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登百丈山三里許,右俯絕壑,左控垂崖,疊石為磴,十余級乃得度,山之勝蓋自此始。
循磴而東,即得小澗,石梁跨于其上,皆蒼藤古木,雖盛夏亭午無暑氣。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聲濺濺然。度石梁,循兩崖曲折而上,得山門。小屋三間,不能容十許人。然前瞰澗水,后臨石池,風(fēng)來兩峽間,終日不絕。門內(nèi)跨池,又為石梁,度而北,躡石梯數(shù)級入庵。庵才老屋數(shù)間,卑庳迫隘,無足觀,獨(dú)其西閣為勝。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閣下,南與東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為前所謂小澗者。閣據(jù)其上流,當(dāng)水石,峻激相搏處,最為可玩,乃壁其后無所睹。獨(dú)夜臥其上,則枕席之下終夕潺潺,久而益悲,為可愛耳。
出山門而東十許步,得石臺,下臨峭岸,深昧險絕。于林薄間東南望,見瀑布自前巖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數(shù)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噴霧,日光燭之,璀璨奪目,不可正視。臺當(dāng)山西南缺,前揖蘆山,一峰獨(dú)秀出,而數(shù)百里間,峰巒高下,亦皆歷歷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橫照,紫翠重疊,不可殫數(shù)。旦起下視白云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yuǎn)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或涌或沒頃刻萬變。臺東徑斷,鄉(xiāng)人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東,水旱禱焉。畏險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觀者至是則亦窮矣。
余與劉充父、平父、呂叔敬、表弟徐周賓游之,既皆賦詩,以紀(jì)其勝,余又?jǐn)⒋纹湓斎绱恕6钇淇捎^者,石磴、小澗、山門、石臺、西閣瀑布也。因各別為小詩以識其處,呈同游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記。
(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疊石為磴 |
磴:石臺階 |
B.循磴而東 |
循:順著 |
C.閣據(jù)其上流 |
據(jù):根據(jù) |
D.卑庳迫隘 |
隘:狹小 |
(2)下列句子中加橫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林薄間東南望 |
迫近 |
B.日光燭之 |
照耀 |
C.不可殫數(shù) |
盡 |
D.以紀(jì)其勝 |
勝景 |
(3)下列句子中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登百丈山三里許 |
許:表示約數(shù) |
B.雖盛夏亭午無暑氣 |
亭午:上午 |
C.其聲濺濺然 |
濺濺:水流聲 |
D.躡石梯數(shù)級入庵 |
庵:尼姑的寺廟 |
(4)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旦起下視白云/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yuǎn)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或涌或沒/頃刻萬變
B.旦起下視白云/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yuǎn)/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或涌或沒/頃刻萬變
C.旦起下視/白云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yuǎn)/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或涌或沒/頃刻萬變
D.旦起下視/白云滿川/如海波起伏/而遠(yuǎn)近諸山出其中者/皆若飛浮來往/或涌或沒/頃刻萬變
(5)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游記采用了移步換景的方式,引導(dǎo)人們?nèi)ビ斡[百丈山的勝景。
B.文章第2段以“澗”為中心,貫穿著水的描寫,詳寫澗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審美情趣。
C.作者認(rèn)為山庵,壁其后不足觀,游人不必前往。
D.山門伴水,枕席臥聞水韻,但時間長了更加悲傷,不過終究是可愛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