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河北省滄州市任丘一中高二(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先秦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陰陽、名六家屬第一流的大學派。漢以后,法、陰陽、名三家,其基本思想為儒、道所吸收,不再成為獨立學派;墨家中絕;唯有儒、道兩家長期共存,互相競爭,互相吸收,形成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條縱貫始終的基本發(fā)展線索。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是主要的兩極,形成鮮明的對立和有效的互補,能夠相輔相成,給予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以深刻的影響。
儒家的人生觀,以成就道德人格和救世事業(yè)為價值取向,內以修身,充實仁德,外以濟民,治國平天下,這便是內圣外王之道。其人生態(tài)度是積極進取的,對社會現實強烈關切并有著歷史使命感,以天下為己任,對同類和他人有不可自已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與濁俗同流合污,在生命與理想發(fā)生不可兼得的矛盾時,寧可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以成就自己的道德人生。道家的人生觀,以超越世俗人際關系網的羈絆,獲得個人內心平靜自在為價值取向,既反對心為形役,逐外物而不反,又不關心社會事業(yè)的奮斗成功,只要各自順任自然之性而不相擾,必然自為而相因,成就和諧寧靜的社會。其人生態(tài)度消極自保,以免禍全生為最低目標,以各安其性命為最高目標。或隱于山林,或陷于朗市,有明顯的出世傾向。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而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
儒道兩家的氣象不同,大儒的氣象似乎可以用“剛健中正”四字表示,就是道德高尚、仁慈親和、彬彬有禮、忠貞弘毅、情理俱得、從容中道、和而不同、以權行經等等,凡事皆能觀研深究,以求合理、合時、合情,可謂為曲踐乎仁義,足以代表儒家的態(tài)度。古者有儒風、儒士、儒雅、儒吏、儒將等稱謂,皆寓道德學問有根底、風度溫文爾雅之意。道家高士的氣象似可用“涵虛脫俗”四字表示,就是內斂不露、少私寡欲、清靜自守、質樸無華、超然自得、高舉遠慕、留戀山水等,富于詩意,富于山林隱逸和瀟灑超脫的風味。我們也發(fā)現注重歸真返樸,羨慕赤子般的天真或天機,保持人的真性情,厭惡人世的繁文縟節(jié)、權詐智巧是老莊的特色。古者有道人、道真、道眼、道貌、道學等稱謂,皆寓不同凡俗、領悟至道、風度超脫之意。儒家是忠良的氣質與風度,道家是院士的氣質與風度。
(摘編自《儒家與道家人生氣象》)
材料二:
儒、道兩家主張雖多有不同,各有偏重,但在力主“和”與“和諧”這一點上卻是完全一致的。儒家講“和合”“保合”“中和”“太和”,孔子講“合而不同”。道家也講“致中和,守靜篤”“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則生萬物等等。
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都是開放性的,不是封閉的思想體系,它們隨著歷史的前進而不斷地豐富和發(fā)展。漢代,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起初,確曾因我國囿于“夷夏之辨”一度顯得孑立。但經過一番與儒、道的碰撞、辯駁、演變、磨合,外來的佛教漸漸中國化,到了隋唐,就逐漸實現了儒、道與佛的融和,三教合一,共同形成了中國恢宏獨特的傳統文化。這也是世界各國思想歷史上未有先例的一大“典型”。之所以能達到這一點,關鍵在于儒家學說和道家思想這兩個中華原創(chuàng)文化,具有博大的包容性,是堅強的“胃”,能把域外文化,如佛教,消化吸收為中國化的佛教。所以,史學大師陳寅恪早就指出: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是“道家的真精神,新儒家的舊途徑”。故此,我們認為“國學”的根基是儒道互補,缺一不可,而那種把“國學”只看作孔孟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一家獨踞的認識,是有重大偏頗的。缺了老子創(chuàng)立的道家思想的補充,儒家難撐國學這臺戲。儒、道兩家,還要加上佛教三足鼎立才能使“國學”真正發(fā)揚光大。
(摘編自韓秉方《儒道互補——國學之根基》)材料三:
在殷周之際,中華傳統文化由“神本”轉向“人本”,人道主義思潮從而出現。這為儒、墨、道、法等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來源,也規(guī)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儒、道兩家最具代表性。儒家致力于以“仁”為核心,構建“仁”“禮”相輔互動的理論,道家更強調“道法自然”,秉持“身國同構、經國理身”的理念,認為文明的發(fā)展要注意克服虛偽性和工具化的傾向。儒、道兩家雖然對社會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其思想的核心都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諧社會與美好人生。儒、道兩家在“人本”的共同價值追求的基礎上相融互補,達到辯證統一,也為容納和吸收外來的佛教準備了思想文化條件。
(摘編自洪修平《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儒、道成為縱貫中國傳統文化始終的主要思想流派,是因為雙方主張截然不同,既對立又互補。
B.法、陰陽、名三家滅絕的原因是其基本思想被儒、道吸收,而他們本身卻不吸收儒、道的思想。
C.“國學”并不只是指儒家學說。儒道互補,佛教加入,鼎足而立,才能真正筑牢“國學”的根基。
D.殷周之際出現的人道主義思潮是諸子百家思想的源頭,奠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講究“內圣外王之道”,道家追求“順任自然之性”,二者人生態(tài)度不一。
B.在生命與理想不可兼得之時,儒家的殺身成仁之舉,體現了以“仁”為核心的思想。
C.儒道兩家“處處相反”:比如儒家的出類拔萃者為志士仁人,是忠良的氣質與風度;道家的典型人物為清修隱者,是院士的氣質與風度。
D.佛教傳入中國的過程并不順利,經歷了從被孤立到逐漸與儒、道融合的漫長時間。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符合“儒家”思想的一項是
A.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C.夫尚賢者,政之本也。
D.兵貴勝,不貴久。
(4)簡要概括材料三的行文思路。
(5)為何諸子百家中只有儒道兩家獨存?請結合材料,闡述其原因。組卷:9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海上扁舟
[美]斯蒂芬?克萊恩 船上的四個人誰也不知道天空的顏色。幾雙眼睛平望出去,緊緊盯著洶涌而來的波濤。波濤是藍灰色的,波浪看上去像巉巖一般尖削地向上搏擊,只有浪脊上噴濺著白色的泡沫。
負責從船里往外舀水的廚子蹲在船底,雙眼瞅著那六英寸厚的船舷,當他貓腰從船里往外舀水時,他與這汪洋大海就一舷之隔。
加油工在用兩把槳中的一把劃著船,有時猛然抬起身子,閃開由船尾漩進的海水。
記者劃著另一把槳,他注視著波浪,奇怪自己為何待在這里。
受傷的船長躺在船頭,雖說還很鎮(zhèn)定,但聲音卻帶著深沉的哀傷。
“比利,把船再向南轉一轉。”他說。
“是,再向南轉一轉。”加油工在船尾回答。
坐在這只船上,簡直就像坐在一匹狂蹦亂跳的野馬上,何況,野馬也不比那船小多少。每逢浪頭打來,小船因此而顛起時,好似一匹烈馬向高聳的柵欄撲去。那船如何能攀越過一道道水墻,實在不可思議。棉絨似的海鷗飛來飛去,真叫小船上的人艷羨,因為憤怒的大海對于它們,就如同對于一千英里以外內陸上的一群松雞一樣無所謂。
船長在小船被一個巨浪顛起之后,在船頭謹慎地抬起身子,說他看到了海灣的燈塔。廚子馬上說他也看到了。它恰似一個針尖,要找到一個如此微小的燈塔,那得有急切的目光才行。
燈塔在慢慢變大?,F在幾乎顯出顏色了,看上去猶如天邊的一個小小的灰影。最后,那顛簸著的小船上的幾個人終于看得見陸地,疑慮和恐懼從他們心里消逝了。大家還在全神貫注地駕馭著小船,但卻無法壓抑心頭默默的喜悅之情:一個鐘頭之后,他們也許就抵岸了。
南邊,纖細的燈塔將它小小的灰色塔身升高了。潮水、風和海浪卻沖著小船向北旋轉。“奇怪,岸上怎么沒有人?”遠遠望去的那幾個人說,先前那股輕松的心情完全消失了。前面就是陸地,可是那兒卻看不到人跡,真叫他們悲愴至極。
“假使我們不能都上岸,”船長說,“我想你們幾位知道把我完蛋的消息送到什么地方去吧?”隨即,他們匆匆交換了住址和叮囑。
加油工在劃船,繼而是記者在劃,接著又是加油工在劃。這是件累人的差事。每當一個人由劃船的位子換到船底的位子時,他就感到渾身委頓不堪。寒冷的海水在船里蕩來蕩去,人躺在水中,頭枕在座板上,幾乎碰著一個旋轉著的浪峰;有時一個巨浪打進船來,又把全身澆個透濕。然而,這些事不會使人煩惱。幾乎可以肯定,即使小船翻個個兒,歇著的那位也會舒舒服服地滾到大洋上,好像確信那是個柔軟的大墊子似的。
夜里,記者劃槳的時候,喝了點船長給他的摻水威士忌,鎮(zhèn)住了冷戰(zhàn):“假如我最終上了岸,有人給我看一支槳,哪怕是槳的照片……”
過一段時間,就出現一陣短暫的交談。
“比利!……比利,你換換我好嗎?”
“當然好?!奔佑凸ふf。
終于,海和天都露出了魚肚白。后來,海水涂上了金黃,黎明終于來臨,陽光在浪尖上燃燒著。
海岸近了,但洶涌的向岸巨浪把小船高高拋起?!按蠹矣涀?,”船長說,“跳水的時候,要跳得離船遠些。”
陣浪向前涌來,巨大無比,完全把小船吞噬了,船上的人都跳進了海里。水是冰冷的,記者當即發(fā)覺,這佛羅里達沿海的水比他原來預料的還要冷。水冷得可悲,冷得凄慘,幾乎使人覺得有適當的理由可以流淚了。他浮出水面的時候,見到了海里的同伴。加油工一馬當先,他游得很有勁,速度很快。在記者左邊,廚子那白色的軟木背鼓鼓囊囊地凸在水上。后邊,船長用那只沒有受傷的手攀在仰面朝天的船脊上。
海岸很誘人,記者卻游進了漩渦,在那兒停滯不前了。海岸就在眼前,猶如舞臺上的一小塊布景。“假如我要淹死,瘋狂的海神啊,為什么又讓我漂泊這么遠,眼巴巴地凝視著沙灘和樹木呢?”一個大浪卷來,輕巧神奇地把他整個兒拋了過去,拋到海水僅僅齊腰的地方,可是當時的處境使他站不住片刻。每個浪頭都把他打成一團,回頭浪又阻攔著他。
海灘上出現了一個人,他奔跑、脫衣;脫衣、奔跑,一躍跳入水中,將廚子拖上岸,然后向船長蹚去,船長卻把他揮開,要他到記者那兒去。那人赤裸裸的像冬天的樹木。然而他頭上有一個光環(huán),像圣人似的煥發(fā)著光芒。他抓住記者的手,用力拉,拽了很遠,然后瀟灑地一放。記者很懂得客套,說聲:“謝謝,老兄?!?br /> 可是驀然間,那人叫道:“那是什么?”他迅疾地指向不遠處。記者說:“快去。”淺水處,加油工面孔朝下趴著,額頭抵著沙灘,每逢浪頭的間隙,便從海水中顯露出來。
海灘上似乎立刻擠滿了人,男人們帶著毛毯、衣物和水瓶,女人們帶著咖啡壺以及她們視為神圣的種種藥品。陸地對海上來客的歡迎是熱烈而慷慨的,但是,一個靜默的、水淋淋的形體被慢慢地抬上海灘,陸地對他的歡迎只能是另外一種友好接待,給他提供一個陰森森的墳墓。
夜幕降臨時,白浪在月光中蕩來蕩去,風把大海的聲音傳給岸上的人,他們覺得現在能夠解釋這大海的聲音了。
(刪節(jié)自同名小說)【注】斯蒂芬?克萊恩(1871-1900),美國作家,《海上扁舟》創(chuàng)作源于1897年一次真實海難。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船長受傷了,聲音里帶著深沉的哀傷,也是他第一個提議留下遺囑;但是他還很鎮(zhèn)定,也并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
B.當企盼已久的陸地真正出現在四人的視野里的時候,他們卻由喜轉悲,因為岸上沒有人跡,見不到他們需要的幫助。
C.“哪怕是槳的照片……”,展現了記者在大海中深夜里的心理,省略號主要意味著因劃船時間長而經歷海難的痛苦。
D.“他頭上有一個光環(huán),像圣人似的煥發(fā)著光芒?!边@一句凸顯了救人者的光輝形象,也表達了由衷的感激和贊美。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并沒有交代船只失事的原因,直接描寫四人在海浪中的場景,從視聽角度使小說開篇就呈現緩急有致、張弛有度的敘述節(jié)奏。
B.小說先寫燈塔“恰似一個針尖”,又寫“小小的灰影”,后寫“塔身升高……前面就是陸地”,這景物的變化推動了情節(jié)發(fā)展,為下文埋下伏筆。
C.“一匹烈馬向高聳的柵欄撲去”“陣浪向前涌來”“水冷得可悲”等對大海景象的描寫,讓讀者對四人受海水折磨之苦感同身受。
D.小說多從人物的視角展開客觀冷靜的敘述;并且,與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一樣,塑造了四位同圣地亞哥一樣的“硬漢”形象。
(3)小說畫橫線部分重點敘述加油工和記者輪流劃船的過程和感受,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
(4)有評論認為,小說中加油工臨近獲救卻死去這一情節(jié),削弱了小說的藝術性與思想性。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結合文本簡要分析。組卷:4引用:3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夏天是場冰與火的修行,各種飲料便成為不少人的防暑神器,碳酸飲料就是其中的一類。炎炎夏日,①
碳酸飲料爽口,也能起到一定的補水降溫作用,但長期飲用會影響人體健康。碳酸飲料(無糖碳酸飲料也不例外)中的糖分有損牙齒健康,大量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消化功能,長期飲用會降低食欲,導致營養(yǎng)失衡,誘發(fā)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碳酸飲料大部分都含有磷酸,大量磷酸的攝入會影響鈣的吸收,引起鈣、磷比例失調,造成骨骼發(fā)育緩慢、骨質疏松。有資料顯示,經常大量飲用碳酸飲料的青少年發(fā)生骨折的危險是其他青少年的3倍。此外,長期大量飲用碳酸飲料,還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總之,飲料雖爽,不可貪喝,最健康的防暑降溫“飲料”還是水。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
(2)請對上文第二段話的主要意思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50個字。組卷:5引用:9難度:0.6
四、寫作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莊子在面對楚王欲托付國事時,用“吾將曳尾于涂中”的回答拒絕了楚王;宋人面對絢麗斑斕的唐三彩,沒有一味去迎合,反而返璞歸真,摒棄多余的裝飾和艷麗的色彩,使宋瓷簡約素雅,溫潤如玉;成績優(yōu)異的烈士之子包家駿收到很多名校的邀請,但他選擇了中國人民大學,因為這是他因公殉職父親的母校。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選擇,每一次慎重選擇的背后都有我們自己堅守的東西。
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30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