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浙江省七彩陽光聯(lián)盟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中國古籍充滿智慧,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值得深入挖掘、認真汲取。我國浩如煙海的古籍按大類可以分為經(jīng)、史、子、集四部,體現(xiàn)了古人在不同領(lǐng)域的學術(shù)思考和哲學思想。經(jīng)部中,現(xiàn)存?zhèn)魇拦偶匀寮医?jīng)典《六經(jīng)》影響最大。從哲學思想角度看,“《書》以道事”,蘊含豐富的歷史哲學思想;“《易》以道陰陽”,蘊含豐富的宇宙哲學思想;等等。子部中,《道德經(jīng)》以“道”為萬物本體,以“德”為萬物生成模式,《莊子》以“相對”主義、“無為而無不為”為運動方式,共同構(gòu)建起了“尊道貴德”“自然無為”的哲學體系,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關(guān)于事物變化、轉(zhuǎn)化的最高認識水平。史部地理類《山海經(jīng)》等書,也為我們保存了“德義仁禮信”的宇宙觀和價值觀。集部匯集了許多哲學思想的文學表達。
          古圣先賢重視系統(tǒng)性地總結(jié)自身或一個時代的哲學思想。比如,《論語》中“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的構(gòu)想,《孟子》中“四端”“五行”及“盡心知性”“知性知天”的闡述,西漢王褒、嚴君平、揚雄“道德仁義禮”的體系構(gòu)建,都為我們研究古代哲學思想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可見,中華民族在創(chuàng)造燦爛文明的進程中,為人類文明發(fā)展貢獻了豐富系統(tǒng)的哲學思想。但是,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一些中外學者習慣于運用西方哲學史范式來書寫“中國哲學史”,大量關(guān)于中國哲學史的著作成為西方哲學框架下的中國哲學史敘述。當前,深入挖掘古籍蘊含的哲學思想,要有構(gòu)建中國特色中國哲學史話語體系的意識。這既是我們書寫中國本位“中國哲學史”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的內(nèi)在需要。
          構(gòu)建中國特色中國哲學史話語體系,可以利用典籍中的諸子學說、百家理論,展示中國古圣先賢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時的心路歷程、思想火花和哲學思維。一是積極利用古圣先賢創(chuàng)造的中國古代哲學的標志性成果進行再思考。比如,中國古代以《道德經(jīng)》《莊子》抽象的“道”為代表的形而上學,以《論語》《孟子》《荀子》為代表的“人本”“民本”和“性本”哲學,等等。二是針對中國哲學史書寫存在的西化問題,有的放矢地構(gòu)建起中國本位的反映古圣先賢揭示事物本質(zhì)、發(fā)展規(guī)律、運行模式和守中原理的學術(shù)范疇和話語??梢岳每鬃拥瘸珜У摹爸杏埂崩碚?,儒家經(jīng)典確立的“尊師重教”“學以致道”“教學為先”“格物致知”等認知途徑。三是對于道德哲學這一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的重要內(nèi)容,可以利用儒、道、墨等諸子思想資料,構(gòu)建“仁義禮樂”為用、“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行的道德哲學和情感哲學,梳理歸納“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等實踐倫理。
          今天我們沉潛豐富古籍、立足百家學術(shù),構(gòu)建中國特色中國哲學史話語體系,進而豐富世界哲學思想寶庫,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貢獻。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2年9月19日《沉潛豐富古籍 立足百家學術(shù)——豐富世界哲學思想寶庫》)材料二
          我國古籍歷史悠久、卷帙浩繁,承載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凝聚著古圣先賢的深邃智慧。在內(nèi)容豐富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人文精神是重要方面。新時代,我們要善于從古籍入手,做好人文精神的歸納總結(jié)、提煉升華,為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
    “人文”一詞,最早見于《周易》,本義是指對人進行禮樂教化。西周時期,對人的教化、人自身的修養(yǎng)開始受到重視。后來,孔子稱贊周王朝“郁郁乎文哉”,指的就是文明教化成果斐然。春秋時期,人文精神中“以人為本”的思想得到了強化?!蹲髠鳌分杏涊d了子產(chǎn)拒絕用珍貴玉器來祭祀的故事,因為子產(chǎn)認為:“天道遠,人道邇?!痹趺茨苡谩疤斓馈眮碛绊懞蜎Q定“人道”呢?人的主體性,就這樣逐步確立起來,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也隨之越來越豐富。
          在個人對自身方面,人文精神強調(diào)修身。我們常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人把“修身”作為教化的起點,包含著作為獨立個體的人的人格和尊嚴首先要得到承認和尊重的思想。同時,人文精神還要求在修身時把天性和修養(yǎng)結(jié)合在一起,只有把天性和修養(yǎng)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才能稱得上是君子,才是真正的修身。修身要求個人高度自律、踐行諾言?!墩撜Z》中說子路“無宿諾”,意思是子路踐行諾言毫不遲疑,答應的事情就會立刻去辦。
          在個人對他人方面,人文精神要求包容。古人認為品行寬厚的君子,對于他人有一顆包容之心?!墩撜Z》記載,孔子對“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的冷言冷語不以為忤,反而稱贊老農(nóng)是“隱者”。人文精神要求彼此尊重個性差異,互相理解和包容,在此基礎(chǔ)上和而不同、和睦相處,才能構(gòu)建起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和社會關(guān)系。
          在個人對人類方面,人文精神提倡大愛??鬃诱J為,君子的核心品行是“仁”,而“仁”的本質(zhì)就是“愛人”。不僅要愛自己的親人,還應該愛天下之人。這種對于全人類的大愛,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品德,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中國古人追求的社會發(fā)展的理想狀態(tài)是《禮記》提到的“天下大同”,“天下大同”的前提是“天下為公”。放在今天可以理解為,在發(fā)展、安全、氣候等關(guān)系人類共同命運的大事上,國與國之間應該攜手合作、同舟共濟。
    (摘編自《人民日報》2022年9月19日馮勝君《萬物之中 以人為貴——做好人文精神的總結(jié)和升華》)(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浩如煙海的古籍體現(xiàn)了古人在不同領(lǐng)域的學術(shù)思考和哲學思想,諸如“《書》以道事”,蘊含豐富的歷史哲學思想。
    B.中國古籍中的諸子學說、百家理論,是古圣先賢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研讀典籍,有助于我們構(gòu)建中國特色中國哲學史話語體系。
    C.中國古籍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凝結(jié)著古圣先賢深邃的思想,而人文精神是中國豐富而悠久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中的最重要方面。
    D.人文精神在強調(diào)修身時,不僅要求承認和尊重人格和尊嚴,還要求有機結(jié)合天性和修養(yǎng),這樣才稱得上是君子,才是真正的修身。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的一項是 
     

    A.《孟子》中“四端”“五行”的闡述,西漢王褒等人“道德仁義禮”的體系構(gòu)建等哲學思想,都為我們研究古代哲學思想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B.《道德經(jīng)》和《莊子》共同構(gòu)建起了“尊道貴德”“自然無為”的哲學體系,展現(xiàn)那個時代關(guān)于變化、轉(zhuǎn)化的最高認識水平。
    C.在新時代,我們只有從古籍入手,傳承和弘揚好人文精神,做好歸納總結(jié)和提煉升華,才能為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提供精神動力。
    D.“人文”一詞最早見于《周易》,西周時期對人的教化和人自身的修養(yǎng)開始受到重視,人文精神中“以人為本”的思想也得到了強化。
    (3)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列舉了經(jīng)、史、子、集四大類中國古籍的代表作品和思想,論證了儒家經(jīng)典對中國哲學思想的影響之大。
    B.材料一作者從再思考古圣先賢古籍、構(gòu)建中國本位的學術(shù)范疇和話語、利用古籍構(gòu)建道德哲學三方面論述構(gòu)建中國特色中國哲學史話語體系。
    C.材料二從個人對自身、對他人、對人類三個方面,分別論述了人文精神強調(diào)修身、要求包容和提倡大愛,條理清晰。
    D.材料一、二均運用了大量的事實論據(jù),用先賢的眾多實踐和理論成果,論證了古籍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材料一作者指出中外學者存在習慣于運用西方哲學史范式來書寫“中國哲學史”的現(xiàn)象有什么作用?
    (5)請結(jié)合以上材料,概括在新時期進行古籍研究的現(xiàn)實意義。

    組卷:2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縫隙
    朱以撒
          ①這條蜿蜒的老街還在翻修,處在半完成狀態(tài)。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經(jīng)租出,掛起招牌做生意,從洞開的大門和里邊的擺設(shè),可以知曉他們都在經(jīng)營一些什么,咖啡、甜點、沉香、山區(qū)土特產(chǎn),便覺得沒有必要走進去。那些等待翻新的還是大門緊閉,兩扇大門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潤含春雨又迎來秋風,甚至難以緊閉。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舊日門板上有裂縫,有人就湊近裂縫往里邊打量,一眼看到過去。
          ②縫隙的出現(xiàn),賜予了這樣的機會。
          ③很多次,我在臨寫敦煌殘經(jīng)時,想到了那個已經(jīng)空空蕩蕩的藏經(jīng)洞。當時里邊堆放了那么多的經(jīng)卷,只是門面用泥皮糊死了。時間過去,沒有誰走過時會想到里面有這么多寶貝——風沙吹老了時日,也吹走了這個密室外觀曾經(jīng)有過的人工痕跡。如果不是后來的自然干裂,讓人從縫隙中窺探到內(nèi)部,也就沒有接下來的許許多多傳奇。說起來我也是縫隙的受益者,經(jīng)卷走出密室,散佚到世界各地,也來到書法家的案前,讓人狂喜。我挑選了一部分合我情調(diào)的經(jīng)卷,終日臨寫-我學習書法的路徑,由于遇上了這些殘經(jīng)而得到改變。它們都是真跡,比掛在王羲之名下的那些作品可靠多了。夜深的時候,我可以感受到這些無名氏的墨跡遠比碑刻要真切的溫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縫釋放了它們。許多的過往起始都是封閉的,時日把曾經(jīng)知曉它們的人送走,史冊也語焉不詳,讓后來人止步。經(jīng)不起時日的鞭打沖刷,一些物品終于見到了天日,不再成為秘密。與秘密相逢,就獲得了與眾不同的認知、識見。但前提是,先找到隱藏在尋常中的那一道裂縫吧。
          ④我第一次見到桃膠是在鄉(xiāng)下,這里桃樹千萬,桃林連屬無端,堅硬的桃膠恍如琥珀、瑪瑙那般晶瑩,抓一把放入盤中,聲響如大珠小珠,甚是悅耳。文人筆下喻此為桃花淚,是時光把淚水凝固了。而當口舌觸及一碗溫度適宜的桃膠時,它柔中含韌舒展開來的彈性,足以稱之美味,總是會欣賞一番,再細細品嘗。追溯它的由來,則是從傷口開始的。兀立不移的萬千桃樹,沒有哪一棵是表皮嚴實無損的,很像人的皮膚,總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為或天時,被扯開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來。在我的記憶中,嚴冬是人的表皮最易開裂的時段,那時在工地、田野勞作的人,對此毫無辦法,靜等裂開,那時的教科書贊美這樣的手和腳——是開裂成就了美好生活。桃膠不斷地從桃樹傷口的縫隙中涌出,接觸空氣,成為膠狀,為桃樹的所有者不斷收取,加工成堅硬之物。相比于桃膠,桃花要風雅浪漫多了。曾有人將朵朵桃花寄送給遠方的友人,被津津樂道,以為是名士風度的延續(xù)。在我看來,桃花是虛的,便于托寄情性,也便于浮想聯(lián)翩,想到唐伯虎和桃花庵,李香君和桃花扇,真是妙不自尋。而如果寄一箱桃子、一袋桃膠,那真是難言風雅——風雅之舉似乎都是輕盈的、靈性的,甚至是虛無縹緲的,讓人無從一握手中。這也使人感受到一棵樹的多重功用,用于實的,用于虛的,用于精神的,用于口腹的。
          ⑤每個學期上課,我都會想幾個題目,讓研究生去寫,然后抽空每篇看過——這當然是一種私趣。師生之間的交流可以說單薄得很,他不知你,你不知他,通過文章,窺探其中的主旨和表達,究竟有哪一些差異,也是很有意思的。我總是強調(diào),我寫故我在,如果不用文字表達出來,還真不知道一個人如何想,想如何,正是寫作罄露了他們的才華和情性,或者點綴了一些奇詭和荒唐,這些都是我所樂意把玩的。正是從一些語言的縫隙里,我察覺到文思無定居然如此——沒有哪兩個人的筆端是相似的,客氣浮辭的、深婉不迫的、循途守轍的、縱橫自喜的,應有盡有,讀畢不禁無端生慨。善于操作的人,總是以大量地調(diào)遣史料為快慰??萍际侄问谷吮憬莸貙⑹妨咸罴{于文章之內(nèi),使我見到古賢人這般說、那般說,獨不見這位學生如何說——他被史料的煙云遮蔽,使我找不到他了。這常是我閱讀的一個疑問——為何不以自己的話語言說?鄰家的金銀器皿的確氣派得很,瓦缶瓷杯雖不起眼,還有裂痕,卻是自家物色,理應珍惜。這個道理卻不是都能明白的。
          ⑥每到午后,懷安橋下就陸續(xù)集中了各路的水果商,各自經(jīng)營來路不一的水果。刀劍披掛的榴梿盡管一副凜然不可侵的相貌,還是被不少人圍著。我猜,是它微微裂開的縫隙,那飄出來的獨特的果香把人招引過來。不買也罷,這濃郁的氣味真的讓人迷醉。
          ⑦有時,在自我表現(xiàn)上,人還不如一枚榴梿。
          ⑧有一則舊事是如此展開的——弘一到豐子愷家,豐子愷請弘一坐在一張?zhí)僖紊?,藤椅柔韌,老師坐上去會更舒適。弘一沒有馬上坐下,而是先搖晃了幾下藤椅,方才緩緩落座。后來又去了一次,仍然是這個搖晃的動作。弘一回答了豐子愷的疑問——這張?zhí)僖闻f了,藤條間有許多縫隙,會有一些蟲蟻,如果貿(mào)然坐下就把它們擠壓了。一般人和不一般人的差別不一定都是宏大的,反而是在一些細微處,譬如細細的縫隙,也填充了一個人豐富的悲憫。有些人刻意為之,那就辛苦;有些人自然為之,成為一種自覺。一個人要走多遠,才可以關(guān)注到藤椅中的縫隙?
          ⑨時日匆匆,我們對于屑屑者已經(jīng)缺乏察覺的細心了,而對于大,我們的興致要高昂得多。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有人贈送我的宣紙形制大起來了,我把筆濡墨揮灑的作品也大起來了。其實,書法家的內(nèi)心都很清楚——大未必佳,但巨大是可以引人注目的。如果我用巴掌大的花箋寫一幅小楷,那真會像汪洋中的溺水之人,頃刻被淹沒,無處找尋。想想晉宋時期的那些簡札,小得不得了,卻精彩之至,是有真性情在里邊的,別無他倚。這樣,就是片紙只字,也甚佳好。說起來,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鯤鵬,其死生在朝暮之間的蟲蟻,所謂的大小,都是天地夾縫里的存活物,沒有什么差別,當如弘一那般相待,不可輕慢。
    (選自2022.9.16《光明日報》,有刪改)注:①榴梿:也作榴蓮。
    (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散佚的敦煌經(jīng)卷來到了書法家的案前,作者也因為遇到了符合自己情調(diào)的經(jīng)卷而改變了自己學習書法的路徑,不再終日臨寫。
    B.科技手段方便了人們搜尋史料,但是文章中填納大量史料讓讀者找不到寫作者的觀點和想法,這是本文作者所不認同的。
    C.透過微微裂開的縫隙散發(fā)出來的獨特果香,是作者猜想榴梿雖然相貌凜然不可侵犯但是被不少人圍著的原因。
    D.作者認為,巨大的書法作品雖然能夠引人注目,但是大未必佳,像晉宋時期的簡札,雖然小得不得了,卻精彩之至。
    (2)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緊閉的大門,神秘被捂在里面,讓人產(chǎn)生湊近裂縫往里打量的興趣,在結(jié)構(gòu)上引出了下文作者由縫隙而展開的種種聯(lián)想。
    B.文中鄰家氣派的金銀器皿和不起眼的瓦缶瓷杯運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說明了理應珍惜自家的瓦缶瓷杯,但這個道理卻不都能明白。
    C.作為書法家、美學教授的朱以撒,在其散文中,總能讓我們領(lǐng)略到他豐厚的學養(yǎng)和卓越的聯(lián)想,以及古典情懷和靈動的生命意識。
    D.本文看似散漫,其實并不是漫無邊際泛泛而談,它在散漫中又自有韻致,以“縫隙”為觸發(fā)點,將所思所憶所感娓娓道來。
    (3)第四段,作者的思緒隨著他對桃膠所見所感逐步生發(fā)展開,請結(jié)合文中內(nèi)容簡要分析。
    (4)文中的“縫隙”一詞,引發(fā)了作者廣泛的聯(lián)想和思考,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請結(jié)合文本加以概括和分析。

    組卷:4引用:1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甲)大抵觀書先需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至于文義有疑,眾說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取舍于其間。先使一說自為一說,而隨其意之所之,以驗其通塞,則其尤無義理者,不待觀于他說而先自屈矣。復以眾說互相詰難,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則似是而非者,亦將奪于公論而無立矣。大率徐行卻立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后其節(jié)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
    (節(jié)選自朱熹《讀書之要》)      (乙)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      (丙)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印⑷O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煛?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節(jié)選自韓愈《師說》)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大率徐行卻立/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后其節(jié)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
    B.大率徐行/卻立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后其節(jié)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
    C.大率徐行卻立/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后其節(jié)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
    D.大率徐行/卻立處靜/觀動如攻堅木/先其易者而后其節(jié)目/如解亂繩/有所不通/則姑置而徐理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跬步”,古時稱人行走,跨出一腳為“跬”,而跨出兩腳為“步”。
    B.老聃,即老子,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孔子曾向他問過禮。
    C.古文,文中指先秦兩漢時期的散文,與講求聲韻和諧、辭藻華麗的駢文相對。
    D.韓愈,字退之。愈,勝過,其名與字意思相反,相同的名、字關(guān)系如蘇軾,字子瞻。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提出了讀書應熟讀精思的觀點,熟讀讓語句如出自自己的嘴巴,精思讓文意好像出自自己心里所想,這樣以后可以有所收獲。
    B.甲文認為,讀書要仔細思考,對于有疑惑的內(nèi)容,一定先要學會用大家的言論互相詰問反駁,否則沒等到和其他學說比較,就已經(jīng)自動屈服,無法讀懂了。
    C.乙文主要從三個方面論述了學習應該具有的態(tài)度和方法,荀子認為,學習要注重積累,要堅持不懈,還要專心致志。
    D.丙文作者贊揚李蟠“不拘于時”“能行古道”,以此表明本文的寫作緣由,其更深的用意是倡導古人從師之道,抨擊當時社會士大夫們的恥師風氣。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至于文義有疑,眾說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取舍于其間。
    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shù)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5)結(jié)合以上三則材料,分別簡要分析它們運用的論證方法。

    組卷:7引用:5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請給下面這則新聞擬寫一個標題,不超過15字。
          據(jù)《第一財經(jīng)日報》5月11日報道,拆開包裝、使用灶具或微波爐等加熱,輕松變出一桌佳肴……近年來,預制菜熱度升溫,成為餐桌上的“新寵”。預制菜站上風口,多省市躍躍欲試。今年1月份以來,全國先后有多個城市公開表示要建設(shè)“預制菜之都”,集中在粵魯兩省,分別是廣東的湛江和肇慶市高要區(qū)、山東濰坊市下轄的壽光和諸城。
          此外,重慶市梁平區(qū)也于日前出臺了《中國(西部)預制菜之都產(chǎn)業(yè)規(guī)劃》和《支持加快預制菜產(chǎn)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十條措施》等文件,擬打造“中國(西部)預制菜之都”。
          企查查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2021年1月,從區(qū)域分布來看,山東預制菜相關(guān)企業(yè)數(shù)量最多,其后是河南、江蘇,廣東排名第四。

    組卷:10引用:1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作家姚雪垠說,耐得住寂寞的人,能夠勤學苦練,從而做出成績來;相反,耐不住寂寞的人,心浮氣躁,熱衷于趕時髦,出風頭,很難取得大的成績。
          法國作家大仲馬說,寂寞對年輕人而言是一劑良藥,它不僅使靈魂更美好高尚,還使年輕人保持青春的色澤。
          作為青年學子,以上材料引發(fā)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擬標題,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3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