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北京二十七中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0/23 19:0:2
一、共10分。
-
1.閱讀非連續(xù)性文本,完成各題。
材料一
茶,起源于中國,初為藥用。人們將茶作為藥用的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茶的藥性較弱,卻具有提神醒腦的功用,因此茶逐步轉為一種飲品。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華夏民族即已開始飲茶,到秦漢時期飲茶之風逐漸傳播開來。至漢代,伴隨著成套茶具的出現(xiàn),飲茶的基本流程得以形成。到了唐代,“茶仙”陸羽著《茶經(jīng)》,對茶道與茶藝進行系統(tǒng)闡述,標志茶文化達到新的高度。在經(jīng)濟文化空前繁榮的宋代,茶文化廣為流傳,點茶和斗茶之風開始興盛。明代,飲茶流程大為簡化,由煎煮法改為沖泡法,促進了花茶、烏龍茶、紅茶等諸多茶種的興起和發(fā)展。到了清代,中國茶已譽滿全球,紅茶、綠茶、青茶、黃茶、黑茶、白茶六大茶類一應俱全。時至今日,茶的種植和加工仍在不斷精進之中。
中華茶文化獨具特色,不僅體現(xiàn)在悠久歷史的種茶、制茶、飲茶等茶事上,更體現(xiàn)在形式多樣的茶禮、茶會、茶宴上。中國自古以來即為“禮儀之邦”,素喜以茶待客,并形成了相應的飲茶禮儀,斟茶禮、持杯禮、座次禮、奉茶禮、叩指禮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華傳統(tǒng)禮儀規(guī)范。在茶會、茶宴方面,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便將“客坐設茶”作為普遍的待客之禮,可見以茶待客的禮儀源遠流長、由來已久。到唐朝,以茶待客已成為全國性的禮俗。例如劉禹錫在《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借茶描述了“客至茶煙起,禽歸講席收。浮杯明日去,相望水悠悠”的離別前的深深留念等等。
茶文化不僅是屬于中國的,也是屬于世界的,它促進東西方文化交融。有著數(shù)千年歷史的中華茶文化,在以茶事、茶禮、茶會、茶宴、茶俗等為代表的行為文化層面,眾彩紛呈、獨具特色、自成體系,不僅保留了既有的特色,而且傳遍五洲,不斷吸收著新元素,生動演繹了東西方文化的交融。正因為如此,談到中華茶文化,茶是包容的,中華文化是包容的,一個“和”字跨越時空、跨越國界,正所謂“和而不同,茶和天下”。自唐宋以來,中華茶文化跨出國門,與異國他鄉(xiāng)原有的文化要素融合,最終演繹出具有鮮明異域特色的茶文化新樂章,內涵更豐富、色彩也更為艷麗。中華茶文化可以融入當?shù)氐娘嬍澄幕?、當?shù)氐亩Y儀文化、當?shù)氐恼巫诮绦叛龅热宋脑?。中華茶文化與世界各地的萬千景象同存共生,這就是獨具特色、和而不同的中華茶文化之道。
材料二
飲茶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使茶文化天然具有開放共享、促進交流的社會屬性。
兼容并包、開放交流的中華茶文化,在千年的跨文化交流中已成為一種世界共通的語言,在溝通中西文化、增強各國交流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安钄隆薄安瓒Y”頻頻出現(xiàn)在各種重要的外交場合,彰顯禮儀之邦的風采,弘揚中國文化理念,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首次出訪蘇聯(lián),挑選了西湖龍井、祁門紅茶、景德鎮(zhèn)茶具作為國禮送給斯大林,彰顯了兩國之間的深情厚誼。作為千年來的皇家貢品,武夷山大紅袍母樹年產(chǎn)量僅有八兩,周恩來總理因此戲稱送出了“半壁江山”,現(xiàn)場氣氛頓顯輕松,給尼克松一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為一段外交佳話。
茶文化具有超強的融合力、親和力和凝聚力,成為“和而不同、和諧相生”理念最強有力的佐證。中國一直秉承“和而不同”的理念,尋求世界共同發(fā)展的最大公約數(shù)。中華茶文化承載了中國人崇尚的與世界相處之道,“以茶為媒、以茶會友”,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已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
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世界展現(xiàn)了開放創(chuàng)新、包容互惠的發(fā)展前景,“以茶敘事”頻頻出現(xiàn)于APEC峰會、G20峰會、金磚峰會等重大國際多邊場合。中華茶文化再次嶄露頭角、風靡全球,擔當著傳遞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文化使者。在近年來的中外交流中,接待外賓的各種茶會和國禮展現(xiàn)了中國茶的獨特魅力,中華茶文化“潤物細無聲”,堪稱中外文化交流的粘合劑、國際經(jīng)濟合作的助推器。
摘編自《中國茶文化與大國外交相融相通之道》(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花茶、烏龍茶、紅茶等諸多茶種的興起和發(fā)展與明代簡化了飲茶流程,由煎煮法改為沖泡法有極大關系。
B.唐代的“茶仙”陸羽所著的《茶經(jīng)》,對茶道與茶藝進行系統(tǒng)闡述,是中華茶文化最終形成的標志。
C.斟茶禮、持杯禮、座次禮、奉茶禮、叩指禮等一套完整的飲茶禮儀,體現(xiàn)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禮儀規(guī)范。
D.以著名詩人劉禹錫的《秋日過鴻舉法師寺院便送歸江陵》詩為例,證明到唐朝以茶待客已成為全國性的禮俗。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茶文化跨出國門之后,在異國他鄉(xiāng)開花結果,借助所在國的獨特的歷史文化,比在中國有了更好的發(fā)展。
B.中華茶文化獨具特色,和而不同,既能與世界各地的萬千景象共存共生,也能在外交場合發(fā)揮獨特作用。
C.飲茶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情感,但不具備開放共享、促進交流的外交作用。
D.茶與茶文化起源于中國,因此茶文化首先是屬于中國的,其次才是屬于世界的,是跨文化交流的最好媒介之一。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支持“茶敘國事”觀點的一項是
A.毛澤東主席出訪蘇聯(lián),挑選了西湖龍井、景德鎮(zhèn)茶具作為國禮送給斯大林
B.周恩來總理送給來中國訪問的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武夷山大紅袍母樹產(chǎn)的茶葉。
C.2020年12月中國茶葉出口2.46萬噸,2020年全年,中國茶葉出口34.88萬噸。
D.2018年在廈門金磚峰會,鐵觀音、白茶等名茶被作為國禮贈送與會各國領導人。
(4)根據(jù)材料內容,談談是什么原因讓“中華茶文化”成為了“擔當著傳遞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的文化使者”。組卷:15引用:1難度:0.5
二、共11分。
-
2.閱讀下面古文,完成各題。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眴韬簦煹乐粡涂芍?。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鬃訋熪白?、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B.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
C.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D.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2)下列句中加線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孰能無惑(疑難問題) 則恥師焉,惑矣(疑惑) B.古之學者必有師(老師) 吾師道也(學習) C.六藝經(jīng)傳皆通習之(注釋或解釋經(jīng)義的著作)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流傳) D.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的原因)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用來……的) 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B.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C.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其皆出于此乎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A.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
B.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C.登泰山而小天下
D.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組卷:4引用:1難度:0.7
七、作文(40)
-
7.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
每個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時代,每個人在特定時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個時代,有人慨嘆生不逢時,有人只愿安分隨時,有人深感生逢其時、時不我待……
請以“論生逢其時”為題,寫一篇議論文。組卷:2引用:1難度:0.5 -
8.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將題目寫在答題卡上。
世間一切都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就有了雨;春遇見冬,就有了歲月;天遇見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見人,就有了生命……
請以“遇見”為題,寫一篇記敘文。組卷:1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