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育才學校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9/22 6:0:8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我們強調(diào)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可浩浩蕩蕩的歷史長河卻很難以實物證明其存在:秦漢時代的人們尚且在說虞夏商周為四代,到了秦漢以后就以夏商周為三代,自動選擇忽略掉了虞朝。這一切使得中國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更難成功論證。清末讀書人普遍認為炎黃二帝是確實存在的,中華文明是擁有著五千年的完整脈絡,但它是建立在二十四史的基礎上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以書論史”。
    “以書論史”最早存在于春秋時期,后被司馬遷打破,他不僅僅是以書論史,更多的是奔赴實地考察,記錄了諸夏與諸夷狄之間流傳的炎黃二帝時代爭奪天下的故事。這種以書論史和實物輔佐的文明記錄方式一直在中國歷代傳承,但古代中國不興考古,所以實物輔佐與實地論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漸式微,更多的近代學者采用的依舊是以書論史的手段,從諸多帝王的紀年中進行加減,從而得出了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說法??呻S著西方文化的沖擊與新史學的出現(xiàn),全球的歷史研究者制定了新的標準,即一個文明的存在必須要有兩個條件符合,一個是古文明的文字,另外一個條件為古代國家的都城。而當時的中國還是“以書論史”的時代,故而夏朝與殷代都不被國際所承認。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質(zhì)疑。
    (選自《炎黃二帝與華夏文明的興起》,有刪改)材料二:
          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現(xiàn),當時甲骨是被當作“龍骨”來售賣的,清朝史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龍骨也大多是傳說中殷代文字的承載之物。上面的文字記錄與司馬遷史書上面的商王世系幾乎完全契合。甲骨文證明了殷代的確是存在的,并且在西周之前已經(jīng)統(tǒng)治中國數(shù)百年,西方史學家口口聲聲說中國文明止步于周的說法被打破。
          后來三星堆的橫空出世讓整個中國史學吃驚。三星堆的古蜀國是一個神秘莫測的文化古國,誰也沒想到華夏五千年的歷史需要靠它來旁證。那里出土的青銅器物都是四千八百年前的物品,無一不代表著古蜀國有著與華夏文明相似的太陽神崇拜,而上面的銘文雕刻也敘述著古蜀與夏朝之間的恩怨。
          位于鄭州雙槐樹的考古終于讓中國人的五千年實物文明夢得以實現(xiàn)。2020年5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確認位于鞏義市河洛鎮(zhèn)的雙槐樹遺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遺址。有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
          雙槐樹遺址面積達117萬平方米,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時期豐富的文化遺物。這處都邑性聚落遺址經(jīng)過精心選址和科學規(guī)劃,特別是西山、點軍臺、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組成的城址群,對雙槐樹都邑形成拱衛(wèi)之勢。也就是說,在5000多年前的黃帝時期,黃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華的都市群。
          其中最津津樂道的,是一處用陶罐模擬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遺跡。這表明當時人們已經(jīng)具有相對成熟的‘天象授時觀’,用以觀察節(jié)氣、指導農(nóng)業(yè)。專家認為,這一天文遺跡明顯具有特殊人文含義,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禮儀化思維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觀已經(jīng)形成,可以認為是中國古代文明高度重視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
    “河洛古國”還發(fā)現(xiàn)了國寶級的文物——一只用野豬獠牙雕刻的、正在吐絲的家蠶。它與周邊同時期遺址出土的迄今最早絲綢實物一起,實證了5300年前后黃河中游地區(qū)的先民們已經(jīng)養(yǎng)蠶繅絲。學者認為,以雙槐樹遺址為首的黃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中國農(nóng)桑文明發(fā)展史上最早的代表。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河洛古國”的出土器物包含許多外來文化因子:折腹鼎、背壺具備大汶口文化特征,雙腹器屬于屈家?guī)X文化因素。這證明河洛地區(qū)在距今5000年前后就是聯(lián)通四方的交通通道,體現(xiàn)出兼容并蓄的文化傳統(tǒng),這是中華文明得以延續(xù)的重要因素。
          雙槐樹遺址實證了河洛地區(qū)在5300年前后這一中華文明起源黃金階段的代表性和影響力。這一發(fā)現(xiàn)填補了中華文明起源關鍵時期、關鍵地區(qū)的關鍵材料。
    (選自《河洛古國:炎黃二帝的時代以信史重現(xiàn)人間》《“河洛古國”文明溯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漢以后人們只承認夏商周三代,自動選擇忽略掉了虞朝,這是中國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很難成功論證的原因之一。
    B.實物輔佐與實地論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漸式微,使得近代學者只能以書論史,得出中華文明五千年的說法。
    C.甲骨文證明了殷代不但存在,而且在西周之前已經(jīng)統(tǒng)治中國數(shù)百年,打破了西方史學家關于中國文明止步于周的說法。
    D.雙槐樹遺址用陶罐模擬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遺跡,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禮儀化思維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觀已經(jīng)形成。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隨著西方文化的沖擊與新史學的出現(xiàn),中國的以書論史的時代遭到了沖擊,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讓中國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質(zhì)疑。
    B.全球史觀認為,一個文明的存在必須有古文明的文字與古代國家的都城為證,二者缺一不可。這種說法得到大家一致的認可。
    C.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表明,古蜀國和華夏文明有著相似的圖騰崇拜,這對古蜀與夏朝之間的恩怨進行了旁證。
    D.用野豬獠牙雕刻的、正在吐絲的家蠶之所以稱為國寶級的文物,是因為它是5300年前后黃河中游地區(qū)的先民們已經(jīng)養(yǎng)蠶繅絲的實證。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各書籍中不能用來“以書論史”的一項是
     

    A.《后漢書》綜合當時流傳的七部后漢史料,并參考袁宏的《后漢紀》,主要記述東漢王朝共195年盛衰的史事。
    B.《三國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的歷史全貌。其行文簡略,沒有記載王侯、百官的“表”,也沒有記載經(jīng)濟、地理、禮樂等的“志”,是一部比較特立獨行的正史。
    C.《隋書》保存了南北朝以來大量的典章制度,為后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幾朝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制度,包括禮儀、音樂、律歷、天文、五行、食貨、刑法、百官、地理、經(jīng)籍等十志。
    D.《北宋志傳》廣泛搜集了宋元時期民間流傳的楊家將故事、宋元話本和元雜劇中的有關劇目,并以此為基礎加工整理而成。
    (4)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曾說:“中國古代文明就可以在中國的考古資料里清晰地見到?!闭埥Y合材料二“雙槐樹遺址”的相關內(nèi)容做具體分析。
    (5)“中華文明是擁有著五千年的完整脈絡”的,請依據(jù)材料,從“實物輔佐”方面梳理我國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脈絡。

    組卷:4引用:3難度:0.1

(二)

  • 2.閱讀下面的支字,完成下列各題。
    陋巷里的春天
    李丹崖
          我剛剛搬到老城深處居住的時候,每天都能聽到隔壁那對父子的談話。“爸爸,大多數(shù)的花朵只有春天才有,是因為它們對季節(jié)挑剔嗎?”“孩子,不是,是春天偏巧適合很多花開放?!?br />“爸爸,那是季節(jié)對花朵有偏愛嗎?”
    孩子,季節(jié)從不偏愛某一種花朵,春有牡丹,夏有芍藥,秋有金菊,冬有臘梅?!焙⒆有α?,父親也笑了。
          應該說,這是一對心態(tài)陽光的父子,我決心看一看他們是怎樣的人。那一日,我在門前掇了條凳子,拿本書,邊看邊坐在門外等候。不多時,隔壁的門吱呀一聲開了,一位父親走了出來,然后回過頭似乎在搬動什么,用盡全力,一次沒有成功。我走過去,才發(fā)現(xiàn),是一副輪椅,他的兒子,就坐在輪椅上,滿臉春風。
          ②我愣了一秒鐘,趕緊過去幫忙,合力把孩子抬出來?!笆迨逯x謝您?!焙⒆有θ菘赊?。
    “不用謝,你真棒!”我和孩子握了握手。
          胡同悠長,那樣一對父子,迅速地消失在巷子盡頭。不知怎的,我始終覺得他們并不像別人推起輪椅那樣沉重。我也為擁有這樣一家心里常駐陽光的鄰居而自豪。
          三個月后,我去一所中學講授寫作課。老師事先把幾個寫得比較有文采的孩子的作文交給我,便于我在公開課上點評。
          我從十篇作文中發(fā)現(xiàn)了一篇名為《陋巷里的春天》的作文。那位學生寫到這樣一段話:“③我身居一條窄窄的巷子里,巷子就是河流,父親每天推著我,從河流里經(jīng)過,我的輪椅就 是我的船,父親就是那位船工。沒有浪花的一條河,沿途的兩岸是高高的墻或人家的垂花門,時而有紅梅、薔薇、牽?;ㄔ谠鹤由仙斐鰜?,那些就是洶涌的浪花了?!?br />      我瞬間想起自己的鄰居,那位坐在輪椅上的孩子。對照這段美得近乎詩意恣肆的文字,我有一種強烈的預感,這一定是那個孩子寫的。后面還有一句話——“陋巷之陋并非貧瘠和簡陋,而是一池洼地,洼地才能承載流水,才能映照萬物。陋巷里,也照樣有春天,相反,和開闊的公園相比,這里的春天別有洞天?!?br />      我對寫這篇作文的孩子特別期待,打算把他的作文在公開課上作為范文朗讀。
          很快就到了公開課的時間。我邊講課邊用目光搜索那個孩子。④然而,并沒有我那位鄰居 出現(xiàn),我有些近乎失落的感覺。轉(zhuǎn)念一想,這樣也好,這反倒證明更多身患疾病的孩子,內(nèi)心都陽光普照,該多好!
          我近乎誦讀式地朗誦了那篇《陋巷里的春天》,然后,我示意這篇文章的作者舉起手來,讓大家都認識一下。然而,卻并沒有人舉手。我再次強調(diào)一遍,這時候,老師走過來,告訴我,這篇文章的作者并沒有手,她的作文全部是用嘴巴叼著筆來完成的。
          我瞬間出了一身汗,感覺愧對這個孩子,在老師的引領下,我走到了那個孩子身邊。是個女孩,臉上并沒有尷尬,洋溢著我鄰居少年一樣的笑容。她說:“老師,雖然我無法舉手,也沒有應答,不代表我在傷心,我一直在笑,在希望老師能夠通過笑容辨識到:我就是人群中最美的一朵會笑的花。”
          我?guī)缀鯚釡I盈眶,一整節(jié)課,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
          公開課結束,在我的提議下,全部學生都為那個笑容像花朵一樣的孩子熱烈鼓掌。所有人都覺得,她是花朵,因為,她的心里住著春天。
    (1)下列各項對文中①—④處句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處運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爸爸借四季均有適宜的花開放,形象地告訴兒子,不管遇到怎樣的生活遭際,人生都會擁有美麗與精彩;應該樂觀面對不幸,積極生活。
    B.②處一個“愣”運用動作描寫,寫出“我”沒想到擁有陽光心態(tài)的孩子竟然是殘疾人時的驚訝。側(cè)面表現(xiàn)父子的樂觀精神。
    C.③處運用比喻手法,把“巷子”比成河流,“輪椅”比成船,“父親”比成船工。生動形象地反映出在父親的教育和關愛下,孩子熱愛生活、陽光快樂的性情。
    D.④處“我”“失落”的原因是“我”滿懷期待的那個鄰居家的孩子,沒有出現(xiàn)在課堂上;“我”強烈的預感沒有得到印證。
    (2)下列選項中,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開篇父子間的對話描寫,體現(xiàn)出他們陽光健康的心態(tài),也引發(fā)我想認識父子倆的好奇心。
    B.“我”預感作文是那位坐在輪椅上的鄰居孩子寫的,為下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設下懸念,進一步激發(fā)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C.“我”近乎誦讀式地朗誦了那篇《陋巷里的春天》,是因為想要好好展示自己的朗讀才能。
    D.全文語言形象明快,主要運用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來表現(xiàn)“我”內(nèi)心的感動和震撼。
    (3)文章中有兩處引用失去雙臂女孩的作文內(nèi)容,你覺得第二處引用的文字是否多余?請說說你的理解。
    (4)選文以“陋巷里的春天”為標題有什么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組卷:2引用:3難度:0.5

四、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2小題,共2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燒烤的歷史,遠遠早于其他烹飪方式。燉煮需要防水耐火的容器,蒸需要在容器里隔水裝置,煎炸需要較多食用油,但燒烤卻什么都不用:幾根樹枝,一堆火,就能讓腥膻的生肉,變成油花四溢,香氣撲鼻的烤肉。
          但嚴說來。“燒”和“烤”兩個漢字,①_____?!墩f文解字》對“燒”的釋義是一個更復雜的字“爇”。爇是一個會意字,從字形理解,就是捂在草堆下加熱。今天,在云南滇西地區(qū)還存在著一種古老的食“火燒肉”——把整豬肉埋入柴草堆里,點燃,慢慢等待火焰燃燒熄滅。然后洗掉豬皮表面燒焦的地方,剩下半生不熟的豬肉切薄片后涼拌吃。無疑,這是古老的“燒”保存至今的飲食活化石,也是漢語、漢字很早就對云南邊陲產(chǎn)生影響的例證。②_____,北京知名老字號“烤肉宛”藏著一塊匾,那是1946年由齊白石題寫的,上書“諸書無烤字,應人所請,自我作古”,“自我作古”③_____,事實上,解放之前的幾乎所有漢字字典里,都沒有“烤”字,它最早的源起可能來自熇、洘等古漢字,可能是自北方或西北的外來民族言,也可能是民間俚語的逐漸演化。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請從加點字中挑選出一例會意字,參考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就所選漢字的字形與字意做出解釋。

    組卷:7引用:5難度:0.7

五、寫作(本題共1題,共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生活的長河奔涌向前,有些人慨嘆“歷盡千帆,歸來已不再少年”,而在另一些人看來,“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如果說“千帆過盡”注定無法改變的,那就坦然接受,換一個角度看,“千帆過盡”又何嘗不是一種豐厚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這番經(jīng)歷本身就意味著收獲與成長,“仍是少年”“不再少年”各有其妙。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4引用:5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