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德琳學校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0/2 8:0: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材料一:
古詩是古人心聲的真實記錄,是展現(xiàn)先民人生態(tài)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葉燮所說:“詩是心聲,不可違心而出,亦不能違心而出……故每詩以人見,人又以詩見?!弊x詩就是讀人,閱讀那些長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這是我們了解前人心態(tài)的最佳途徑。清人沈德潛說:“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詩?!敝袊湃嗽u價文學家時有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就是人品與文品并重。經(jīng)過歷代讀者集體選擇,凡是公認的大詩人,往往都是具備“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詩,從中可以感受真實心跳和脈搏,從而淪肌浹髓地領會傳統(tǒng)文化精神。從《詩經(jīng)》《楚辭》到明清詩詞,都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如果兼顧作品的經(jīng)典意義、閱讀難度等因素,唐詩宋詞應是我們的首選閱讀對象。
唐詩宋詞對于現(xiàn)代讀者到底有什么價值?我們先來看唐詩宋詞到底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中國古典詩歌有一個最古老的綱領,就是“詩言志”。到了西晉,陸機在《文賦》中又提出“詩緣情”。有人認為二者是對立關系,但是初唐孔穎達在《左傳正義》中說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包括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對萬事萬物的價值判斷。唐詩宋詞的內(nèi)容跟現(xiàn)代人沒有距離,因為詩詞中表達的那些內(nèi)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觀和基本價值觀。比如喜怒哀樂,比如對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保家衛(wèi)國英雄行為的贊美,唐宋人如此,現(xiàn)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詩宋詞中典范作品所表達的內(nèi)心情感、思考和價值判斷可以傳遞到今天,啟發(fā)我們更細致地品味人生意義和美感。
當然,唐詩宋詞對于現(xiàn)代人的最大意義,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們的情操、氣質和人格境界,有深遠教育作用。且舉李、杜、蘇、辛為例。李白熱情謳歌現(xiàn)實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詩中蘊含強大精神力量。杜甫詩中充滿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和熱愛天地萬物的仁愛精神,是儒家思想積極因素的藝術表現(xiàn),也是中華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現(xiàn)。蘇軾在詞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來詞專寫艷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寫作抒情述志、詠史懷古等題材,使詞從音樂歌詞向抒情詩轉變,在以柔聲曼調為主的傳統(tǒng)詞樂中增添高昂雄壯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棄疾為首的愛國詞人把愛國主義主題變成當時詞壇的主旋律,他們繼承蘇軾詞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詞風,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涼兩種傾向充實了豪放風格。
總的來說,李、杜、蘇、辛的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而且具有提升讀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閱讀唐詩宋詞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審美享受中不知不覺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這個過程就像杜甫所描寫的成都郊外的那場春雨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摘編自莫礪鋒《在讀詩讀人中感受萬千氣象》) 材料二:
在如何閱讀和鑒賞唐宋詞的問題上,我很認同清末民初詞論家況周頤的一席話:“讀詞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將此意境締構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慮,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边@樣,便能臻于“吾性靈與(詞人之性靈)相浹而俱化”的境地(《蕙風詞話》卷一)。照我看來,這種讀詞之法所重視與強調的,即是讀者須與古代詞人進行有關人生體驗的“交流”與“對話”,如此才能達到兩代人之間的精神溝通和心靈契合。此話如何理解?
首先,從唐宋詞人來說,盡管他們早已長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貯存在那些不朽詞篇中的人生體驗卻至今猶保持著頑強的生命活力。美國優(yōu)秀作家??思{曾說:“藝術家的宗旨,無非是要用藝術手段把活動--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動;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來看時,照樣又會活動--既然是生活,就會活動?!半m然唐宋詞人在主觀上或許并無此種意愿,但在客觀上他們又通過寫詞而把其生命活動和人生體驗“抓住”并“固定”了下來;而當后之讀者重讀這些詞篇時,詞人的歌哭啼笑,詞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們的生存狀態(tài)和精神面貌,就都會得到復活和浮現(xiàn)。從這個意義上說,古老的唐宋詞其實不老,尤其是它所貯存的豐厚人生意蘊則更保持著“常綠”的狀態(tài)。故而讀詞實際就是在人生體驗方面向前代詞人“討教”“求援”的過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間尋覓精神知音和良師益友的文化活動。這時,讀者處于“受眾”的地位,他們必須澄思渺慮,靜靜地傾聽和深深地思索發(fā)自唐宋詞人的種種心聲。
其次,在此同時,讀者在閱讀和欣賞唐宋詞時,卻又會依據(jù)自身特定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jīng)驗對原作的意蘊作出多種多樣的詮釋和解讀,并將自己的獨特感悟融入到對原作之“詞境”與“詞心”的理解之中,這就會進而擴展和拓深原詞的思想意蘊。讀者在讀詞過程中并不是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他們可以且肯定會將其自身的某些人生體驗反射給唐宋詞篇,緣此就形成了讀者與前代詞人之間的跨時代“交流”與“對話”。而惟有這樣的讀詞之法--讀者盡可能地調動自身的人生經(jīng)驗和藝術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這才能真正把詞讀深讀透。
(摘編自楊海明《唐宋詞與人生》)(1)下列對唐宋詩詞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唐宋詩詞成為我們首選閱讀對象,其閱讀價值高于《詩經(jīng)》《楚辭》和明清詩詞。
B.唐宋詩詞體現(xiàn)的普通人價值觀,多是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對保家衛(wèi)國行為的贊美。
C.李、杜、蘇、辛的作品是唐宋詩詞中的典范,風格各異但都具有深遠的教育作用。
D.唐宋詞人為貯存豐厚的人生意蘊,將體驗“抓住”并融入詩歌創(chuàng)作中傳遞給讀者。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凡是能寫出第一等真詩的詩人,他必然有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第一等學識。
B.作者認為,陸機提出“詩緣情”否定了中國古典詩歌“詩言志”的古老綱領。
C.古典詩歌的典范作品不僅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而且能提升讀者的人格境界。
D.當代人閱讀優(yōu)秀古典詩歌能夠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兩則材料對此均有所論及。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要想了解一位詩人的襟懷抱負,最佳途徑就是閱讀他的詩歌,因為讀詩就是讀人。
B.古代詩歌之所以具有現(xiàn)實價值,是因為它們表達了古今共有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C.讀者須與古代詩人進行有關人生體驗的“交流”與“對話”,才能把詩讀深讀透。
D.唐宋詩詞的內(nèi)容與現(xiàn)代讀者沒有距離,在這一點上,兩則材料的觀點是不一致的。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論證了現(xiàn)代人與古代詩詞之間的關系,但論證的側重點有所不同,請簡要說明不同之處。
(5)下面材料對王國維讀詞的評析,體現(xiàn)了況周頤的“讀詞之法”,請對此簡要說明。
王國維讀李璟詞時,對《攤破浣溪沙》中“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兩句大加贊賞,認為“大有眾芳蕪穢,美人遲暮之感”(《人間詞話》)。他選擇這首詞中意境絕佳的兩句進行鑒賞,不僅讀出了蕭瑟秋景襯托下女主角哀怨的心境,還因自己多愁善感的性格,得出了詞中深寓憂患意識的結論。組卷:58引用:13難度:0.7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三三(節(jié)選)
沈從文 楊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彎里,溪水沿到山腳流過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彎處忽然轉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處筑了一這座石頭碾坊,這碾坊,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就叫楊家碾坊了。
從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連墻,嘉樹成蔭,正是十分興旺的樣子。往下看,夾溪有無數(shù)山田,如堆積蒸糕,因此種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無數(shù)水車,用椿木做成橫軸同撐柱,圓圓的如一面鑼,大小不等豎立在水邊。這一群水車,就同一群游手好閑的人一樣,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著意義含糊的歌。
一個堡子里只有這樣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歸這碾坊包辦,成天有人輪流挑了倉谷來,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閘的板,枧槽里水沖動了下面的暗輪,石磨盤帶著動情的聲音,即刻就轉動起來了。于是主人一面談著一件事情,一面清理到簸籮篩子,到后頭上包了一塊白布,拿著個長把的掃帚,追逐著磨盤,跟著打圈兒,掃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
到米碾好了,篩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個滾到豆粉里的湯圓。然而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許多人生活還從容,而為一堡子中人所羨慕的。
凡是到楊家碾坊碾過谷子的,都知道楊家三三。媽媽十年前嫁給守碾坊的楊,三三五歲,爸爸就丟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話也不說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親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還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飯同青菜小魚雞蛋過日子,生活毫無什么不同處。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見了,媽媽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的長大了。
媽媽隨著碾槽轉,提著小小油瓶,為碾盤的木軸鐵心上油,或者很興奮的坐在屋角拉動架上的篩子時,三三總很安靜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熱天坐到有風涼處吹風,用包谷稈子作小籠,冬天則伴同貓兒蹲到火桶里,剝灰煨栗子吃?;蛘哂袝r候從碾米人手上得到一個蘆管作成的嗩吶,就學著打大儺的法師神氣,屋前屋后吹著,半天還玩不厭倦。
這磨坊外屋上墻上爬滿了青藤,繞屋全是葵花同棗樹,疏疏的樹林里,常常有三三蔥綠衣裳的飄忽。因為一個人在屋里玩厭了,就出來坐在廢石槽上灑米頭子給雞吃。在這時,什么雞欺侮了另一只雞,三三就得趕逐那橫蠻無理的雞,直等到媽媽在屋后聽到雞聲代為討情時才止。
這磨坊上游有一潭,四面有大樹覆蔭,六月里陽光照不到水面。碾坊主人在這潭中養(yǎng)得有幾只白鴨子,水里的魚也比上下溪里多。照一切習慣,凡靠自己屋前的水,也算是自己財產(chǎn)的一份。水壩既然全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鄉(xiāng)公約不許毒魚下網(wǎng),所以這小溪里魚極多。遇到有不甚面熟的人來釣魚,看到潭邊幽靜,想蹲一會兒,三三見到了時,總向人說:“不行,這魚是我家潭里養(yǎng)的,你到下面去釣罷?!比巳纛B皮一點,聽到這個話等于不聽到,仍然拿著長長的竿子,擱到水面上去安閑的吸著煙管,望到這小姑娘發(fā)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媽,高聲的說:“娘,娘,你瞧,有人不講規(guī)矩,釣我們的魚,你來折斷他的竿子,你快來!”
母親就從沒有照到女兒意思折斷過誰的竿子,照例將說:“三三,魚多咧,讓別人釣吧。魚是會走路的,上面總爺家塘里的魚,因為歡喜我們這里的水,都跑來了?!比绽龖斶€記得夜間做夢,夢到大魚從水里躍起來吃鴨子,聽到這個話,也就沒有什么可說了,只靜靜的看著,看這不講規(guī)矩的人,究竟釣了多少魚去。她心里記著數(shù)目,回頭好告給媽媽。
有時因為魚太大了一點,上了釣,拉得不合式,撇斷了釣竿,三三可樂極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魚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氣,那時就應當輪到三三向釣魚人咧著嘴發(fā)笑了。但三三卻常常急忙跑回去,把這事告給母親,母女兩人同笑。
有時釣魚的人是熟人,人家來釣魚時,見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氣,就照例不忘記問:“三三,許我釣魚吧?!比阏f:“魚是各處走動的,又不是我們養(yǎng)的,怎么不能釣?!蓖患虑?,對待不同,原來是來人講禮,三三也講禮。
釣魚的是熟人時,三三常常搬了小小木凳子,坐到旁邊看魚上鉤,且告給這人,另一時誰個把釣竿撇斷的故事。到后這熟人回到磨坊時,把所得的大魚分一些給三三家。三三看著母親用刀剖魚,掏出白色的魚脬來,就放到地下用腳去踹,發(fā)聲如放一枚小爆仗,聽來十分歡樂。魚洗好后了,揉了些鹽,三三忙取麻線來把魚穿好,掛到太陽下去曬。到有客時,這些干魚同辣子炒在一個碗里待客。母親如想到折釣竿的話,將說:“這是三三的魚?!比托?,心想著:“怎么不是三三的魚?潭里的魚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
三三如一般小孩,換幾回新衣,過幾回節(jié),看幾回獅子龍燈,就長大了。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篇用大量筆墨介紹楊家碾坊及周圍環(huán)境和碾米過程,交代了故事發(fā)生的地點,以及當?shù)氐纳婢秤龊蜕鐣P系,為人物的出場作了鋪墊。
B.文中三三看到爸爸去世后,媽媽“成天全身是糠灰”,以孩子視角彰顯悲劇色彩。
C.三三的母親在文中雖然著墨不多,但通過她碾槽轉和對待別人來釣魚等情節(jié),寫出了她的勤勞和善良,以及面對生活中的磨難時的軟弱和無奈。
D.文章按照時間順序展開內(nèi)容,情節(jié)安排詳略得當,詳寫三三對釣魚者的不同態(tài)度,略寫三三吹嗩吶、喂雞等事情,淡化情節(jié)沖突,敘事散文化。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比擬的手法寫水車“咿咿呀呀唱著意義含糊的歌”,十分形象,且用擬聲詞“咿咿呀呀”傳神表達,有著擬聲似歌的音韻之美。
B.“主人全身是糠灰,常常如同一個滾入豆粉里的湯圓”,這里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碾坊主人的辛苦,與下文內(nèi)容相呼應。
C.怎么不是三三的魚?這里作者用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表現(xiàn)人物情態(tài):同時,作者還借助大“”“魚吃鴨子”的夢境來展示三三的心理狀態(tài)。
D.三三換幾回新衣,過幾回節(jié),看幾回獅子龍燈,就長大了”,作者借助場景的轉換加速敘事,“
也將三三盼望長大的心情表現(xiàn)了出來。
(3)三三有怎樣的形象特點?請簡要分析。
(4)汪曾祺曾說“這樣的小說打破了小說和散文的界限”,請結合小說對此加以分析。
這樣的小說打破了小說和散文的界限,簡直近似隨筆。結構尤其隨便,想到什么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我這樣做是有意的(也是經(jīng)過苦心經(jīng)營的)。我要對“小說”這個概念進行一次沖決:小說是談生活,不是編故事;小說要真誠,不能?;ㄕ?。小說當然要講技巧,但是:修辭立其誠。組卷:8引用:2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閱讀,特別是文學閱讀,對個人而言至關重要。如何讓文學閱讀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呢?家長和老師需要保護孩子的這份閱讀的天性,引導他們在生活中、在心田上種上一棵閱讀的樹,樹上掛滿他們喜歡的書,抬頭看去,隨手可取,翻開來,便能沉入其中。而這棵樹,可有葉凋,可萌新葉,在這凋零和新生中,生機和滋養(yǎng)綿綿不絕。
如何在孩子心中把這棵文學閱讀的樹種好呢?先是播種,興趣為先,① 。孩子能拿起一本書安安靜靜、有滋有味地讀下去,就是播下了閱讀的種子。能堅持閱讀,就是在不斷澆水,促其成長。老師和家長可以給孩子建議書目,但不要苛求讀得深、讀得透。讀起來、讀下去,即是美好的開始。再是澆灌,② 。老師和家長是孩子最好的領讀者,同學是最好的閱讀伙伴。三是共讀分享,③ 。家長和孩子共讀,之后可以將自己的心得分享給孩子:孩子們共讀,之后可以讓他們分享交流。通過交流,到達彼岸。
(1)簡述第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要求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表達簡潔流暢,不超過45個字。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組卷:6引用:2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贏”,用指諸多方面:“贏”,需要具備各種條件。然而,哪些最重要?怎樣去實施?這就考驗著每個人的智慧。對此,你有什么想法?請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思考。
要求:不脫離材料范圍,選準角度,自立題意,自擬題目,不得抄襲套作,書寫工整,不少于900字。組卷:8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