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上海市松江二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探究細胞的失水和吸水

  • 1.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是橫跨質膜的親水性通道(如圖A),美國科學家阿格雷和麥金農(nóng)分別研究發(fā)現(xiàn)了水通道蛋白和鉀離子通道蛋白,因此共同榮獲2003年諾貝爾化學獎。為了觀察植物細胞的失水和吸水,某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材料器具:洋蔥;刀片,鑷子,滴管,載玻片,蓋玻片,吸水紙,顯微鏡;30%蔗糖溶液,清水等。具體的實驗操作過程如圖B,其中第一次滴加30%蔗糖溶液,第二次滴加清水。圖C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某一時刻的圖像。請回答下列問題:

    (1)水分子通過細胞質膜時會受到一定的阻礙。經(jīng)研究發(fā)現(xiàn),細胞質膜上的水通道蛋白能幫助水分子從低滲溶液向高滲溶液跨膜運輸,這種水分子跨膜運輸?shù)姆绞绞?
     
    。
    A.自由擴散
    B.協(xié)助擴散
    C.主動運輸
    D.胞吞
    (2)通常細胞內(nèi)液K+濃度遠高于細胞外液,細胞不斷從細胞外液攝入K+的運輸方式為
     
    (填圖A中的字母)。圖C視野中的現(xiàn)象最可能經(jīng)過圖B中第
     
    次顯微鏡觀察時發(fā)現(xiàn)。
    (3)若從低倍鏡轉換到高倍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①目鏡放大倍數(shù)未變
    ②物鏡放大倍數(shù)未變
    ③視野變亮
    ④視野范圍變大
    (4)圖C視野中的細胞發(fā)生了
     
    現(xiàn)象。該現(xiàn)象發(fā)生的過程中洋蔥細胞會出現(xiàn)的變化是
     
    。(填序號)
    ①細胞液濃度增加
    ②細胞吸收能力增強
    ③細胞液顏色變深
    (5)若植物細胞能發(fā)生圖C細胞所示的現(xiàn)象應具備的條件是
     

    A.成熟的植物活細胞
    B.細胞外液濃度低于細胞液濃度
    C.細胞質膜的伸縮性大于細胞壁
    D.含有葉綠體的植物細胞
    (6)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在低滲溶液中能迅速吸水漲破,有人推測這可能與水通道蛋白有關。請設計實驗,驗證這個推測是正確的
     
    。(要求:寫出實驗思路、預期實驗結果)

    組卷:9引用:1難度:0.6

二、光合作用

  • 2.在光合作用的研究中,植物光合產(chǎn)物產(chǎn)生器官被稱作“源”,光合產(chǎn)物或營養(yǎng)物質消耗和儲存部位被稱作“庫”。研究者對源和庫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去除部分桃樹枝條上的果實,檢測其對葉片光合速率等的影響,結果如表所示。
    組別 凈光合速率(μmol?M-2?5-1 葉片蔗糖含量(mg?g-1FW) 葉片淀粉含量(mg?g-1FW)
    對照組 5.39 30.14 60.61
    去果組 2.48 34.20 69.32

    (1)測定桃樹葉片的凈光合速率,可以檢測桃樹單位面積的葉片單位時間內(nèi)
     
    。
    A.吸收氧氣的量
    B.釋放氧氣的量
    C.吸收二氧化碳的量
    D.釋放二氧化碳的量
    (2)由表可知,去果組的桃樹葉片
     
    。
    A.僅進行呼吸作用
    B.僅進行光合作用
    C.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
    D.呼吸速率小于光合速率
    (3)據(jù)表推測:去果處理降低了
     
    (選填“源”或“庫”)的大小,使葉片中
     
    積累,進而抑制了光合速率。
    (4)檢測蔗糖對離體葉綠體光合速率的影響,結果如圖A。圖A中
     
    mol/L濃度范圍的實驗數(shù)據(jù)支持(3)的推測。
    (5)研究發(fā)現(xiàn),葉綠體中淀粉積累會導致類囊體膜結構被破壞,這將直接影響光合作用的
     
    過程。淀粉增加還會降低葉片的氣孔導度,使
     
    供應減少進而抑制碳反應。
    (6)圖B為葉肉細胞光合產(chǎn)物合成及向庫運輸過程示意圖。其中光反應產(chǎn)物(A)代表的物質有
     

    (7)綜合以上信息分析,去果導致葉片光合速率降低的根本原因是
     
    。
    A.光反應產(chǎn)物大量積累引起光反應受阻
    B.ATP合酶含量下降引起光反應受阻
    C.葡萄糖生成過多引起碳反應受阻
    D.淀粉大量積累引起碳反應受阻

    組卷:12引用:1難度:0.7

六、腫瘤的免疫療法

  • 6.圖A為細胞免疫過程的部分圖解。圖B為腫瘤細胞的一種免疫逃逸機制示意圖。腫瘤細胞大量表達PDL1,與T細胞表面的PD1結合,抑制T細胞活化,逃避T細胞的攻擊。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A中具有抗原呈遞作用的細胞為
     
    ;能夠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細胞為
     
    。(填序號)
    ①巨噬細胞
    ②輔助性T細胞
    ③細胞毒性T細胞
    ④記憶T細胞
    (2)細胞毒性T細胞與輔助性T細胞兩者間含有相同的
     
    。(填序號)
    ①基因種類
    ②mRNA種類
    ③蛋白質種類
    (3)輔助性T細胞和細胞毒性T細胞均在胸腺中發(fā)育成熟,在特異性免疫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結合圖A相關信息,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抗原的識別與呈遞依賴于免疫細胞表面的載體蛋白
    B.輔助性T細胞分泌細胞因子參與激活細胞毒性T細胞
    C.記憶T細胞受相同抗原刺激時會迅速增殖分化為輔助性T細胞
    D.細胞毒性T細胞與靶細胞接觸,進而裂解病原體
    (4)結合圖B及題干中相關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機體主要依賴體液免疫產(chǎn)生抗體清除腫瘤細胞
    B.PD-1抑制劑與PD-L1抑制劑均有助于清除腫瘤細胞
    C.腫瘤細胞逃逸的主要原因是T淋巴細胞減少使免疫力降低
    D.PD-L1抗體治療腫瘤是依據(jù)抗原—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
    (5)為阻斷圖B中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通路,科學家制備了抗PD-L1抗體。制備過程中需對該抗體進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結合區(qū)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換為人抗體區(qū)段,目的是
     
    。該抗體阻斷腫瘤細胞免疫逃逸的機制為
     

    組卷:21引用:1難度:0.7

七、種群的變化規(guī)律

  • 7.如圖A為研究雙子葉植物三裂葉豚草入侵某地區(qū)調(diào)查過程中繪制的“種群增長”坐標曲線,圖B為研究三裂葉豚草種群密度的研究方法。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調(diào)查某區(qū)域中三裂葉豚草的種群密度常采用
     
    法。某同學在對一種植物的種群密度進行調(diào)查時,得到該植物的分布情況如圖B所示(圖中黑點表示該種植物),在計數(shù)時,應記錄的數(shù)目是
     
    。
    (2)為了控制三裂葉豚草的增長速度,科研人員引入了替代植物紫穗槐,若圖A中曲線Ⅱ表示替代控制示范區(qū)內(nèi)的豚草種群數(shù)量增長曲線,則種群增長速率最高的對應時間點是
     
    ,表明替代植物發(fā)揮明顯生態(tài)作用的線段是
     
    。推測三裂葉豚草與替代植物紫穗槐種間的關系最可能為
     
    。若曲線Ⅱ的O~e段表示紫穗槐的種群數(shù)量增長曲線,若要適時砍伐獲得更高的經(jīng)濟效益,應保證砍伐后的數(shù)量為
     
    。
    (3)結合已有知識及圖A所示信息,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環(huán)境阻力出現(xiàn)在a點之后
    B.控制入侵物種應在b點之后進行
    C.“S”形曲線表示種群數(shù)量與食物的關系
    D.呈“S”形增長的三裂葉豚草,其種群數(shù)量有時可能超過K值
    (4)下列對圖中陰影部分的解釋正確的是
     
    。(填序號)
    ①環(huán)境中影響種群增長的阻力
    ②環(huán)境中允許種群增長的最大值
    ③其數(shù)量表示種群內(nèi)遷出的個體數(shù)
    ④其數(shù)量表示通過生存斗爭被淘汰的個體數(shù)
    (5)若雙子葉植物三裂葉豚草入侵某地區(qū)發(fā)生火災,形成一片“空地”,一段時間后空地上出現(xiàn)三裂葉豚草、紫穗槐等植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三裂葉豚草重新成為該地的優(yōu)勢物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空地”上出現(xiàn)三裂葉豚草、紫穗槐屬于初生演替
    B.“空地”上出現(xiàn)三裂葉豚草、紫穗槐屬于次生演替
    C.“空地”形成前后,物種的組成不同
    D.“空地”形成前后,物種的豐富度不同

    組卷:25引用:3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