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東省泰安市新泰一中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從一朵晶瑩、素潔的雪花開始,從一聲純凈、溫暖的童聲開始;從一株昂揚、蔥綠的春芽開始,2022年北京冬奧會來到了我們身邊。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結(jié)著無數(shù)參與者的心血汗水。他們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為北京冬奧記錄著、見證著、歌哭著,她就是長篇紀實文學《中國冬奧》(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孫晶巖。
孫晶巖從 2017年中國申辦冬奧成功開始,歷時5年,走訪國內(nèi)外多個城市,面對面采訪200余位與冬奧會相關(guān)的各界人士,全景記錄了北京冬奧會從醞釀、申辦到籌備充滿曲折與挑戰(zhàn)的歷程。作品通過豐富真實的事例和人物,立體、生動地書寫了京冀兩地三大冬奧賽區(qū)的建設奇跡,更呈現(xiàn)出新時代的中國續(xù)寫奧運輝煌的決心與實力,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孫晶巖堅持“報告文學要有宏大視野”的創(chuàng)作理念。她創(chuàng)作《中國冬奧》的初衷和記錄冬奧籌備歷程的重點,是向世界展現(xiàn)一個真實、有活力、有實力的中國形象,是希望能真實記錄冰雪運動對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促進。正是作者的家國情懷,使整部作品呈現(xiàn)出文學反映時代重大進程的及時性和前瞻性。通過這本書,我們能感受到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有中國國力的支撐、有冰雪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有與世界的融合。
從這部《中國冬奧》中可以看出作家對“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實踐。孫晶巖說:“報告文學是行走的藝術(shù),一定要用腳板子跑出來,要講究文學性,刻畫主人公的精氣神,弘揚真善美?!睘閯?chuàng)作這部作品,她在大雪紛飛的冬天,凌晨5點就起床趕往建設工地采訪;在零下20 攝氏度的夜間,與張家口賽區(qū)的建設者們一起感受壯觀的雪場造雪;坐著綠皮火車,穿過漫長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訪,見到艱苦簡陋的訓練環(huán)境,為教練員、運動員的精神感動落淚。她寒來暑往、起早貪黑、風里來雨里去,到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qū)跟蹤場館建設進展,前往黑龍江、吉林等冰雪運動強省探尋中國冰雪運動的拼搏之路……目力所及,是與冬奧相關(guān)的每一個群體,每一個人。孫晶巖堅持一種“心心相印的采訪”,在面對采訪對象和寫作時,她試圖“進入心靈、走入審美”,相信“只有筆端常帶感情,才能寫出動人的文字”。也許正是這樣的創(chuàng)作信念和行動,使她的作品扎實深刻、樸實動人。
“雪里已知春信至。”一場盛大的冰雪賽事折射著中國生生不息的力量?!吨袊瑠W》以文學的真誠與情意,為北京冬奧會獻上一份特殊的禮物。
(摘編自孔令燕書評《雪里已知春信至》)材料二:
記者:成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手心情如何?
李劍葉;很激動也很榮幸,能舉著自己設計的奧運火炬?zhèn)鬟f奧運圣火,內(nèi)心無比榮耀。
記者:作為北京冬奧會“飛揚”火炬的外觀設計師,奧運火炬在您心中代表著什么?
李劍葉:奧運火炬最原始的含義是傳遞光明、希望與和平。每次奧運火炬的設計,大家都會特別關(guān)注,因為它代表著這屆奧運會的舉辦國家和城市所要傳遞的信息和展現(xiàn)的形象。
記者:經(jīng)歷過整個設計過程后,是一種什么感受?如果用一個詞去形容設計過程的話,你會如何形容?
李劍葉:這是挺難的一個問題,因為設計過程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和插曲,整個設計過程很難,但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這個詞。
記者:浪漫?為什么?
李劍葉:當時我們決定做火炬設計的時候,第一個閃現(xiàn)在腦海中的畫面是電影《我和我的祖國》的開場,一面紅旗慢慢飄揚入畫,有一種中國的歷史厚重感,同時也孕育著一種力量。它還有一種對未來的憧憬和向往,一種自我突破的意境。
記者:這是否如同談了一場“浪漫的戀愛”?
李劍葉:是的,戀愛可能某種程度上就是這個樣子,從一開始可能不認識,然后慢慢去熟悉它,跟它產(chǎn)生一些互動和交流。同時也會有比較困難的時候,比如說奧組委對我們的方案不滿意,這個過程也非常痛苦,感覺要分手,馬上會失戀了。
記者:經(jīng)歷過這樣的過程,當?shù)弥脑O計方案最終確定為北京冬奧會火炬時,您的心情又是如何?
李劍葉:當時整個設計團隊在開總結(jié)會,在會上我接到一個消息說“花卷出鍋了”,當時就有點潸然淚下的感覺,但是因為設計團隊成員都在,所以我強忍住了,其實眼淚已經(jīng)溢出眼眶了。
記者:這是否如同經(jīng)過戀愛過程后,在求婚時聽到“我愿意”一樣的感受?
李劍葉:對,但是我覺得當時只是求婚成功,證還沒領(lǐng)。整個設計團隊興奮之后,立刻投入新的工作中,就是要將我們的設計稿做成實物。無論怎樣,與奧運火炬從“相識”到“求婚”成功總是一件令整個團隊都高興的事。
記者:最終的“飛揚”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區(qū)別,“飛揚”火炬設計成中空是什么樣的靈感激發(fā)的?
李劍葉:第一稿提交之后,奧組委并不滿意,隨后我們陷入了創(chuàng)意困境,中途甚至想過把糖葫蘆作為符號元素設計到火炬中去。這個過程比較痛苦,很多時候是在不斷圍繞一個圓心畫圈,你有感覺就是這個方向是對的,但是你很難直接走到圓心。
就在大家都一籌莫展的時候,偶然間看到會議室桌上綠植的一片干枯樹葉掉下來,給了我們靈感。那片樹葉呈現(xiàn)出一種螺旋中空的形態(tài)。
我們觀察到這片葉子的旋轉(zhuǎn)是有加速度的,這種生命力讓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某種連接,就是人生不止直線,而是曲線前進,且有快有慢,這也激發(fā)了我們的靈感。
現(xiàn)在回想起來就是四個字“道法自然”,自然能夠給你不一樣且新鮮的啟發(fā)和靈感。
記者:在設計 2022年冬奧火炬的時候,如何打破大家固有的奧運烙印去尋求更多的創(chuàng)新?
李劍葉:設計火炬本身是一個命題作文,這個命題作文在人類歷史上被反復重寫。奧運火炬的關(guān)注度很高,在設計過程中要出新,但又不能怪,因此設計過程確實有難度。
2008年的火炬通過卷軸體現(xiàn)造紙術(shù),同時又用了“祥云”元素,某種程度是對中國文化的一個回顧。我們在設計 2022年北京冬奧“飛揚”火炬的時候,通過“祥云”圖案漸變到“雪花”圖案的設計,再把環(huán)保、綠色等元素放到里面,充實未來感,所以我想它是一個承上啟下的設計。
記者:如果分別用一個詞語去形容“祥云”火炬和“飛揚”火炬,您會用哪兩個詞語去形容它?
李劍葉:祥云火炬應該用“平和”來形容,而飛揚火炬是“激情”。
記者:您覺得“飛揚”火炬代表什么?
李劍葉:
(摘編自中新網(wǎng)記者對李劍葉的專訪)(1)下列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孫晶巖創(chuàng)作長篇紀實文學《中國冬奧》,主要是為了真實呈現(xiàn)新時代的中國續(xù)寫奧運輝煌的決心與實力。
B.“報告文學要有宏大視野”的創(chuàng)作理念,使孫晶巖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時代重大進程的及時性和前瞻性。
C.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既源于中國國力的發(fā)展壯大,更源于國際冰雪運動在全球的蓬勃發(fā)展。
D.方向?qū)Φ茈y直接走到圓心,意味著火炬設計運用中國元素是確定的,但哪種元素才能呈現(xiàn)完美卻充滿未知。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材料一可以看出,紀實文學是一種能夠反映客觀真實的現(xiàn)實生活的文學樣式,既講求真實性,也要有文學性。
B.秉持與采訪對象情感契合的理念,孫晶巖走進了冬奧建設者和運動員們的內(nèi)心,創(chuàng)作出了富有人民性的優(yōu)秀作品。
C.李劍葉所說與奧運火炬從“相識”到“求婚”成功的過程,是指從參與研發(fā)到設計方案最終被確定的過程。
D.干枯樹葉旋轉(zhuǎn)所帶來的加速度,客觀顯現(xiàn)出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某種特定關(guān)系,里面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
(3)材料二中,針對記者最后的提問,下列可能不屬于李劍葉回答內(nèi)容的一項是
A.“飛揚”火炬一方面代表著一個中國設計,另一方面是中國和世界的一次對話。
B.“飛揚”火炬?zhèn)鬟f了中國人面向未來的態(tài)度和激情,對于未來美好的一些想象。
C.“飛揚”火炬擁有“輕、固、美”的特點,展現(xiàn)出了科學、藝術(shù)、文化、體育的融合。
D.“飛揚”火炬展示了一個特別有活力的國家和一群特別有活力的人的情懷愿景。
(4)請簡要概括材料一這則書評的寫作思路。
(5)中新網(wǎng)記者是如何做到在訪談中引發(fā)對話并將話題引向深入的?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組卷:72引用:8難度:0.1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文本一:
馬
阿來 ①馬!對于一個藏族人來說,可是有著酒一樣效力的動物。
②我已經(jīng)兩年多沒有跨上過馬背了。現(xiàn)在,一看到它們的影子出沒在金色樺樹掩映的路上,潛伏在身上的全部關(guān)于這種善于馳騁的動物的感覺一下子就復活了。那種強健動物才有的腥膻味,蹄聲在寂靜中震蕩,波浪一般的起伏,和大地一起撲面而來的風,這一切就是馬。
③馬們一匹匹從山上下來??赡鞘鞘裁礃拥囊蝗厚R呀!矮小,毛色駁雜,了無生氣。
④我們上了馬。馬隊主人沒有馬騎,那一頭亂發(fā)的腦袋在我膝蓋那個高度起起落落。我問剛才他把馬叫什么?他說,牲口。這個回答使我高興。我胯下的不是馬,而是另一種東西。
⑤馬所以是馬,就是因為在食物方面有著自己特別的講究。在這一點上,馬和鹿一樣,總是要尋找最鮮嫩的草和最潔凈的水,所以它們總是在黎明時出現(xiàn)在牧場上,尋食帶露的青草。故鄉(xiāng)一個高僧在詩中把這兩者并稱為“星空下潔凈的動物”。我們在一塊草地上下了馬,吃干糧。這些牲口松了韁繩也不走開去尋找自由和水草,而是一下就把那長長的臉伸到你面前,鼻翼翕動著,呼呼地往你身上噴著熱氣,那樣的馴順,就是為了吃一點機器制造出來的東西。我的那一匹,就從我手上,伸出舌頭來,把一包方便面、一個夾肉面包卷到口里吃進肚子里去了。
⑥半夜里醒來,先是看見星星,然后是高崖上突然斷裂的一道冰川,齊齊的斷口在那里閃著幽幽的寒光。月光照在地上,那些馬一匹匹站在月光下。因為我是躺著的,所以,它們的身軀在我眼里顯得很高大。那些簡陋的鞍具也卸下來了。月光不論多么明亮,都是一種夜晚的光芒,恰好掩去了眼前物體上容易叫人挑剔的細節(jié),剩下一個粗略的輪廓。這樣的因造成了一個果:牲口重新成了法國人布封在書中贊譽過的、符合我們的經(jīng)驗與期望的馬了。
⑦布封說:“它們只是豪邁而狂野?!?br /> ⑧在這樣的一個寒夜里,它們的行走是那么輕捷,輕輕一躍,就上了春天的融雪水沖刷出的那些提岸,而林子里任何一點細小的響動,都會立即叫它們的耳朵和尾巴陡然一下豎立起來。我的那匹馬向著我走了過來,鼻子噴著熱氣。它內(nèi)在的稟性仍然是一匹馬:渴望和自己的騎手建立情感。它舔我左手,又去舔右手。我空著的那只手并沒有縮回被子里,撫摸著它那張長臉上的額頭中央。這樣的撫摸會使一匹好馬懂得,它的騎手不是冷漠的家伙。
⑨我們的諺語說: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
⑩過去我所知的馬是黃河上游草原上的河曲名馬,那些馬總是引起我歌唱的欲望。今天,一匹山地馬和它的一群同伴,也引起了我的這種欲望。
?第二天騎涉過一個海子,同行的朋友把這個過程完整地拍了下來。休息的時候,我從監(jiān)視器里看那個長長的鏡頭。一到電視畫面里,那匹馬在外形上就成一匹真的馬了。我看見它馱著我涉入湖水,越來越深,最后在水中浮起來,慢慢地到了對岸。然后揚起前蹄,身子一縱,上了半人高的湖岸。它馱著我,在一個孕雪的下午,在彎曲的湖岸上飛跑起來;從一段枯木上躍過,那么輕捷、靈敏。于是,我在它背上所有的感覺都復活了。
?頂著刺眼的陽光,給馬備上鞍子,再在鞍子上捆好我們帶來的所有東西。這一來,它們又不像是馬,而像是牲口了。它們短小的四肢都深深地沒入了雪里,它們窄窄的胸膛推開積雪,開出了一條道路。馬的主人說,以前,有人從別的地方買來過名馬,但在崎嶇的山路上,在這樣的大雪里,不是跌殘就是摔死了,那些神氣十足的馬在我們這里沒有用處,而這些牲口,命賤,像是使不壞的東西。
?這些矮小、堅忍的山地馬,又搖響了脖子上的鈴鐺,馱著我們上路了。這時,有人發(fā)現(xiàn),騎這些馬根本不必要用手去提著韁繩,它們自會順著熟悉的道路往前走,不需要人來告訴它行走的方向。我禁不住想這些馬確實該有另一個名字,就叫牲口。
?這些牲口這樣走著,我們就成了貨物,沒有生命的東西,從一個地方被運到另一個地方。事實正是如此。是的,在我的家鄉(xiāng),這樣的搬運工作不勞馬做,幾頭牦牛就可以了。
?在我的美感中,馬是風暴,是閃電,牛才是這樣百折不撓的堅忍綿長。人總是這樣的:不否認生活中需要牛,但總認為作為一個個體,自己更加適合美麗的、矯健的馬。更主要是認為,這樣的勞役對于馬是不適合的。我不能使它們完全變回去,恢復馬的一切天性了。我相信,它們的祖先也是從草原上來的。它們是淪落了的一群,在傳遞血脈的同時,傳遞了它們對于山地的適應一一使高大的身軀日漸矮小,來對付復雜的坎坷。這原本無可厚非。但它們同時傳遞了認命的悲哀,逆來順受,蕩盡了英雄氣息,而淪落為這樣的一群。是的,它們只好叫作牲口了,因為它們已經(jīng)沒有了馬的靈魂。沒有想到人在社會里,從遺傳,從四周環(huán)境不斷得到的淪入平凡、甘于平凡的指令,不斷喪失個性的過程早就在生物界演示過了。
?這個世界正在把一切淪于平凡。
文本二:
在阿來的散文中,言說主體的身份影響著他散文的述說視角。不同的社會身份讓阿來看到不同的社會、自然景觀。整體來看,阿來的散文大致有這樣三重述說視角:藏族人視角,知識分子視角,人類視角。
(摘編自馮茂桐《阿來散文的藝術(shù)特色》)(1)下列對文本一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扣題,點明在藏族人心中馬就像酒一樣能夠讓人激情澎湃,以此強調(diào)馬的重要,寄寓著作者深厚的情感。
B.夜里宿營時,“我”的馬過來親近“我”,“我”也給予積極的回應,很好地詮釋了“人是伙伴而不是君王”的諺語。
C.“牲口”命賤卻使不壞,名馬雖神氣十足在山地卻沒有用處,作者在理性審視山地馬的同時也對名馬進行了批判。
D.山地馬不需駕馭即可自行前進,這使作者感覺自己成為沒有生命的貨物,失去了作為一名騎手策馬馳騁的豪邁感。
(2)下列對文本一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第⑥段的描寫富有特色,冰川的寒光和皎潔的月光從正面襯托出山地馬的高大,簡陋的鞍具從反面襯托出山地馬的不凡。
B.文本分別用“馬”和“性口”來指稱山地馬,但是這兩種稱謂在表達涵義上卻有很大的差別,傳達出作者不同的感情和態(tài)度。
C.眼前所見的山地馬屬于實寫,心目中理想的馬則屬于虛寫,虛實有機結(jié)合,兩種馬互為襯托,豐富了形象,拓展了文章內(nèi)涵。
D.文本將生動的描寫、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議論融為一體,表現(xiàn)了作者濃郁的人文情懷,體現(xiàn)出作者獨特的文風。
(3)作者對山地馬的情感態(tài)度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請結(jié)合文本概括說明。
(4)文本二提到的阿來散文的“三重述說視角”在文本一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組卷:47引用:14難度:0.6
二、古代詩文閱讀(43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2小題,26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文本一:
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張良。張良是時從沛公,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私見張良,具告以事,欲呼張良與俱去,曰:“毋從俱死也?!睆埩荚唬骸俺紴轫n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義,不可不語?!绷寄巳耄吒媾婀?。沛公大驚,曰:“為之奈何?”張良曰:“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曰:“鯫生說我曰:‘距關(guān),毋內(nèi)諸侯,秦地可盡王也?!事犞??!绷荚唬骸傲洗笸跏孔渥阋援旐椡鹾酰俊迸婀?,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張良曰:“請往謂項伯,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迸婀唬骸熬才c項伯有故?”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迸婀唬骸笆肱c君少長?”良曰:“長于臣?!迸婀唬骸熬秊槲液羧?,吾得兄事之?!睆埩汲?,要項伯。項伯即入見沛公。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棽^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沛公曰:“諾。”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文本二:
明日,沛公從百余騎至鴻門謝羽。自陳“封秦府庫,還軍霸上以待大王,閉關(guān)以備他盜,不敢背德。”羽意既解,范增欲害沛公,賴張良、樊噲得免。
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秦民失望。于是韓生說羽曰:“關(guān)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肥饒,可都以伯?!庇鹨娗貙m室皆已燒殘,又懷思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韓生曰:“人謂楚人沐猴而冠,果然。”羽聞之,斬韓生。
出自《漢書?項籍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
B.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
C.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
D.后/數(shù)日羽乃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其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寶貨/略婦女而東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季父,指叔父;中國古代兄弟排行次序常用“伯仲叔季”表示,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B.《史記》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左傳》《漢書》《后漢書》與之體例相同。
C.距關(guān),“距”同“拒”,為“據(jù)守”之意;“關(guān)”指函谷關(guān),楚懷王曾經(jīng)“與諸將約,先入關(guān)者王之”。
D.婚姻,在文中指親家,“約為婚姻”指結(jié)為有婚姻關(guān)系的親戚,與現(xiàn)代漢語的意思不同。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項伯因先前與張良有交情,特別是張良曾經(jīng)對他有救命之恩,因此為了救張良,將消息泄露了出去,從其主觀上看與曹無傷的告密是不完全相同的。
B.劉邦對項伯以兄長之禮相待,敬酒祝壽,還與項伯約為婚姻,主要是從政治角度和自身解困的需要考慮。
C.從文本二中看,鴻門宴上,劉邦得以脫身的原因很多,其中謀臣張良和武將樊噲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D.因為進入咸陽后屠城、燒宮室、搶掠財寶與婦女,使得受暴秦統(tǒng)治的秦民對項羽很失望,所以項羽不顧韓生的勸阻,選擇東歸。組卷:1引用:2難度:0.7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3分)
-
8.月壤即將在國家博物館展出,展覽籌委會準備為該展出擬定對聯(lián),擬定的上聯(lián)是“遠古嫦娥飛天書寫神話”,請你依據(jù)下面的材料補寫下聯(lián)。
2021年2月22日,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運抵中國國家博物館。據(jù)了解,國博正在精心策展、布展中,預計于3月份面向社會公眾展出,屆時觀眾可一睹月壤“真容”。此前,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壤安全著陸,首次實現(xiàn)了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這也是人類時隔44年拿到新的月球樣品。組卷:33引用:3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剛過去的兩屆奧運會,造就了兩位“蘇神”。
蘇翊鳴是一戰(zhàn)封神的17歲“傳奇少年”,初登冬奧賽場就收獲一金一銀。面對媒體的采訪,他說;“我熱愛單板滑雪,不管是在哪場比賽中,我都是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對待未來,他說:“我是一個喜歡不斷去挑戰(zhàn)、去嘗試新鮮事物的人,所以不管接下來有什么樣的目標,我都會一如既往像現(xiàn)在這樣付出自己的全部去努力完成?!?br /> 蘇炳添是三戰(zhàn)奧運的32歲田徑老將,多年前,年齡就已經(jīng)成為他的弱點,他也曾遭遇低迷、傷病,一次次考慮退役。但他又一次次選擇相信,選擇留下,選擇堅持。他制定嚴密科學的訓練計劃,打破自己原有的起跑習慣,最終跑出了突破黃種人極限的9秒83。
上面的材料,對正在追求理想的你有什么啟發(fā)?請抓住感觸最深的一點,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結(jié)合材料內(nèi)容,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 字。組卷:32引用:14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