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云南省紅河州開遠一中高二(下)半月考歷史試卷(4月份)

發(fā)布:2024/7/6 8:0:9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1.古籍《越絕書》曾記載,春秋時期一位著名的鑄劍師風胡子曾對中國上古時代進行了劃分:“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斷樹木為宮室……”,“黃帝之時,以玉為兵,以伐樹木為宮室……”,“禹穴之時,以銅為兵,以鑿伊闕……”,“當此之時(春秋戰(zhàn)國),作鐵兵,威服三軍”。這可以佐證先秦時期(  )

    組卷:22引用:7難度:0.7
  • 2.西周時期,青銅銘文中多次提及耒、耜等生產工具;雅頌之樂常涉及“稼、雨、稷”等字;禮制中也頻繁出現(xiàn)“稻人、草人、倉人、廩人”等職官。這反映出( ?。?/h2>

    組卷:18引用:7難度:0.7
  • 3.里是秦漢基層社會組織,是中央集權的地方政體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鄉(xiāng)村社會的基本組織單位,也是漢王朝對鄉(xiāng)村人口嚴密監(jiān)控的具體實施單位。但《后漢書》(成書于446年)謂“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惡以告”?!袄铩钡穆毮芪⒄{表明( ?。?/h2>

    組卷:6引用:4難度:0.6
  • 4.西漢中期,樓船軍擁有戰(zhàn)船四千余艘,兵士過十萬。他們整修武備,定時訓練,參與平定東甌、閩越、南越之亂,助朝廷將海南島納入中央版圖并設郡管理。由此可知,樓船軍建設( ?。?/h2>

    組卷:12引用:3難度:0.7
  • 5.北魏統(tǒng)治前期,“舊無三長,惟立宗主督護,所以民多隱冒,五十、三十家方為一戶”,主政的馮太后認為“立三長,則課有常準,賦有恒分,包蔭之戶可出,僥幸之人可止”。由此可知,北魏推行三長制旨在( ?。?/h2>

    組卷:11引用:4難度:0.8
  • 6.唐代考課法規(guī)明確規(guī)定考核標準,即“四善二十七最”?!八纳啤笔侵傅铝x有聞、清慎明著、公平可稱、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針對各個職位的具體工作而規(guī)定的具體要求,偏重在職才能的考察。由此可知,唐代官員考核制度(  )

    組卷:19引用:6難度:0.8
  • 7.北宋王安石變法與秦國商鞅變法均追求實現(xiàn)富國強兵,但兩者也存在巨大差異。其中最本質的差異在于兩者是否( ?。?/h2>

    組卷:26引用:12難度:0.5
  • 8.宋代各類學?!皬V開來學之路”擴大招生范圍,與唐代相比,入學門檻降低很多。在宋代現(xiàn)實生活中,如“工商雜類”甚至連處于社會底層的“賤民”,其子孫都可以進入州、縣學校讀書。這一現(xiàn)象說明宋代( ?。?/h2>

    組卷:13引用:5難度:0.6
  • 9.如圖是中國古代不同時期運河示意圖。這兩幅圖主要反映(  )
    菁優(yōu)網(wǎng)

    組卷:16引用:5難度:0.5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52分。

  • 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一葉秋海棠”
    清末民初之際,學部所編《初等小學國文教科書》中對中國版圖的想象有這樣的描述:“我國地形,如秋海棠葉。出渤海,如葉之莖;西至蔥嶺,如葉之尖;各省及藩屬,合為全葉?!敝腥A民國成立后,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教科書《新地理》中,延續(xù)了“一葉秋海棠”這一意象。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民國政府推動下,除了教科書之外,“秋海棠”也開始廣泛出現(xiàn)于報紙雜志等公共媒介中,并廣為民眾所接受。
    “桑葉”與“蠶食”
    “桑葉”是民國時期另一種對中國版圖的想象。1922年商務印書館發(fā)行的《新法地理教科書》中這樣描述:“全部地形好像橫鋪著的一個大桑葉;再巧不過,中國本是蠶絲的發(fā)源的地方”。到30年代救亡話語體系將中國版圖抽象為“桑葉”,將日本版圖抽象為“蠶”。1938年,在題為《我們不怕鯨吞!我們只怕蠶食!》的抗戰(zhàn)漫畫中,所顯示的桑葉被蠶食掉的中國版圖的部分,與當時日軍所占領的中國國土的形狀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箲?zhàn)期間的教材中,無論國民政府還是邊區(qū)政府都存在著將中國版圖比喻為“桑葉”的做法。
    “雄雞一唱天下白”
    新中國成立后,一種新的中國版圖想象應運而生,人們開始將中國版圖比喻為“雄雞”。據(jù)《人民日報》1952年4月13日的報道:“西安的少先隊員曾指著中國版圖的模型對中國人民志愿軍歸國代表龐煥洲說,‘咱們祖國真像一只美麗的大雄雞’”。而這一宣傳極大推動了對這一認知的傳播。此外,舊有海棠葉地圖中難以突出臺灣的地位,而雄雞地圖中,將臺灣視為雄雞邁出去的一只腳。這一解釋被成功運用于政治解釋之中,并成為大陸與臺灣關系建構中的重要一環(huán)。
    ——摘編自徐鵬《秋海棠、桑葉、雄雞與中國》
    依據(jù)材料信息,提煉一個主題并加以闡釋。(要求:主題準確完整,史實運用合理,語言邏輯清晰。)

    組卷:9引用:6難度:0.5
  • 2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類社會從來不是完全孤立的,不同地區(qū)的農耕文明從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都表現(xiàn)出向外擴展的趨勢,使不同文明區(qū)相互連接起來,促進了大帝國的興起。公元前6世紀,波斯帝國從居魯士立國開始,通過對外擴張,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它不僅有自身發(fā)達的物質和精神文明,而且有統(tǒng)治龐大帝國的制度文明。在帝國東部,征服印度的捷陀羅,獲得了東方民族的信息。在帝國西部,征服呂底亞,與希臘人有了接觸,他們的工匠吸收了呂底亞的藝術特色,商人學會了鑄造錢幣。公元前4世紀晚期,伴隨著亞歷山大的征服、帝國的建立與希臘化世界的形成,推進了從中亞、印度到東地中海、歐洲之間古老諸文明地區(qū)的文化交流和經濟往來。
    ——楊俊明《古代帝國與東西方文明的交流與傳播》(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波斯和亞歷山大帝國建立的共同因素。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古代世界帝國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作用。

    組卷:14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