂里的水幕墻,淋淋潺潺。我憑欄遙望著對面林梢上升起的輕輕的霧和腳下谷底游走的云,竟有一種將軍閱兵式的自豪,然后翻身入水暢游其中,仰望藍天白云,覺得自己就是一條天上之魚。天下真有這樣的海嗎?
⑦因為剛才池邊的那棵大葉榕樹,下山時我就留心起這山上的植被。我知道榕樹喜熱,多見于福建、兩廣,或者西雙版納,現(xiàn)在能現(xiàn)身于偏北的騰沖定是得了地下的熱氣。這么一想,果然發(fā)現(xiàn)這方圓遠近處的樹的確特別,既有許多亞熱帶的芭蕉、棕櫚,又有本地的松、柏、杉、樟,還有遠古時期留存下來的曾與恐龍為伴的黑桫欏樹?,F(xiàn)在科學家已經(jīng)弄清熱海的來歷,是這滿山的綠樹飽飽地蓄足了水,然后再慢慢地滲入地下,經(jīng)地火加熱后又悄悄送回地面,這個過程75年一個周期,循環(huán)往復,湍流不息。這么說來,我們現(xiàn)在既是行在密林之中,又是站在歷史的河岸上。這塊神奇的土地,我已說不清到底該叫它熱海還是綠海,抑或歲月之海。其實它就是一個為地熱所蒸騰,綠樹所覆蓋,歲月所打造的令人陶醉的生態(tài)之海。
(選自《新湘評論》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①段用主人的話點出“熱?!?,照應題目,也制造了懸念,引起讀者閱讀的興趣。
B.第②段,作者用許多筆墨寫一程程的山、望不到盡頭的樹,都是在為“綠?!弊鲣亯|。
C.第⑤段化用張若虛詩句引發(fā)的思考,為文末“歲月之?!薄吧鷳B(tài)之?!钡奶岢雎穹P。
D.第⑦段首句看似閑筆,實則開啟下文對“山上的植被”的描寫以及對熱海成因的解釋,讓文氣更加順暢。
(2)下列對文章修辭手法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第④段中“巖漿還是不死心”“土地就成了一臺巨大的鍋爐”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熱海”現(xiàn)象的奇特。
B.第⑤段作者引用蘇軾、曹操描寫大海的名句來描繪熱海的景致,襯托出熱海的雄偉壯觀。
C.第⑤段將熱海邊的場景與城市早點攤對比,讓地質奇觀有了日常的煙火氣息。
D.第⑥段中作者自比“一條天上之魚”,既寫出暢游之樂,也體現(xiàn)出“熱?!钡牡乩硖攸c。
(3)從文章謀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題目“冬季到云南去看海”是如何統(tǒng)攝全文的。組卷:6引用:1難度:0.5 -
2.閱讀以下雜文,完成小題。
文藝批評不能全成了“文藝表揚”
彭超
以為選片前已做好功課,走進影院才知道上了好評的當;以為新出大劇熱度高、評分高,充了會員追起來才發(fā)現(xiàn)是“坑”。如今文藝市場,不僅影視劇,就連某些文學作品也難逃口碑“翻車”現(xiàn)象。
某種程度上,文藝批評是“避坑指南”,但何以頻頻成了“挖坑指南”?恐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所能解釋的。歸根結底,還是“我們的文藝批評在某種意義上已經(jīng)成為文藝表揚?!本灰姡伦魑闯?,“輿論攻勢”已經(jīng)開始。有砸錢營銷的,有制作方、平臺方“控評”的,有粉絲為自家“愛豆”刷分的,還有“小圈子”里抹不開臉面、互相“捧臭腳”的……好話套話多,真誠批評少,文藝批評喑啞失語,隔靴搔癢,漸漸成了“溫吞水”。一來二去,大量創(chuàng)作乍看“花團錦簇”,細探卻是“鏡花水月”。文藝批評理當“成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好的文藝批評,看得透徹,說到關鍵,不僅能揭示作品的價值意義,提升審美趣味,也是引導創(chuàng)作、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金圣嘆對《水滸傳》《西廂記》等作品的精到點評,不僅力推小說和戲曲走向彼時文學的主流地位,至今也是人們細讀文本的重要參考。茅盾先生在應邀為《地泉》作序時言辭犀利指出“缺乏對于社會現(xiàn)象全部的非片面的認識”,作者大度收入書中,希望讀者“得到些寶貴的教訓”。反觀當下,好評“尬夸”趨于同質,鮮少出現(xiàn)的差評,相關方面還難以接受,甚至鬧出訴訟官司。文藝批評的精神蕩然無存,又如何發(fā)揮正面功效呢?
魯迅先生說:“批評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才于作者有益。”將自己對現(xiàn)實和生活的親歷感受融匯其中,觸景生情,緣事而發(fā),這樣的批評無論是贊美還是鞭撻,都會有理有據(jù)、有力有節(jié)。講“好話”和“壞話”都是文藝批評題中應有之義,但難點顯然更在于如何不留情面、尖銳鋒利地批評。事實上,隨著人們文藝鑒賞能力的提高,無論“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受眾都已有了基本判斷,不好的作品再怎么造勢也難獲好口碑,好的作品哪怕“零營銷”也不見得會被埋沒。當此之時,如若文藝批評還滯后于絕大多數(shù)人的實際體驗,實在太不應該。
如今,有些評論家總愛調侃“我為人民看爛片”,雖是戲言,卻也點明了文藝批評還是要自覺為人民服務的。打磨好文藝批評這一“利器”,關鍵是確定評價標準,“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堅定立場,就要敢于底氣十足說真話,而非唯唯諾諾看人臉色,甚至為利益所綁架。更進一步,就得在紛繁復雜的現(xiàn)實生活和文藝創(chuàng)作現(xiàn)象面前,廓清迷霧、去偽存真,提出問題、對癥下藥,以真知灼見啟示作者、啟迪讀者,前瞻并引領文藝創(chuàng)作走向。
新時代呼喚真誠的文藝批評,必然也容得下“壞處說壞”。構建文藝批評的良好生態(tài),文藝創(chuàng)作的“百花園”定會更加芬芳馥郁。
(1)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與原文的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
A.“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種說法,并不能解釋本該是“避坑指南”的文藝批評為什么頻頻成了“挖坑指南”。
B.在現(xiàn)在的文藝市場上,出現(xiàn)口碑“翻車”現(xiàn)象的文藝作品,既有文學作品,也有影視劇作品。
C.隨著文藝鑒賞能力的提高,人們已經(jīng)能夠清晰地作出判斷,“陽春白雪”的文藝作品,口碑必然要好于“下里巴人”的作品。
D.“好話”和“壞話”都是文藝批評應有的內容;而要想作出良好的文藝批評,確定評價標準是非常重要的。
(2)下列各選項中,表述無誤的一項是
A.作者以金圣嘆、茅盾的事例進行舉例論證,目的是論證如果文藝批評的精神蕩然無存,就不能使文藝批評發(fā)揮正面功效。
B.作者引用魯迅先生關于文藝批評的言論,是為了論證正確的文藝批評無論是贊美還是鞭撻,都是真正有價值的。
C.作者引用有些評論家“我為人民看爛片”的調侃,揭示了人民的欣賞水平不夠導致了影視市場爛片橫行的現(xiàn)象。
D.“打磨好文藝批評這一‘利器’”“文藝創(chuàng)作的‘百花園’定會更加芬芳馥郁”,作者巧妙地運用借代手法,使語言更加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
(3)請簡要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組卷:7引用:1難度:0.6 -
3.閱讀以下《鄉(xiāng)土中國》選段,完成小題。
文字發(fā)生之初是“結繩記事”,需要結繩來記事是為了在空間和時間中人和人的接觸發(fā)生了阻礙。我們不能當面講話,才需要找一些東西來代話。在廣西的瑤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銅錢到別的部落里去,對方接到了這記號,立刻派人來救。這是“文字”,一種雙方約好代表一種意義的記號。如果是面對面可以直接說話時,這種被預先約好的意義所拘束的記號,不但多余,而且有時會詞不達意引起誤會的。在十多年前青年們講戀愛,受著直接社交的限制,通行著寫情書,很多悲劇是因情書的誤會而發(fā)生的。有這種經(jīng)驗的人必然能痛悉文字的限制。
文字所能傳的情、達的意是不完全的。這不完全是出于“間接接觸”的原因。我們所要傳達的情意是和當時當?shù)氐耐饩窒嗯浜系摹D阌梦淖职旬敃r當?shù)氐那橐庥浟讼聛?,如果在異時異地的圜局中去看,所會引起的反應很難盡合于當時當?shù)氐泥骶种锌赡芤鸬姆磻?。文字之成為傳情達意的工具常有這個無可補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時,我們要講究文法,講究藝術。文法和藝術就在減少文字的“走樣”。
在說話時,我們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說話時沒有文法,而且因為我們有著很多輔助表情來補充傳情達意的作用。我們可以用手指指著自己而在話里吃去一個我字。在寫作時卻不能如此。于是我們得盡量地依著文法去寫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詞難免引起人家的誤會,所以不好。說話時我們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顯得迂闊,而且可笑。這是從書本上學外國語的人常會感到的痛苦。
文字是間接的說話,而且是個不太完善的工具。當我們有了電話、廣播的時候,書信文告的地位已經(jīng)大受影響。等到傳真的技術發(fā)達之后,是否還用得到文字,是很成問題的。
這樣說來,在鄉(xiāng)土社會里不用文字絕不能說是“愚”的表現(xiàn)了。面對面的往來是直接接觸,為什么舍此比較完善的語言而采取文字呢?
(《文字下鄉(xiāng)》) 中國如果是鄉(xiāng)土社會,怎么會有文字的呢?我的回答是中國社會從基層上看去是鄉(xiāng)土性,中國的文字并不是在基層上發(fā)生。最早的文字就是廟堂性的,一直到目前還不是我們鄉(xiāng)下人的東西。我們的文字另有它發(fā)生的背景,我在本文所需要指出的是在這基層上,有語言而無文字。不論在空間和時間的格局上,這種鄉(xiāng)土社會,在面對面的親密接觸中,在反復地在同一生活定型中生活的人們,并不是愚到字都不認得,而是沒有用字來幫助他們在社會中生活的需要。我同時也等于說,如果中國社會鄉(xiāng)土性的基層發(fā)生了變化,也只有發(fā)生了變化之后,文字才能下鄉(xiāng)。
(《再論文字下鄉(xiāng)》)(1)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字之所以會產(chǎn)生,最初是因為在時間和空間中人和人的接觸產(chǎn)生了阻礙,由于不能當面講話,就必須找到“代話”的方法。
B.文字不能做到完全的傳情達意,原因之一是傳情達意和具體情境有密切的關系,文字作為一種“間接接觸”的手段,很難準確傳遞出具體的情境。
C.寫作和說話有根本的區(qū)別。寫作時必須依照文法來進行表達,但說話時就不能按照文法來進行,否則就會產(chǎn)生誤會,引人嘲笑。
D.文字是一種不太完善的工具,所以隨著現(xiàn)代交流手段的進步,文字在人們交流活動中的地位就會受到影響,其不可替代性會降低。
(2)下列各選項中,最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表述是
A.中國社會在基層上看是鄉(xiāng)土社會,人們多是面對面的直接接觸,因此原本不需要用到文字來進行交流。
B.中國的文字是從廟堂走向基層的,所以盡管中國是鄉(xiāng)土社會,但在農(nóng)村基層仍然有大量文字的使用。
C.在中國鄉(xiāng)土社會中生活的人們,他們的“愚”不在于不用文字,而在于沒有認識到用字來幫助他們在社會中生活的必要性。
D.文字下鄉(xiāng)和中國社會基層的鄉(xiāng)土性密切相關,只要這種鄉(xiāng)土性的基層發(fā)生了變化,那么文字下鄉(xiāng)就能夠得以實現(xiàn)。組卷:6引用:2難度:0.6
二、古代詩文閱讀(22分)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鬃有蛄泄胖适ベt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薄扒笕实萌?,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狈龆ブ?。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
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迸e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節(jié)選自《史記?伯夷列傳》)(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扶而去之 去:使……離開 怨是用希 希:稀少 B.天下宗周 宗:祭祀 爰及干戈 爰:就,于是 C.清士乃見 見:現(xiàn),顯露 左右欲兵之 兵:兵器 D.儻所謂天道 儻:倜儻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凋:凋謝 A.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B.隱于首陽山 青,取之于藍 C.道不同不相為謀 客有吹洞簫者 D.我安適歸矣 而又何羨乎
①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
③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
④伯夷、叔齊叩馬而諫
⑤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
⑥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4)把下面文言文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組卷:8引用:1難度:0.6
四、語文積累與運用(28分)
-
1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若以山脈喻人,秦嶺,一定是位愛漂亮的女子。蟄伏了一冬后,她厭倦了單調的灰綠衣衫,要在上衣和裙子上,繡出① 。
秦嶺的女紅相當好,任何一位人間女子都② 。
早春二月,吹過面龐的風里,甲。出于對寒風的畏懼,人們選擇了縮手縮腳,秦嶺卻不畏寒流,她仔仔細細地挑選出金黃的絲線,開始在群山上下飛針走線。這位美麗出塵的女子,斂神靜氣,僅僅晃動手腕和指尖,蠟梅、迎春、山茱萸、金鐘、連翹、棣棠花……這些黃燦燦的花朵,便潮水般流瀉出來,從山腳流向山頂,從一面山坡流向另一面山坡。乙,瞬間被流淌著的明黃點亮,其他色彩亦紛紛蘇醒。初戰(zhàn)告捷后,秦嶺感覺③ 。不多久,她又選擇幾種白色的絲線開始刺繡:玉蘭花、忍冬、流蘇、白鵑梅、四照花和梨花,樹樹如玉的潔白,會讓人想起已經(jīng)融化了的冬雪。我猜想,這是秦嶺用它們來表達對片片雪花的期待。
一周后,她換上了粉色絲線山桃花、杏花、櫻桃花,開始繡前胸、繡后背;用貼梗海棠、垂絲海棠和辛夷等等花兒,繡領口、繡袖口、繡裙擺……片片粉紅儼然像輕紗鴻羽,在峰巒山腳,飄啊飄,搖啊搖。
這時的春光,丙 ,只能是:嫵媚!
(1)請在①、②、③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
(2)請在甲、乙、丙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3)劃橫線句子存在語病,請寫出修改后的句子。組卷:5引用:1難度:0.7
五、作文(60分)
-
14.請以“談近朱者赤”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表達自己的思考,字數(shù)不少于800字。
組卷:2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