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四川省資陽市高考語文一診試卷

發(fā)布:2024/12/26 3:3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①勞動是文學表達和敘事的重要內容之一。普通人的日常勞動生活及其經驗本身有其自足的價值和意義,并成為文學敘事的中心。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具有也具備獨立的審美特性,因此勞動作為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入了文學敘事的視野。
          ②古代的勞動與其說是社會分工的結果,不如說是自然分工的結果。當時的勞動指的是身體勞動,其過程是身體與自然能量交換的過程,目的是換取所需要的生活材料,在這個過程中,人與自然幾乎融為一體,人的大部分的遭遇都源于自然,藝術層面的表達即人對自然的模仿。古代的勞動時間和休閑時間有明顯的界限,農民沒有時間觀只有時令觀(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人們遵循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產規(guī)律。勞動經驗大部分是源自田間地頭、山水田園的自然經驗?!对娊?芣首》中的“采采芣苜,薄言桔之。采采芣苢,薄言擷之”,描寫出了勞動的真實場景,充滿了勞動的歡欣,洋溢著勞動的熱情。對古代勞動經驗的文學表達是人企圍融入自然的沖動,因而文學更多的依靠抒情主體的情感特結變動來提升整體的意義,帶有濃郁的抒情性。
          ③社會發(fā)展使古代的勞動形態(tài)、勞動時間、勞動經驗、勞動意義都發(fā)生了變化。人不僅可以認識自然,還可以掌握理性從而抵達真理,實現(xiàn)對人精神內部的改造。勞動的目的也變?yōu)闉榱讼麥鐒兿鳌⑾A級性,因此文學敘事和想象就圍繞革命展開?,F(xiàn)代文學(三里清)當代文學《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等,是為了對人精神世界的改造。反抗資產階級勞動并見的方式除了勞動在肉體上予以消滅之外,還包括精神上予以改造。學數(shù)事試圖把勞動有關治經濟學的問題轉化為積極斗爭中的倫理學或者道德哲學的問題。
          ④勞動全面滲透日常生活,它重塑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經驗,同時也重新建構勞動價值感。新的勞動經驗的誕生為文學敘事的想象提供新的情感體驗,為美學范式提供可能性,人們賦予勞動以意義是為了在勞動中尋找人的終極價值。勞動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對于《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而言,它可以表達個人尊嚴和價值;是因為對于《白毛女》中的喜兒及其整個時代而言,勞動夠把“鬼”變成“人”。
          ⑤新時代的勞動,也同樣重要,它為敘事注入了鮮活的經驗,是當下人們?yōu)閷崿F(xiàn)幸福與安逸日常生活的總體理想。互聯(lián)網技術改變了傳統(tǒng)勞動形式,盡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體力勞動形式依然存在,但是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勞動形式變異為“日出而作,日落不息”,或者“日出不作,日落不息”的腦力勞動成為城市勞動群體的主流形式,它尤其盛行于當下城市的青年群體之中。這種勞動形式將古代的體力勞動轉化為現(xiàn)代的腦力勞動,勞動時間的規(guī)定性轉化為模糊性、導致勞動空間的單一性轉化為多樣性、勞動經驗的熟悉性轉化為陌生性。這也成為文學表達的困境之一。勞動的發(fā)展某種程度上催生了文學的變化,也或隱或顯地透露了時代的精神特征。
    (摘選自林芳毅《勞動經驗與文學敘事》,有刪改)(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普通人的日常生產勞動,可以滿足其自身的生活需要,是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成為文學敘事的內容。
    B.古代藝術作品中的勞動其實是人們模仿自然的活動,那時候,人與自然幾乎融為一體,人的大部分遭遇都源于自然。
    C.在現(xiàn)當代文學的勞動敘事中,作家的創(chuàng)作理念只是改造人們思想,突顯倫理學或道德哲學問題,使思想性得以提高。
    D.隨著互聯(lián)網發(fā)展,腦力勞動時間模糊、勞動空間單一、勞動經驗陌生,這就造成了當今勞動敘事文學表達的困境。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宗明義,將勞動這一文學常見母題,放在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分析論述,認識深刻。
    B.文章從勞動形態(tài)、勞動時間、勞動目的等幾方面,闡釋了勞動經驗與文學敘事之間的關系。
    C.文章多處采用舉例論證,例舉《芣苢》直接說明了勞動與自然幾乎融為一體,作品只是對自然的模仿。
    D.文章第④段先寫勞動在生活中的意義,再述新的勞動經驗的價值,最后以具體的事實予以佐證。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勞動看似是社會分工的結果,實際上應是自然分工的結果,用自己的體力換取需要的生活物資。
    B.“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晉人陶淵明躬耕壟畝,他的文學表達融入了自然,帶有濃郁抒情性。
    C.文學來源于生活,透露出時代精神,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當代的勞動敘寫都以現(xiàn)實生活情景為基礎。
    D.文章贊賞古代勞動和休閑有明顯界限,聯(lián)系現(xiàn)實,批評了當今“日出不作,日落不息”的勞動形式。

    組卷:5引用:2難度:0.5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氣象資料顯示,森林火災一般發(fā)生在當天最高氣溫的前后兩小時左右。氣溫高,森林可燃物溫度亦升高,相對濕度減小,水分易蒸發(fā),導致可燃物干燥,易于點燃,火災容易蔓延成災。氣溫變化包括日變化、月變化、年變化等。統(tǒng)計分析表明: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下時發(fā)生森林火災幾率最??;-10-0℃時,發(fā)生森林火災幾率較大;0-10℃時森林火災發(fā)生幾率最大;而11-15℃時相對而言火災減少;15℃以上時森林火災發(fā)生幾率最小。降水量大小也是決定森林火災是否蔓延的重要因素。降水量直接影響空氣相對濕度、干燥程度。干旱季,植被含水量顯著下降,相對濕度較低,容易導致大火發(fā)生,也會造成森林火險期延長,森林火情更嚴重。另外,風力風速是誘導森林火災發(fā)生率提升的關鍵因素,也是導致森林火災蔓延、火災發(fā)展的重要氣象因子。研究表明,大風不僅能加速地表水分蒸發(fā),促使植被干燥,還會讓森林火災燃燒氧氣供給充足,導致火速加快,蔓延加劇。平均風速愈大,大氣亂流就越強,正在燃燒的枯枝落葉被卷起,成為新火源,造成飛火。此外,空氣強烈上升,還可把火焰帶到高處,形成樹冠火,帶給消防人員較大安全隱患。
    (摘自魏書精《氣候變化背景下森林火災發(fā)生規(guī)律研究》,有刪改)材料二:
          森林火災等起因復雜,應對手段也應多元。森林滅火消防車與空中撲救力量、地面撲救力量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一體化滅火技術是森林火災撲救的重要手段。目前國內消防車普遍以小噸位水罐消防車為主,原因是小型化消防車車身較小,機動性強,可適應復雜地形。北方地區(qū),也部分配備有大型履帶式消防車??傮w而言,我國森林滅火消防車種類還較單一,只有部分消防車具備泡沫滅火功能。
          森林滅火劑一般分為長效滅火劑、水添加劑和A類泡沫滅火劑。長效滅火劑通常施加至未燃燒可燃物表面,間接阻止火勢蔓延,即使水完全蒸發(fā)后,滅火劑也可通過抑制火焰燃燒,改變燃燒過程來發(fā)揮作用,亦被稱為長效阻燃劑,其效果通常可維持數(shù)月在國內森林火災撲救中應用較多。水添加劑主要指水凝膠滅火劑,其滅火效能取決于附于燃料表面的厚度,通常水凝膠層越厚,其抗燒性能和阻火能越優(yōu)異,在國內森林消防救援隊伍中配備較廣泛。部分救援隊伍還配備進口水凝膠滅火劑。這類滅火劑能吸收100-1000倍自質量的水,各種性能更為優(yōu)越。A類泡沫滅火劑在國外已廣泛用于固體火災撲救,作為森林滅火劑只是其眾多用途之一。其特點是通過改變水的物理形態(tài),形成滅火泡沫,提高水的黏附力,達到冷卻降溫滅火的目的。國內森林消防救援,這類滅火劑配備不多,應用效果也有待明確。
    (摘編自李巖泉等《森林化學滅火機理與滅火藥劑種類》等資料,有刪改)材料三:
          森林滅火消防方面,美國研制的“奧什科什,不死鳥”重達20t,幾乎可以在任何路面行駛;法國研發(fā)的最大地609是什為林池沫消防車,可在1.2m深水中行駛;烏克蘭研制出一種坦克底盤多管滅火車,其可裝截液態(tài)、膠狀、黏稠、糊狀、粉狀或顆粒狀等不同形態(tài)的滅火荊。森林滅火荊方面,20世紀60年代,陶氏化學就生產了一種新聚合物,該粉末能吸收100-1000倍自質量的水從而形成凝膠,廣泛應用于美國森林火災撲救;時至今日,美國農業(yè)部林業(yè)局合格產品清單中,已有8種長效阻燃劑產品、15種泡沫產品和13種水凝膠類滅火劑產品,技術非常成熟,應用極為廣泛。
    (摘自余威等《我國森林滅火技術裝備應用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一有關內容的梳理,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氣溫高
    導致
    森林可燃物干燥
    造成
    森林火災易發(fā)
    B.降水量
    影響
    空氣相對濕度
    引發(fā)
    森林火情
    C.森林可燃物溫度高
    疊加
    干旱與大風
    延長
    森林火情期
    D.大風
    加劇
    森林火情嚴重性
    增加
    救援人員安全隱患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氣溫高、降水少、風力大極易引起森林火險,針對起因復雜的森林火情,我們的應對手段也應該注重多元。
    B.森林滅火消防車的設計與制造,需要綜合考慮適用地形、滅火設施裝備的安裝、適用地氣候特征等諸多因素。
    C.我國部分森林救援隊還配備了陶氏化學滅火凝膠,這種滅火劑吸水量大,可以廣泛應用于森林火災的撲救。
    D.長效阻燃劑產品被列入美國官方公布的產品清單,可以間接阻止森林火勢的蔓延,應對飛火、樹冠火等火險。
    (3)在林消防裝備方面,我國還需要作出哪些努力?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

    組卷:6引用:1難度:0.2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在雨地里穿行
    劉慶邦
          ①那是什么?又白又亮,像落著滿地的蝴蝶一樣。不是蝴蝶吧?蝴蝶會飛呀,那些爬在風淺草地上的東西怎么一動都不動呢!我走地草地,俯身細看,哦,真的不是蝴蝶,原來是一朵朵白色的花。那是一種奇特的花。
          ②我們去的地方是肯尼亞馬寨鳴拉野生動物保護區(qū),保護區(qū)的面積大約是四百平方公里。在保護區(qū)的邊緣地帶,我注意到了那種大面積的野花。陽光普照的時候,那種野花的亮而自不待言。讓人稱奇和難以忘懷的是,在天低云晴、雨水淅瀝時,花朵表面仿佛生有一層熒光。我禁不住贊嘆:哎呀,真美!
          ③北京已進入初冬,樹上的葉子幾乎落光了。地處熱帶的肯尼亞卻剛剛迎來初夏的雨季。我們出行時,都遵囑在旅行箱里帶了雨傘。熱帶草原的雨水是夠多的。
          ④透過車窗望過去,我發(fā)現(xiàn)當?shù)氐暮谌硕疾淮蛴陚?。煙雨朦朧之中,一個身著紅袍子的人從遠處走過來了,乍看像一株移動的海棠花樹。待“花樹”離得稍近些,我才看清了,那是一位雙腿細長的赤腳男人。他沒打雨傘,也沒穿雨衣,就那么光著烏木雕塑一樣的頭顱,自由自在地在雨地里穿行,任天賜的雨水灑滿他的全身。草地里有一個牧羊人,手里只拿著一根趕羊的棍子,也沒帶任何遮雨的東西。羊群往前走走,他也往前跟跟。羊群停下來吃草,他便在雨中靜靜站立著。當然,那些羊也沒有打傘。那個牧羊人穿的也是紅袍子。
          ⑤我說他們穿的是袍子,其實并沒有袍袖,也沒有袍帶,只不過是一塊長方形的單子。他們把單子往身上一披,兩角往脖子里一系,下面往腰間一裹,就算穿了衣服,簡易得很。他們選擇的單子,多是以紅色基調為主,再配以金黃或寶藍色的方格,都是鮮艷明亮的色彩。臨行前,有人告誡我們,不要穿紅色的衣服,以免引起野生動物的不安,受到野生動物的攻擊。我們穿的都是暗淡的衣服。
          ⑥我們乘坐的裝有鐵柵欄的觀光車在某個站點停下,馬上會有一些人跑過來,向我們推銷他們的木雕工藝品。那些人有男有女,有年輕人,也有上歲數(shù)的老人。他們都在車窗外的雨地里站著,連一個打傘的都沒有。潔凈的雨滴從高空灑下來,淋濕了他們絨絨的頭發(fā),淋濕了他們黑緞子一樣的皮膚,也淋濕了他們的衣服,他們從從容容,似乎一點兒都不介意。我想,他們大概還保留著先民的習慣,作為自然的子民,仍和雨水保持著親密的關系,而不愿與雨水相隔離。
          ⑦成群的羚羊、大象、野牛、獅子、斑馬、角馬、長頸鹿、還有禿鷲、珍珠雞、黃冠鶴等等,雨水使它們如獲甘霖,如飲瓊漿,無不如癡如醉,思緒綿長。你看那成百上千只美麗的黑斑瞪羚站在一起,黃白相同的尾巴搖得像花幾一樣,誰說它們不是在對雨水舉行感恩的儀式呢!有雨水,才會有濕地,有青草,有泉水。雨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一切生物生生不息的保障啊!
          ⑧我們是打傘的。我們把精制的折疊雨傘從地球的中部帶到了地綠的南端。從車里一走下來,我們批把牽打開了,雨點兒很難落到我們身上。有一天,我們住進馬賽馬拉原始森林內的一座座尖頂?shù)姆孔永?。雨下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彩虹出來了,而還在下著。我們去餐廳用早餐時,石板鋪成的小徑雖然離餐廳不遠,但我們人人手里都打著一把傘。餐廳周圍活動著不少猴子,它們在樹上輕捷地攀援,尾隨著我們。我們在地上走,它們等子在樹上走。據說猴子的大腦與人類最為接近,但不打傘的猴子對我們的打傘行為似有些不解,它們仿佛在問:你們拿的是什么玩意兒?你們把臉遮起來干什么?
          ⑨小時候,老家農村,我也從來不打傘。那時傘是奢侈品。夏天午后,我們在水塘里撲騰。天忽然下起了大雨,像瓢潑一樣,塘面上激起根根水柱。光著肚子的我們一點兒都不驚慌,該潛水,還潛水;該打水仗,還繼續(xù)打水仗,似乎比不下雨時玩得還快樂。在大雨如注的日子,我和小伙伴們偶爾也會采一支大片的桐葉或蓮葉頂在頭上。那不是為了蔽雨,是覺得好玩,是一種雨中的游戲。
          ⑩進入都市后,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打起了雨傘。一下雨,我便用傘頂?shù)囊粔K塑料布或尼龍布把自己和雨隔開。我們家多種花色的傘有好多把。然而,下雨的日子似乎越來越少了,雨傘好長時間都派不上用場。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作者連用兩個設問句,問答之間不僅使語言富有靈動感,同時也引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B.在肯尼亞野生動物保護區(qū),花如蝴蝶,人如樹木,通過作者見聞,我們可感受到別樣的異域風情。
    C.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雨傘”,不僅指遮風擋雨的器物,更象征著破壞人與人、人與自然親密關系的隔閡。
    D.異域觀光,作者以行蹤為序,串聯(lián)起自己的生活經歷與生命感悟,時空轉化自然靈活,語言通俗質樸。
    (2)標題“在雨地里穿行”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3)有人說劉慶邦的作品善于“在多維對立表達中彰顯生態(tài)情懷”。請結合本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組卷:1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1小題,1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竹子從筍尖出土就開始了筆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從而略去了許多天下擾攘。竹子作為人格氣節(jié)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離騷》充滿了香草的芳香??上В瓕懙亩际窍驺錆膳现?。他一定離竹林很遠吧,要不_______,向楚懷王表示自己砥節(jié)立行之高潔和安窮樂志異于俗常的格調——以竹子作為喻體,會勝過那些優(yōu)柔的香草,也會使屈原風骨遒勁,不至于_______。當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爭相軒邈,思逐風云,都像梁山好漢單干時那般獨標奇崛。相比于王維在夜間的竹林里又是彈琴又是長嘯,弄得一片喧嘩,我則以為_______。李白就是這般靜靜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肅之物,鄭板橋曾在《蘭竹石圖》上題寫了“各適其天,各全其性”,認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一竿竹就是一個人,心懷素淡,性喜蕭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會有一個位置來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謂風骨,就是內在的支撐。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分析文中畫橫線句子,請從修辭角度簡述其表達效果。

    組卷:5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春天的時候,有人問農夫:“你種玉米了嗎?”農夫回道:“沒,我擔心天不下雨?!庇謫枺骸澳悄惴N棉花沒?”農夫又回道:“沒,我擔心蟲子吃?!痹賳枺骸澳悄惴N了什么?”農夫說:“什么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币粋€人做事總愛瞻前顧后,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就會一事無成。
          以上材料對當代青年頗具啟發(fā)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組卷:20引用:2難度:0.2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