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xué)年湖南省邵陽市隆回二中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宋祁《玉樓春》詞有句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崩顫O《笠翁余集》卷八《窺詞管見》第七則別抒己見,加以嘲笑:“此語殊難著解。爭斗有聲之謂‘鬧’;桃李‘爭春’則有之,紅杏‘鬧春’,余實未之見也?![’字可用,則‘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蘇軾少作《夜行觀星》有一句“小星鬧若沸”,紀(jì)昀《紀(jì)評蘇詩》在句旁抹了一道墨杠子,加批:“似流星矣?!边@表示他不懂蘇軾那句,以為它像司空圖《司空表圣文集》卷四:“亦猶小星將墜,則芒焰驟作,且有聲曳其后。”宋人詩文里常把“鬧”字來形容無“聲”的景色。宋祁的詞句和蘇軾的詩句都是“通感”或“感覺挪移”的例子。
          在日常經(jīng)驗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個官能的領(lǐng)域可以不分界限。顏色似乎會有溫度,聲音似乎會有形象,冷暖似乎會有重量,氣味似乎會有鋒芒。諸如此類在普通語言里經(jīng)常出現(xiàn)。譬如我們說“光亮”,也說“響亮”,把形容光輝的“亮”字轉(zhuǎn)移到聲響上去,正像拉丁語以及現(xiàn)代西語常說的“黑暗的嗓音”“皎白的嗓音”,就仿佛視覺和聽覺在這一點上有“通財之誼”。培根曾說,音樂的聲調(diào)搖曳和光芒在水面浮動完全相同,“那不僅是比喻,而且是大自然在不同事物上所印下的相同的腳跡”。那可以算是哲學(xué)家對通感的巧妙的描寫。
    (摘編自錢鍾書《通感》)
    材料二
    《荷塘月色》富有詩情畫意。朱自清先生以詩人的靈敏的觸覺去感受荷塘月色,不但游目騁懷地觀摩,而且嚴(yán)辨淄澠地品味,從而細致地描繪了令人“驚異”的“無邊的荷香月色”。
          作者寫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寫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層次里復(fù)有層次,使整個畫面有立體感、滲透感;其中動靜、虛實、濃淡、疏密,是畫意的設(shè)置,也是詩情的安排?!逗商猎律愤\用的手法是多樣的。有鮮明的比喻,有明顯的對比,有強烈的襯托,有生動的擬人。但更令人贊賞的是,由于作者對描寫對象有極其深刻的體會,因此突破一般經(jīng)驗而產(chǎn)生一種奇特而新穎的手法,即古典詩歌中常有的“通感”的藝術(shù)手法,這種出神入化的藝術(shù)處理手段,在現(xiàn)代散文創(chuàng)作中是不多見的?!逗商猎律访鑼懙募?,來自作家對客觀物象觀察的細,體味的細。僅以對蟬聲這一細節(jié)的描寫就足以說明問題。由于有些讀者提出異議,以為月夜不應(yīng)有蟬鳴,因此朱自清請教了好些人,最后還是親自體察,“又有兩回親耳聽到月夜的蟬聲”,才打消了修改的念頭,因此他深深地體會到“觀察之難”,以為不能“由常有的經(jīng)驗作概括的推論”。整篇《荷塘月色》均體現(xiàn)了作者這種縝密審察的創(chuàng)作精神,他不但對荷塘作整體的揣摩,而且作局部的審視,時而以荷塘為主景,月色為背景,時而以月色為主景,荷塘為背景,時而摹寫花葉,時而描繪岸柳,時而淡勾云彩,時而輕描樹影,層層鋪陳,步步開拓,細膩地展現(xiàn)了荷塘月色之令人“驚異”之美。朱自清還認為“花和光固然是詩,花和光以外也還有詩”“山水田野里固然有詩……任一些顏色,一些聲音……一些味覺,一些觸覺,也都可以有詩”。藝術(shù)家的任務(wù)就是要以敏銳的感覺去發(fā)現(xiàn)這些“詩”。從《荷塘月色》里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正是這樣努力去發(fā)掘蘊含在大自然里的這些“詩”,運用各種藝術(shù)手法極力摹寫了月夜荷塘的聲、光、色、味,從而創(chuàng)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
    《荷塘月色》除了描寫技巧有獨到之處外,語言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語言的最大特點是自然新穎,如他自己所主張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歐化的口語”來繪神狀態(tài)、表情達意。優(yōu)美的藝術(shù)境界是要通過高質(zhì)量的語言來實現(xiàn)的,所以凡杰出作家無不重視語言的鍛煉。《荷塘月色》的語言藝術(shù)確實達到了如作者所追求的“順口”“順耳”“順眼”的境地。
    《荷塘月色》之無限動人,還在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那輕紗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當(dāng)時微妙的心思。作者緣情寫景,以景襯情,使作品不僅具有繪畫美,而且富有情趣美。
    (摘編自劉泰隆《荷香月色,詩情畫意》)
    材料三
          1920年以后,朱自清的家境已經(jīng)非常慘淡,因為貧窮,家庭失和。1922年,朱自清帶妻兒回揚州,打算與父母和解,結(jié)果不僅沒有解決矛盾,反而加深了精神上的痛苦。1927年暑假中,朱自清想回揚州,但是又怕難以和父親和解,猶豫不定,因而有“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之語。這證明朱自清在漫步荷塘?xí)r感到的自由,在性質(zhì)上是一種倫理的自由,是擺脫了作為丈夫、父親、兒子潛意識里的倫理負擔(dān),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沒有直接關(guān)系的。這樣的解釋,如果不是更加切近朱自清的本意,至少也是揭示了比較深刻的心理和藝術(shù)的奧秘。朱自清自己也曾表示“只有參加革命或者反革命,才能解決自己的惶惶然”,但是他“只是在行為上主張一種日常生活的中和主義”,“妻子兒女一大家,都指著我生活”,“還是別提超然為好”,“最終的選擇還是‘暫時逃避’”。當(dāng)然這種逃避是不輕松的:“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上,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團亂麻,也可說是一團火。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這些表明朱自清因為考慮到妻子孩子的責(zé)任問題,而不能絕對自由地作政治的抉擇。
    (摘編自孫紹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倫理的自由》)(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漁與紀(jì)昀兩位大家的認識有點少見多怪,說明古人對“通感”的認識還存有分歧。
    B.“通財之誼”原指交情甚篤的朋友之間的錢財往來,文中指各個官能的領(lǐng)域不分界限。
    C.“通感”的手法在現(xiàn)代散文創(chuàng)作中較少運用,《荷塘月色》中則運用得巧妙、奇特、新穎。
    D.“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中的“這幾天”應(yīng)該有所指,孫紹振順著此思路得出新結(jié)論。
    (2)下列語句中,可以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二中的“通感”觀點的一項是
     

    A.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B.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
    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D.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
    (3)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讀者憑常有的經(jīng)驗質(zhì)疑朱自清散文中關(guān)于“月夜蟬聲”的描寫,表明作家寫作時不能憑想象,要親自體察。
    B.《荷塘月色》之所以富有詩意,是因為朱自清以敏銳的感覺發(fā)現(xiàn)了荷塘月色中的“詩”。
    C.朱自清提倡文學(xué)語言要“順口”“順耳”“順眼”,他的《荷塘月色》確實做到了。
    D.對《荷塘月色》所表達的“自由”,不能僅從政治的角度理解,也可以從倫理的角度理解。
    (4)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引用了朱自清本人的觀點,這樣寫有哪些好處?
    (5)材料二是從哪幾個方面賞析《荷塘月色》的?請簡要概括。

    組卷:12引用:4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我與地壇(節(jié)選)
    史鐵生
          現(xiàn)在讓我想想,十五年中堅持到這園子來的人都是誰呢?好像只剩了我和一對老人。
          十五年前,這對老人還只能算是中年夫婦,我則貨真價實還是個青年。他們總是在薄暮時分來園中散步,我不大弄得清他們是從哪邊的園門進來,一般來說他們是逆時針繞這園子走。
          男人個子很高,肩寬腿長,走起路來目不斜視,胯以上直至脖頸挺直不動;他的妻子攀了他一條胳膊走,也不能使他的上身稍有松懈。女人個子卻矮,也不算漂亮,我無端地相信她必出身于家道中衰的名門富族;她攀在丈夫胳膊上像個嬌弱的孩子,她向四周觀望時總含著恐懼,她輕聲與丈夫談話,見有人走近就立刻怯怯地收住話頭。兩個人的穿著都算得上考究,但由于時代的演進,他們的服飾又可以稱為古樸了。我什么時間都可能來,他們則一定是在暮色初臨的時候。他們逆時針繞這園子一周,然后離去。
          曾有過一個熱愛唱歌的小伙子,他也是每天都到這園中來,來唱歌,唱了好多年,后來不見了。他的年紀(jì)與我相仿,他多半是早晨來,唱半小時或整整唱一個上午,我們經(jīng)常在祭壇東側(cè)的小路上相遇,我知道他是到東南角的高墻下去唱歌。他反反復(fù)復(fù)唱那么幾首歌。文化革命沒過去的時候,他唱“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文革”后,他唱《貨郎與小姐》中那首最為流傳的詠嘆調(diào)。“賣布——賣布嘞,賣布——賣布嘞!”這開頭的一句他唱得很有聲勢,在早晨清澈的空氣中,貨郎跑遍園中的每一個角落去恭維小姐。“我交了好運氣,我為幸福唱歌曲……”然后他就一遍一遍地唱,不讓貨郎的激情稍減。依我聽來,他的技術(shù)不算精到,在關(guān)鍵的地方常出差錯,但他的嗓子是相當(dāng)不壞的,而且唱一個上午也聽不出一點疲憊。太陽也不疲憊,把大樹的影子縮小成一團,把疏忽大意的蚯蚓曬干在小路上,將近中午,我們又在祭壇東側(cè)相遇,他看一看我,我看一看他,他往北去,我往南去。日子久了,我感到我們都有結(jié)識的愿望,見了面我們都放慢腳步,想多說幾句,但仍然是不知從何說起,便互相笑笑各走各的路了。但是我們沒有再見,那以后,園中再沒了他的歌聲,我才想到,那天他或許是有意與我道別的,也許他考上了哪家專業(yè)文工團或歌舞團了吧?真希望他如他歌里所唱的那樣,交了好運氣。
          還有一些人,我還能想起一些常到這園子里來的人。有一個老頭,算得一個真正的飲者,他在腰間掛一個扁瓷瓶,瓶里當(dāng)然裝滿了酒,常來這園中消磨午后的時光。等你看過了他卓爾不群的飲酒情狀,你就會相信這是個獨一無二的老頭。他的衣著過分隨便,走路的姿態(tài)也不慎重,走上五六十米路便選定一處地方,一只腳踏在石凳上或土埂上或樹墩上,解下腰間的酒瓶,解酒瓶的當(dāng)兒瞇起眼睛把一百八十度視角內(nèi)的景物細細看一遭,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倒一大口酒入肚,把酒瓶搖一搖再掛向腰間,平心靜氣地想一會什么,便走下一個五六十米去。
          還有一個捕鳥的漢子,那歲月園中人少,鳥卻多,他在西北角的樹叢中拉一張網(wǎng),鳥撞在上面,羽毛戧在網(wǎng)眼里便不能自拔。他單等一種過去很多而現(xiàn)在非常罕見的鳥,其他的鳥撞在網(wǎng)上他就把它們摘下來放掉,他說已經(jīng)有好多年沒等到那種罕見的鳥,他說他再等一年看看到底還有沒有那種鳥,結(jié)果他又等了好多年。還有一個人,是我的朋友,他是個最有天賦的長跑家,但他被埋沒了。他因為在“文革”中出言不慎而坐了幾年牢,出來后,苦悶極了,便練習(xí)長跑。那時他總來這園子里跑,我用手表為他計時。第一年他在春節(jié)環(huán)城賽上跑了第十五名,他看見前十名的照片都掛在了長安街的新聞櫥窗里,于是有了信心。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可是新聞櫥窗里只掛了前三名的照片,他沒灰心。第三年他跑了第七名,櫥窗里掛前六名的照片,他有點怨自己。第四年他跑了第三名,櫥窗里卻只掛了第一名的照片。第五年他跑了第一名-他幾乎絕望了,櫥窗里只有一幅環(huán)城賽群眾場面的照片。那些年我們倆常一起在這園子里待到天黑,開懷痛罵,罵完沉默著回家,分手時再互相叮囑:先別去死,再試著活一活看。不見他已有好幾年了,現(xiàn)在他和妻子和兒子住在很遠的地方。
          這些人現(xiàn)在都不到園子里來了,園子里差不多完全換了一批新人。十五年前的舊人,現(xiàn)在就剩我和那對老夫老妻了。有那么一段時間,這老夫老妻中的一個也忽然不來,薄暮時分唯男人獨自來散步,步態(tài)也明顯遲緩了許多,我懸心了很久,怕是那女人出了什么事。幸好過了一個冬天那女人又來了,兩個人仍是逆時針繞著園子走,一長一短兩個身影恰似鐘表的兩支指針;女人的頭發(fā)白了許多,但依舊攀著丈夫的胳膊走得像個孩子。“攀”這個字用得不恰當(dāng)了,或許可以用“攙”吧,不知有沒有兼具這兩個意思的字。
    (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寫熱愛唱歌的小伙子每天到園中反復(fù)唱那么幾首歌,并列舉了歌名,這些內(nèi)容表現(xiàn)了他練歌不怕疲憊、態(tài)度認真又充滿生活激情。
    B.文中飲酒的老者頗像一個其貌不揚的江湖俠客,他卓爾不群的飲酒情狀和不算慎重的走路姿態(tài),暗示著他深厚的武學(xué)淵源和不俗身份。
    C.有天賦卻被埋沒的長跑家是作者的朋友,他不幸的人生境遇是他發(fā)奮跑步的重要原因,作者和他既有情緒的共鳴,又能互相寬慰支撐。
    D.十五年來,一對老夫妻和作者都堅持到園中來,老夫妻中的妻子忽然不來散步,這引起作者的擔(dān)心;那女人回來了,又令作者感到安心。
    (2)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想想十五年到園子來的人都是誰開頭,確定了全文的描寫角度,即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敘寫地壇,敘述語調(diào)既平靜又客觀。
    B.“貨郎跑遍園中的每一個角落去恭維小姐”一句生動形象地寫小伙子練唱《貨郎與小姐》的詠嘆調(diào)情緒飽滿,走到哪里就唱到哪里。
    C.文章景物描寫不多卻頗為傳神,“太陽也不疲憊,把大樹的影子縮小成一團”,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寫出樹影從早晨到正午細膩的變化。
    D.作者行文講究前后照應(yīng),文章以十五年前,還算是中年的一對夫婦起筆;又以十五年后,這對夫婦已步人老年收束,首尾圓合結(jié)構(gòu)嚴(yán)謹。
    (3)本文介紹了園中的很多人,卻并未給讀者帶來堆砌繁冗之感,請從選材的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4)有人說,《我與地壇》的本質(zhì)是一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文尾作者說“試著活一活看”,請結(jié)合園中人分析是哪幾種生活狀態(tài)帶給人“活”的希望。

    組卷:30引用:10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6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林語堂曾說:“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闭撋⑽模c歐陽修并稱“歐蘇”;論詩作,他與黃庭堅并稱“蘇黃”;①_______,他與辛棄疾并稱“蘇辛”;論書法,他被尊為“宋四家”之首;論繪畫,他的畫作有極高的造詣。
          這樣一位才華橫溢、具有家國情懷的人,“奮厲有當(dāng)世志”,官居禮部尚書,但剛正不阿、秉言直書的性格,使他仕途多舛,幾次被貶,一生的大部分時間②______,讓人欽佩的是,蘇東坡在精神上擺脫了得失的痛苦,以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世事滄桑變化,在坎坷中獨享清趣,在清淡中品嘗滋味,在絕境中活出精彩。
          他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襟懷,也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睿智思辨;他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fēng)流人物”的豪邁氣象,有“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高雅脫俗,也有“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的浩蕩氣節(jié)。③______ 北宋乃至中國文化將會失去多少光彩!縱然人生如須臾一瞬,蘇東坡的精神卻獲得了永生。
          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dāng)?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yán)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組卷:0引用:1難度:0.5

四、作文(60分)

  • 8.閱讀以下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項閱讀調(diào)查顯示,有相當(dāng)比例的成年人傾向于傳統(tǒng)紙質(zhì)圖書閱讀。他們覺得“讀書”這種閱讀方式不僅有儀式感,而且更能引發(fā)讀者深入思考;也有不少成年人則傾向于電子閱讀,覺得“讀屏”更加方便快捷。對此,有人認為“讀屏”意味著碎片化的淺閱讀,有人則不以為然,認為兩種閱讀方式可以其存融合,相得益彰。
          對于“讀屏”和“讀書”兩種閱讀方式你是怎么看的?請就此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選準(zhǔn)角度,明確論點,論據(jù)充分,至少使用2種論證方法,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6引用:4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