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二 家鄉(xiāng)文化生活現(xiàn)狀調查 》2022年同步練習卷

發(fā)布:2024/11/8 8:0:55

一、語言運用及表達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近日,浙江臺州市一位四年級小學生通過調查,寫了一個圖文并重的《家鄉(xiāng)水資源污染情況調查報告》,并以書信的方式寄給了市委書記陳奕君。陳奕君作出批示:如情況屬實,問責到人。
          眾所周知,治污水任務最艱巨、難度最大的,恰恰是河道下游。那些水體,從地理位置上看,處于人群集中居住地帶,工廠林立、房屋密集,潛在的工業(yè)性、農(nóng)業(yè)性和生活類污染源眾多,對水環(huán)境的威脅也就大得多。雖然這些年,我們______地加大治污水力度,江河湖泊“總體”上變清變潔,但局部地方水體污染反彈現(xiàn)象不容忽視。對這些治污水不徹底、難長效的現(xiàn)象,各地要花大力氣加以整改,前提是不能______.只有正視問題、直面問題,才能______,______,徹底矯治。
          從根本上說。 ( ?。嗣袢罕妼?yōu)良水環(huán)境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是最終的衡量標準。一顆童心對碧水清川水環(huán)境的期盼,是大人們繼續(xù)努力的方向。那些在“還一方碧水”已成全社會共識的背景下,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干著偷排直排污水勾當?shù)钠髽I(yè)主、農(nóng)戶和居民除了應該捫心自問、無地自容、自糾劣行外,政府部門更應該加大管理力度。
    (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成語,全部恰當?shù)囊豁検?
     

    A.不遺余力 熟視無睹 追根溯源 有的放矢
    B.大張旗鼓 視而不見 刨根問底 對癥下藥
    C.不遺余力 視而不見 追根溯源 對癥下藥
    D.大張旗鼓 熟視無睹 刨根問底 有的放矢
    (2)下列在文中括號內(nèi)補寫的語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治污水不是為了應付上級各類督查檢查,而是一項民生工程
    B.治污水不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各類督查檢查,而是一項民生工程
    C.治污水不僅僅是一項民生工程,而且是為了應付上級各類督查檢查
    D.治污水既是為了應付上級各類督查檢查,更是一項民生工程
    (3)文中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除了那些在“還一方碧水”已成全社會共識的背景下,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干著偷排直排    污水勾當?shù)钠髽I(yè)主、農(nóng)戶和居民應該自糾劣行、捫心自問、無地自容外,政府部門更應該加大管治力度。
    B.除了政府部門加大管治力度,那些在“還一方碧水”已成全社會共識的背景下,仍然“冒天下之   大不韙”,干著偷排直排污水勾當?shù)钠髽I(yè)主、農(nóng)戶和居民,更應該捫心自問、無地自容、自糾劣行。
    C.政府部門除了加大管治力度,那些在“還一方碧水”已成全社會共識的背景下,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干著偷排直排污水勾當?shù)钠髽I(yè)主、農(nóng)戶和居民更應該自糾劣行、捫心自問、無地自容。
    D.那些在“還一方碧水”已成全社會共識的背景下,仍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干著偷排直排污水勾當?shù)钠髽I(yè)主、農(nóng)戶和居民除了應該捫心自問、無地自容、自糾劣行外,政府部門更應該加大管治力度。

    組卷:24引用:15難度:0.7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鄉(xiāng)村那么寧靜,站在山頂上,回憶直往眼前涌。小孩們從城里回來玩耍。這些孩子復制了父母的面容,讓我誤認為20年前玩躲貓貓的那幾個人剛剛從某個角落里跑出來。我們那時要把整個山村巡個遍。春天去采桃花,夏天去挖柴胡,秋天去摘酸棗,冬天去撿干柴。撿著撿著,就撿起了蝸牛殼。讓螺旋的頂端相對,比誰的力氣更大,誰的蝸牛殼更堅固。不似現(xiàn)在的孩子,大部分的時間貓在屋里抱著手機,一動不動,像是人偶手機底座。
          曾經(jīng)的孩子,①______,散在各處。在城里,被人叫作農(nóng)民工;②______,時不時吐露出外地的語言,也像是異鄉(xiāng)人。故鄉(xiāng)是他們履歷上的腳印,不是家園。家是飄在他們舌頭這根短樹樁上的葉子,風一吹就來回滾動。漂泊在外地的年輕人一回來,鄉(xiāng)村就拿出爭寵的架勢,把與城市不同的那一面盡力展現(xiàn)出來。用不曾變化的地方勾出他們的相思,讓他們的思緒回到生命的源頭。鄉(xiāng)村努力在年輕人的眼里、心里踏出腳印。這腳印縮小縮小,化成漣漪,化成鄉(xiāng)愁,潛伏在他們的胸口,像蝸牛一樣,在胸腔里不住地伸縮著觸角,一頭是志向高遠的奔頭,一頭是心靈蜷縮的歸屬之地。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A.比喻、夸張、通感
    B.擬人、排比、比喻
    C.擬人、比喻、對偶
    D.夸張、借代、比喻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可改寫成:“他們的相思和思緒被鄉(xiāng)村用其不曾變化的地方勾出,并拉回到生命的源頭?!睆恼Z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3)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組卷:6引用:14難度:0.6
  • 菁優(yōu)網(wǎng)3.如圖是介紹“端午節(jié)”的思維導圖,其中有幾處空白,請根據(jù)圖表內(nèi)容,合理推斷,在空白處填入恰當?shù)脑~語。

    組卷:6引用:8難度:0.5

二、微寫作

  • 8.請針對下面這段文字中所列舉的現(xiàn)象,用層進式結構談談你的看法。要求:語言簡明,表述準確,250字左右。
          一個城市的特征,主要在于它的民居。北京的特征是四合院和胡同,上海的特征是里弄和石庫門,山東有齊魯文化的底蘊,江浙有吳越文化的風格。但時下南京有巴厘島和意大利風格的別墅,杭州有威尼斯和蘇黎世風情的住宅,北京則仿造出曼哈頓味兒的商務區(qū)……在一片瘋狂、粗鄙的商業(yè)房產(chǎn)開發(fā)中,不但六百多個大中城市的個性幾乎喪失殆盡,而且連樓盤的符號也都全盤西化了。

    組卷:9引用:3難度:0.7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端午的陽光
          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被流放至汨羅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國軍隊已攻破楚國郢都,頓時感到支撐生命的最后一點亮光熄滅了。
          當他把“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詩句吟誦給江邊漁父的時候,就已經(jīng)決定,要將自己的清澈與江水的澄明合二為一了。我知道,這是屈子為保留個體純凈最無奈的選擇,也是迄今為止,文化祭壇上最高尚的選擇。
          最終,三閭大夫坐在了汨羅江邊,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陽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懷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著自己冰涼的心,走進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詩句,留在了岸上,留給了端午。一條江因為成了一個詩人心靈最后的歸屬地,而永遠被世人銘記。一個普通的節(jié)日,因為收留了偉大詩人的高尚魂魄,而內(nèi)涵充盈。
          端午,把緬懷和敬仰裹成了節(jié)日的粽心。
          節(jié)日的壽命當然要比人的壽命長久許多,所以,三閭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給了這個日子。在結束自己生命肉體的同時,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靈魂,猶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視線和思想。我知道,這種深入骨髓的隱痛,來自時間深處的行吟,一個背負著深重苦難,行走了兩千多年的節(jié)日,其實是在為自己的存在尋找一個答案。
          所以,端午節(jié)帶給我們的,應該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詩人余光中所說:“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
          以我們現(xiàn)在的視角來看,用一個詩人的隕落,喚醒了一種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國,卻用死成就了《離騷》一樣,忽然覺得,端午節(jié)其實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葦葉了,它把所有的內(nèi)容和精髓,密密細細地包藏起來,讓我們極具耐心地一層層打開,最后領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時,葦葉汲取了糯米的黏質,糯米滲透著葦葉的清香,似如端午與屈子之間的浸染,節(jié)與人的統(tǒng)一。
          我對端午節(jié)的最初認知,完全來自于粽子,那時候的小學課本,還沒有涉及到“楚辭”或者《離騷》的片言碎語,文化不高的母親也無法給我們講述端午節(jié)的由來,好在粽子并不因為我們的無知而改變所蘊含的味道,我總會把端午節(jié)和甜香黏軟的糯米聯(lián)系起來。這使得整個貧乏的生活,還能透射出星星點點的光亮,就像枯枝間的芭蕾,滲漏出些許隱秘的春意。
          現(xiàn)在看來,那些夾雜在一年日歷中為數(shù)不多的能激發(fā)我們飲食向往的節(jié)日,早已成為精神上抵擋艱難生活的盾牌。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應該為擁有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閭大夫叩謝。對童年而言,這是一個多么充滿人情關懷的節(jié)日啊!那種甜膩的感覺,一直泛舟舌津。
          后來知道了屈原和楚懷王,知道了《國殤》和汨羅江,知道了每年這一天,人們蜂擁江岸,插艾蒿、掛菖蒲、吃粽子、競龍舟,把一種悲情的懷念渲染成了歡悅的行為,熱熱鬧鬧,轟轟烈烈。
          歷史會在很多場合拐出一道彎來,就像屈原投江時所選擇的河泊潭一樣——它是汨羅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彎曲處。這種彎道,對河流而言,只是改變了水的流向;對三閭大夫而言,卻是以生命為筆,填充了歷史的章節(jié),引領了情感的走向。許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彎道,這些遠航至此的細節(jié),因為承載了有溫度的夙愿,使得堅硬的歷史柔軟了許多。所以,更多的時候,是生命的結局讓歷史的敘述更具悲情。明白了這一點,再品嘗粽子時,心情會沉重許多。
          事情往往是這樣,在分享一種傳統(tǒng)時,我們更多的時候只在關注它所帶來的結果,而其中蘊含的真諦,卻很少探究了。因為時空的距離,讓來源變得愈加縹緲和混沌。好在歷史給了我們最好的解決方式,它讓時間淡化了一個國家的破碎的同時,卻強化了一種品質的高貴。它讓我們穿越兩千三百年的距離,聆聽到了一條河流古老的潮汐。這時候的端午,或許更像是一縷陽光,從汨羅江的源頭流淌過來,映照著江邊每一位過客的內(nèi)心。
          我知道,有些品格是無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鏡,端放在我們必經(jīng)的路口,讓人們從歷史影像中,找到現(xiàn)實的映像。
    (有刪改)
    (1)下列對散文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最恰當?shù)囊豁検?
     

    A.文章通過寫汨羅江因屈原而被人銘記,來證明名家名作對于名勝的重要意義,正如歐陽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陽樓,表現(xiàn)了山河與文化血肉相連。
    B.文中詩一般的語言,意蘊深厚,充滿張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寫出了屈原在中國文化中開創(chuàng)性的作用。
    C.文章末段贊頌了屈原偉大的品格無人能企及,它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我們的不足,促使我們反思并不斷提升自己,強化了屈原精神在現(xiàn)實中的意義。
    D.文章以“端午”為線索組織材料,回顧了對端午節(jié)的認知過程,對自己最初只喜歡端午節(jié)粽子的淺薄而感到慚愧,對世人將悲情渲染成歡悅而感到不滿。
    (2)文章前三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從全文看,“端午的陽光”有幾重含義?請簡要分析。

    組卷:16引用:49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