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浙江省杭州市(含周邊)重點中學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為什么我們這個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的名詞會這樣不清不楚呢?在我看來卻表示了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親屬關系是根據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絡,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xiàn)在的和未來的人物。我們俗語里有“一表三千里”,就是這個意思,其實三千里也不過指其廣袤的意思而已。這個網絡像個蜘蛛的網,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我們每個人都有這么一個以親屬關系布出去的網,但是沒有一個網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在一個社會里的人可以用同一個體系來記認他們的親屬,所同的只是這體系罷了。體系是抽象的格局,或是范疇性的有關概念。當我們用這體系來認取具體的親親戚戚時,各人所認的就不同了。我們在親屬體系里都有父母,可是我的父母卻不是你的父母。再進一步說,天下沒有兩個人所認取的親屬可以完全相同的。兄弟兩人固然有相同的父母了,但是各人有各人的妻子兒女。因之,以親屬關系所聯(lián)系成的社會關系的網絡來說,是個別的。每一個網絡有個“己”作為中心,各個網絡的中心都不同。
在我們鄉(xiāng)土社會里,不但親屬關系如此,地緣關系也是如此?,F(xiàn)代的保甲制度是團體格局性的,但是這和傳統(tǒng)的結構卻格格不相入。在傳統(tǒng)結構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作中心,周圍劃出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是“街坊”。有喜事要請酒,生了孩子要送紅蛋,有喪事要出來助殮,抬棺材,是生活上的互助機構。可是這不是一個固定的團體,而是一個范圍。范圍的大小也要依著中心的勢力厚薄而定。有勢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窮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鄰的兩三家。這和我們的親屬圈子是一樣的。像賈家的大觀園里,可以住著姑表林黛玉,姨表薛寶釵,后來更多了,什么寶琴、岫云,凡是拉得上親戚的,都包容得下??墒莿萘σ蛔?,樹倒猢猻散,縮成一小團。到極端時,可以像蘇秦潦倒歸來,“妻不以為夫,嫂不以為叔”。中國傳統(tǒng)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具有這種伸縮能力。在鄉(xiāng)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錢的地主和官僚階層,可以大到像個小國。中國人也特別對世態(tài)炎涼有感觸,正因為這富于伸縮的社會圈子會因中心勢力的變化而大小。
(選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材料二:
在中國的第三次跳躍中,隨著鄉(xiāng)村振興,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展,中國一大部分的農村開始了現(xiàn)代化道路的發(fā)展,土地本位讓位給商本位,“差序格局”也有了新的因素。
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重視的是以父系血緣為主的關系社會,姻親關系在傳統(tǒng)社會倫理中并沒有受到重視,正如諺語所說:“嫁出去的姑娘就像潑出去的水”,姻親關系被看作是一切由姻緣與血緣關系聯(lián)結起來,比較松散的一層較遠的親屬關系。隨著文字下鄉(xiāng)的推進,城市化進程的發(fā)展,一系列的經濟與政治改革削弱了傳統(tǒng)以血緣為基礎的宗族勢力?,F(xiàn)代社會,長輩與晚輩大多是分開住,女性的力量不亞于男性,這也促使了與丈人家庭交往關系加強,此外,姻親之間直接掛鉤的利益較少,所以姻親互助模式在社會中大量出現(xiàn)。
隨著經濟利益的滲透,“差序格局”的邊界再一次擴大,發(fā)展出擬似血緣的關系網絡。簡單來說,擬似血緣實際上就是:“感情+利益”的關系,以擴大經濟利益中合作與共贏的范圍和渠道。通過“認干親”“拜把子”等行為將過去的業(yè)緣關系轉化為非正式的血緣關系即擬似血緣,這種“差序格局”的關系網擴大意味著更濃重的“利益”色彩摻和其中。其主要表現(xiàn)在:首先,稱呼上仍然用類似親屬稱謂;其次,在單位或企業(yè)中的“裙帶關系”;第三,在利益糾紛上采取“無訟”的方式。一旦成為“自家人”,上級與下級或平級之間的關系就親近起來,各種事情便可以看人而定,各種利益也就“唾手可得”。
業(yè)緣關系是人們由職業(yè)或行業(yè)的活動需要而結成的人際關系。由于大機器生產與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的執(zhí)行,基本溫飽解決,農村出現(xiàn)多余勞動力,于是這些多余勞動力流向了城市,形成了一股潮流——“民工潮”。在城市發(fā)展好的老鄉(xiāng)往往會帶著剛來的老鄉(xiāng)一起發(fā)展,形成“老鄉(xiāng)帶老鄉(xiāng)”的場景,抑或是企業(yè)中高管幫親戚“走后門”的裙帶關系。但受傳統(tǒng)的“差序格局”的影響,當矛盾發(fā)生在他們中間,只能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在利益為尺度的情況下,這明顯損害了其核心利益,于是為了避免矛盾發(fā)生,企業(yè)往往會回避其親緣關系。表現(xiàn)為拒絕親友來企業(yè)工作或是對到企業(yè)工作的親友明確提出規(guī)章制度,實行非特殊主義的安排,團體格局滲入到了差序格局中。
在《鄉(xiāng)土中國》中,費孝通所提到的“差序格局”到今天仍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農村經濟體制的改革,傳統(tǒng)“差序格局”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城鄉(xiāng)二元對立的格局逐漸消解,“差序格局”從農村邁向城市。盡管“利益”開始成為“差序格局”中決定關系親疏的一個重要尺度,但是無法改變“血濃于水”的思想。
(選自辛勇亨《淺析費孝通“差序格局”理論》,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以親屬關系布出去的網,但是沒有一個網所罩住的人是相同的,因此以親屬關系所聯(lián)系成的社會關系的網絡是個別的。
B.在鄉(xiāng)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錢的地主和官僚階層,可以大到像個小國,可見中國傳統(tǒng)結構中的“差序格局”具有伸縮能力。
C.在中國的第三次跳躍中,隨著鄉(xiāng)村振興,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展,中國的農村開始了現(xiàn)代化道路的發(fā)展,“差序格局”有了新的因素。
D.擬似血緣的關系網絡往往滲透著更濃重的“利益”色彩,其目的是擴大經濟利益中合作與共贏的范圍和渠道。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則材料均圍繞“差序格局”開展研究,但研究的背景和結論有所不同,材料二對費孝通的研究作了進一步的拓展補充。
B.現(xiàn)代保甲制度曾與傳統(tǒng)結構格格不入,而今“團體格局”滲入到“差序格局”中,使“差序格局”有了新的內涵。
C.傳統(tǒng)結構中的“差序格局”雖然讓人特別對世態(tài)炎涼有感觸,但“利益”尚未成為“差序格局”中決定親疏關系的重要尺度。
D.親屬關系是根據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在傳統(tǒng)社會倫理中人們更重視以生育而形成的社會關系。
(3)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以下不能說明“差序格局”的同心圓波紋特征的一項是
A.兼相愛,交相利。(《墨子》)
B.君子篤于親,則民興于仁。(《論語》)
C.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D.夫禮者,所以定親疏。(《禮記》)
(4)材料一在論證上有何特點?請結合文本簡要說明。
(5)請結合材料二,概括“差序格局”在新時代的特點。組卷:5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黃蓮圣母
馮驥才 ①庚子鬧義和團時,天津大亂。一群群打河北、山東來的義和團擁入天津,衣服上寫著八卦字符,舉著各自旗號,佩劍提刀,有的狂喊亂叫,有的陰沉著臉,叫人不寒而栗。入城后先立壇口,豎旗幡,掛紅燈。城中百姓馬上把大餅、饅頭、大蔥和香噴噴的油食送來。聽說義和團馬上就要和租界里的洋人大打一仗;馬家口和老龍頭那邊已經有了火光,義和團正在那邊燒洋人的“狗窩”。
②老城里人居十萬,義和團一來至少二十萬。這些年天津人和洋人打過不少仗,不管打贏打輸,從不怵洋人。
③一天傍晚,城中各團都跑到城外,沿著運河兩岸,人馬整齊列出陣勢,一片刀光劍影連同呼呼燃燒的火炬,倒映在河中??蛇@么大的場面居然聽不到半點兒人聲,靜得出奇,也靜得嚇人。據說是黃蓮圣母帶領紅燈照的船隊由南邊開來了,說到就到。
④這些天有關紅燈照神兵天降的消息傳遍津城。一樣揭帖貼滿了城里城外:“男練義和拳,女練紅燈照;踹開紫竹林,大刀砍洋人?!?br /> ⑤可是紅燈照嘛樣,誰也沒見過。都說是些大姑娘小媳婦,穿一身紅,個個貌美如天仙,手里握著滅洋人的法術。首領黃蓮圣母美過天仙,好賽天后宮里的娘娘像;要說她武藝之強和法術之高,各團大師兄都差一大截。
⑥眼瞧著,運河上真的來了一隊大船,桅桿上掛滿紅燈,一直開到賈家胡同停住,紅燈照們出艙登岸,個個紅褲紅襖,背插銀刀,一手拿紅折扇,一手提紅燈籠。
⑦站在岸上的義和團一見紅燈照,一齊單手豎立胸前,同時低下頭來,不能瞪著眼瞧。黃蓮圣母不出艙,不露面,各團大師兄全要進艙拜見。大師兄張德成、曹福田等站成豎排依次入艙,好像進廟拜佛。
⑧這一來,就招得天津人對身世不明的黃蓮圣母胡猜亂想。有人說她名叫林黑兒,自小從父學武,隨父賣藝,父親惹了洋人入獄死了,她懷恨報仇。也有人說她根本不是凡人,是王母娘娘附體,能降神火燒掉紫竹林。天津碼頭人雜嘴雜,有的說她是河東跳大神的巫婆,甚至說她是侯家后妓院里一個挺邪性的土娼。壞話一出來就會占上風。
⑨三天后一早,紅燈照忽然全從艙里出來,在岸上列隊。剎那間,三千紅燈照背插鋼刀站成一片,右手提燈,左手執(zhí)扇。黃蓮圣母仍然沒露面,由一位頭發(fā)梳成高髻的“三仙姑”引著排隊入城。城中義和團早已分列街道兩邊,守護著紅燈照。紅燈照一進城門,便一齊跺腳。數(shù)千人跺腳響聲震地,塵土遮天,氣勢壓人。這便是紅燈照出名的“踩城”;踩城就是壓邪氣,震洋人。
⑩紅燈照先在城里踩了一圈,然后來到教堂前。五百紅燈照擺出一個陣勢,突然一個四人抬的轎子出現(xiàn),好賽由天而降,轎子直對教堂,敞開轎簾,瞧不到里邊的人,可是人人都知道黃蓮圣母就坐在轎子里。不知黃蓮圣母在轎子里施了嘛法術,只見站在轎邊的三仙姑跑到教堂門前,一腳踹開教堂門,回頭大叫一聲:“燒!”
?五百紅燈照上去把手里的紅燈一齊扔進去,登時教堂里邊轟轟炸響,大火黑煙沖天而起。五百紅燈照同時舉起左手,朝著大火搖起了手里的小折扇。小扇如有神力,眼看著火勢猛起,愈燒愈旺。在眾人吶喊助威聲中,頃刻教堂燒成了一個黑乎乎的廢磚窯,然后稀里嘩啦成了一片廢墟。
?黃蓮圣母大顯神威的事,傳到了總督裕祿的耳朵里。三天后裕祿把黃蓮圣母和張德成等師兄請到了總督衙門,共議攻打紫竹林洋人的大事。至于裕祿與圣母怎么見的面,說了嘛話,誰也不知道。只是抬轎子的轎夫聽到裕祿問圣母:“洋人會打進天津城嗎?”圣母隔著轎簾只說了三個字:“不當緊。”這話好賽沒說出嘛,可是細一琢磨,這話卻是又大氣,又有根兒,拿著天大的事不當事,叫裕祿心里有了底,喜笑顏開,當下送了圣母一大捆黃布做旗子。
?黃蓮圣母回去就用這捆黃布做了一個特大的幡旗,上縫四個墨色大字:黃蓮圣母。幡旗高掛在大船的桅桿上,兩邊再配上兩串紅燈籠,威風十足,入夜之后更加耀眼。天津百姓天天晚間跑到賈家胡同口對著這大船擺案燒香,拿她當神仙,求保平安。各種壞話全給一掃而空。
?紅燈照每隔七天踩城一次,給自己壯勢,給義和團師兄們壯威,也給城里百姓壯膽。每踩一次街,天津人覺得渾身的力氣和精神都加了一倍。于是踩城改作每隔三天一次,后來干脆就一天一次了。
?打仗時,紅燈照常常出征,飛天降火,火燒租界。這時候,關于黃蓮圣母的說法又多又神,卻一直也沒人見到她的模樣。想想看,一個女子,能帶數(shù)千女兵,威鎮(zhèn)津城,叫一品大臣也彎下腰來,還飛身殺洋人,刀槍中出生入死,能是凡人嗎?
?庚子之戰(zhàn),義和團敗了,紅燈照大多不知去向。洋人們闖進天津城,見到穿紅衣的女子就開槍,其實紅衣女子未必都是紅燈照。天津女子素來好穿紅衣,這事后二十年,天津城里看不見穿紅衣服的女子了。
?至于黃蓮圣母的下落,據說洋人在三岔河口一帶抓到了黃蓮圣母和三仙姑,一度關在總督衙門的大牢里,洋人還給她倆拍了照片,后來被作為戰(zhàn)利品押到西方展覽。
?這說法天津人不認。他們說,照片上這兩個被俘虜?shù)呐樱瓷先ナ瞧胀ㄈ思业膵D女,肯定是洋人為了炫耀武力,瞎編的。連天津人都沒一個見過黃蓮圣母,洋人憑嘛說是?這只能說,洋人雖然打贏了,可心里還是怕咱的黃蓮圣母。
(選自馮驥才《俗世奇人》,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文按時間順序,以第三人稱視角清晰地再現(xiàn)清末天津城的社會現(xiàn)狀以及當?shù)匕傩盏乃枷霠顟B(tài)。
B.文章字里行間虛實相生,既有對歷史現(xiàn)象的客觀還原,也融入了大量虛幻信息,行文搖曳多姿。
C.小說中的天津市民身上有著鮮明的劣根性,既有人云亦云的盲從,也有盲目迷信圣母的自負。
D.文章敘事中融入不少心理描寫,如天津人對黃蓮圣母身世的猜想及對洋人所拍圣母照片的推測。
(2)文中劃橫線處關于黃蓮圣母率紅燈照進津靠岸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掛滿紅燈”“一直開到”“個個”“一手……一手”等用語,寫出了紅燈照進津的盛大排場和威武氣勢。
B.“眼瞧著”“真的”等用語隱含著天津人對紅燈照進城的強烈好奇心和期待感,呼應上文人們對紅燈照的猜測。
C.“一見”“一齊”表現(xiàn)出氣氛的莊重,“單手豎立”“低下頭”等動作描寫,展現(xiàn)了義和團絲毫不敢僭越的虔誠。
D.師妹黃蓮圣母不出艙,而大師兄們排隊入艙拜見,側面突出了圣母武藝之強和法術之高,超過各團大師兄。
(3)請結合文章具體分析黃蓮圣母的形象特點。
(4)有人認為,文章最后一段畫蛇添足,刪去更加意味深長。請談談你的看法,并闡述理由。組卷:9引用:1難度:0.2
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鄭士利傳
[明]方孝孺 鄭士利,字好義,寧海人,嘗為縣諸生。洪武九年,天下考校錢谷、策書①,空印事②起,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獄中。士利兄亦以河南時空印系獄中。天子方怒空印事,以為欺罔,守令署印者,皆欲置之死,佐貳以下榜一百,為軍遠方。丞相、大夫皆知空印者無它,罪可恕,莫敢諫。
士利獨嘆曰:“上不知,以為空印大罪,誠得人言之,上圣明,寧有不悟?”適星變求言,士利曰可矣。既而讀詔,有假公言私者罪之。士利曰:“吾所欲言者,為天子殺無罪。吾兄非主印者,固當出,需吾兄杖出乃言。言,吾死不恨?!逼湫置馑莱?,士利乃為書數(shù)千言,言數(shù)事,而于空印事最詳。其意以為,誠欲深罪空印者,恐奸吏得挾空印紙為文移③以虐民耳。臣以為文移必完印乃可。今考校策書合兩縫印非一印一紙之比縱得之亦不足用況不可得乎?且錢谷之數(shù),府必合于省,省必合于戶部。其數(shù)誠不可懸斷預決,必至戶部而后定。省、府遠者,去戶部六七千里,近亦三四千里,待策書既成而后用印,則往來之難,非期年不可至。故必先用印而后書,此權宜之務,所從來遠矣,何足深罪?且國家諸法,必先明示天下,而后罪犯法者,以其知其不可而故犯之也。自立國以至于今,未嘗有空印之律,有司、丞相不知其罪。今一旦捕而誅之,則何以使受誅者甘心而無詞乎?朝廷求賢士,得之甚難。位至于郡守者,皆數(shù)十年所成就。通達廉明之士,非如草菅然可刈而復生也。陛下奈何以不足罪之罪,而壞足用之材乎?
上覽書大怒,詔丞相大夫雜問④誰教若為,必有主謀者。士利笑曰:“顧吾書可用與否如何耳。且吾業(yè)既為國家言事,自分受禍,人誰為我謀乎?”辭卒不屈,然猶輸作⑤終身,而竟殺空印者。
(選自方孝孺《遜志齋集》,有刪減)[注]①錢谷:賦稅。策書:官府文書。②空印事:舊例每年,各級官員進見戶部,核對錢糧軍需諸事,以道遠,預持空印文書,遇部駁即改。朱元璋疑其中有奸詐,興空印案。③文移:文書,公文。④雜問:猶會審。⑤輸作:罰作勞役。
(1)下列對文中劃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今考校/策書合兩縫/印非一印/一紙之比縱得之/亦不足用/況不可/得乎/
B.今考校策書/合兩縫印/非一印一紙之比/縱得之/亦不足用/況不可得乎/
C.今考校/策書合兩縫印/非一印一紙之比/縱得之/亦不足用/況不可/得乎/
D.今考校策書/合兩縫/印非一印/一紙之比縱得之/亦不足用/況不可得乎/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諸生:古代經考試錄取而進入中央、府、州、縣各級學校包括太學學習的生員。
B.榜:指打人用的板子或刑杖,在此意為杖刑,指直接用毛竹、木板擊打臀部。
C.求言:指君主發(fā)布命令要求臣民上書言事,諫書內容再直白也不會被追責。
D.有司:指主管某部門的官吏,泛指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
(3)下列對選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士利剛直好義,但并不魯莽行事,所言乃為大義,但擔心其事涉及兄長,有違不可假公言私的詔令,所以等待其兄杖出乃言,體現(xiàn)他做事考慮周密。
B.鄭士利在奏章中先設身處地站在朱元璋的角度,體諒他恐奸吏虐民的初衷,再申述了不應怪罪相關官員的理由,陳述利害,體現(xiàn)了他高明的言說策略。
C.針對空印案,鄭士利敢于犯顏進諫,直陳問題所在,當權的丞相、大夫深知其中情由,認為空印者其罪可恕卻不敢進諫,體現(xiàn)出當時官場的昏庸腐敗。
D.此文寫鄭士利直言進諫而遭不測的故事,體現(xiàn)了浙學先賢一身浩然正氣,為探求真理而勇于獻身的氣概,作者也借此文表達對這種精神的贊揚與傳承。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上不知,以為空印大罪,誠得人言之,上圣明,寧有不悟?
②通達廉明之士,非如草菅然可刈而復生也。
(5)鄭士利在上書中是怎樣邏輯嚴密地分析、推理空印者不當重罰的,請分點概括。組卷:8引用:2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III(本題共1小題,3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題。
2022年10月1日,中國女籃奪得世界杯亞軍,隊內得分王李夢再次引起人們關注。李夢不僅球技好,能內能外、能突能投,而且每次比賽,她都會認真地畫一個漂亮的全妝,深深的眼影、極亮的口紅、變化的頭花,還有每次都不一樣的美甲,讓人猜想下次又會是怎樣的一雙手讓三分球唰唰地空心入網。此外,東京奧運會上劉詩雯的足金碎鉆耳釘和金手鏈,林丹和張繼科等知名運動員的紋身等也曾引發(fā)過人們的關注與討論。曾幾何時,中國運動員在外表上是那么整齊劃一,幾乎沒有任何超出集體要求的裝扮。而今,越來越多的運動員在外表上打破了曾經的風格而追求“個性”。
對于這一現(xiàn)象,你怎么看?要求:觀點明確,理由充分,條理清晰。組卷:1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王維:“咸陽游俠多少年。”
陶淵明:“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有人說,青春的價值在于追逐遠方;也有人說,青春的價值在于回歸家鄉(xiāng)。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自選角度,確定立意,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⑤不得泄露個人信息。組卷:9引用:1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