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遼寧省撫順市新?lián)釁^(qū)七年級(上)期中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10/26 13:0:2

一、選擇題(下列各題的四個供選答案中只有一個是正確的。每小題1分,共12分)

  • 1.生物圈中的生物多種多樣,但生物區(qū)別于非生物有著一些共同的特征。樂樂準備在斑馬線處橫穿馬路時,看見紅燈停下了腳步,這一現(xiàn)象所屬的特征與下列哪種相同( ?。?/h2>

    組卷:11引用:1難度:0.5
  • 2.沼澤地能儲存水源、凈化水質、調節(jié)氣候,是野生鳥類的天堂。一片沼澤地就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它屬于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是(  )

    組卷:9引用:1難度:0.6
  • 3.生物因素主要指的是生物彼此之間的相互影響。下列生物之間的關系中,屬于共生關系的是( ?。?/h2>

    組卷:6引用:1難度:0.5
  • 4.在用顯微鏡觀察時,如果讓視野中暗一些,應選( ?。?/h2>

    組卷:14引用:13難度:0.9
  • 5.下列細胞中,可以獨立完成營養(yǎng)、呼吸、排泄、運動等各種復雜生命活動的是( ?。?/h2>

    組卷:54引用:4難度:0.7
  • 6.如果設計一個實驗探究土壤的水分對鼠婦生活的影響,下列設計中錯誤的是( ?。?/h2>

    組卷:10引用:1難度:0.5

二、非選擇題(共6小題,每空0.5分,計18分。注意:除特殊說明外,在“[]”內填圖中的序號或字母,在“橫線”上填文字)

  • 17.分析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資料一:十七世紀以前,人們一直認為,植物是從土壤中獲取生長需要的各種物質。比利時科學家范?海爾蒙特對此提出了質疑,17世紀上半葉,他做了一個實驗。他把一棵2.3kg的柳苗栽種在一個盛有土壤的木桶中,木桶內土壤的重量是90kg。此后,他只用純凈的雨水澆灌樹苗。5年后,柳苗的質量增加74.5kg,土壤質量僅減少了0.057kg!
    資料二:某溫室大棚安裝了一種儀器,這種儀器能釋放二氧化碳,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提高農作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1)海爾蒙特實驗的結論是
     
    ;根據(jù)你學習的有關光合作用的知識,從植物生活需要的物質來源上看,你認為當時海爾蒙特忽略了
     

    (2)大棚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后,蔬菜產量提高了,說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影響了光合作用的效率,這是因為
     
    。
    (3)通過對上述兩則資料的分析,你認為光合作用需要的無機物是
     
    。

    組卷:11引用:1難度:0.4
  • 18.科學家用浸入水中的綠色植物進行了如圖甲裝置的實驗,將甲裝置放在溫暖且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下。請結合該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金魚藻的光合作用”實驗的假設是:
     

    (2)實驗過程是:把甲裝置放在溫暖的陽光下30分鐘后,看到金魚藻上冒出許多氣泡,當氣體充滿試管①的一半時,從水中取出試管,將帶火星的木條迅速插入試管中,發(fā)現(xiàn)木條復燃。因氧氣有助燃的特性,此實驗說明
     
    。
    (3)為探究
     
    ,芳芳同學設置了如圖的乙裝置;乙裝置和甲裝置形成了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
     
    。
    (4)乙組始終放置在遮光條件下,較長的一段時間后,試管②也有少量氣體產生,但這種氣體并不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這種氣體不是
     
    ;同時證明
     
    是金魚藻進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

    組卷:22引用:1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