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高級中學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3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江南的文化版圖如何界定?實際上,文化的存在必須依托特定時代與環(huán)境。因此,研究文化要有時空坐標,否則難以道說、難觸實質(zhì)。
從地理概念的角度來看,江南區(qū)域時大時小,小到環(huán)太湖流域,即“蘇錫?!焙汀昂技魏保蟮蕉赐ズ?、鄱陽湖、太湖流域,即江蘇、浙江、江西、安徽、湖南等廣大長江中下游以南區(qū)域。關于這個大區(qū)域概念,康熙二十三年《江南通志》有過記載。
江南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比較穩(wěn)定,沒有大起大落,這與其地理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江南地區(qū)地形地貌特征為丘陵、平原,地處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因此氣候濕潤、萬物滋潤,人也和潤。相對優(yōu)越的自然條件,使江南人民大體得以豐衣足食、安居樂業(yè),久而久之形成了文明祥和的區(qū)域文化。
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的考古發(fā)現(xiàn)表明,早在5000多年前,江南地區(qū)就已有較高的文明程度。商末周初,吳和越這兩個國家分別在今天蘇浙地區(qū)逐漸形成。自那時起,吳越文化便成為江南文化的重要本土根脈。
正式把江南作為行政區(qū)域名稱始于唐代。貞觀元年,唐太宗分天下為10道,其中有就江南道。這個江南道區(qū)域甚廣,包含幾乎今天中國南方的大部分地區(qū)。而后江南道所轄區(qū)域和名稱不斷演變,到了清代,先后有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和江南省。
(摘編自廖大偉、李想《江南文化何時形成獨特區(qū)域風格》) 材料二:
在精神本質(zhì)的層面上,要弄清楚江南文化最獨特的創(chuàng)造與深層結(jié)構(gòu)。任何文化,在廣義上都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三方面,江南文化也不例外。如果說本質(zhì)是一個對象所獨有的東西,那么關于江南文化的本質(zhì),就可以通過與其他區(qū)域文化的比較來尋找。與其他區(qū)域相比,江南最顯著的特點是物產(chǎn)豐富與人文發(fā)達。但同時江南也更是一個詩與藝術的對象,是“三生花草夢蘇州”的精神寄托,也是“人生只合揚州老”的人生歸宿。它可能很大,如白居易詩中的杭州;也可能很小,如李流芳畫里的橫塘,但作為超功利的審美存在卻毫無疑問是它們的共同特征。
從這個角度出發(fā),第一,僅僅有錢、有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即政治家講的“財賦”,并不是江南獨有的特色,在中國,“天府之國”的巴蜀,在富庶上就可以與它一比高下。第二,政治家講的文人薈萃,也不能算是它的本質(zhì)特征,這是因為,孕育了儒家哲學的齊魯?shù)貐^(qū),在這一方面是更有資格代表中國文化的。與生產(chǎn)條件惡劣的經(jīng)濟落后地區(qū)相比,它多的是魚稻絲綢等小康生活消費品;而與自然經(jīng)濟條件同等優(yōu)越的南方地區(qū)相比,它又多出來一點倉廩充實以后的詩書氛圍。在江南文化中,還有一種最大限度地超越了儒家實用理性、代表著生命最高理想的審美自由精神。儒家最關心的是人在吃飽喝足以后的教化問題,如所謂的“驅(qū)之向善”,而對于生命最終“向何處去”,或者說心靈與精神的自由問題,基本上沒有接觸到。正是在這里,江南文化才超越了“諷誦之聲不絕”的齊魯文化,把中國文化精神提升到一個新境界。
如果說,在江南文化中同樣有倫理的、實用的內(nèi)容,與北方文化圈一脈相通,那么也不妨說,正是在審美自由精神這一點上,才真正體現(xiàn)出古代江南民族對中國文化最獨特的創(chuàng)造。在這里也需做一點補充,把審美精神看作是江南文化的本質(zhì),并不是說中國其他區(qū)域沒有審美創(chuàng)造,而只是說這不是它們最顯著的貢獻。以齊魯文化為例,如孔子盡管最贊同的人生境界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但在儒家文化主流中,更明顯的卻是審美與倫理的緊張關系,所以孔子又嚴格區(qū)分了“德”(倫理本體)與“色”(感性存在),可見它們在根本意義上是無法和平共處的。由于沾染了過于濃重的道德色彩,儒家經(jīng)常發(fā)生“以道德代審美”的異化。但在江南文化中,由于一方面有比較豐厚的物質(zhì)基礎,另一方面審美精神本身也發(fā)育得比較正常與健康,因而其現(xiàn)實的與道德的異化相對要小得多。中華民族生命本性中的“審美—詩性”機能,正是在江南獲得了健康成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由于審美存在代表著個體生命的最高理想,所以還可以說,人文精神發(fā)生最早、積淀最深厚的中國文化,是在江南詩性文化中實現(xiàn)了自身在邏輯上的最高環(huán)節(jié)。一言以蔽之,江南詩性文化是中國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由此可知,江南文化本質(zhì)上是一種以“審美—藝術”為精神本質(zhì)的詩性文化形態(tài)。
此外,由于江南文化的特殊魅力,從古代開始,“江南”就開始了“文化漂流”,如我們熟知的“塞北江南”“鄒魯小江南”等。但無論在哪里出現(xiàn)了“江南文化”現(xiàn)象,除了物產(chǎn)豐富和較高質(zhì)量的物質(zhì)生活,美麗的自然景觀和較高層次的審美文化享受,也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這也反過來證明,江南詩性文化是江南文化的核心內(nèi)涵與最高本質(zhì)。
(摘編自劉士林《江南與江南文化的界定及當代形態(tài)》) 材料三:
江南是中國歷史文化及現(xiàn)實生活中一個重要的區(qū)域概念,它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還是一個歷史概念,同時還是一個具有極其豐富內(nèi)涵的文化概念?!霸矫潭巫匀弧钡慕衔幕?,則以其超功利的審美氣質(zhì)與詩性精神蘊蓄和催生了歷代文人無窮的想象空間和巨大的創(chuàng)造潛能。
江南文化經(jīng)歷了長期的發(fā)展與變化轉(zhuǎn)型,在不斷的整合與重構(gòu)中形成一個具有豐富內(nèi)涵的文化體系,到隋唐之際其主要內(nèi)涵已經(jīng)比較穩(wěn)定。江南山川秀美,氣候溫暖,水域眾多,人性普遍較靈秀穎慧,利于藝術。這種特征在遠古時期即已開始展現(xiàn),隨著歷史的推移,江南經(jīng)濟文化地位不斷上升,表現(xiàn)得越來越突出。人們普遍認為這與江南的水性特征相關,水性在中國傳統(tǒng)思維中是與“柔”“靈動”聯(lián)系在一起的。生活于江南清麗自然環(huán)境中的人性情多柔和,情感細膩而思維活躍。青山秀水,茂林修竹,不僅使人們熱愛自然,也使人們感覺敏銳,不僅啟迪遐思,更可以滋潤靈性。故而江南在經(jīng)濟發(fā)展以后,文學藝術快速發(fā)展。魏晉以后,江南詩人、書法家、畫家的大量涌現(xiàn)充分說明這一事實。江南玉文化發(fā)達,玉溫潤、柔和、纖巧,吳越先民好玉的審美追求,很能反映他們的品性。這種審美追求應該是形成江南文化特質(zhì)的一個基本因子,吳越語言的溫柔細膩,吳聲歌曲的清新婉麗,也與此特性有關。江南士人性情多清俊秀逸,與山東士人的儒雅、敦厚,關隴、燕趙士人的剛直、豪爽構(gòu)成鮮明的對比。江南文學作品也相應崇尚清秀俊逸與自然婉麗的風格。這些都反映了江南文化的柔性特點。
(摘編自陳云燕《淺論中國江南文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因為文化的存在必須依托特定時代與環(huán)境。所以,研究文化要有時空坐標,否則難以道說、難觸實質(zhì)。
B.江南文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比較穩(wěn)定,取決于其地理環(huán)境。
C.江南文化在廣義上都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三方面,其本質(zhì)可以通過與其他區(qū)域文化的比較來尋找。
D.江南文化,以其超功利的審美氣質(zhì)與詩性精神蘊蓄和催生了歷代文人無窮的想象空間和巨大的創(chuàng)造潛能。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并不是江南的特色,審美自由精神這一點上,才真正體現(xiàn)出古代江南民族對中國文化最獨特的創(chuàng)造。
B.孔子最贊同的人生境界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可見孔子認為審美和倫理在根本意義上是可以和平共處的。
C.從古代開始,“江南”就開始了“文化漂流”,但無論在哪里出現(xiàn)了“江南文化”現(xiàn)象,其內(nèi)容一定包括美麗的自然景觀和較高層次的審美文化享受。
D.因為中國其他區(qū)域沒有審美創(chuàng)造,所以把審美精神看作是江南文化的本質(zhì)。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各項中與江南水性特征無關的一項是
A.詩人、書法家、畫家的大量涌現(xiàn)。
B.玉文化發(fā)達,玉溫潤、柔和、纖巧。
C.士人的儒雅、敦厚、剛直、豪爽。
D.文學作品崇尚清秀俊逸與自然婉麗的風格。
(4)請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簡要概括江南文化的特征。
(5)請簡要梳理材料二第三段的行文脈絡。組卷:17引用:7難度:0.1
(二)散文閱讀(本題共3個小題,共13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父親的口琴
楊獻平
初夏山野,翠綠妖嬈,與妻兒再次回到南太行老家。父親拉開抽屜,從柜子底層,拿出一個黑色的布包,一層層打開,捧出一只口琴。手牽著兒子,到樹影斑駁的院子里,坐在一塊紅石頭上吹奏。我大為驚詫。在此之前,我從來不知,也不會想到,大字不識一個的父親竟然懂得音樂,能用嘴巴吹出美麗的聲音。
母親說,父親給村里放羊的時候,時常帶著那只口琴,坐在山坡上吹。我想,那情景要是到了詩人眼里,一定是:青草浩蕩,輝映天空,群山連綿,猶如屏障。可愛的羊似飄動的云朵,父親的姿勢像是一尊鮮活的雕塑。琴聲漫過巖石及其苔蘚、草尖和懸崖下的陰影,乃至河谷間淙淙流水與鳥雀們的翅膀。
然而,父親坐在山坡上的樣子未必具有美感,琴聲未必那么輕盈。那些羊只并非潔白,而是黧黑。河谷間早就沒有了流水,鳥雀們的飛翔是為了生存覓食。而那時候的父親,也不過是為了生計。
父親吹著,兒子在一邊聽,一邊躍躍欲試。我在旁邊看著,驀然感覺到了父親的豐富。這樣的一個人,竟然與高雅美妙的音樂發(fā)生過如此緊密的聯(lián)系,竟然在無人處用一只口琴傾訴內(nèi)心,排遣寂寞。
父親吹了一首我叫不出名字的曲子,好像是山西民歌。兒子搶過來,嗚嗚地亂吹一會兒,又給了父親。父親說,聽爺爺給你吹。說完,便吹起了《朝陽溝》片段——我聽得入迷,站在當?shù)?,不知是感動,還是驚詫,熱淚一下子涌了出來。我想我一定被什么捕獲了。長期以來,在我心里,父親只是一個木訥、本分、孤獨、苦難的農(nóng)民,一個在山野之間勞作大半生,在苦難的風雨中只知道忍耐和吞咽的人,怎么會有如此的雅致呢?我可能真的小看甚至漠視了父親,漠視了他作為 父親和農(nóng)民之外的一切。比如他的內(nèi)心精神和思想要求,比如他在苦難生活中某些自發(fā)的“消解”壓力與悲愴的能力與智慧。當吹奏之中,除了喂雞的母親,一家人都靜默無聲,站在院子里,父親的遠處和近處。滿臉的驚異、欣喜和感動。一曲終了,妻子走到父親身邊,說爸你吹得真好。還讓三歲的兒子鼓掌。父親聽了,咧開嘴巴,抖著胡須,呵呵笑了出來。
瘦削的父親看起來年輕了許多。我請父親再吹奏一曲。父親想了想,又甩了甩口琴,雙手捧 住,吹起了《梁?!分小盎蹦且还?jié),樂聲起落不止,悲愴與摯愛,絕望與生死,令人寸斷柔腸,內(nèi)心驚雷橫沖,思維如潮水奔淌。而到最后,音樂忽然平緩,如乘青草沿坡下滑,如泉水浸岸,風吹花開。
再一次全場寧靜,鴉雀無聲,就連不停狂追母雞的公雞、蘋果樹和椿樹上鼓噪的蟬、路口的家狗,也都若有所思,靜默如斯。我情不自禁地鼓掌,然后是妻子、弟弟和弟媳婦,兩個孩子也都學著我們的樣子。一時間,父親被我們的掌聲圍著。父親有些不好意思,低了下腦袋,然后又把口琴甩了甩。摸出一根香煙點著,把口琴向他三歲的孫子遞去。兒子接住,翻來覆去地看了好一會兒,放在嘴巴上,鼓著腮幫,卻吹不出聲音。父親站起來,說這樣那樣才能吹出聲音。
幾天后,父親的口琴一直被孩子當做玩具,想起來吹一下,想不起就當成了砸核桃的錘頭。
父親看著,也不說什么,咧嘴呵呵笑。有時候幫著孩子們摘核桃和蘋果,燒板栗,捉知了和剛出窩兒的小鳥。父親的口琴,有時候被放在泥地上、鍋臺邊、院門外、門檻上,沾上黑垢,灌了沙子。
我們就要返回西北的頭天晚上,父親坐在燈下,一邊聽我們說話,一邊用毛巾擦拭那把口琴。夜深的時候,在妻子建議下,父親又給我們吹了一曲,竟然是騰格爾的《父親和我》。
這叫我們驚詫莫名。父親坐在炕沿上,嘴唇不住挪動,像是舞蹈。夜色濃郁的鄉(xiāng)村黑夜,父親的琴聲悠揚散漫,洋溢著一種催人淚下的哀傷和親情??粗鴮W⒌母赣H,我和妻子忍不住流下眼淚。
第二天,太陽還沒出來,父親母親送我們上車,我使勁抱了抱父親。父親沒吭聲,也沒回抱我。車開走的時候,父親只是臉色憂郁地看看我們,站在原地,哈著腰,不住地揮手。
(1)下列對作品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做農(nóng)民的父親竟然與高雅美妙的音樂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聽著口琴聲,“我”突然感受到了父親的豐富。
B.“我想我一定被什么捕獲了”是說“我”被父親內(nèi)心深處的雅致感染,完全陶醉于父親優(yōu)美的口琴聲中。
C.“只是臉色憂郁地看看我們,站在原地,哈著腰,不住地揮手”,父親始終是木訥的,不善于表達內(nèi)心豐富的情感。
D.這篇散文主題豐富深刻,語言質(zhì)樸但不失典雅,描寫生動,細節(jié)傳神,情感真摯,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2)本文描寫音樂的文字很精彩,請任選二個角度對文中畫線處的文字作簡要賞析。
樂聲起落不止,悲愴與摯愛,絕望與生死,令人寸斷柔腸,內(nèi)心驚雷橫沖,思維如潮水奔淌。而到最后,音樂忽然平緩,如乘青草沿坡下滑,如泉水浸岸,風吹花開。
(3)文中的“父親”有哪些性格特征?請簡要分析。組卷:5引用:1難度:0.5
(三)小說閱讀(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匆匆過客
路 遙 天陰了,灰暗的云層在頭頂靜靜地凝聚著,空氣里滿含著潮濕??磥砹硪粓龃笱┚鸵蹬R了——快到汽車站的時候,覺得臉上似乎已經(jīng)落了一顆冰涼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節(jié)呀!
候車室里已經(jīng)人頭攢動,亂得像一個集市。突然傳來一個微弱而蒼老的聲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給我買一張去桃縣的票吧……”
這聲音是絕望的,似乎不是對著某一個確定的人,而是對所有在場的人發(fā)出的一種求援的呼喚。
只見旁邊的一張椅子上蜷曲著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復喃喃地念叨著。他蓬頭垢面的,看來身體有病,面容十分蒼老。不像是乞丐,因為我看見他手里捏著買車票的錢。這是一個盲人!
我頓時感到一種憤憤不平了。當然我首先氣這個汽車站——竟然不能解決這樣一些完全應該解決的問題。但我更氣這個候車室里的人,竟然沒有一個肯為這不幸的老人幫忙的!
先排哪個隊呢?如果現(xiàn)在去給那個瞎眼老頭排隊買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買不上了。
我來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隊伍后面。
我終于把一張802次的車票拿到手了!我?guī)е@個充實的收獲,站在803次的隊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滿足并且開始加緊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著一個高大的青年,頭發(fā)亂蓬蓬的,穿一條帶條格的褲子,一雙皮鞋的后跟閃著亮光,右腳在地板上有節(jié)奏地敲著鑼鼓點。時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經(jīng)八百地站在這個隊伍后面排隊。要是售票員喊一聲“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隊了”,他準會如狼似虎地撲過去。
我又發(fā)現(xiàn)這隊伍的旁邊還站著一位青年婦女。
當售票員宣布只剩一張票的時候,那青年婦女猛地把手搶先伸進了售票口。
那個男青年兩只拳頭緊捏著,用很難聽的話斥責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媽媽!”
他有點吃驚地盯著那個婦女旁邊站著的胖胖的小姑娘,皺了一下眉頭,隨后,用一種極溫柔的語調(diào)不連貫地說:“你……別怕!”
那小伙子的腮幫子急速地動了幾下,淚花子在眼里直轉(zhuǎn)。他突然從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張車票,遞到青年婦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說,“我是買到了一張803次的車票,但這不是給自己買的。我第二次排隊才準備給自己買一張。您帶著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請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個人?!彼蚝竺娴慕锹淅锱伺?,“那個瞎眼老頭?!?br /> 我一下子被震驚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婦女尖叫了一聲,驚喜地喊叫著說:“呀,我這張票也是給他買的呀!”
一剎那間,他們誰也不說話了。他們靜靜地互相看著對方,兩張純潔的年輕的臉,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麗。
此刻,站在他們身邊的我,像一個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個做錯了事的小學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婦女說:“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縣的!我本來是要買802次車票的。但看見那個老頭太可憐了,我覺得有責任幫助他,我又怕給老頭買不上票,就厚著臉皮插到您前面了??煲M站了,您趕快和那老頭上車去吧!”
只見那個男青年神色莊嚴地從她手里接過車票,掏出車票錢放到了青年婦女的手里;然后彎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個小女孩的臉蛋上親了一下,便轉(zhuǎn)身走了。
我猛地邁著難以抑制的激動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婦女面前,掏出車票,對她說:“你要802次的票嗎?我,退票?!彼@喜地一邊掏錢,一邊說:“真運氣!太謝謝您啦!”
我接過錢,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過擁擠的人群,出了候車室。
外面已經(jīng)變成一片銀白的世界。飛舞著的雪花打著旋兒,紛紛揚揚地飄落著。街道上一片寂靜。我踏上潔白的路面,匆匆向機關走去。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買票場景為中心敘事寫人,故事情節(jié)集中緊湊,并擅長在樸實敘述中營造不平常的效果。
B.在是先給自己買票還是先給老人買票的兩難選擇中,作者細膩地描寫了“我”、男青年、青年婦女的不同表現(xiàn),深刻剖析了“我”的自私。
C.這篇小說的段落都很短小,這種形式便于加快敘事節(jié)奏,迅速推進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便于人物刻畫上的靈活切換,簡潔清晰準確地表達內(nèi)容。
D.小說以“我”的視角敘述了旅客暗中爭相為盲眼老人買車票的故事,“我”是事件的見證人,增強故事的真實性,同時起到線索的作用。
(2)小說開頭和結(jié)尾的兩處環(huán)境描寫有何作用?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3)小說塑造男青年形象時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請概括手法并簡要分析。組卷:23引用:3難度:0.2 -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九日①
杜甫
去年登高郪縣北,今日重在涪江濱。
苦遭白發(fā)不相放,羞見黃花無數(shù)新。
世亂郁郁久為客,路難悠悠常傍人。
酒闌卻憶十年事,腸斷驪山清路塵。【注】①762年至763年,杜甫在梓州(今綿陽三臺縣)避難一年八個月,本詩作于此期間。
(1)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lián)緊扣標題,詩人感嘆自己遠離故土,流寓梓州,并在這里已度過了兩個重陽節(jié)。
B.白發(fā)是人事,黃花屬天時,二者對仗工整卻平常,添上“苦”“羞”兩字便翻出新意。
C.杜甫寫詩好用疊詞,如詩中“悠悠”狀寫道路漫長難行,詩人體弱因而走路需人攙扶。
D.本詩寫詩人九日梓州登高,融寫景、敘事和抒情為一體,體現(xiàn)出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2)這首詩抒發(fā)了哪些情感?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組卷:65引用:16難度:0.7
(五)語言文字應用
-
5.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陣波瀾。一場大火來勢洶洶,有800多年歷史的巴黎圣母院遭嚴重損毀。2018年9月,一場持續(xù)整晚的大火使巴西國家博物館幾乎毀于一旦。這些 的教訓提醒我們,人類歷史中的文化古跡有可能會消逝。文化保護是一場同時間的賽跑,因為隨著時間推移,那些 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漸老化。保護,意味著老與新的巧妙結(jié)合。( ?。?,使文化記憶得以傳承,這是歷史的使命,每一代人 。文化保護工作要凝聚社會共識,讓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形成合力。有些損毀或許無法避免,但有沒有對保護工作 ,結(jié)果會大不一樣。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對各種可能出現(xiàn)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預案,或許我們今天目睹的會是另一番場面。雖然文化保護并不追求絕對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損毀和文物衰老。為文化延續(xù)源源不竭注入活力。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在未來與過去的往復行進中,文物應最大可能地被我們重新激活
B.在過去與未來的往復行進中,我們應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C.我們應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過去與未來的往復行進中
D.文物應最大可能地被我們重新激活,在未來與過去的往復行進中
(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A.沉重 留傳 義不容辭 全力以赴 B.沉重 流傳 責無旁貸 全神貫注 C.沉痛 留傳 責無旁貸 全力以赴 D.沉痛 流傳 義不容辭 全神貫注
A.文化保護雖然并不追求絕對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文物損毀和延緩文物衰老,為文化延續(xù)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護雖然并不追求絕對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文物損毀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續(xù)的活力源源不竭。
C.雖然文化保護并不追求絕對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損毀和延緩文物衰老,為文化延續(xù)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雖然文化保護并不追求絕對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緩文物損毀和文物衰老,為文化延續(xù)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組卷:7引用:5難度:0.9
-
15.句子翻譯。
(1)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2)感我此言良久立,卻坐促弦弦轉(zhuǎn)急。組卷:9引用:2難度:0.8 -
16.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2019年9月29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周年盛典即將舉行之際,人民日報發(fā)表評論員文章“英雄的禮贊 奮進的凱歌”,以此致敬共和國勛章、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這些熠熠生輝的名字里,有英雄老兵張富清,有維和烈士申亮亮,有諾貝爾醫(y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有“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人民教育家于漪,有一生守島的模范民兵王繼才……
①對一切為黨、為國家、為人民作出奉獻和犧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們都要發(fā)揚他們的精神,從他們身上汲取奮發(fā)的力量。(習近平)
②以身殉道不茍生,道在光明照千古。(文天祥)
③在全人類之中,凡是堅強、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貝多芬)
怎樣的人才可稱作真正的英雄?這個話題一定引起了你的思考和聯(lián)想。如果班級現(xiàn)在準備舉行主題為“我心中的英雄”的演講比賽,請你寫一篇演講稿準備參賽。
要求: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組卷:3引用:7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