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學高考語文模擬試卷(5月份)

發(fā)布:2024/11/22 22:30:1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這幾年藝術界的焦點都與科技有關,從前兩年的區(qū)塊鏈和NFT再到2022年的元宇宙,眼下全新聊天機器人模型——ChatGPT——成為熱門話題。對于人類而言、科技的發(fā)展是不可逆的,它只會往前走,不會往后退,更不會消失。所以,我們應該以開放的態(tài)度來擁抱ChatGPT,接受它,研究它。
          ChatGPT的出現(xiàn)標志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取得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未來隨著它的不斷優(yōu)化、將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甚至會給人類社會帶來顛覆性的影響。從微觀角度而言,ChaGPT是西方在數(shù)字科學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它與西方的當代藝術和社會形態(tài)是一體的,同時也是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世界觀在科學各領域的一個縮影;從宏觀角度來看,ChatGPT更是工業(yè)文明發(fā)展的結果,從第一臺蒸汽機的發(fā)明到后來火車、汽車和輪船等機器的發(fā)明,如果說這些機器取代了人的體力工作,那么,電腦的發(fā)明便是對人類智力勞動的初步取代,而ChatGPT是基于計算機科學的算法,它能夠將知識轉換為數(shù)據(jù),然后進行計算和處理、進而或將取代人類的智力勞動。
          科技進步一直推動著藝術的發(fā)展。在西方藝術史中,科技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那時就有人體比例和黃金分割等幾何學知識的應用;到文藝復興時期,又有透視學和解剖等科學知識的應用;在現(xiàn)代藝術中,色彩、光學和心理學等科學知識也被應用于藝術創(chuàng)作中。如今,數(shù)字技術常常被用于二維、三維電腦動畫和數(shù)碼打印立體數(shù)字藝術品的創(chuàng)作,目前還出現(xiàn)了由OpenAI技術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它能利用現(xiàn)有的藝術圖像知識來生成藝術作品,其創(chuàng)新點取決于不同的組合。如古典繪畫跟現(xiàn)代繪畫的結合,樣本的不同比重會帶來千變萬化的藝術作品。
          在此之前,我們看到利用數(shù)字繪畫和電腦繪畫技術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主義作品,跟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主義作品具有同樣的效果,甚至它可能比藝術家做得更好,至少在表達技巧和內涵方面可能會高于現(xiàn)有藝術家的平均水平。雖然也有人認為、由AI(人工智能)創(chuàng)作的作品缺乏人的情感、精神和意志,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AI也可能會突破這樣的界限,正如當年AlphaGo打敗了世界頂級圍棋棋手李世石,其工作原理同樣是依靠深度學習,并以此來挑戰(zhàn)圍棋的極限,從目前ChatGPT的表現(xiàn)來看,首先,它在與人類對話的過程中雖然在某些方面已經具備一定的共情能力,但它依然無法深度感知人的生存體驗和生存處境,每個人仍具備獨特性。其次,ChatGPT是滯后于生活的,它只能利用已有的知識。而藝術家是生活的第一發(fā)現(xiàn)者、第一感受者和第一表達者,具有更敏銳的觀察力、感受力和發(fā)現(xiàn)力。因此,人工智能會促使藝術家更加注重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對于那些與時俱進的、愿意嘗試表達新的生命感受的藝術家,依然具備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而因循守舊、故步自封的藝術家,其生存空間會越來越小。
          ChatGPT從2022年年底問世至今,由它引起的話題產生了很多熱議,影響不言而喻。ChatGPT可能會給既有的分配制度帶來挑戰(zhàn),科技越發(fā)展就意味著所需要的人力越少,很多重復性的工作將會被ChatGPT所取代,人工智能將給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
          有人擔心ChatGPT未來會搶人類的飯碗,甚至過分夸大ChatGPT的負面作用,認為它會毀滅人類。但筆者認為這是杞人憂天,科技本身沒有善惡之分,創(chuàng)造新科技的人的動機也是向善的。其發(fā)展跟人的生存并不是一種敵對關系,它對于人類的影響取決于人們如何使用它。
    (摘編自王端廷《以開放的態(tài)度擁抱ChatGPT》)(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ChatGPT的出現(xiàn)標志著人工智能技術發(fā)展達到新高度,它將改變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會給人類社會帶來顛覆性的影響。
    B.依靠深度學習,AI創(chuàng)作的藝術作品存在的諸如缺乏人的情感、精神和意志等不足,可能會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而得到改善。
    C.與人類相比,目前ChatGPT存在無法深度感知人的生存體驗和生存處境以及滯后于生活、只能利用已有知識等短板。
    D.基于對科學發(fā)展與人的生存之間關系的認識,作者認為ChatGPT技術現(xiàn)在、未來都不會對人類產生負面影響。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三段以繪畫雕刻為例、以時間為序,運用史實論述科技進步一直推動著藝術的發(fā)展這一觀點,論據(jù)充分。
    B.文章第四段將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主義作品和利用電腦繪畫技術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主義作品進行對比,突出了技術革新的重要性。
    C.文章中作者在評述ChatGPT這一人工智能最新成果的影響時,既充滿期待又不失理智將知識性、論證性融為一體。
    D.除了舉例論證外,文章還使用了因果論證、假設論證、類比論證、比喻論證等方法,使專業(yè)性很強的文章變得較易理解。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ChatGPT是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世界觀在科學各領域的縮影,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它的學習、借鑒,為我所用。
    B.作為工業(yè)文明發(fā)展的成果,ChaGPT能夠將知識轉換為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和處理,其取代人類的智力勞動為時不遠。
    C.ChatGPT等人工智能的出現(xiàn)和使用對藝術家既是挑戰(zhàn)也是激勵,促使藝術家與時俱進,更加注重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
    D.對于人類而言,科技的發(fā)展不可逆轉,科技本身也無善惡之分,以開放的態(tài)度對待它應當成為人類明智的選擇。

    組卷:12引用:3難度:0.5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算法是指計算機為了完成特定任務的計算步驟,用于計算、數(shù)據(jù)處理和自動預測推理。當前,算法技術廣泛融入線上線下的各種應用場景,在提供各種便利性的同時,其可能帶來的副作用“算法作惡”逐漸引起人們重視。
          算法自身不會對人們造成直接的危害,一般是通過算法的運行對人們的行為心理帶來影響,算法作惡背后的心理效應主要包括回聲室效應、信息繭房和尖叫效應等。
          回聲室效應指的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一些意見相近的聲音不斷重復,并以夸張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復,令處于相對封閉環(huán)境中的大多數(shù)人認為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實的全部。網絡技術使得信息的傳遞和分享變得更加便捷簡單,但也在無形中打造出一個封閉的、高度同質化的“回聲室”,使得人們更重視跟自己的假設或信念一致的事例。目前部分商業(yè)網站會根據(jù)用戶的搜尋結果,進一步提供內容相近的網絡信息,這種讓人產生“撓到癢處”的心態(tài)反而會帶來一定的問題。當我們越喜歡看某一類的文章,算法就越會更多推送類似的內容,這導致我們越來越加深自己原本的想法,即便自己原本的想法可能并不都是正確的。
          在信息傳播中,因公眾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一般只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內容,久而久之,會陷入像蠶繭一般的“信息繭房”中。信息繭房會加劇網絡用戶群體的極化,群體內的成員與外部交流會大幅減少,群體成員因為擁有相似的觀點和看法,內部趨同的特征愈發(fā)顯著,容易產生盲目自信、心胸狹隘等不良心理,并誘發(fā)極端思想和極端行為。
          互聯(lián)網平臺的功能設置中,有時為了規(guī)避用戶的反對,將一些體現(xiàn)個人自主性的設置隱藏很深,一般用戶面對眼花繚亂的設置,很多情況下只能接受系統(tǒng)的缺省設置,將自主性完全交由平臺。這種情況下,個體會不自覺地陷入平臺算法推薦的信息中,對推薦內容感到高度滿意并很難感知到自身的信息受限。算法借此不斷培養(yǎng)用戶對平臺的依賴,久之,用戶信息接收維度變窄,獲取渠道單一,在單調的信息交互中形成特定的興趣習慣,深陷“信息繭房”的桎梏。
          尖叫效應是在資訊傳播中得以顯著體現(xiàn),通過非法剪拼改編的驚悚、惡搞等低俗內容,迅速引發(fā)人們的大量關注,無論是從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還是引發(fā)人們的指責批評,都能獲取高額的流量和點擊率。在網絡關注為王、流量為王的導向下,這種效應會成為一種傳播的價值導向,吸引更多人制作違反道德、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內容,在眾多平臺的裂變式傳播下,對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造成不良影響,算法就會淪為尖叫效應的幫兇。
    (摘編自朱廷劭《算法技術人文應用中的向善思考》,《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2年第10期)材料二:
          如今,AI已經開始進入我們的生活,AI會利用大量的數(shù)據(jù),再通過一定的算法,驗證過去學者們依靠觀察、訪談等傳統(tǒng)社會科學方法所得到的有關人類社會的認識理論,但有時也會給出一些令人“大跌眼鏡”的觀點,貌似違反了過去我們對于人類社會的認知常識。
          在有些專家看來,如果通過數(shù)據(jù)、算法得出的結果違反直覺或者常識,這不僅是常見的,而且是應該的?!爸庇X、常識本身就不一定是正確的,大數(shù)據(jù)很大的一個優(yōu)點就是幫助我們尋找出一些靠人類直覺無法得到的結論。”
          但要依靠數(shù)據(jù)和算法對人類社會進行理解、解釋,乃至幫助人們進行抉擇,數(shù)據(jù)就必須具備一定條件。首先是數(shù)據(jù)規(guī)模要足夠大,即使無法做到全樣本數(shù)據(jù),也應盡量實現(xiàn)數(shù)據(jù)來源的隨機性,選擇的數(shù)據(jù)要有代表性;其次則是數(shù)據(jù)質量應盡量可靠,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和完整性要有所保證;此外,如果有統(tǒng)一的數(shù)據(jù)接口標準,算法的復雜性也能夠大大降低。
          如果上述要求能夠得到滿足,那么當我們利用AI進行決策時,將更有可能得到更加準確的結果。但人類社會高度復雜,并且時刻都在變化,相對固定的算法很難做到長久有效。而且,算法的不斷更新、修正,也是保證大數(shù)據(jù)應用能夠取得可靠結果的重要因素。以互聯(lián)網上運行的推薦算法為例,可能幾小時就會迭代一次。
          信息獲取方式的變化毫無疑問是近年來數(shù)據(jù)和算法給大眾帶來的最大改變之一。因此,也不斷有批評者對信息推薦算法導致“信息繭房”效應加劇的問題進行批判。有研究表明,“信息繭房”是算法和受眾認知偏好共同作用下的結果,兩者缺一不可。
          算法歸根結底是受人控制的,算法的規(guī)則是人制定的。人完全可以寫出一個“走向另外一個極端”的算法,讓大家的選擇多樣化,遠離“信息繭房”,但是這種算法不符合商業(yè)利益,所以沒有人去做。
          所以,人與大數(shù)據(jù)、算法之間不存在固有矛盾。大數(shù)據(jù)、算法的應用是為了提高人類某些行為的效率,是為人類服務的,總體上是需要擁抱的。同時,如果大數(shù)據(jù)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當然也會產生負面效果,但我們不能因噎廢食。
          我們應該合理、恰當?shù)貞么髷?shù)據(jù)和算法,使其更好地為人類服務,要避免其被別有用心的人用于不利于社會發(fā)展的用途,比如大數(shù)據(jù)殺熟、大數(shù)據(jù)售假等,而這則需要有關部門提高監(jiān)管水平,營造一個良好的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
    (摘編自都芃《在做選擇這方面人類直覺竟不敵數(shù)據(jù)和算法?》,《科技日報》)(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算法技術本身是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的信息技術,應用時可能產生的“算法作惡”并非它固有的特性。
    B.回聲室效應、信息繭房效應和尖叫效應等是互聯(lián)網時代隨著算法技術的廣泛應用而產生的心理效應。
    C.“信息繭房”使網絡用戶群體觀點和看法愈加趨同,更容易喪失對事物的客觀判斷,產生錯誤心理和行為。
    D.人是算法的控制者和算法規(guī)則的制定者,算法應用方向和方式的選擇,反映了人在利益方面的權衡。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互聯(lián)網平臺不應將個人自主性的設置搞得復雜隱蔽,這種加劇用戶陷入“信息繭房”的做法是錯誤的。
    B.網絡平臺和信息傳播者不能利用尖叫效應來博取關注度和流量,尤其是面對青少年這個群體。
    C.利用數(shù)據(jù)、算法得出違反人類直覺或者常識的結果,恰恰能夠體現(xiàn)數(shù)據(jù)、算法對于人類獨特的價值。
    D.算法更新得越快,其取得的結果就越可靠,就能用來對人類社會進行理解、解釋,幫助人們進行抉擇。
    (3)在享受算法帶來的生活便利同時,個人如何減少甚至避免“算法作惡”的影響,結合材料一談談你的看法。

    組卷:2引用:1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翡冷翠山居閑話
    徐志摩
          在這里出門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一個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個美的宴會,比如去一果子園,那邊每株樹上都是滿掛著詩情最秀逸的果實,假如你單是站著看還不滿意時,只要你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嘗鮮味,足夠你性靈的迷醉。陽光正好暖和,決不過暖;風息是溫馴的,而且往往因為他是從繁花的山林里吹度過來。他帶來一股幽遠的淡香,連著一息滋潤的水氣,摩挲著你的顏面,輕繞著你的肩腰,就這單純的呼吸已是無窮的愉快;空氣總是明凈的,近谷內不生煙,遠山上不起靄,那美秀風景的全部正像畫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閑暇的鑒賞。
          做客山中的妙處,尤在你永不須躊躇你的服色與體態(tài);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你愛穿什么就穿什么;扮一個牧童,扮一個漁翁,裝一個農夫,裝一個獵戶;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領結,你盡可以不用領結,給你的頸根與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條這邊艷色的長巾包在你的頭上,學一個太平軍的頭目,或是拜倫那埃及裝的姿態(tài);但最要緊的是穿上你最舊的舊鞋,別管他模樣不佳,他們是頂可愛的好友,他們承著你的體重卻不叫你記起你還有一雙腳在你的底下。
          這樣的玩頂好是不要約伴,我竟想嚴格的取締,只許你獨身;因為有了伴多少總得叫你分心。平常我們從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們執(zhí)事的地方,那無非是在同一個大牢里從一間獄室移到另一間獄室去,拘束永遠跟著我們,自由永遠尋不到我們;但在這春夏間美秀的山中或鄉(xiāng)間你要是有機會獨身閑逛時,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時候,那才是你實際領受,親口嘗味,自由與自在的時候,那才是你肉體與靈魂行動一致的時候;朋友們,我們多長一歲年紀往往只是加重我們頭上的枷,加緊我們腳脛上的鏈,我們見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淺水里打滾作樂,或是看見小貓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嘗沒有羨慕的時候,但我們的枷,我們的鏈永遠是制定我們行動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單身奔赴大自然的懷抱時,像一個裸體的小孩撲入他母親的懷抱時,你才知道靈魂的愉快是怎樣的,單是活著的快樂是怎樣的,單就呼吸單就走道單就張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因此你得嚴格的為己,極端的自私,只許你,體魄與性靈,與自然同在一個脈搏里跳動,同在一個音波里起伏,同在一個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們渾樸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嬌柔,一經同伴的抵觸,他就卷了起來,但在澄靜的日光下,和風中,他的姿態(tài)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無阻礙的。
          你一個人漫游的時候,你就會在青草里坐地、仰臥,甚至有時打滾,因為草的和暖的顏色自然的喚起你童稚的活潑;在靜僻的道上你就會不自主的狂舞,看著你自己的身影幻出種種詭異的變相,因為道旁樹木的陰影在他們紆徐的婆娑里暗示你舞蹈的快樂;你也會得信口的歌唱,偶爾記起斷片的音調,與你自己隨口的小曲,因為樹林中的鶯燕告訴你春光是應得贊美的;更不必說你的胸襟自然會跟著漫長的山徑開拓,你的心地會看著澄藍的天空靜定,你的思想和著山壑間的水聲,山罅里的泉響,有時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時激起成章的波動,流,流,流入涼爽的橄欖林中,流入嫵媚的阿諾河去……
          并且你不但不須邀伴,每逢這樣的游行,你也不必帶書。書是理想的伴侶,但你應得帶書,是在火車上,在你住處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獨身漫步的時候。什么偉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優(yōu)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風籟中,云彩里,山勢與地形的起伏里,花草的顏色與香息里尋得?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葛德說,在他每一頁的字句里我們讀得最深奧的消息。并且這書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阿爾帕斯與五老峰,雪西里與普陀山,萊因河與揚子江,梨夢湖與西子湖,建蘭與瓊花,杭州西溪的蘆雪與威尼市夕照的紅潮,百靈與夜鶯,更不提一般黃的黃麥,一般紫的藤花,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長,同在和風中波動——他們應用的符號是永遠一致的,他們的意義是永遠明顯的,只要你自己性靈上不長瘡瘢,眼不盲,耳不塞,這無形跡的最高等教育便永遠是你的名分,這不取費的最珍貴的補劑便永遠供你的受用;只要你認識了這一部書,你在這世界上寂寞時便不寂寞,窮困時不窮困,苦惱時有安慰,挫折時有鼓勵,軟弱時有督責,迷失時有南針。
    一九二五年六月作
    (有刪改)
    【注】①翡冷翠,現(xiàn)通譯佛羅倫薩,意大利中部城市,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最著名的藝術中心。②葛德,現(xiàn)通譯歌德;阿爾帕斯,現(xiàn)通譯阿爾卑斯;雪西里,現(xiàn)通譯西西里;萊因河,現(xiàn)通譯萊茵河;梨夢湖,現(xiàn)通譯萊蒙湖;威尼市,現(xiàn)通譯威尼斯。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渾樸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嬌柔,一經同伴的抵觸,他就卷了起來”運用擬物的修辭手法,把“天真”說成是嬌柔脆嫩的含羞草,可謂奇思妙想。
    B.“單就呼吸單就走道單就張眼看聳耳聽的幸福是怎樣的”故意不加標點,給人一種迫不及待地想分享的意味,表達出作者因性靈解放帶來的巨大愉悅感。
    C.文章采用第一人稱和第二人稱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描述,兩種敘事方式自由切換,既便于直抒胸臆,又營造了妮妮閑話的親切氛圍,有意外之效。
    D.全篇行文看似自由,卻暗藏章法:開篇總寫山居環(huán)境之美,接下來三個段落具體描述做客山中之妙,最后贊美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
    (2)文中說“自然是最偉大的一部書”,結合全篇概括讀懂這部書的必要條件。
    (3)徐志摩是新月派詩人。新月派詩歌的“三美”(繪畫美音樂美、建筑美)主張在本篇散文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xiàn),請結合文本具體分析。

    組卷:2引用:2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近日,土耳其發(fā)生兩次7.8級地震,導致千年古堡加濟安泰普古堡被毀。從建筑結構角度而言,加濟安泰普古堡屬于砌體結構,主要特點即以磚石作為建筑核心材料,磚石之間通過砂漿黏結,因而當砂漿受到地震破壞時,①_____。相比而言,木結構建筑以彈性性能良好的木材為核心材料,且擁有平擺浮擱柱根等多種抗震構造,因而能夠抵抗較為強烈的地震,保持整體結構。故宮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故宮古建筑的立柱柱根并不插入地下,而是平放在一塊石頭的頂面。該石頭稱為柱頂石,而柱根與柱頂石的連接做法稱為平擺浮擱。木材在封閉潮濕的環(huán)境中容易糟朽,②_____,很可能因為空氣不流通而糟朽。若柱根插入柱頂石內,在強大的地震力作用下,柱根很容易折斷并造成古建筑破壞。而平擺浮擱的做法,使得在發(fā)生地震時,柱根反復在柱頂石表面運動,③_____,而且會產生“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請根據(jù)第二段內容及圖片,簡要概括“平擺浮擱”的主要功效體現(xiàn)在哪兩個方面。每點不超過10個字。

    組卷:3引用:2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大文豪蘇軾曾贊頌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意思是韓愈著文,不無病呻吟、重反映現(xiàn)實,扭轉一代風氣;韓愈從政,不自詡清高,能心懷道義,為弱勢者發(fā)聲。韓愈一生,以有思想的文章不斷教化百姓,以利民之行替百姓辦了不少好事。韓文公之“道”影響了后世范仲淹、張載等一批人,也給當代青年為文、為人以啟發(fā)。
          以上材料給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結合材料,寫成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7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