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遼寧省沈陽市私立聯(lián)合體九年級(上)月考化學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9/4 7:0:9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2道小題,每題1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
-
1.學好化學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下列關于各個項目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組卷:33引用:2難度:0.6 -
2.對比分析人體吸入空氣成分和呼出氣體成分,得出一些結論,其中不正確的是( ?。?br />
吸入的空氣成分:氧氣21%,二氧化碳0.03%,氮氣78%,稀有氣體0.94%,較少的水汽
呼出的氣體成分:氧氣16%,二氧化碳4%,氮氣78%,稀有氣體1%,較多的水汽組卷:20引用:2難度:0.6 -
3.物質的性質決定了用途,下列物質的用途主要由化學性質決定的是( )
組卷:172引用:4難度:0.8 -
4.做化學實驗必須注意安全。下列屬于安全操作的是( ?。?/h2>
組卷:199引用:4難度:0.7 -
5.新材料的研制和使用極大豐富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某學校食堂所用餐具外觀很像陶瓷制作的,小明問食堂師傅“這些餐具是陶瓷的嗎?”。就小明的疑問“這些餐具是陶瓷的嗎?”,這屬于科學探究中的( ?。?/h2>
組卷:813引用:9難度:0.7
二、非選擇題(38分)
-
15.太空空間站是供宇航員長期生活的全封閉場所。為保障宇航員正常的生命活動,艙內氧氣體積百分比維持在22%左右。其中少部分氧氣由宇航員從地球帶入太空,而大部分氧氣是在太空站就地取材制備出來的。以下是兩種常用的制備方法。
方法一:利用宇航員呼吸作用產生的CO2與Na2O2(過氧化鈉)反應產生O2,同時降低艙內CO2的濃度。
方法二:將宇航員日常生活產生的廢水、排出的尿液,經過尿處理、廢水凈化處理等方式轉化成蒸餾水并回收,利用太陽能電池提供的電能,將蒸餾水電解產生氧氣。太空艙內對應的物質轉化圖如圖所示。
(1)方法一中,反應物的名稱為
(2)據(jù)測試,每位宇航員在正常工作時每天吸入的空氣量為9000升,呼出的空氣中氧氣體積含量從22%降為15%,僅通過尿液及生活廢水的回收來制備氧氣,就能維持空間站內氧氣體積含量始終為22%(電解水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O2↑,有關數(shù)據(jù)見表)。通電產生生活廢水量 800克(每人、每天) 排尿液量 1200克(每人、每天) 廢水處理、尿處理的蒸餾水回收率 80% 氧氣的密度 1.422克/升(太空船內)
(3)目前太空站內往往采取方法二來制取氧氣。請結合“太空艙生命保障系統(tǒng)圖”,從改善太空艙內宇航員生活環(huán)境的角度,說明用這種方式制取氧氣的優(yōu)點組卷:42引用:1難度:0.7 -
16.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的再認識。
【實驗回顧】實驗室常用紅磷燃燒的方法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裝置如圖1),寫出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原理應用】興趣小組同學用家用制氧機(如圖2)制取并收集了一袋氣體,帶到實驗室對其進行研究。家用制氧機的工作原理是用分子篩分離空氣獲得氧氣,分子篩是一種內部分布有均勻微小孔徑的固體,通過特制的分子篩把空氣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與其它分子分離,該變化屬于
①檢查
②加入藥品,將裝置連接固定。
③打開止水夾a和b,向A中緩慢鼓入一定量氣體,露出白磷后,關閉止水夾a 和b。此時,A 中水進入到 B 中,測得B 中水的體積為V1mL。
④用凸透鏡聚光引燃白磷,白磷燃燒,產生大量
⑤待白磷熄滅并冷卻到室溫,進行
⑥計算小組同學所帶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
(1)下列有關這個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A.步驟③中,仰視量筒讀數(shù)會使測得的V1數(shù)值偏低;
B.步驟④中,白磷燃燒時要保持關閉止水夾a和b;
C.步驟⑤中,未冷卻至室溫會使測得的小組同學所帶氣體中氧氣的含量偏高;
D.與圖1相比,圖3裝置的優(yōu)點有:誤差減少和污染減少。
(2)經測定 V1=210mL;V2=50mL,則小組同學所帶氣體中氧氣的體積分數(shù)為
【拓展延伸】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理解測定氧氣含量的實驗原理,老師利用傳感器技術定時測定了實驗裝置(如圖4)內的壓強、溫度和氧氣濃度,三條曲線變化趨勢如圖5所示。X曲線表示壓強變化趨勢,Y曲線表示組卷:204引用:6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