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2024學年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聯考高一(上)月考歷史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8/31 17:0:8

一、選擇題Ⅰ(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 菁優(yōu)網1.觀察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分布圖。下列關于文化遺存②的描述,正確的是( ?。?br />①代表器物是胎壁薄如蛋殼的黑陶
    ②距今約7000至5000年前
    ③大致處于部落向國家的過渡時期
    ④出現大規(guī)模的祭壇和神廟

    組卷:2引用:4難度:0.7
  • 2.據《博物志》記載:“昔有洛氏,宮室無常,囿池廣大,人民困匱,商伐之,有洛以亡。與材料中“有洛”相關的文化遺址最有可能是(  )

    組卷:2難度:0.6
  • 3.西周時,“一人跖(踏)耒而耕,不過十畝”;戰(zhàn)國時,“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導致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h2>

    組卷:7引用:9難度:0.8
  • 4.某學者在論及商鞅變法時指出:“變法的意義不僅是單純的改變法令規(guī)章,不僅是單純的改變上層建筑,而是徹底的改革一軍事改變、政治改變、政府組織和社會結構改變、風俗習慣改變?!毕铝形墨I史料,可以對其佐證的是(  )
    ①“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
    ②“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
    ③“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組卷:1引用:4難度:0.5
  • 5.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下令修筑從今天四川宜賓到云南昭通的“五尺道”,后世在“五尺道”的基礎上開辟了南方絲綢之路,通往東南亞和南亞等國家。秦始皇修筑“五尺道”的意圖是(  )

    組卷:2難度:0.7
  • 6.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中醫(yī)藥工作擺在突出位置,中醫(yī)藥改革發(fā)展取得顯著成績。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中醫(yī)藥全面參與疫情防控救治,做出了重要貢獻。下列著作奠定了中醫(yī)理論基礎的是( ?。?/h2>

    組卷:14引用:8難度:0.7
  • 7.漢武帝為加強集權進行了一系列制度改革和創(chuàng)新,下列制度中不屬于他正式確立的是( ?。?/h2>

    組卷:4引用:1難度:0.7
  • 8.十六國時期,褐族石勒建立的政權以中原古地名命名政權國號,立國號為“趙”。在官僚機構中,除保留大單于這一職務外,皆同于中原。地方管理制度也是州郡縣制,州設州牧或刺史。這說明( ?。?br />①石勒政權采用中原模式的國號
    ②石勒政權的制度實現全盤漢化
    ③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相互交融
    ④漢族典章制度影響了少數民族

    組卷:4引用:4難度:0.5
  • 9.洛陽,別稱洛邑,是八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下列王朝中,曾定都于洛陽的有( ?。?br />①東周
    ②曹魏
    ③東晉
    ④北魏

    組卷:1引用:2難度:0.7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5小題15分,第26小題13分,第27小題12分,共40分)

  • 26.春秋戰(zhàn)國至隋唐時期,政局上雖交織著統一與分裂、穩(wěn)定與動蕩,但封建經濟仍得到持續(xù)的發(fā)展。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漢時期的長久統一為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提供了保障。秦、漢政府鼓勵農民墾荒,調動了農民開發(fā)土地的積極性,而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也使更大面積的土地開發(fā)成為可能。土壤耕作技術、水利灌溉技術、作物栽培技術、蠶桑培育技術都比前代有了明顯的提高。此外,黃河流域出現了水稻的種植,麥、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廣,單位糧食生產量較先秦時期也提高了3倍左右。黃河套區(qū)、河涅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長江中下游等地區(qū)逐漸成為新的糧食產區(qū)。
    ——摘編自王雙懷《關于秦漢農業(yè)的若干問題》材料二:西漢、唐南北方人口分布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比例 人口(戶) 占全國戶口比例
    西漢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1)根據材料一,概括秦漢時期農業(yè)快速發(fā)展的具體表現。結合所學,列舉春秋戰(zhàn)國時期兩項重要的水利灌溉工程。
    (2)根據材料二概括西漢至唐朝中國人口變遷的趨勢,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時期促進南方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原因。

    組卷:3引用:3難度:0.5
  • 27.思想的演變是時代發(fā)展的寫照,進步思想成為古代中國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國的知識和學術,原本是為官府所壟斷,是所謂王官之學。但是隨著王權的衰落,王官不斷流落到民間,成為“士”(特殊的知識階層)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出現了學術下移的趨勢,這為私學的出現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與官學相比,私學可以使知識普及社會的每一個階層,使知識以更快的速度向民間轉移和傳遞,這成為士人的另外一個來源。私學和士人之間,實際上呈現著一種互動的關系。他們二者的結合,則是諸子學出現的直接土壤。
    ——摘編自袁行霈等《中華文明史?第一卷》材料二:中國古代治國思想的演變脈絡環(huán)環(huán)相連,搖擺反復,不僅朝代之間政治、經濟政策迥異,即使是在同一朝代,政治經濟政策也會發(fā)生重大變化。秦末農民起義沖垮了秦的殘暴統治,破壞了社會經濟。西漢初年,文景掃除煩苛,與民休息。但對諸侯王的縱容,使王國勢力凌駕朝廷,對商賈豪民驕橫不法等問題態(tài)度曖昧,對鑄幣權時弛時收,使得“民多奸鑄”的問題嚴重。漢武帝即位后,欲圖振作。
    ——摘編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等(1)根據材料一,概括士人和私學之間“互動關系”。結合所學,寫出“諸子學出現”所指代的思想局面及其在中華思想文化發(fā)展中的歷史地位。
    (2)根據二并結合所學,概述秦漢時期治國思想的演變脈絡,并列舉漢武帝針對材料中文景時期的問題所采取的舉措。

    組卷: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