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四川省成都外國語學校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1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18世紀之前,在技術創(chuàng)新主要來自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經驗積累的社會里,擁有龐大人口的中國享有優(yōu)勢。而當技術進步的范式從經驗積累轉變?yōu)橐钥茖W為基礎的實驗之后,中國開始迅速落后。中國有其獨特的科舉制度可以讓平民百姓晉升為統(tǒng)治階級,考取功名對大眾來說極具吸引力。當科舉在宋朝成為國家選取人才的制度時,數學也是其中的一項考試內容。但皇帝隨后發(fā)現,數學好的人沒有用處,對皇帝的忠誠才更重要。儒家思想更有助于培養(yǎng)忠君愛國的人才,宋朝以后科舉制度要求考生熟記四書五經。因此,有才華的年輕人沒有學習數學和可控試驗的動力。中國缺乏擁有這兩樣人力資本同時又充滿好奇心的人才,科學革命也就未能應運而生。盡管科舉制度和儒家思想有助于中國維持社會和政治的穩(wěn)定與大一統(tǒng),但它阻礙了中國技術創(chuàng)新范式的轉變,因此,中國無法自發(fā)產生一場工業(yè)革命。
          在1978年的改革開放前,中國與絕大多數其他發(fā)展中國家一樣,沒有找到利用“后來者優(yōu)勢”以加速經濟發(fā)展的方式。1978年之后,中國改變了發(fā)展策略,開始發(fā)展符合比較優(yōu)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并在政府的因勢利導下形成了競爭優(yōu)勢。沒有推行激進的“休克療法”來建立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而是采用雙軌漸進轉型的策略,給傳統(tǒng)的資本密集型重點工業(yè)中缺乏自生能力的企業(yè)提供轉型期保護補貼,并放開符合比較優(yōu)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的準入。這種務實的方式不僅為中國維持了經濟社會穩(wěn)定,也帶來了強勁的經濟發(fā)展。
          我們從中國的發(fā)展中可以學到一些對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有用的經驗。發(fā)展中國家應發(fā)展與自身比較優(yōu)勢相適應的產業(yè)。這些國家應該在政府的因勢利導下,將產業(yè)的潛在比較優(yōu)勢轉變?yōu)閲业母偁巸?yōu)勢。在消除過去不當政策所造成的各種扭曲時,政府也要通過務實的方式維持政治和社會的穩(wěn)定。
    (選自林毅夫《李約瑟之謎和中國的復興》,有刪改)材料二:
    菁優(yōu)網
    (選自熊秉元 葉斌 蔡璧涵《李約瑟之謎——拿證據來》)材料三:
          李約瑟認為,中國的封建官僚制度產生了兩種效應。正面效應是通過科舉制度的選拔,有效集中了大批聰明的、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他們的管理使中國井然有序,并發(fā)展了以整體論、實用化研究為主的科技。負面效應是,新觀念很難被社會接受,新技術開發(fā)領域幾乎沒有競爭。在中國,商業(yè)階級從未獲得歐洲商人所獲得的那種權利。在西方,以還原論、公式化研究為主的科技得到發(fā)展,與商業(yè)階級的興起和他們對技術開發(fā)競爭的鼓勵相聯系。
          除李約瑟本人外,對“李約瑟之謎”有許多學者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任鴻雋把中國無近代科學的主要原因歸之于沒有使用歸納法。錢寶琮、徐模等認為,中國為大陸文化,以農業(yè)為主,太重實用,因而自然科學難以發(fā)展。陳立、竺可楨等認為,中國農村社會結構和封建思想使中國古代不能產生自然(近代)科學。
          也有一些學者從語言文字方面找原因。李世聞研究指出,漢字是具有整體結構的象形文字,導致中國人的思維具有綜合性;西歐的拼音文字具有分析性質,使得歐洲人擅長分析,而分析性思維正是近現代科學所必需。費正清認為,中國語言的性質造成了士紳階級對學術的包辦,文字對人的桎梏也使中國學者未能制定出一套比較完整的邏輯體系。
          伊懋可認為,中國最初的家庭耕作制度有利于技術進步,不過這種進步的成果被一輪又一輪人口增加所吞噬,國家不得不大力發(fā)展農業(yè)技術去緩解人口壓力。因此,中國出現了在較高農業(yè)技術水平上維持大量人口的局面。人口增加引起人地比率的上升,造成勞動力便宜而資源和資本昂貴,對勞動替代型技術的需求降低,同時由于人口膨脹,中國沒有足夠的剩余去發(fā)展工業(yè),便進入了一個“高農業(yè)水平、高人口增長和低工業(yè)水平”的高水平陷阱之中。
          也有學者指出,西歐相對分散的政治體制以及有市民階級參與的等級君主制、實行重商主義的專制君主制客觀上有利于封建制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的產生;而“東方型”的專制君主制及其抑制、打擊商品經濟的政策則是導致封建制長期延續(xù)的根本原因。
          對“李約瑟之謎”,林段夫先生認為,根本原因是科舉制度使知識分子無心去投資從事現代科學研究所必需的人力資本,因而從原始科學躍升為現代科學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和上述學者的觀點相比,林毅夫先生的這個解答有些淺陋。其實,科舉制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從西方和東方的考試制度看,現代化也是離不開考試制度的。
    (選自宋圭武《林毅夫先生若干觀點批判》,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沒有推行激進的“休克療法”,而是通過雙軌制推動經濟轉型,維持了經濟社會穩(wěn)定,也帶來了強勁的經濟發(fā)展。
    B.材料二顯示,歷代書籍存量中科技類文獻占比低,說明在中國古代,科技知識一直沒有成為知識存量的主體。
    C.有研究認為,漢字象形表意的特征無法培養(yǎng)分析性思維,不利于完整邏輯體系的形成,導致中國近代科學的落后。
    D.“高水平陷阱”緣于人口膨脹消耗了社會財富,國家沒有足夠的剩余發(fā)展工業(yè),勞動力便宜影響了工業(yè)技術進步。
    (2)下列有關西方產生工業(yè)革命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技術進步范式從經驗積累轉變?yōu)橐钥茖W為基礎的實驗,這種轉變催生和促進了工業(yè)革命。
    B.工業(yè)革命需要科學技術研究以還原論、公式化為主,取代以整體論、實用化為主的研究。
    C.工業(yè)革命能應運而生,是因為社會對勞動替代型技術的需求旺盛,讓更多的人投身科研。
    D.西方君主制實行重商主義,商人因此獲得更多權利鼓勵技術開發(fā),助力工業(yè)革命的產生。
    (3)下列各項中,不能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在實驗室里,一個科學家能在一年中做成百上千次試驗,而這可能需要農民或手工藝者窮其一生才能完成。
    B.科學革命的精髓是通過運用數學模型來歸納宇宙與自然運行的規(guī)律,并運用可控實驗來驗證數學模型中產生的假說。
    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為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掃清了障礙,激發(fā)了民族資產階級投資實業(yè)的熱情,民族工業(yè)迎來春天。
    D.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在推動工業(yè)化時,步步照搬高收入國家的理論、思路和做法,盡管付出很多努力,結果卻差強人意。
    (4)根據材料概括什么是“李約瑟之謎”。
    (5)材料三認為林毅夫對“李約瑟之謎”的解答有些淺陋,你是否同意?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

    組卷:46引用:5難度:0.5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上”人回家
    蕭乾
    “上”人先生是鼎鼎有名的語言藝術家。他說話不但熟練,詞兒現成,而且四平八穩(wěn),面面俱到。他的語言有兩個特點:其一是概括性——可就是聽起來不怎么具體,有時候還難免有些空洞啰唆;其二是民主性——他講話素來不大問對象和場合??傊?,他滿口離不開“原則上”“基本上”。這些本來很有內容的字眼兒,到他嘴里就成了口頭禪,無論碰到什么,他都“上”它一下。于是,好事之徒就贈了他一個綽號,稱他作“上”人先生。
          這時已是傍晚,“上”人先生還不見回家。他的妻子一邊照顧小女兒,一邊燒著晚飯。忽聽門外一陣腳步聲,說時遲,那時快,“上”人先生推門走了進來。做妻子的看了好不歡喜,趕忙迎上前去。
          妻:今兒個你怎么這樣晚才回來?
          上:主觀上我本希望早些回來的,但是出于客觀上難以逆料、無法控制的原因,以致我實際上回來的時間跟正常的時間發(fā)生了距離。
          妻(撇了撇嘴):你干脆說吧,是會散晚啦,還是沒擠上公共汽車?
          上:從質量上說,咱們這10路公共汽車的服務水平不能算低,可惜在數量上,它還遠遠跟不上今天現實的需要。
          妻(不耐煩):大丫頭還沒回來,小妞子直嚷餓得慌。二丫頭,拉小妞子過來吃飯吧!
          (小妞子剛滿三周歲,懷里抱著個新買的布娃娃,一扭一扭地走了過來。)
          妞:爸爸,你瞧我這娃娃好看不?
          上:從外形上說,它有一定的可取的地方。不過,嗯,(他扯了扯娃娃的胳膊)不過它的動作還嫌機械了一些。
          妞(撒嬌地):爸爸,咱們這個星期天去不去公園呀?
          上:原則上,爸爸是同意帶你去的,因為公園是個公共文娛活動的地方。不過——不過近來氣候變化很大,缺乏穩(wěn)定性,等自然條件好轉了,爸爸一定滿足你這個愿望。
          妻(擺好了飯菜和碗筷):吃吧,別轉文啦!
          (正吃著飯,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推門走進來,這就是“大丫頭”,她叫明,今年上初三。)
          明:爸爸,(隨說隨由書包里拿出一幅水彩畫,得意地說)這是同學送我的,聽說是個青年女畫家畫的。你看這張畫好不好?
          上(接過畫來,歪著頭看了看):這是一幅有著優(yōu)美畫面的畫。在我看來(沉吟了一下),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這一點,自然跟畫家在藝術上的修養(yǎng)是分不開的。然而在表現方式上,還不能說它完全沒有缺點。
          明:爸爸,它哪一點吸引了你?
          上:從原則上說,它既然是一幅畫,又是國家級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那么,它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明(不服氣):那不成,你得說是什么?。。ㄈ缓?,眼珠子一轉)這么辦吧,你先說說它有什么缺點。
          上:它有沒有缺點,這一點自然是可以商榷的。不過,既然是青年畫家畫的,那么,從原則上說,青年雖然總有她生氣勃勃的一面,卻也必然有她不成熟的一面。這就叫作事物的規(guī)律性。
          明:爸爸,要是你問我為什么喜歡它呀,我才不會那么吞吞吐吐呢。我就干脆告訴你。我喜歡蘆葦旁邊浮著的那群鴨子。瞧,老鴨子打頭,后邊跟著(數)一、二、三、四……七只小鴨子。我好像看見它們背上羽毛的閃光,聽到它們的小翅膀拍水的聲音。
          上:孩子,評論一件完整的藝術品,你怎么能只抓住一個具體的部分?而且,“喜歡”這個字眼兒太帶有個人趣味的色彩了。
          明(不等“上”說完就氣惱地插嘴):我喜歡,我喜歡。喜歡就是喜歡。我總歸還告訴了你我喜歡它什么,你呢?你“上”了半天,(鼓著嘴巴,像是上了當似的)可是你什么也沒告訴我!
          妻:大丫頭,別跟你爸爸費嘴啦。他幾時告訴過誰什么!
    (選自1957年《人民日報》,有刪改)文本二: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蕭乾希望能在更廣大的現實人生中探求真知,把自己融入到社會和時代中去。恰在此時,蕭乾認識了巴金,這是蕭乾的另一個“師傅”,也是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位師傅。
          巴金是一位有著強烈的歷史和社會責任感的作家。他的作品始終與時代的脈搏相呼應,具有強烈的現實感。巴金一再叮囑蕭乾“一個對人生、對現實社會沒有深刻理解的人極難寫出忠于時代的作品”,總是啟發(fā)蕭乾“走出童年回憶那個狹窄的主題,寫點更有時代感的東西”。在巴金的啟發(fā)下,蕭乾意識到了自己早期作品題材狹窄、缺少時代感的缺陷,決心把創(chuàng)作視野放寬一些。由于一種新因素的介入,他的創(chuàng)作開始呈現出別樣的品格。
          巴金是一位敏感、單純、熱情而富有詩人氣質的小說家,他的作品熱情、酣暢,極富有感染力。蕭乾覺得“他是用心靈蘸著血和淚直接同讀者對話的一個作家,不是用華麗的詞藻而是用真摯的感情來直撲人心的”。巴金非常強調情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作用,強調與生活相一致的情感的藝術表現,他要求蕭乾帶著情感去寫作,每當他讀到蕭乾滿蘊情感的作品時,總是由衷地感到高興。
          巴金是小說創(chuàng)作的大家,故事情節(jié)紛繁復雜,人物形象各具特色,縝密嚴謹的長篇結構已經成為他創(chuàng)作的基本體式。而蕭乾的小說,則情節(jié)簡單,人物單一,結構小巧,和巴金的小說比較起來不夠大氣。巴金從自己的創(chuàng)作習慣和審美傾向出發(fā),常常期望蕭乾能寫出一些長篇來,但蕭乾由于種種原因,未能完成。
    (摘編自鄭娟《文化合力與理性超越——淺論蕭乾小說創(chuàng)作與京海文化》)(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人先生是鼎鼎有名的語言藝術家?!边@樣的開頭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同時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
    B.文章借助了舞臺劇本的寫作方法,人物語言特別具有個性化,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體現了作者的生活洞察力。
    C.文章在對話中塑造人物形象:針對一幅畫,“上”人先生與其女兒都發(fā)表了看法,凸出了“上”人先生的鮮明個性。
    D.文章以“‘上’人回家”而不是以“‘上’人在家”為題,能夠啟發(fā)讀者思考“上”人先生在家庭以外的生活表現。
    (2)下列與文本有關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上”人先生的妻子說“他幾時告訴過誰什么”,是說“上”人先生從來不把他的真實想法告訴別人,而總用“基本上”之類的語言搪塞。
    B.“基本上”是“大體上”的意思,例如“書稿到年底基本上可以完成”,意思是書稿的主體結構可以完成,但還需要大量材料進行充實。
    C.“抽象名詞+上”是在現實語言環(huán)境中被大量運用的結構,表示“某某方面”,“上”可以看作詞綴,例如“主觀上”“客觀上”等。
    D.巴金的《家》通過對“家”的描述,求真向善,輻射出當時中國的現實狀況,蕭乾的《“上”人回家》無論選材還是主題都一脈相承。
    (3)蕭乾把巴金稱作他的“摯友、畏友、益友”,請結合文本二對此作簡要說明。
    (4)請結合文本二對蕭乾小說的評論,以“簡單與不簡單”為題寫一則關于《“上”人回家》的文學小評論,列出評論要點,并作簡要分析。

    組卷:48引用:4難度:0.9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水經》云:“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得雙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北音清越,桴止響騰,余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元豐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而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送之至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fā)于水上,噌吰如鐘鼓不絕。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與風水相吞吐,有窾坎鏜鞳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與余同,而言之不詳;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
    (蘇軾《石鐘山記》)(1)請用斜線對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
    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棲鶻聞人聲亦驚起磔磔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水經》:我國最早記錄主要河流水道的專著,酈道元對其作注釋,名為《水經注》。
    B.丁丑:干支紀元法,干支源自遠古時代對天象的觀測,可紀年、月、日,文中是紀年。
    C.尉:古代官名,自戰(zhàn)國時期就有,一般是武官,如太尉、都尉、縣尉等,此處指縣尉。
    D.魏莊子:“莊”是晉大夫魏絳的謚號,謚號之制始于西周?!白印笔枪糯鷮δ凶拥淖鸱Q。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石鐘山名稱來源有不同觀點,但無論哪種說法都有人質疑,這也成了作者要親自去考究山名由來的原因。
    B.絕壁之下,行進途中,陰森恐怖的環(huán)境連舟人都感到害怕,但蘇軾卻毫不畏懼,依然前行,以尋求真相。
    C.水石相擊,發(fā)出噌吰之聲,風水與大石的穴竅相吞吐,發(fā)出窾坎鏜鞳之聲,兩音相和,如同音樂在演奏。
    D.作者不受他人見解左右,親臨實地考察石鐘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觀點,告訴世人做事要“目見耳聞”。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②而隨者乃以斧斤考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
    (5)作者為什么“嘆酈元之簡”“笑李渤之陋”?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組卷:5引用:1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45字。
          近期,神秘的三星堆考古備受矚目,廣大青少年群體深度參與。為什么三星堆考古“出道”會收獲青少年群體的青睞,究其原因在于這次考古行動不僅生動展示了中華文明早期歷史的燦爛成就,更是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帶著所有人進行了一場穿越時空之旅。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連續(xù)4天直播,各直播平臺、短視頻平臺也開展了立體式報道,將一幅絢爛的古蜀圖景展現在我們面前,創(chuàng)新的傳播方式一覽無余的將考古第一現場呈現出來,效果震撼。參與意識強烈的青少年在“沉浸式”追劇的同時,驚嘆文物的精美和歷史的厚重。三星堆考古現象級熱度的背后,是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與時代同頻共振、與青少年實時互動。在青少年廣泛參與并熱鬧互動的背后,是淵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更是5000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無論是三星堆考古的“沉浸式體驗”,還是這種傳播展示的創(chuàng)新方式,都充分調動了青少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給考古增添了亮麗色彩,給傳統(tǒng)文化賦予了新的生命力,是青少年堅定文化自信中的“重要一課”。

    組卷:6引用:3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與作。
          工匠們喜歡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享受著產品在雙手中升華的過程。工匠們對細節(jié)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極致,對精品有著執(zhí)著的堅持和追求,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這就是工匠精神?!肮そ尘瘛本褪亲非笞吭降膭?chuàng)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用戶至上的服務精神。工匠精神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尺度、是一切制造業(yè)前行的精神源泉、是企業(yè)競爭發(fā)展的品牌資本、是員工個人成長的道德指引。
          三十年真能捏出最好吃的壽司嗎?還不如用科技調味來得實在。豐田汽車將精益做到了極致,卻遭到后起之秀特斯拉吊打。追求工匠精神的“錘子手機”也從沒落走向了淘汰。因此也有人說:工匠精神只是一種低水平的重復,是一種不思進取的故步自封,是一種毫無增量的內卷,更是一種思維的惰性,缺少真正的創(chuàng)新。
          以上兩段觀點迥異的文字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4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