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寧夏銀川市北方民族大學附中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6 11:36:51
一、現代文閱讀(24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每題3分,共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古籍典區(qū)的任護修復和綜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guī)范,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
古籍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深邃智慧,從古老的甲骨卜辭、鐘原全文,簡冊帛書,到手抄印刷的書籍手卷、線裝書冊,歷史悠久、卷帙浩繁的中華典籍,承載著中華兒女豐富寶貴的歷史記憶、思想智慧和知識養(yǎng)分,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基石和心靈寄托。推動古籍的保護傳承,不僅可以保存歷史記憶、賡續(xù)中華文脈,更能讓古之精華為今所用,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注入新元素、開拓新境界。
古籍從歷史深處走來,包含著豐富的治國理政智慧、為人處世之道。比如“利民之事,絲定必興”,講述的是從政為官心里要裝著百姓安危冷暖,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比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號召干事創(chuàng)業(yè)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彰顯擔當。挖撅古籍中蘊含的精神財富,推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標識和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我們才能賡續(xù)中國民族文化血脈,促進中華文化煥發(fā)新的活力與光彩。
保護是傳承的基礎。10萬部(件)古籍及特藏數字資源在“中華古籍資源庫”平臺發(fā)布,實現免登錄在線閱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評選并公布6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累計收錄古籍13026部,命名203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各地逐步建立本地珍貴古籍名錄和重點保護單位評審制度,對存世古籍進行有重點、有針對性的分級保存保護……近年來,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取得矚目成就,古籍修復技術不斷精進,古籍保存條件顯著改善,人才隊伍日益壯大,古籍保護工作逐步走上科學化、規(guī)范化道路。
推動古籍的保護傳承,要學會向科技要動力,向創(chuàng)新要活力,做好當代古籍保護工作,科技的保護支撐作用十分重要。在華南理工大學制漿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古籍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智能化古籍脫酸增強裝置可以對整本古書進行脫酸加固處理,讓面臨風化消失風險的古籍“重荻新生”。江蘇省以“江蘇珍貴古籍數字資源集成”為基礎,統(tǒng)籌全省古籍收藏單位古籍數字資源建設,把各種古籍文化展覽從線下搬到線上,讓讀者在“云端”就能感受中華古籍之美。
留存在中華大地上的古籍典藏,早已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是因和文化血脈,成為我們厚枝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家。把古籍典藏保護好、利用好,加強古籍搶救保護、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促進古籍事業(yè)發(fā)展,定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力量。
(摘編自《把古籍典藏保護好、利用好》)(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卷帙浩繁的中華典籍是國家和民族生存發(fā)展的精神基石和心靈寄托。
B.只有保護好古籍,才能傳承好古籍。
C.把各種古籍文化展覽從線下搬到線上,也是對古籍的利用。
D.把古籍典藏保護好、利用好,未來才能將其融入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和文化血脈。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引用習總書記的話,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
B.文章第三段采用了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兩種論證方法。
C.文章第四段通過一些統(tǒng)計數據,論證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取得的矚目成就。
D.文章第五段以華南理工大學制漿造紙國家重點實驗室古籍保護與利用研究中心為例,論證古籍保護工作中科技的保護支撐作用。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推動古籍的保護傳承,可以保存歷史記憶、賡續(xù)中華文脈。
B.古籍活化利用應注重時代化,以當代視角汲取古人智慧和歷史經驗。
C.加強古籍典藏的保護修復和綜合利用,有助于推動中華文化持線繁榮。
D.古籍保護向科技要動力,就是指要利用科學技術推進古籍的數字化。組卷:10引用:4難度:0.6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共15分)
-
2.閱讀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題。
鳳仙花
劉慶邦 用鳳和仙給花兒命名,真是好聽。鳳為鳥中王,花有花仙子之喻,似乎就有了仙氣,讓人高看不已,可惜的是,這個小地方的人都不知道鳳仙花是什么,明明是鳳仙花,卻跟沒看見花一樣,被他們說成是指甲草。
沒事的,不管是叫花,還是叫草,都不耽誤他們對指甲草的喜愛,因為,指甲草上面開出的花朵可以染指甲呀!
每年春夏之交,住在大雜院的大奶奶都會種上一盆子指甲草,大奶奶用來種指甲草的東西是一只廢棄的尿罐子,罐子口的一個鼻子被碰掉了,一提一側歪,不能再盛尿水,尿罐子內壁結了一層厚厚的尿堿,有些難聞。這不要緊,大奶奶正好變廢物為花盆。加上指甲草與其他草一樣,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待遇,只要有土壤、水分、肥料和陽光,就可以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尿堿也許正好可以化為指甲草的肥料呢。
大奶奶怕院子里那些孫女們看不到,夠不著,就把花盆放在堂屋門口東側用泥坯壘成的雞窩頂上,這樣一來呢,指甲草剛一冒芽兒,孫女們就能看見。等開出花來,孫女們一伸手就能摸到花朵,明白了吧,大奶奶種指甲草不是為自己種的,是為院子里那些孫女們種的,大奶奶說過,她一個大老婆子,臉上的皺紋一抓一大把,不抓也是一大把,還種草養(yǎng)花兒干什么!她每年種指甲草,還不是給小閨女們種的?小閨女們都愛美嘛,都喜歡染紅指甲嘛!
院子里年齡差不多大的閨女有三個,一個是大奶奶的孫女兒,名字叫梅靈,兩個是二奶奶的孫女兒,姐姐叫大玉,妹妹叫二葉,二奶奶死得早,她們都愿意跟著大奶奶玩兒,幾乎把大奶奶當成了她們的親奶奶。
剛過了二月二,大玉和二葉就在一天午飯后來到大奶奶家,問大奶奶是不是該種指甲草了。
大奶奶正坐在堂屋當門的一只小板凳上捻蠶絲,小小的木頭架子上,放有一團蠶繭煮得膨松的蠶絲、架子下面吊著一個木制的圓錐形檐錘兒,手捻捻錘兒的鐵錠子,讓捻錘兒旋轉,就可以把蠶絲紡成絲線,每捻好一段絲線、大奶奶就纏到捻錘兒上,再捻下一段,大奶奶說:花盆里的凍土還沒有完全化開,等過了清明節(jié)再種指甲草也不晚。大奶奶想著呢,放心吧,不耽誤你們這些小妮兒染紅指甲。
梅靈也過來了,說她奶奶老捻老捻,捻到啥時候絲線才夠長呢,才能做成一件捻綢布衫子呢?
奶奶說,人不管干啥事兒都不能著急,得像蠶一樣,一口一口吐絲,一絲一絲結成繭屋子,等把絲線捻得夠長了,長得比到天邊兒還長,就可以織成捻綢布,做成捻綢布衫子了!
那,等你織好了捻綢布,先給誰做捻綢布衫子呢?
那還用問嗎?當然是先給你爹做了。誰讓你爺爺被土匪打死了呢,誰讓你爹是奶奶的兒子呢,誰讓你奶奶就這么一個兒子呢!
我就知道你,只喜歡男孩子,不喜歡女孩子。
誰說我不喜歡女孩子,我要是不喜歡女孩子的話,能年年想著給你們種指甲草嗎?能教你們用指甲草上開的花兒染指甲嗎?好了,我給你們唱個小曲兒吧,雞叫了,天明了,一朵花兒開紅了。
清明節(jié)早上,天下著小雨,院子里有些霧氣蒙蒙,大奶奶把花盆從雞窩頂上搬下來,用鐵鏟子把花盆里的土刨松,老人并沒有跟三個孫女兒打招呼,她花白的頭發(fā)上頂著銀亮的水珠,彎著有些伸不直的腰,一個人不聲不響就勞動上了,她剛把花盆里有些發(fā)潮的土刨開,大玉就走了過來,問大奶奶要種指甲草了嗎?大奶奶說是呀,今天清明節(jié),日子好記。今天下著雨,把花籽兒埋在土里就不用澆水了,老天爺替咱們澆水。
大玉過來了,梅靈和二葉很快也過來了。原來,她們每天在院子里出來進去,時不時地都會往花盆那里看一眼、都在操著種指甲草的心,她們都有些興奮,持胳膊,縮袖子、躍躍欲試。大奶奶說:你們都不用動手,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大奶奶,你種的不是樹,種的是指甲草呀!
道理是一樣的,前人種指甲草,后人染紅指甲。
花盆兒里的土整好了,整得松松軟軟,細細膩膩,大奶奶掀開衣服的大襟子,從下面的口袋里掏出一個小紙包,打開小紙包,露出了里面包藏著的指甲草的花籽兒,三個孫女兒一伸頭都看見了,花籽兒小小的,黑黑的,底色有些暗紅,紙包兒里的花籽兒是一小撮兒,大奶奶沒有把花籽兒全都撒進花盆里,她只挑了三顆,以三角的形式種進花盆的土里。
二葉問:大奶奶,你為啥只種三顆呢,是不是我們三個人每人一顆呀?
大奶奶說:這個二葉,就是聰明。不過呢,有些事情看破了不要說破,自己心里有數就中了,好了,你們三個都在土上摁摁吧,要得好,大帶小,大玉先摁。
是要摁手印兒嗎?大玉問。
對,五指并攏,使勁把土往下摁,摁出你的手印兒來。
大玉把右手伸出來了,手指并攏嚴絲合縫,看著大奶奶,不明白大奶奶為什么讓她們在土上摁手印。
大奶奶說:做人心要軟,種花土要實,你們把土摁得越實在,土和指甲草的種子貼得越緊,種子胖得就越快,發(fā)芽就越快,這跟人穿衣服一樣,如果衣服哐里哐當,人就不暖和。把衣服穿得貼皮貼肉呢,人的身體就暖和,越暖和長得越快。
明白了,大玉把手放在松軟的土上使勁兒往下摁,摁出一個深深的手印,清明雨還在細紛紛地下著,梅靈和二葉學著大玉的樣子,也先后在花盆里的土上摁下了屬于自己的手印。
(1)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圍繞大奶奶為孫女們種鳳仙花的事展開,情節(jié)一波三折,引人入勝,對日常生活的描寫充滿了詩意與美感。
B.小說中,奶奶和三個孫女關于種指甲草的對話樸素有趣,通俗易懂,既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又具有生活氣息。
C.小說于行文當中,不時閃現出哲思之光,如“人不管干啥事兒都不能著急”“做人心要軟,種花土要實”等。
D.小說細節(jié)描寫生動傳神,如寫大奶奶種花籽,“花白的頭發(fā)上頂著銀亮的水珠,彎著有些伸不直的腰”,細致入微。
(2)作者認為“情感之美是小說之美的核心”,這篇小說表達了哪些美好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3)劉慶邦小說的語言個性主要表現為地方化、本色化、審美化三個方面的特色,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組卷: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如今人們想御寒保暖,不必非要把自己裹成“粽子”,用在冬衣上的“黑科技”能夠幫助人們“既有風度、也有溫度”。
人體熱量的散失是由于熱傳遞造成的,而熱傳遞有三種基本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為了達到保溫效果,①_______。冬季保暖材料及保暖服裝也都是圍繞著這一原理進行研發(fā)和設計的。
仿造鵝絨作為一種填充材料,不僅保暖性強、輕便,即便②_______,例如,在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的防寒服中就用這種仿鵝絨絮片作為填充材料,其在完全浸濕的條件下仍然能夠達到98%的保暖率。
而碳納米管加熱膜的優(yōu)勢在于③_______。碳納米管加熱膜被內置于衣服中制成電熱服,當電熱服連上充電設備后,電流經過衣服內部的加熱材料就會產生熱量;該類衣服還內置了傳感器,通過藍牙即可實現對衣服的智能控溫,用戶只需要下載一個APP,就可以用手機隨時調整衣服的溫度。除此之外,價格相對便宜的金屬絲線性加熱元件,如鎳鉻加熱絲、復合加熱絲等,也是加熱“能手”。
(1)下列句子中引號的用法與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他們在茶幾旁唱著跳著:“月亮堂堂,敲鑼買糖……”
B.袁隆平堅信搞雜交水稻有前途,勇敢地向“無優(yōu)勢論”這一傳統(tǒng)觀念挑戰(zhàn)。
C.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題,有“大文章”或“小品”。
D.要說明“木”字何以會有這個特征,就不能不觸及詩歌語言的暗示性的問題。
(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出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句不超過15個字。組卷:4引用:2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國從不缺少可歌可泣的人物。春秋時期,在缺乏人文關懷的鄭國就曾先后出現過兩個這樣的“匹夫”:一位是燭之武,他大半生未曾得到君主賞識,暮年卻不計得失,冒著殞命矢石之險,最終用自己的膽識和智慧挽救了即將滅亡的鄭國;另一位是弦高,他以商人之身行國士之責,一邊用仗義疏財麻痹即將襲擊鄭國的秦軍,同時又派人向毫無防備的鄭國報信,拯救了鄭國。
而今在新時代的中國,黨和國家無微不至的人文關懷滋養(yǎng)了青年成長的沃土,一簇簇絢麗的青年之花先后綻放:他們或深入農村,服務于鄉(xiāng)村振興;或投身于科技強國事業(yè),助力團隊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或迎難而上,攜手沖鋒在救災前線;或熱衷于體育事業(yè),用自己的拼搏為國爭光……
以上材料闡釋了個人和國家的關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5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