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鄭梁梅高級中學高二(下)期中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30 13:42:58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題3分,共48分)

  • 1.如表歷史史實與歷史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 ?。?br />
    史實 結論
    A 距今170萬年的元謀人門齒化石發(fā)掘 中國是遠古人類的重要發(fā)源地
    B 《周易》中記載黃帝教民種植五谷 西周出現(xiàn)刀耕火種的耕作方式
    C 良渚遺址發(fā)現(xiàn)了大規(guī)模的祭壇和神廟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源地
    D 甲骨文成功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甲骨文是世界已知年代最早的文字
    組卷:10引用:34難度:0.6
  • 2.將百家爭鳴稱之為“哲學的突破”時期的帕森斯注意到,較之其他幾大文明,中國的“突破”顯得最為溫和。其實,就諸子時代而言,固然是中國思想史上的全新時代,卻也絕非簡單的“突破”或“斷裂”。材料強調百家爭鳴(  )
    組卷:10引用:22難度:0.6
  • 3.一位西方學者這樣評價秦始皇:“建立了絕對的專制制度,這一制度以個人親信為基礎,而不考慮世系和教育?!睆娜祟愓挝拿靼l(fā)展的角度看,這一政治轉向的積極意義主要在( ?。?/div>
    組卷:23引用:37難度:0.5
  • 4.從呂思勉《秦漢史》目錄中,看到兩漢的主要社會問題是( ?。?br />
    第六章漢末事跡
    第一節(jié)元帝寬馳
    第二節(jié)成帝荒淫
    第三節(jié)衰帝縱恣
    第七章新室始末
    第四節(jié)新莽事四夷
    第五節(jié)新莽敗亡
    第十章后漢衰亂
    第一節(jié)后漢外戚宦官之禍
    第五節(jié)靈帝荒淫
    第六節(jié)后漢中葉后外患
    第十一章后漢亂亡
    第二節(jié)董卓之亂
    第四節(jié)東諸侯相攻
    ①朋黨之爭與外戚干政
    ②土地兼并與藩鎮(zhèn)割據(jù)
    ③皇帝無能與宦官亂政
    ④社會動蕩與邊疆不安
    組卷:11引用:20難度:0.6
  • 5.如圖為中國古代某一歷史時期形勢示意圖。與此圖相適應的歷史描述是( ?。?br />菁優(yōu)網
    組卷:15引用:11難度:0.7
  • 6.“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變法,歷任太子中……三司使等職。熙寧五年,淮南饑荒,沈括受命巡察,發(fā)放常平倉錢糧,疏通河渠。元豐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富縣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后被貶。晚年移居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隱居夢溪園?!辈牧现猩蚶ǖ慕洑v主要可以用于探究宋代( ?。?/div>
    組卷:6引用:8難度:0.6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4小題,共52分)

  • 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世紀初 中國茶葉進入英國,主要由葡萄牙、荷蘭等轉口
    1637年 東印度公司船只去廣州運茶回英國,直接進口武夷茶
    17世紀中期 飲茶風尚在王室傳播開來;英國詩人埃德蒙沃爾特為此寫詩獻給查理二世,成為歐洲最早的飲茶詩;有關茶的其他文學作品也逐漸出現(xiàn)
    1660年 英國上等茶葉每磅售價10英鎊,其價格之昂貴只有王公貴族才能買得起
    18世紀 東印度公司壟斷中國瓷器的進口,大量中國茶具也輸入英國,中國的瓷茶杯是無把手的,其后英國人學會了制瓷,將茶杯加上了把,又將這一技術傳回中國
    1799年 進入倫敦附近“隨便哪家貧民住的茅舍,都會發(fā)現(xiàn)他們不但從早到晚喝茶,而且晚餐桌上也大量豪飲”
    19世紀初 英國人從中國進口大量茶葉,需支付巨額白銀,為了改變這一不利情況,便將印度的鴉片輸入中國
    1820年 英國人開始在殖民地印度和錫蘭種植茶樹
    1834年 為了搶時間及時運來中國新茶,英國海運公司競相采用快速帆船
    19世紀下
    半期以來
    英國上層社會受法國人影響,按福建方言的發(fā)音叫做Tea;大部分英國人喜歡喝紅茶,習慣將茶葉放在水里煮,喝時加上蔗糖或牛奶,與中國福建飲茶風俗差異大
    ——摘編自沈立新《略論中國茶文化在歐洲的傳播》從材料中提取兩條或兩條以上信息,結合所學知識,擬定一個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釋。(要求:明確寫出所擬論題,闡釋須有史實依據(jù)。)
    組卷:7引用:8難度:0.5
  •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性之惡,其善偽也??蓪W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人群)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使欲必不窮于物,物必不屈于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隆禮貴義者其國治,簡禮賤義者其國亂。禮義生而制法度。法者,治之端也。隆禮至法則國有常。君者,國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隆一而治,二則亂。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
    ——摘編自《荀子》材料二: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表現(xiàn)為“以民本思潮和專制主義為兩翼的百家爭鳴的私學文化”:秦漢以后“定型為以儒學為正宗,兼納百家、釋道的帝國文化”……而在商品經濟有充分發(fā)育的基礎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葉以前的整個中國社會都相當細弱。
    ——馮天瑜等著《中華文化史》材料三:國家有兩種實力,一種是以經濟和軍事力量為基礎的“硬實力”,另一種是通過其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為吸引力的“軟實力”。硬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增長會提高自信心、自負感,以及更加相信與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軟實力更優(yōu)越,并大大增強該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對其他民族的吸引力……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府開始提倡對儒家思想的宣傳,黨的領導人宣稱它是中國文化的“主流”。李光耀把儒家思想看做是新加坡成功的原因,并積極地向世界的其他地方宣揚儒家思想的價值觀。
    ——整理白塞繆爾?亨廷頓的《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1)概括材料一中荀子的觀點。
    (2)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儒家思想成為正統(tǒng)“帝國文化”的原因。
    (3)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軟實力”的認識。
    組卷:0引用:2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6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