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壽一中南校區(qū)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5 12:0:2
一、閱讀(36分)
-
1.閱讀下面內(nèi)容,完成各題。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讀書,多所歷覽。外祖死,常清孤貧,年三十馀,未有名,將軍高仙芝為都知兵馬使,頗有材能,每出軍,奏傔從三十馀人,衣服鮮明。常清慨然發(fā)憤,投牒請預。常清細瘦,腳短而跛,仙芝見其貌寢,不納。明日復至,仙芝謝曰:“傔已足,何庸復來!”常清怒曰:“慕公高義,愿事鞭轡,所以無媒而前,何見拒之深乎?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不得已,補為傔。
會達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葉。仙芝以二千騎追躡。常清于幕中潛作捷書,具言次舍井泉,遇賊形勢,克獲謀略,事頗精審。仙芝所欲言,無不周悉,仙芝大駭異之。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疊州地戍主。仙芝每出征討,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學,果決。知留后時,仙芝委家事于郎將鄭德詮,其乳母子也,威動軍中。德詮見常清始貴,素易之,自后走馬突常清而去。常清命左右密引德詮至庭中,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及乳母于門外號哭救之,不得,因以其狀上仙芝。仙芝驚及見常清憚其公不敢讓常清亦不之謝會大將有罪者又殺二人軍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儉,耐苦勞,出軍乘騾,私廄才二馬,賞罰嚴明。
元寶末入朝,時祿山已叛,帝引見,何方誅討?常清見帝憂,因大言:“太平斯久,人不知戰(zhàn)。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箠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于闕下?!毙趬哑溲?。翌日,以常清為范陽節(jié)度,乘驛赴東京,募兵六萬,皆庸保市井之流。乃斫斷河陽橋,于東京為固守之備。十二月,祿山渡河,常清使驍騎拒之,殺柘羯數(shù)十百人。賊大軍繼至,常清退入上東門,又戰(zhàn)不利,賊鼓而進,殺掠人吏。常清又戰(zhàn)于都亭驛,不勝。退守宣仁門,又敗。乃語仙芝曰:“賊銳甚。難與爭鋒,潼關無兵,一夫奔突則京師危,不如急守潼關?!毕芍闹?,帝令邊令誠以詔書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國家節(jié),受戮賊手,討逆無效,今死乃甘心?!?/bdo>又表言:“臣死后,望陛下無輕此賊,則社稷安。”是日臨刑,以表授令誠而死。人多哀之。
(節(jié)選自《新唐書?封常清傳》)(1)對文中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仙芝驚/及見常清/憚其公/不敢讓/常清亦不之謝/會大將有罪者/又殺二人/軍中莫不股栗。
B.仙芝驚及見/常清憚其公/不敢讓/常清亦不之謝/會大將有罪者/又殺二人/軍中莫不股栗。
C.仙芝驚/及見常清/憚其公不敢讓常清/亦不之謝/會大將有罪者/又殺二人/軍中莫不股栗。
D.仙芝驚/及見常清/憚其公/不敢讓常清/亦不之謝會大將/有罪者又殺二人/軍中莫不股栗。
(2)下列對文中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驛”,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亦指供傳遞公文用的馬。“乘驛”,文中指騎驛馬。
B.“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社為土神,稷為谷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后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C.“牒”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簡,將短簡編連在一起也稱為牒?!巴峨骸痹谖闹兄赋蔬f投敵文書。
D.“闕”可指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建筑?!瓣I下”即宮闕之下,文中借指的是朝廷。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封常清外祖父教他讀書,學識廣博精深。出身貧苦,但他鍥而不舍,抓住時機寫出一篇讓高仙芝非常賞識的戰(zhàn)報,于是封常清有了名氣。
B.高仙芝出征,封常清常任留后。他有才能又果斷,執(zhí)法嚴明。因鄭德詮故意縱馬沖擊他的侍從,封常清就依法處死了他,遇上大將犯罪,他又殺死了多位大將,軍中人都很怕他。
C.安祿山反叛了,皇帝詢問對策。封常清看見皇帝擔憂,就夸口請求趕到洛陽,用全部庫存物招募勇士,把叛賊的頭獻到朝廷來?;实坌蕾p他的勇氣。
D.封常清認為,叛軍力量很厲害,很難和他們爭鋒,回撤據(jù)守滴關,能夠屏遮京師長安,自己到可能被臨陣逃脫的罪名殺死,但也勝過死于敵手受辱。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常清細瘦,腳短而跛,仙芝陋其貌寢,不納。
②吾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國家節(jié),受戮賊手,討逆無效,今死乃甘心。組卷:7引用:3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
相比于西方國家廣泛流行的分餐制,中國人更習慣聚餐。其實,中國人一開始也采取的是分餐制。
《史記》所載的“鴻門宴”故事,就是分餐制的形式。劉邦一行登門拜會,項羽留劉邦等人吃飯,席間,項羽、范增、項伯、劉邦、張良等人分坐于不同方位,這正是分餐制的典型場景。如果他們幾個人圍著一個桌子吃飯,項莊也就不可能通過舞劍的方式去殺劉邦了,因為那樣做項羽也會有危險。
不僅史書記載如此,大量考古發(fā)掘出土的實物也證明是這樣的。山東諸城出土的前涼“髡刑圖”畫像磚,體現(xiàn)了漢代人用餐的場景。
中國人早期實行分餐制,與家具的形制有關。中國一開始沒有椅子、桌子這樣的家具,人們通常席地而坐。將杯盤直接放在席子上既不衛(wèi)生也不雅觀,于是吃飯時通常還有一種食案,只是它比較低矮。在漢墓中出土過一幅《宴飲觀舞圖》壁畫,表現(xiàn)的是人們就餐的場景,圖中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小食案,這種小食案其實就是食盤的變形。
魏晉以后,各民族之間加快了交流與融合,受少數(shù)民族生活習俗的影響,人們的服飾、家具和用餐器具有了許多革新,進而影響到用餐的形式。與漢人傳統(tǒng)服飾不同,少數(shù)民族的“胡服”以袖窄、緊身、圓領、開衩等特點而更適合活動,在用餐時不容易碰翻杯盤,也不容易沾上油污。至少在東漢末年,“胡服”“胡床”等已經(jīng)傳到內(nèi)地,受到上層社會的喜愛?!逗鬂h書》記載,漢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京城中‘貴戚皆競為之’”。
穿著越來越緊身的衣服,坐在更高、更舒服的椅子里,面前是高足的桌子,人們用餐時無疑會感到更舒服。這時,如果仍采取以前的那種分餐制形式,就需要在每個人面前放一張桌子,每個人坐一把椅子,不僅浪費家具,而且室內(nèi)空間不足夠大的話也難以擺開,于是人們逐漸聚攏到一張桌子上吃飯,分餐制向聚餐制悄悄轉(zhuǎn)變。這種情形早在魏晉時期就已經(jīng)發(fā)生了。
由分餐制向聚餐制轉(zhuǎn)變是一個漫長的漸變過程,除了服飾、家具、食器等方面革新所產(chǎn)生的推動作用外,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也是原因之一。魏晉以后戰(zhàn)亂頻繁,社會動蕩,儒家學說受到玄學等思想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等級、禮制等觀念有逐漸淡化的傾向,用餐形式更趨向?qū)嵱没?,其所承載的禮教色彩有所減弱,這也影響到社會習俗的變革。
(摘編自陳忠海《分餐制在中國古代的演變》)材料二:
中國人的飲食方式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發(fā)展進程。很長時間以來,圍桌共食已成為普遍習慣,也是一種文化符號??曜邮莻鹘y(tǒng)飲食文化的另一個重要符號,逢年過節(jié)親朋好友聚會,許多人都習慣以彼此夾菜的方式表達情感。圍桌共食中來回“穿梭”著筷子,這種場景雖然傳遞著情誼,但卻極大增加了病菌傳播的風險。
形成新興的餐桌文化,離不開多方協(xié)作共同努力。首先是政府要積極進行正面引導宣傳。杭州建德市制作公筷公勺地方標準,并制作“前端金色、后端綠色,尾部標注有地域文化品牌”的公筷供全市使用,取得了良好成果。面對關系到公眾衛(wèi)生安全的“小事”,政府要拿出實際行動積極作為。再者是餐飲企業(yè)要成為分餐而食的推動者。根據(jù)《餐飲業(yè)分餐制設施條件與服務規(guī)范》,各個餐飲企業(yè)要踐行企業(yè)責任,在設施條件、服務規(guī)范、衛(wèi)生條件等方面嚴格把關,為大眾創(chuàng)造分餐飲食的基礎設施條件,并引導人們養(yǎng)成正確的飲食觀念。
多一雙公筷、一個公勺,多一份放心安心。公筷、公勺用起來,分餐進食搞起來,這些文明小節(jié)將為廣大市民的健康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每一位市民都可以從自己做起,通過每個人的努力,讓“公筷意識”深入人心,讓“分餐進食”成為文明標配,養(yǎng)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徹底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zhàn)。
(摘編自薛正文《公筷公勺分餐進食引領文明餐桌新“食”尚》)
材料三: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唾液是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之一。除了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外,合餐很可能成為肝炎、傷寒、痢疾等多種疾病以及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媒介。數(shù)據(jù)顯示,成人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高達60%。倡導分餐制不但在疫情期間更安全、衛(wèi)生,在平時也更符合健康生活的理念。
但傳統(tǒng)觀念較難改變、圍餐更熱鬧、中餐適合合餐等是一些網(wǎng)民不愿分餐的主要原因。還有聲音表示,推行家庭分餐制比推行聚會分餐制遇到的阻力和困難更大。有建議指出,在疫情的影響下,餐飲企業(yè)和單位食堂可以率先實行分餐制,社會上加大對分餐制的宣傳力度,從服務到理念,提高公眾對分餐制的接受度,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個人和家庭,養(yǎng)成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摘編自韓冰玉《浙江走進公筷新“食”代》)(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鴻門宴”上采用了分餐制的形式,因為項莊擔心通過舞劍的方式去殺劉邦會給項羽帶來危險。
B.中國的分餐制歷史悠久,至少在漢代人們就采用了分餐制的形式,后來受少數(shù)民族生活習俗的影響才發(fā)生了改變。
C.與分餐制相比,聚餐制更實用,可以減少使用家具,節(jié)約室內(nèi)空間,并且讓人不必顧忌傳統(tǒng)的等級、禮制等觀念。
D.傳統(tǒng)觀念較難改變、圍餐更熱鬧、中餐適合合餐等原因造成了一些網(wǎng)民認為推行家庭分餐制將遇到很大的阻力和困難。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后漢書》記載,漢靈帝‘好胡服、胡帳、胡床、胡坐’,京城中‘貴戚皆競為之’”,由此可知漢靈帝是聚餐制的積極推動者。
B.文章用直觀性強的漢墓室磚畫《宴飲圖》表明魏晉時期分餐制向聚餐制悄悄轉(zhuǎn)變的觀點,極具說服力。
C.一種新的用餐習慣、用餐文明禮儀的形成需要一個漸變的過程,因此使用公筷公勺分餐進食的推廣也需要有耐心。
D.當前圍桌共食是社會的普遍現(xiàn)象,這一生活方式雖然有助于情感的交流與溝通,卻增加了病菌傳播的風險。
(3)結(jié)合以上材料,簡要分析當前應如何有效地推行分餐制。組卷:2引用:8難度:0.6 -
3.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題。
軟萩粑
李駿
①軟萩這種植物,在我們南方常見,不屬于貴族。但它的生命力強,好像大地只要有沙土泥地,稍微有點雨露滋潤,就能靜靜生長。像紅安老鄉(xiāng)一樣,既不夸張,也不張揚。它的顏色不算艷麗,但也一眼可以入目,就像一個美麗的少女,穿了一件淡青色的衣裳,也有著掩飾不住的美麗。
②軟萩的成長期似乎非常長。春天一過,它悄然生長,就像大別山中無數(shù)普通人的生命一樣。它們安于現(xiàn)狀,既不奢望外面的大富大貴,也不自賤于鄉(xiāng)間小路的曲折。你看它,它不語;你不看它,它一樣向往陽光。
③置身于無限生長的各類雜草里,外地人看不到軟萩的光華。就如你今天怎么去看湖北省紅安縣,它在中國博大的版圖上也僅是一個普通的縣。但偏偏就是這個曾經(jīng)只有四十八萬人的小縣,誕生了兩任國家主席和兩百多個將軍。無數(shù)人啊,他們執(zhí)著于自己的天地,孜孜以求之。這里的人不惹事,也不怕事。但他們?nèi)绻鞘拢且欢ㄊ翘齑蟮拇笫?。你過你自認為美好的日子罷了,無須非要來觀照別人的生活。每個人的日子,都與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相關。所以,這里有人進、有人出,還有人,永遠只是思念卻不回來。如我。
④記憶里,母親總是帶著我們,到田野里去采集軟萩。我們蹲在地上,一點一點地采。母親總是采其枝葉,留下其根。而我們卻總是連根拔起。母親說,留點根讓它明年再長,不能貪多,不然明年就不茂盛。母親的聲音,在田野里溫柔無比,那時候陽光高照,雖然我們一無所有,但有了她的聲音,整個世界便在身邊,已經(jīng)覺得足夠。采摘回來,自然要清洗。洗過之后,還要拿到一種叫“臼”的公用物上去舂。那臼利用的是杠桿原理,把糧食砸碎。
⑤軟萩鮮艷的身子,在臼里,慢慢變成水汁般的菜泥。可憐的灰姑娘,雖不起眼地艷麗一時,卻最后將生命奉獻成了人類的乳汁。一切的植物與食物,都是上蒼的恩賜,所以大地才生生不息。
⑥軟萩舂得差不多了,母親通常是拿糯米放在泥里,繼續(xù)舂。最后,軟萩服硬,與米一起抱團取暖,成為面團。
⑦記得那時的春天,油菜花開得鮮艷,悠長的梅雨季節(jié)還未到來,空氣清新。大地豐饒,人間卻經(jīng)常是一窮二白。軟萩粑,便成為那個時代最受人們歡迎的食物。
⑧和好了面,就是煎了,偶爾鄉(xiāng)間也有蒸的。但蒸的沒有煎的味道好。日子稍好一點,才用油煎。那時食用油的金貴,我兒子這一代人甚至包括我老婆這一代人體會不到,只有像我這樣經(jīng)歷了鄉(xiāng)間最匱乏食物的一代,才懂得有油吃的滋味。所以今天,我珍惜一切食物,雖不像西方人那樣在餐前感謝上帝,畫個十字,但也是非常虔誠的,絕不暴殄天物。
⑨經(jīng)過了舂、揉、煎,軟萩粑就要出鍋了。這時香味四溢開來,淡藍色的軟萩粑,已吸引了我們?nèi)康囊暰€。軟萩粑不是公主,它甚至連灰姑娘都算不上,但一樣得到了大家的歡喜。過去窮時喜歡吃,后來大家富起來了還是喜歡吃。許多在外的人,回到家鄉(xiāng),能吃上一口軟萩粑,那是相當滿足的。
⑩有一年,我忘了是誰給我?guī)Я藥讉€,我兒子看著這顏色,不吃。我老婆也覺得怪怪的,不吃。我一個人吃得津津有味,吃一口還閉著眼睛,慢慢地品嘗。在兒子與老婆眼里,我似乎是一個外星人。
?的確,我與他們原來不識,后來也就成了親人,這是命。就像軟萩,與米雖是同類,原來也不相識,卻成為最好的合作伙伴。再如原來的同學們,在各自的奮斗中也好多年都失去了聯(lián)系,但今天通過微信,世界成為一體,我們嘰嘰喳喳、熱熱鬧鬧,比過去更像一家人。吃軟萩粑,在今天,已成為一種念想。
?母親于2003年離開了我們,老家便慢慢成為記憶。雖然老屋還在,但我們從此只是像過客一樣偶爾光臨。鄉(xiāng)親們還在,只是個個在時光中慢慢變老。姐姐后來嫁人,生了兩個孩子,都在縣城上學,直到都考上大學,他們也很少回鄉(xiāng)下,軟萩粑的故事,在他們眼里都是明日黃花。只有我,似乎還在固執(zhí)地堅守著某些東西。
?那是當年與今天,我們能吃上軟萩粑的幸福。
(選自《散文》2019第12期)(1)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使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賦予軟萩以人的形象和情感,表現(xiàn)了軟萩的性格特點。
B.文章第八段通過對“我珍惜一切食物,絕不暴殄天物”的描寫,與“西方人在餐前感謝上帝,畫個十字”形成對比,突出作者對食物的珍惜。
C.本文圍繞軟萩來行文,先介紹軟萩的特征,再寫采軟萩、加工軟萩、吃軟萩粑的過程,最后寫由此而帶給作者的感悟:軟萩既是本文寫作對象,又是本文的線索。
D.文章運用了記敘、描寫、抒情等表達方式,用詞簡潔鮮活,表達了作者對軟萩粑獨特的記憶和情感體驗。
(2)結(jié)合文章前三段,請簡要概括軟萩的特點。
(3)文章中說:“只有我,似乎還在固執(zhí)地堅守著某些東西?!弊髡哌€在固執(zhí)地堅守著什么?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組卷:3引用:1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題目。
2020年12月4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的照片。這是中國國旗第一次在月表實現(xiàn)動態(tài)展示。據(jù)介紹,嫦娥五號上的國旗能夠在月表實現(xiàn)獨立展示,主要依靠國旗展示系統(tǒng)輔助。國旗展示系統(tǒng)布置在嫦娥五號著陸器艙外,環(huán)境條件惡劣,來自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的研制團隊十年攻關,從系統(tǒng)設計、材料選用、加工工藝等各個方面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和科學驗證,一一攻破國旗月表展開難題,圓滿完成了這一光榮的任務。
(1)請將這則材料改寫成一句話新聞,不超過25個字。
(2)為表達對奮戰(zhàn)在一線的航天工作者的敬意,請你補寫完成下面的對聯(lián)。
上聯(lián):九天攬月嫦娥國旗展
下聯(lián):組卷:12引用:5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10.四、寫作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越長大,越知道做事不容易,越知道每個人都有難處,也就越不敢隨隨便便地發(fā)表評論,或者瞧不起誰,以免不小心傷害了誰。這當然不是粉飾,更不是虛偽,而是懂得了體諒。
請以“體諒”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自選角度,自定立意,不少于800字。組卷:3引用:3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