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第22課南京國民政府的統(tǒng)治和中國共產黨開辟革命新道路》2023年同步練習卷(4)

發(fā)布:2024/7/20 8:0:8

一、選擇題

  • 1.1928年1月,方志敏、邵式平、黃道等人領導贛東北弋陽、橫峰地區(qū)的農民舉行起義。先后成立了中共弋陽縣委和橫峰縣委。1928年5月,在弋陽縣召開第一次工農代表大會,建立了弋陽蘇維埃政府。接著,又成立橫峰蘇維埃政府。上述革命斗爭重在( ?。?/h2>

    組卷:12引用:8難度:0.6
  • 2.“寧漢合流”是指(  )

    組卷:2引用:4難度:0.8
  • 3.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剛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與國民黨總決戰(zhàn)的任務,“爭取一省或數(shù)省首先勝利”,并強調“任何放棄現(xiàn)有根據(jù)地的企圖應受到嚴厲的打擊”。這反映了當時中共中央( ?。?/h2>

    組卷:150引用:18難度:0.5
  • 4.八七會議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告全黨黨員書》明確指出“土地革命問 題是中國資產階級民權革命中的中心問題”,“土地革命,其中包含沒收土地及土地國有--這是中 國革命新階段的主要的社會經濟的內容?!边@說明中國共產黨(  )

    組卷:10引用:7難度:0.5
  • 5.在1924-1927年的國民大革命時期,在我國傳播史上出現(xiàn)了第一次農民“報刊潮”,其中多為以《中國農民》《農民運動》《犁頭》為代表的政治性報刊。這一現(xiàn)象表明(  )

    組卷:1引用:3難度:0.6
  • 6.下面圖文材料記載的事實反映出長征途中(  )
    菁優(yōu)網

    組卷:3引用:3難度:0.6
  • 7.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明確規(guī)定:所有工人、農民、紅軍兵士及一切勞苦民眾,都有權選派代表掌握政權的管理。這一規(guī)定( ?。?/h2>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8.上世紀30年代,長征就已中外聞名。蘇聯(lián)和共產國際知道它,英美世界也因斯諾的《西行漫記》的廣為流傳,對之也很熟悉。1950年1月毛澤東特別指示,對外發(fā)布任命張聞天擔任中國駐聯(lián)合國代表的新華社稿件,需標出張聞天參加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據(jù)此可知( ?。?/h2>

    組卷:20引用:7難度:0.5
  • 9.1921年2月有人在《東方雜志》上撰文說:“報章雜志底上面,東也是研究馬克思主義,西也是討論鮑爾希維主義(注:布爾什維主義):這里是闡明社會主義底理論,那里是敘述勞動運動底歷史,蓬蓬勃勃;一唱百和,社會主義在今日的中國,仿佛有‘雄雞一鳴天下曉’的情景?!边@表明當時( ?。?/h2>

    組卷:6引用:4難度:0.6

二、材料題

  •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秋收起義后至遵義會議前,中國共產黨內存在著兩條革命道路。如下所言:
    其一要創(chuàng)造紅色區(qū)域,實行武裝割據(jù),這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要以鄉(xiāng)村為中心。
    其二奪取一省與幾省政權……沒有中心城市、產業(yè)區(qū)域,特別是鐵路海員工廠工人群眾的罷工高潮,決不能有一省或幾省政權的勝利。想“以農村來包圍城市”“單憑紅軍來奪取城市”,都只是一種幻想,一種絕對錯誤的觀念。
    --據(jù)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李立三《怎樣準備奪取一省與幾省政權的勝利的條件》等整理材料二:1927年11月,井岡山根據(jù)地成立了第一個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后來遂川、寧岡、永新等縣建立工農兵民主政府后,就著手抓土地革命,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抓成立縣、區(qū)、鄉(xiāng)各級地方武裝;抓建立健全各級黨組織和政權;抓發(fā)展生產,開辦學校。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據(jù)地英山縣水稻單位面積產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達到五成,出現(xiàn)“赤色區(qū)米價一元一斗,白色區(qū)一元只能買四五升”的情況。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中兩條革命道路的不同主張及其實質。
    (2)根據(jù)材料二及所學知識,說明“工農武裝割據(jù)”的實踐及意義。

    組卷:7引用:6難度:0.5
  • 27.清末民初,是茶館的繁興時期。其數(shù)量之眾、分布之廣、功能之全,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老舍曾言:“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面之處,可以容納各色人等。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茶館的歷史,既是一部社會史,也是一部思想政治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作為傳統(tǒng)社會重要的公共生活空間,清代茶居的開辟就是為滿足普通市民品茗的需要,進入20世紀初期,隨著廣州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城市各階層的分化加快,大量農業(yè)人口向城市流動,新的社會群體需要交往的平臺,在勞作之余也需要適當?shù)膴蕵废e,因此茶樓就成為市民日常消遣的首選場所。1921年廣州市政廳公布全市茶樓數(shù)目為380家,到了1928年,全市茶樓有416家。許多茶樓也形成了相對固定的茶客群體,茶客在茶樓品茶的同時,也將茶樓當作自由閑聊的地方。其中,政治是人們熱衷談論的話題。人們在茶樓飲茶的同時,茶樓也提供給時人各種消閑娛樂。
    --摘編自《史學研究》黃柏莉文《近代廣州的公共空間與公共生活(1900-1938)--以公園、茶樓為中心的考察》(1)編寫一幕發(fā)生在1919-1927年廣州茶館內的人物對話場景。(要求:先寫出對話主題,主題要緊扣中國當時思想或政治領域的重大事件;對話內容要圍繞主題展開,觀點明確;對話過程完整,邏輯清晰。)
    (2)請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說明“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

    組卷:1引用:2難度:0.4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