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廣東省實驗中學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山水畫的真正獨立,似應在中唐前后。隨著社會生活的重要變化和宗教意識的逐漸衰淡,人世景物從神的籠罩下慢慢解放出來,日漸獲有了自己的現(xiàn)實性格。正如人物、牛馬從宗教藝術(shù)中分化出來而有了專門畫家一樣,山水、樹石、花鳥也成為獨立的審美對象而被抒寫贊頌。
          審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由具體人事轉(zhuǎn)到自然山水,當然不是一件偶然事情。它是歷史行徑、社會變異的間接而曲折的反映。與中唐到北宋進入后期封建制度的社會變異相適應,地主士大夫的心理狀況和審美趣味也在變異。經(jīng)過中晚唐的沉溺聲色繁華之后,士大夫們一方面仍然延續(xù)著這種沉溺,同時又日益陶醉在另一個美的世界之中,這就是自然風景山水花鳥的世界。自然對象特別是山水風景,作為這批人數(shù)眾多的世俗地主士大夫居住、休息、游玩、觀賞的環(huán)境,處在與他們現(xiàn)實生活親切依存的社會關(guān)系之中。而他們生活的時代既不再是在門閥士族壓迫下要求奮發(fā)進取的初盛唐時代,也不同于六朝貴族的掠奪開發(fā)。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反映了一種滿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長久保持和固定,從而將整個封建農(nóng)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緒和觀念。
          門閥士族以其世襲的階層地位為榮,世俗地主則以官爵為榮。這兩個階級對自然、農(nóng)村、下層人民的態(tài)度并不完全一樣。不同于少數(shù)門閥貴族,經(jīng)由考試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農(nóng)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鄉(xiāng)村而城市。這樣,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們的榮華富貴的一種心理需要的補充和替換,一種情感上的回憶和追求,從而對這個階層具有某種普遍的意義。除去技術(shù)因素不計外,這也正是為何山水畫不成熟于莊園經(jīng)濟盛行的六朝,卻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當發(fā)達的宋代的緣故。這正如歐洲風景畫不成熟于中世紀而成熟于資本主義階段一樣。中國山水畫不是門閥貴族的藝術(shù),而是世俗地主的藝術(shù)。這個階層不像門閥貴族與下層人民那樣等級森嚴、隔絕嚴厲,這種社會階層的特征也相當清晰地折射在中國山水畫上:人與自然那種娛悅親切和牧歌式的寧靜,成為它的基本音調(diào)。即使點綴著負薪的樵夫、泛舟的漁父,這也依然只是一幅掩蓋了人間各種痛苦和不幸,懶洋洋、慢悠悠的自然經(jīng)濟下農(nóng)村的理想圖畫。
          與現(xiàn)實生活相適應的哲學思潮,則可說是形成這種審美趣味的主觀因素。禪宗從中晚唐到北宋愈益流行,其教義與中國傳統(tǒng)的老莊哲學對自然的態(tài)度有相近之處,它們都采取了一種準泛神論的親近立場,要求自身與自然合為一體,希望從自然中吮吸靈感或了悟,來擺脫人事的羈縻,獲取心靈的解放。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轉(zhuǎn)瞬即逝的人世奢華,順應自然勝過人工造作,丘園泉石長久于院落笙歌……它們構(gòu)成了中國山水畫發(fā)展成熟的思想條件。
    (摘編自李澤厚《美的歷程?宋元山水意境》)      材料二
          自我們今天能夠見到的最古老的山水畫——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開始,中國畫家就沒打算規(guī)規(guī)矩矩地畫山。中國畫里的山,像佛塔,像蘑菇,像城堡,也像教堂。古人畫山,表現(xiàn)出充分的任性,所以中國山水畫,從來不是客觀的地貌圖像,即使作者為他的山水注明了地址,也幾乎看不出是什么地方。
          中國古人從來不以一種“客觀”的精神對待山川河流、宇宙世界。中國古人的精神世界,沒有像西方那樣,經(jīng)歷過“主”“客”二分,世界沒有分裂成“主體”和“客體”兩個部分,而外部世界(自然)也沒有成為與主觀世界(自我)相對(甚至對立)的概念,不是一個獨立于自我之外的“他者”,因此也不僅僅是一個“看”的對象。自然就是自我,二者如身體發(fā)膚,分割不開,如莊子所說:“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贝笄澜?,變化萬千,一滴水、一粒沙、一片葉、一只鳥,其實都是人類感覺器官的延伸。這種“天人合一”的觀念,幾乎構(gòu)成了中國古代思想和藝術(shù)的核心觀念。
          徐復觀在《中國藝術(shù)精神》里說“中國的風景畫較西方風景畫早出現(xiàn)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相信這只是一種大而化之的說法,實際上,古代中國沒有風景畫——在古代中國人的心里,山水不只是風景,山水畫也不是風景畫。風景是身體之外的事物,是“觀看”的對象,山水則是心靈奔走的現(xiàn)場——山重水復中,既包含了痛苦的體驗,也包含著愿望的實現(xiàn)。人不是外置于“風景”,而是內(nèi)化于“風景”,身體是“風景”的一部分,“風景”也是身體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因此,“風景”就不再是“風景”,中國人將它命名為:山水。山水不是山和水的簡單組合,或者說,它不只是一種純物質(zhì)形態(tài),而是一種精神的體現(xiàn)。正因如此,在千年之后,我們得以透過古人的畫卷,看見形態(tài)各異的山水,比如董源的圓轉(zhuǎn)流動,范寬的靜穆高遠,王希孟的青春浪漫,趙孟頫的明凈高古。
    (摘編自祝勇《故宮的古物之美》)(1)下列關(guān)于“中國山水畫”的表述,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在中唐前后,社會生活發(fā)生重要變化,宗教意識逐漸衰淡,人世景物日漸有了自己的現(xiàn)實品格,山水也成為了獨立的審美對象。
    B.山水畫契合了當時地主士大夫們的思緒和觀念:滿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長久保持和固定,從而將整個封建農(nóng)村理想化、牧歌化。
    C.在宋朝,大批士大夫由野而朝,自然山水滿足了他們心理和情感上的需要,這是山水畫成熟于城市生活發(fā)達的宋代的全部原因。
    D.審美趣味的變化是社會變異的反映,與現(xiàn)實相適應的哲學思潮是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觀因素。禪宗的流行帶來了山水畫的成熟。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門閥貴族不同于由鄉(xiāng)村而城市的地主士大夫,他們與下層人民隔絕嚴厲,鄉(xiāng)村并未成為這一階層普遍的情感寄托。
    B.中國山水畫追求主客一體,西方風景畫主客二分,在西方畫家眼中,風景只是他們觀看的對象,并不寄予主觀感情。
    C.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圖》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山水畫,體現(xiàn)了中國山水畫的特色,畫家的精神內(nèi)化于自然山水之中。
    D.董源、范寬、王希孟、趙孟頫畫作中的山水形態(tài)各異,畫作風格不一,作品中的山水體現(xiàn)了他們各自不同的精神。
    (3)下列題畫詩,與材料一畫線句中的“基本音調(diào)”最契合的一項是
     

    A.乞求無得束書歸,依舊騎驢向翠微。滿面風霜塵土氣,山妻相對有牛衣。
    B.寒玉蕭蕭風滿枝,新泉細火待茶遲。自驚歲暮瀕臨鏡,只恐紅顏減舊時。
    C.水影山光翠蕩磨,春風波上聽漁歌。垂垂煙柳籠南岸,好著輕舟一釣蓑。
    D.丑石半蹲山下虎,長松倒臥水中龍。試君眼力看多少,數(shù)到云峰第幾重。
    (4)材料一提及“歐洲風景畫”,材料二提及“西方風景畫”,在文中各有何作用?
    (5)游客在故宮參觀時,發(fā)現(xiàn)中國山水畫與現(xiàn)實風景并不完全吻合。根據(jù)材料一、二,解釋形成這一藝術(shù)特點的原因。

    組卷:31引用:6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3)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知事下鄉(xiāng)
    [法]阿爾豐斯?都德
          知事先生出巡去了。馭者導前,仆從隨后,一輛知事衙門的四輪輕車,威風凜凜地,一徑奔向那共阿非。因為這一天,是個重要的紀念日,所以知事先生,打扮得分外莊嚴。你看他身披繡花的禮服,頭頂折疊的小冠,褲子兩旁,貼著銀色的徽帶,連著一把嵌螺細柄的指揮刀。在他的膝上,正攤著一本皮面印花的大護書。知事先生端坐四輪車內(nèi),面上堆著些愁容,只管向那皮面印花的大護書出神;他一路想,幾時他到了那共阿非,見了那里的百姓們,總免不了要有一番漂亮而動聽的演說:“諸位先生,諸位同事們……”知事先生,把這兩句話,周而復始地,足足念了二十余次,可是總生不出下文。
          四輪車內(nèi)的空氣,熱不可當!道上的灰塵,在正午的陽光下,興奮奔騰地跳舞。道旁的樹林,一齊遮著白灰,只聽得整千整萬的蟬聲,遙遙地在那里問答。
          知事先生,正在納悶的當兒,忽然瞥見了一叢小的櫧樹林,在山坡的腳下,招展著樹枝,好像正笑嘻嘻地歡迎他。
          知事先生,居然中了誘惑了。他一面吩咐仆人們停車;一面從四輪車里,跳了下來,徑自走進那片小的櫧樹林里。
          樹林里,有成群的鳥兒,在頭上唱歌;有無數(shù)的清泉,在草地上流淌;還有紫堇花,在旁邊發(fā)香……他們瞧見知事先生,和他一條這樣體面的褲子,一本皮面的印花的護書,登時大起恐慌。那鳥兒,一齊停止了歌唱;那泉兒,也不敢再作聲了;那紫堇花們,更是急得低著頭,向地下亂躲……這些小東西們,自從出世以來,從沒有見過一個縣知事,在這光景里,大家都私下地互通猜度:這樣體面的褲子的主人,究竟是一位什么人物?
          知事先生,對于如此寂靜而清涼的樹林,頭腦清醒不少。他撩起了衣裳,摘下了帽子,在一塊草地上,端端正正地坐下,把皮面印花的護書,張開了放在膝上,又向那護書里面,抽出一張四六開的大紙。
    “這竟是一位美術(shù)家呀!”那秀眼鳥先開口說。
    “否,否,”接著說的是一只鶯鳥,“這哪里會是美術(shù)家,你沒看見他褲子上的徽帶嗎?照我來看,十之八九,還是一位貴族哩?!?br />“也不是美術(shù)家,也不是貴族,”一只老黃鶯搶著來打斷他們倆的辯論,它曾經(jīng)在那知事衙門的花園里,足足唱了一個春天的歌?!爸挥形抑溃@是一個縣知事呀?!?br />      這時那些細微的語聲,不知不覺地漸漸地放縱起來了。
    “這原來是一個縣知事!這原來是一個縣知事!”
          一會兒,紫堇花發(fā)問:“他可含有什么惡意?”
    “一點兒也沒有?!蹦抢宵S鶯兒接著答復。
          于是那些鳥兒們,重新一個個地,去恢復它們的唱歌;那些泉兒們,照常在草地上,汩汩地流;那些紫堇花們,也依舊放著膽去發(fā)它們的香氣……在這喧嘩而又清涼的林子間,知事先生,又起了念頭,要繼續(xù)去籌備他的演說了。
          不料還沒起頭,身旁突然傳來了笑聲。知事先生側(cè)頭看時,只見一只黃綠色的啄木鳥,歇在他的帽子頂上,嬉皮賴臉地,正向著他笑。知事先生,把肩胛一聳,露出不屑睬它的意思,哪知道那啄木鳥很不知趣,索性大聲地唱將起來。
          知事先生,氣噓噓地漲紅了臉,一面隨意做個手勢趕開那頑皮的畜生;一面加上些氣力,回頭來重新于他的本行:“諸位先生,諸位同事們……”
          但是事有不巧,那啄木鳥方面的交涉,才剛結(jié)束,一叢小弱的紫堇花們,覷著知事先生思緒繚亂的當兒,也一起翹起了它們軟絨絨的枝兒,和著一種甜而且柔的語氣,沙沙地唱起歌來。于是一唱百和,那些泉兒們,登時就在他的腳下,潺潺地奏起一種文雅的音樂;那些秀眼鳥兒,也在他頭頂?shù)臉渲ι希贡M畢生的本領,唱出一闋優(yōu)美的調(diào)子;其余樹林周圍、上下左右一切的東西,沒有一個不是效尤著,全體一致地來阻止知事先生演說的起草。
          知事先生,他未始沒有意思,想擺脫這些妖媚的蠱惑,可是他辦不到了。他只得低下頭來,繼續(xù)去籌劃他的演說:“諸位先生,諸位同事們……”
          ……
          此刻,知事先生正舒舒服服偃仰在草地上,鼻孔里熏醉了香味,耳朵里充滿了歌聲,他衣服上華美的裝飾被暫時解去,他正打算把已成的演說,艾艾……艾艾地,從頭再述兩三回:
    “諸位先生,諸位同事……”
    (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寫知事出巡,打扮莊嚴隆重,結(jié)尾寫知事舒服偃仰,解去華美裝飾,前后對比,說明知事已擺脫了繁瑣禮儀的束縛。
    B.人和生物之間不可能直接對話,知事跟林中動植物的交流,主要是借助擬人手法來完成的,展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
    C.文章以補敘的方式,借老黃鶯親身經(jīng)歷來點明知事先生的身份,既豐富了人物形象,又凸顯了小說主題,可謂匠心巧運。
    D.對儲樹林間生物的描繪,小說除借助多種修辭手法,還調(diào)動了人的各種感官,寫得生動優(yōu)美、形象鮮活、生機盎然。
    (2)文中四次出現(xiàn)“諸位先生,諸位同事們……”的字樣,分別表現(xiàn)了知事先生不同的心情,下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次,拘囿在四輪馬車內(nèi),苦于無下文,心情氣悶煩躁。
    B.第二次,進入林子,頭腦清醒不少,但受干擾,惱羞成怒。
    C.第三次,置身樹林,面對干擾,無可奈何,只得隨遇而安。
    D.第四次,融入自然,獲得靈感,籌劃出演說稿,輕松愉悅。
    (3)與一般小說相較,《知事下鄉(xiāng)》獨具特色,雖微波屢興,但總體上平和推進,呈現(xiàn)出一種詩意化的美感。請結(jié)合文本談談你對這一特色的理解。
    (4)莊子的《齊物論》中有“天地與我共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之說,《知事下鄉(xiāng)》雖是外國小說,但其間也包蘊了中國古代的這種哲學思想,請結(jié)合作品,具體分析。

    組卷:39引用:9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魏文帝黃初四年春三月,漢主病篤,命丞相亮輔太子。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绷撂槠唬骸俺几也唤?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2">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jié),繼之以死!”五月,太子禪即位,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亮將入寇,與群下謀之。丞相司馬魏延曰:“聞夏侯楙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直從褒中出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绷烈詾榇宋S?,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始,亮使趙云、鄧芝為疑兵據(jù)箕谷,而身率大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號令明肅。魏以漢昭烈②既死,是以略無備豫,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初,越巂太守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亮深加器異。漢昭烈臨終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猶謂不然,及出軍祁山,以謖督諸軍在前,與張郃戰(zhàn)于街亭。謖違亮節(jié)度,舉措煩擾,舍水上山,不下?lián)?。郃絕其汲道,大破之,士卒離散。亮乃收謖下獄,殺之。亮自臨祭,為之流涕。蔣琬謂亮曰:“昔楚殺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計之士,豈不惜乎!”亮流涕曰:“孫武所以能制勝于天下者,用法明也。是以楊干亂法,魏絳戮其仆。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復廢法,何用討賊邪!”……是時,趙云、鄧芝兵亦敗于箕谷?;騽窳粮l(fā)兵者,亮曰:“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賊,而不破賊,乃為賊所破,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 今欲減兵省將,明罰思過,校變通之道于將來。若不能然者,雖兵多何益?自今已后,諸有忠慮于國,但勤攻吾之闕,則事可定,賊可死,功可蹺足而待矣?!庇谑强嘉?,甄壯烈,引咎責躬,布所失于境內(nèi),厲兵講武,以為后圖,戎士簡練,民忘其敗矣。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諸葛亮出師》,有刪改)【注】①橫門:長安城北西側(cè)第一門。②漢昭烈:指劉備。③得臣:春秋楚人。曾率楚軍圍宋,與救宋之晉、齊、秦聯(lián)軍戰(zhàn)于城濮,楚軍潰敗,被楚成王賜死。④文公:名重耳,春秋時晉國國君。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聞夏侯楙/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直從褒中出/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
    B.聞夏侯楙/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直從褒中出/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
    C.聞夏侯楙/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直從褒中出/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
    D.聞夏侯楙/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直從褒中出/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棄城/逃走/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嗣子,中國古代帝王繼任者的稱謂,后泛指太子,此處指劉禪。
    B.股肱,股指大腿,肱指手臂,此處指輔佐君主的重臣。
    C.邸閣,中國古代官府設立的用以儲存糧食等物資的倉庫。
    D.四海,意同“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中的“四?!?,泛指天下。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漢主看中諸葛亮的超群之才,曾在病重時交代他:假如劉禪可以輔助的話就輔助他;假如劉禪沒有才能,諸葛亮可自已取而代之
    B.諸葛亮認為魏延一舉平定咸陽以西的計劃很危險,不如安穩(wěn)地經(jīng)由寬廣平坦大道奪取隴右,而不用擔心意外,所以沒采用魏延之計。
    C.蔣琬認為天下未平就殺害有才能、計謀的人很可惜,諸葛亮便用孫武制勝于天下和魏絳斬殺楊干的事例進行了強有力的反駁。
    D.諸葛亮在祁山、箕谷之敗后沒有盲目增加兵員,而是認真反思原因并制定了賞罰分明、磨礪士兵、講習武藝等一系列舉措以求成功。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魏以漢昭烈既死,是以略無備豫,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
    ②今欲減兵省將,明罰思過,校變通之道于將來。
    (5)諸葛亮執(zhí)行軍法處死馬謖,為何祭吊時卻流下眼淚?請結(jié)合文章分析原因。

    組卷:41引用:5難度:0.6

四、語言文字運用(11分)(本題共1小題,11分)

  • 9.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音樂可作為美育手段的心理依據(jù)是因為其獨有的感染力。①
     
    ,這種聲音藝術(shù)是運用音響、節(jié)奏和旋律塑造藝術(shù)形象的。當音樂的節(jié)奏和旋律變化通過聽覺器官傳入大腦,經(jīng)過大腦的分析綜合后,②
     
    :有愉悅的,也會有令人心煩厭惡的。
          和其他藝術(shù)一樣,健康的音樂能帶給人審美享受,影響著人們的意志、品格、情操,具有感化人、塑造人、拯救人的作用。正是③
     
    ,音樂也就被稱贊為最為流動,最為韻律,最為光彩化的語言。它能深刻地反映客觀現(xiàn)實,揭示人的道德世界的美和莊嚴,給人以精神的慰藉、澄澈和凈化。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文中畫波浪線處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組卷:1引用:8難度:0.7

五、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生活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大峽谷中的雕用一種特殊的樹枝筑巢。這種被稱為“鐵樹”的樹枝不但十分堅硬,而且還生長著許多刺,使得雕巢能夠牢固地建在峽谷的懸崖上,巢建好后,雌雕還要在上面鋪上樹葉、羽毛、雜草,防止幼雕被刺扎傷。
          隨著幼雕的漸漸長大,雌雕開始撤去巢內(nèi)的樹葉、羽毛等物,讓樹枝的尖刺顯露出來。
          巢變得沒從前那么舒適了,幼雕紛紛躲到巢的邊緣。這時,雌雕就逗引它們離開巢穴。一旦幼雕離巢后向下墜落,它們就拼命地撲打著翅膀阻止墜落,接下來的事情對于雕來說再自然不過了——它們開始飛行。
          閱讀上述材料,請根據(jù)你的理解,自選一個角度,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主立意,自定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組卷:2引用:1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