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江一中高二(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11 0:0:2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2015年12月,中國、美國、法國及歐盟等締約方在法國巴黎達成了一項協(xié)議--《巴黎協(xié)定》,協(xié)定要求在21世紀末將全球的溫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力爭在21世紀下半葉全球實現碳中和。碳中和要求所有國家在一定時期內實現人為活動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與大自然吸收的總量相平衡。因此碳中和不是二氧化碳零排放,而是一個國家之內的溫室氣體的凈零排放,即一個國家領域內的溫室氣體排放與大自然所吸收的溫室氣體相平衡,其目的是維持大氣層中的溫室氣體濃度大致穩(wěn)定,避免地球表面溫度的大幅變化,防止氣候變化對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害。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第七十五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重大宣示,是黨中央、國務院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構建以國內循環(huán)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huán)相互促進的新發(fā)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抉擇,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無論是達峰目標還是碳中和的愿景,對中國的發(fā)展轉型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應對氣候變化實質上是一場發(fā)展轉型的競爭。以歐盟為例,其達峰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是實現發(fā)展之后知道什么時間二氧化碳排放出現峰值的,達峰之后有一個漫長的平臺期才開始緩慢下降,現在即將走向快速下降,然后走向碳中和。而中國則是人為地設定了達峰的時間表,現在仍在爬坡,還沒有看到峰頂;達峰后還需要作出艱苦的努力,才能渡過平臺期,實現穩(wěn)步下降,再到快速下降,進而實現碳中和。歐盟承諾的碳中和時間與達峰時間的距離是70~80年,中國承諾的碳中和時間與達峰時間的距離是30年,達峰之后幾乎沒有平臺期的緩沖就要開始下降,且是快速下降,這些就是中國的最大挑戰(zhàn),道路或路徑幾乎相同,但是時間是非常緊迫的。
中國的GDP碳強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歐盟的6倍多。當前宣示的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就是要倒逼中國發(fā)展轉型,從而激發(fā)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活力。從全球治理霧霾的經驗來看,英國倫敦和德國魯爾治理大氣污染都是用了20多年的時間,東歐的大氣污染治理因為有了前車之鑒和技術進步,大體上用了不到10年的時間。
歐盟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實現減排,那個時候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能源技術的成本是目前的許多倍,我國在2030年以后開始減排,屆時低碳技術的成本又會有較大幅度的下降。以光伏發(fā)電成本為例,1990年每千瓦時的光伏發(fā)電成本是100美元,2000年降低到10美元,2010年降低到1美元,現在的平均水平是5美分,深信2030年、2060年肯定是大大低于目前水平。
如何應對碳中和問題,最緊迫的挑戰(zhàn)是一個多答案的選擇題,可以有不同的選擇。歐盟的成功在于民眾的支持,美國減排的成功在于市場的力量,中國的成功應該是民眾的力量加上市場的選擇和制度的優(yōu)勢三方面的結合。目前,中國的達峰和碳中和已成為了國家意志,只要將這些任務分解到每一個地方政府,每一家企業(yè),乃至每一個家庭,發(fā)揮我們國家的制度優(yōu)勢,即發(fā)揮民眾、企業(yè)和政府三個方面的積極性,什么樣的困難都可以克服。
總之,無論減排還是碳中和,應對氣候變化的本質就是發(fā)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也是一場發(fā)展轉型的競賽,均是挑戰(zhàn)與機遇并存,關鍵在于如何把握機遇,化危為機。
(摘編自李俊峰、李廣《碳中和--中國發(fā)展轉型的機遇與挑戰(zhàn)》)材料二:
中國傳統(tǒng)村落是鄉(xiāng)村旅游地的重要類型,它以古樸的村落風貌、豐富的文化景觀與獨特的民居建筑見長,吸引眾多的中外游客。但風貌維持、古建保護與旅游開發(fā)、低碳訴求往往會產生矛盾,形成對立。如太陽能熱水器在屋頂的架設產生視覺污染,破壞古樸的村落意境;沼氣池的開挖建設有可能損壞古建文物。因此,從中國傳統(tǒng)村落的資源特征和保護需要考慮,探索相應的碳中和實現路徑勢在必行。
對于傳統(tǒng)村落而言,應因地制宜地選擇符合自身特征的低碳清潔能源,合理使用太陽能、地熱能和鄉(xiāng)村地區(qū)豐富的生物質能,尋找到村落保護、旅游發(fā)展、低碳訴求的理想點。采用村落四旁綠化與建筑立體綠化相結合的植綠技術,綠化、美化村落環(huán)境,營造出悅目的感官體驗效果,提升旅游體驗質量,同時兼具固碳生態(tài)服務功能。固體廢棄物是傳統(tǒng)村落型鄉(xiāng)村旅游地主要碳源之一,減量化、資源化與無害化是固體廢棄物處理依據的基本原則,在資源化利用固體廢棄物的產業(yè)化與市場化水平尚待提高的情勢下,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也就顯得十分必要。傳統(tǒng)村落型鄉(xiāng)村旅游地的低碳發(fā)展離不開社區(qū)居民的參與與支持,社區(qū)居民的自愿參與和融入低碳生活,方能推動鄉(xiāng)村旅游地的低碳可持續(xù)發(fā)展。
(摘編自丁雨蓮《碳中和視角下鄉(xiāng)村旅游地凈碳排放估算與碳補償研究》)(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一個國家領域內,大自然所吸收的溫室氣體總量與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達到平衡,就是二氧化碳零排放。
B.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是所承諾的碳中和與達峰的時間距離較短,且達峰后幾乎無平臺期的緩沖就得快速下降。
C.碳中和的本質是應對氣候變化的發(fā)展轉型競爭,把握機遇,化危為機,實現發(fā)展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是關鍵。
D.中國傳統(tǒng)村落的旅游優(yōu)勢是風貌古樸、文化景觀豐富且民居建筑獨特,短板是開發(fā)困難,無法滿足低碳訴求。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在聯(lián)合國大會上的宣示,既是面對新發(fā)展格局作出的重大戰(zhàn)略抉擇,也彰顯了保護地球家園的大國擔當。
B.因為有歐洲國家治理大氣污染的經驗可借鑒,加上低碳技術成本的大幅下降,我國可以如期兌現碳中和的承諾。
C.如果充分發(fā)揮我們國家的制度優(yōu)勢,調動民眾和企業(yè),分解減排任務,就能克服困難,從容應對碳中和問題。
D.合理使用太陽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可以促進中國傳統(tǒng)村落旅游發(fā)展與實現碳中和目標之間矛盾的解決。
(3)根據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符合碳中和的一項是
A.建設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嘗試提供碳信用、碳風險管理等金融服務。
B.實行垃圾分類,居民投放日常產生的可回收物,經回收后可獲得收益。
C.為推進氫能發(fā)展戰(zhàn)略,加大煤制氫、石油制氫和天然氣制氫的規(guī)模。
D.在光伏治沙中探索“板上發(fā)電、板間養(yǎng)殖、板下種植”的商業(yè)模式。
(4)關于鄉(xiāng)村旅游地碳中和的實現路徑,材料二提出了哪些建議?請簡要概括。
(5)請簡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脈絡。組卷:12引用:4難度:0.6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紅梅
川端康成 父母面對面地坐在被爐邊上,觀賞著古樹紅梅綻開的兩三朵花兒,一邊爭論著。父親說:“這顆紅梅的花兒,幾十年來都是從下面的枝椏開始綻開的。自從你嫁過來以后,也沒有改變過?!薄拔覜]有這種感覺?!蹦赣H沒有附和父親的感懷,父親很不服氣。
“自從嫁過來以后,我壓根兒沒有空閑觀賞過梅花?!?br />“那是因為你稀里糊涂地虛度歲月?!?br /> 說完這些,想到與紅梅的壽命相比,還是人的一生短暫,父親就沒興致繼續(xù)感慨了。
不覺間,話題轉到新年的糕點上來。
父親說他正月初二,在風月堂買了點心回來。母親卻強調沒有那回事兒。
“瞧你,我不是讓車子在明治糕點公司那兒等了一會兒,又坐這部車子繞去風月堂嗎?我的確在這兩家鋪子買糕點了嘛。”
“你的確在明治糕點公司買了,可是,自打我到這個家來以后,就不曾見你在風月堂買過什么東西?!?br />“言過其實了吧?!?br />“當然,我從來沒嘗過嘛?!?br />“別裝糊涂了,過年你不也吃過了嗎?我的確買回來了嘛?!?br />“唉,真討厭。大白天說夢話,你不覺得害羞嗎?”
“咦?難道是我--”
女兒在廚房準備午餐,父母的爭論全聽見了。她是了解真情的。但她無意開口,只顧微笑地站在鍋臺邊上。
“的確帶回來了嗎?”母親好不容易只對父親在風月堂買過東西這一點,準備予以承認似的,可她又說:“不過,我沒有看見過呀?!?br />“我是拿回來了嘛--會不會忘在了車廂里?”
父親的記憶也發(fā)生了動搖。
“怎么會呢--要是忘在車廂里,司機一定會送來的。他絕不會悄悄拿走,是公司的車子嘛?!?br />“這也是啊?!?br /> 女兒忐忑不安。
母親似乎全然忘卻了,這夠奇怪的。父親被母親這么一說,似乎也漸漸失去了信心,這就更加奇怪了。
正月初二那天,父親乘車兜風,是去過風月堂買了許多糕點回來的。母親也品嘗過了。
沉默持續(xù)了一陣子,母親驟然想起來似的,直截了當地說:“哦,哦!是糯米面小餅!你是買過糯米面小餅?!?br />“對嘛!”
“有綠豆餡點心,銅鑼形餡點心,還有許多糕點,真叫人不好辦吶。”
“對嘛。我是買回來了嘛?!?br />“不過,那種粗點心是在風月堂買的?那種東西。”
“是啊?!?br />“哦,對了,對了。的確,我把它給誰了。用紙包好,是給人家了……啊,是給誰了呢?”
“對啊,是給人家了。”
父親如釋重負,接著他又說:“是不是送給了房枝呢?”
“啊,對,是送給了房枝。對,我還說讓孩子看見了不好,是悄悄包好送去的?!?br />“是啊,是房枝?”
“唉,確實是那樣。是送給房枝了?!?br /> 父母的對話暫告一段落。他們感到彼此的談話一致了,各自都得到了滿足。
然而,這與事實也不盡相符。點心并非送給原來的女傭房枝,而是送給了鄰居的男孩子。
女兒正在等待著:母親會不會又像方才那樣想起點心到底給誰了呢?飯廳里鴉雀無聲,只傳來了鐵壺的響聲。
女兒端上做好的午飯,擺放在被爐板上。
“好了,剛才的話,你都聽見了?”父親說。
“聽見了?!?br />“你媽糊里糊涂,真讓人頭疼。而且還越來越固執(zhí)了。好了,平時幫著你媽記著點,好嗎?”
“究竟誰糊涂?你爸爸也--今天的風月堂話題,我認輸了。不過--”
關于房枝的事,女兒欲言又止。
這是父親辭世前兩年發(fā)生的事。父親患輕度腦溢血癥后,基本上不去公司上班了。
打那以后,紅梅照例從下邊的枝椏先開花。女兒經?;貞浧鸶改戈P于風月堂的這段對話。然而,她不曾跟母親言及。因為她覺得母親早已把這件事忘卻了。
(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一項是
A.小說注重寫實,以平凡瑣碎、互相關心的生活場景,展示了極具生活氣息的家庭氛圍。
B.女兒聽到父母爭論是否在風月堂買了糕點時“無意開口”,是因為她知道真情,不想加入這場無趣的爭論。
C.母親想起了糕點的種類,既印證了女兒“母親也品嘗過”的情節(jié),也為下文父母關于蛋糕去處終于達成一致看法做了鋪墊。
D.小說最后交待“這是父親辭世前兩年發(fā)生的事”,表明父母關于糕點的爭論是女兒回憶的內容。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點理解與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A.在父母爭論的過程中,穿插對女兒動作、心理、神態(tài)的描寫,舒緩爭論的緊張氣氛,使文章的情節(jié)沖突趨于平淡。
B.小說先寫母親錯漏的記憶,再想起事實,記憶卻再次扭曲。這種寫法增加故事的不確定感,更能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C.本文語言質樸,敘述舒緩,沒有太強的故事性,主要以心理描寫塑造人物,用對話展現鮮明的人物性格。
D.女兒知道內情,最后也沒有告訴母親,在懸而不決的故事中讀者感覺到了一家人的濃濃深情。
(3)文中“紅梅”先后兩次出現,有哪些作用?
(4)曹禺說:“日人小說確有其風格,而其細致、精確、優(yōu)美、真切,在我讀過的幾篇中,十分明顯?!贝ǘ丝党傻淖髌孵r明地體現了日本小說的語言風格,請選取其中兩點結合本文簡要分析。組卷:28引用:8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1分)
-
7.閱讀下文,完成各題。
春節(jié),俗稱“新年”“過年”,在中國是漢族以及其他一些民族最重要的節(jié)日,在新加坡、韓國、越南等國也是法定假日?!斑^年”在中國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更富于人世倫理色彩。春節(jié)是億萬中國人情感的聚合,也是禮儀文化和交往活動的集中展現。除夕之夜,闔家團聚,一起吃年夜飯,習慣上稱“團年”。這是家庭團圓的重要時刻,多少年來,人們都看重這一時刻。不管路途多么遙遠,在外地的兒孫多半要趕回家,和家人團聚。以前,一般是晚輩回到長輩所居住的地方,現在,由于工作和時間關系等原因,① ,地點變了,濃濃的血緣親情不變。
“拜年”是體現晚輩對長者尊敬的一個禮節(jié),也是鄰里之間溝通情感的一種方式。每年一次的拜年禮儀,加強了親族之間的血緣親情,維持和鞏固著近鄰“親如一家”的地緣互助關系。拜年是歡樂喜慶的象征。民間講究“冤家宜解不宜結”,② ,也要相互拜年,盡釋前嫌。傳統(tǒng)的拜年活動,很大程度上能起到化解矛盾、增進友誼和感情的積極作用,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禮教的一種延續(xù)方式。
春節(jié)也具有生態(tài)文化的意義,包括自然生態(tài)和社會生態(tài)。新年與四時中的立春節(jié)氣接近,一年之始與四季之始的時間基本合拍。過年時興的花果植物寄托了人們的美好愿景。③ ,春節(jié)的氣氛給人們帶來濃濃的暖意,孕育著蓬勃的生機,體現著社會的和諧。社會的和諧,體現在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有人內心的和諧。
(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請分別用一句話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過20個字。組卷:12難度:0.9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 據某日報統(tǒng)計,近三年該省高考報考專業(yè)排行榜如下:理科前五位為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金融學、會計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經濟學;文科前五位為會計學、法學、金融學、財務管理、審計學。這些專業(yè)備受考生與家長青睞。
材料二 湖南耒陽留守女孩鐘芳蓉在2020年的高考中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績,獲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她熱愛考古,所以她選擇報考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yè)。有網友說:“這種家庭應該選擇畢業(yè)后可以賺更多錢的專業(yè),比如北大經管?!?br /> 作為即將畢業(yè)的高中生,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發(fā)言稿,在班會上談談你對專業(yè)選擇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25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