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東省聊城一中高一(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19 18: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那些被稱土氣的鄉(xiāng)下人是中國社會的基層。我們說鄉(xiāng)下人土氣,這個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義是指泥土。鄉(xiāng)下人離不了泥土,因為在鄉(xiāng)下住,種地是最普通的謀生辦法??糠N地謀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貴。農業(yè)直接取資于土地,種地的人搬不動地,長在土里的莊稼行動不得,土氣是因為不流動而發(fā)生的。
不流動是從人和空間的關系上說的,從人和人在空間的排列關系上說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個人為單位的,而是以住在一處的集團為單位的。中國鄉(xiāng)土社區(qū)的單位是村落,從三家村起可以到幾千戶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間的關系而說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絕對的,但是人口的流動率小,社區(qū)間的往來也必然疏少。我想我們很可以說,鄉(xiāng)土社會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們活動范圍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區(qū)域間接觸少,生活隔離,各自保持著孤立的社會圈子。
鄉(xiāng)土社會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會。常態(tài)的生活是終老是鄉(xiāng)。假如在一個村子里的人都是這樣的話,在人和人的關系上也就發(fā)生了一種特色,每個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著長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圍的人也是從小就看慣的。這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
在社會學里,我們常分出兩種不同性質的社會:一種并沒有具體目的,只是因為在一起生長而發(fā)生的社會;一種是為了要完成一件任務而結合的社會。用一位外國學者的話說,前者是“有機的團結”,后者是“機械的團結”。用我們自己的話說,前者是禮俗社會,后者是法理社會。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鄉(xiāng)民,他們平素所接觸的是生而與俱的人物,正像我們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們選擇得來的關系,而是無須選擇,甚至先我而在的一個生活環(huán)境。
熟悉是從時間里、多方面、經(jīng)常的接觸中所發(fā)生的親密的感覺。這感覺是無數(shù)次的小摩擦里陶煉出來的結果。這過程是《論語》第一句里的“習”字?!皩W”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觸,“習”是陶煉,“不亦說乎”是描寫熟悉之后的親密感覺。在一個熟悉的社會中,我們會得到從心所欲而不逾規(guī)矩的自由。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規(guī)矩是“習”出來的禮俗。從俗即是從心。
“我們大家是熟人,打個招呼就是了,還用得著多說么?”--這類的話已經(jīng)成了我們現(xiàn)代社會的阻礙?,F(xiàn)代社會是個陌生人組成的社會,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細,所以得講個明白;還要怕口說無憑,畫個押,簽個字。這樣才發(fā)生法律。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法律是無從發(fā)生的?!斑@不是見外了么?”鄉(xiāng)土社會里從熟悉得到信任。鄉(xiāng)土社會的信用并不是對契約的重視,而是發(fā)生于對一種行為的規(guī)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時的可靠性。
從熟悉里得來的認識是個別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則。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生長的人,不需要這種原則,他只要在接觸所及的范圍之中知道從手段到目的間的個別關聯(lián)。在鄉(xiāng)土社會中生長的人似乎不太追求這籠罩萬有的真理。我讀《論語》時,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說著不同的話來解釋“孝”的意義時,我感覺到這鄉(xiāng)土社會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沒有抽象地加以說明,而是列舉具體的行為,因人而異地答復了他的學生。
在我們社會的急速變遷中,從鄉(xiāng)土社會進入現(xiàn)代社會的過程中,我們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所養(yǎng)成的生活方式處處產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組成的現(xiàn)代社會是無法用鄉(xiāng)土社會的習俗來應付的。于是,“土氣”成了罵人的詞匯,“鄉(xiāng)”也不再是衣錦榮歸的去處了。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材料二:改革開放以后,鄉(xiāng)村社會中的變化確實如有些學者所觀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間相互認識而不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間,而大批青壯勞動力進城務工更是帶來鄉(xiāng)村社會普遍的空巢現(xiàn)象。尤其是隨著城鎮(zhèn)化的推進以及市場觀念的不斷深入,熟悉社會中的關系網(wǎng)絡開始裂變,既有的倫理觀念、道德、價值等正在失去約束力。但是,這可以稱之為物、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而長期浸淫于熟悉社會而習得的“給予”和“虧欠”的人情傳統(tǒng)以及思維方式和行為規(guī)則等還存在巨大影響。
眾多研究表明,生活在鄉(xiāng)村社會的農民,雖受到外部條件變化影響,但依舊以親情紐帶和鄉(xiāng)土圈子為核心,誠實相待,和諧共處,熟悉社會的親密關系也由此不斷延續(xù)下去。而進城務工人員在城市中雖然遭遇到大量陌生關系,但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依靠血緣、親緣、宗緣和地緣等,結成親密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并且依此確認其自我身份,進而形成一種新的“地方認同”??梢钥闯觯煜ど鐣言庥鰪娏覜_擊,但在日益變動的社會結構中仍有影響。
(摘編自黃銳《鄉(xiāng)土社會是“熟悉社會”》) 材料三:“熟悉的社會”是對鄉(xiāng)村社會的地方性與整體性結構特征的一種概括,而非指微觀的、個別的人際關系或社會網(wǎng)絡狀況。經(jīng)歷經(jīng)濟轉型、社會與文化變遷之后,鄉(xiāng)村社會中諸多微觀結構與行動都可能已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變化,其中就包括人際關系和交往方式的變化。然而,村落共同體的地方性以及共同體的整體性特征依然留存。
在村落共同體中,村民之間的關系是熟悉的。熟悉的關系并非指具體的兩個個體間的交往情況和熟知程度,而是指村落社會關系是相互熟知的。熟悉的社會是一種信息非常對稱的社會,也是一種信息透明的社會。信息對稱指的是自我與他人是知根知底的、相互能達成默契的。不論兩個村民個體之間是否有直接的交往和互動,也不論一個人對其他個體具體情況的熟知程度如何,人們都能達到相互熟知或知根知底,因為村落共同體本身就是一個信息透明的社會。在一個固定的場域里,個人及其社會關系的信息其實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人們的行動信息也容易被村里人所知曉,并不一定需要專門的努力就能達到。
熟悉關系仍代表著鄉(xiāng)村社會的一種特質,因為這是與城市社會關系有著本質區(qū)別的。盡管在城鎮(zhèn)化擴張和鄉(xiāng)村勞動力流動的沖擊下,鄉(xiāng)村社會熟悉關系也處于變遷之中,但在村落生活共同體依然存續(xù)的情況下,基于地緣和血緣而形成的熟悉社會關系的特征也就繼續(xù)留存。
(摘編自陸益龍《后鄉(xiāng)土中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鄉(xiāng)土社會里,鄉(xiāng)民是中國社會的基層,他們以種地為基本謀生方式,從土地中獲取生活資源,因此與土地分不開,為土地所束縛,固守鄉(xiāng)土。
B.人與人在空間排列上的不流動性,造成鄉(xiāng)土社會里鄉(xiāng)民個體之間、鄉(xiāng)村之間的彼此關系的孤立與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微型村落的存在。
C.鄉(xiāng)村社會的農民,以親情紐帶和鄉(xiāng)土圈子為核心,誠實相待,和諧共處,而現(xiàn)在受到外部條件變化影響,熟悉社會的親密關系很難延續(xù)下去。
D.“熟悉的社會”是指個體的人際關系、交往方式和微觀的社會網(wǎng)絡狀況;在村落共同體中信息對稱,村民個體之間知根知底、能夠達成默契。
(2)根據(jù)以上材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鄉(xiāng)土社會實際上就是熟人社會、禮俗社會,而現(xiàn)代社會是陌生人組成的社會、法理社會,兩者的人際交往原則是有區(qū)別的。
B.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之間的信用,產生于對一種行為規(guī)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這種信用遠勝于法理社會中的一紙契約。
C.在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從熟悉里獲得的認知是個別的?!墩撜Z》中孔子因人而異地解釋“孝”,能讓我們體會到這種特性。
D.材料二認為隨著城鎮(zhèn)化的推進以及市場觀念的不斷深入,熟悉社會中的關系網(wǎng)絡開始裂變,與材料一的一些說法相近。
(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金窩銀窩,不如家里的草窩?!?br />B.“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br />C.“烏鴉反哺,羔羊跪乳。”
D.“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4)材料一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5)為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鄉(xiāng)土社會需要做出哪些改進?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組卷:125引用:34難度:0.8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
-
2.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星期天(節(jié)選)①
汪曾祺 這人名叫赫連都。他不是這個學校里的人,只是住在這個學校里。他是電影演員,也是介紹我到這個學校里來的那位文學戲劇前輩把他介紹給趙宗浚,住到這個學校里來的,因為他在上海找不到地方住。
赫連都有點神秘。他是個電影演員,可是一直沒有見他主演過什么片子。他長得高大、挺拔、英俊,很有男子氣。雖然住在一間暗無天日的房子里,睡在一張破舊的小鐵床上,出門時卻總是西裝筆挺,容光煥發(fā),像個大明星。他忙得很。一早出門,很晚才回來。他的舞跳得很好。探戈跳得尤其好,曾應邀在跑狗場舉辦的探戈舞表演晚會上表演過。
趙宗浚于是邀請他來參加舞會,教大家跳舞。他欣然同意,說:“好啊!”他在這里寄居,不交房錢,這點義務是應該盡的,否則就太不近人情了。
于是到了星期天,我們就哪兒也不去了。胡鳳英在家吃了早飯就到學校里來,和老左、沈福根把樓下大教室的課桌課椅都搬開,然后換了幾個大燈泡,蒙上紅藍玻璃紙。到了晚上,這所學校就成了一個俱樂部。下棋的下棋,唱戲的唱戲,跳舞的跳舞。
參加舞會的,除了本校教員、王家三姊妹,還有本校畢業(yè)出去現(xiàn)已就業(yè)的女生,還有胡鳳英約來的一些男女朋友。她的這些朋友都有點不三不四,男的穿著全套美國大兵的服裝,大概是飛機場的機械士;女的打扮得像吉普女郎②。不過他們到這里參加舞會,還比較收斂,甚至很拘謹。
赫連都幾乎整場都不空。女孩子都愛找他跳。他的舞跳得非常的“帥”。跟他跳舞,自己覺得輕得像一朵云,交關舒服。
這一天,華燈初上,舞樂輕揚。參加舞會的來賓陸續(xù)到了,赫連都卻還沒有出現(xiàn)——他平常都是和趙宗浚一同張羅著迎接客人的。
大家正盼望著他,忽然聽到鐵門外人聲雜亂,不知出了什么事。趕到門口一看,只見一群人簇護著赫連都。赫連都頭發(fā)散亂,襯衫碎成了好幾片。李維廉在他旁邊,夾著他的上衣。赫連都連連向人群拱手:“謝謝大家!謝謝大家!”
“嘸不啥③,嘸不啥!大家全是中國人!”“儂為中國人吐出一口氣,應該謝謝儂!”
一個在公園里教人打拳的滄州老人說:“兄弟,你是好樣兒的!”
對面弄堂里賣咖喱牛肉面的江北人說:“赫先生!你今天干的這樁事,真是叫人佩服!晏一歇④請到小攤子上吃一碗牛肉面宵夜,我也好表表我的心!”
赫連都連忙說:“謝謝,謝謝!改天,改天擾您!”人群散去,赫連都回身向趙宗浚說:“老趙,你們先跳,我換換衣服,洗洗臉,就來!”說著,從李維廉手里接過上衣,往后樓走去。
大家忙問李維廉,是怎么回事。
“赫連都打了美國兵!他一人把四個美國兵全給揍了!我和他從霞飛路回來,四個美國兵喝醉了,正在侮辱一個中國女的。真不像話,他們把女的衣服差不多全剝光了!女的直叫救命。圍了好些人,誰都不敢上。赫連都脫了上衣,一人給了他們一拳,全都揍趴下了。他們起來,輪流和赫連都打開了boxing⑤,赫連都毫不含糊。到后來,四個一齊上。周圍的人大家伙把赫連都一圍,擁著他進了胡同。美國兵歪歪倒倒,罵罵咧咧地走了。真不是玩意!”
大家議論紛紛,都很激動。
圍棋國手之一慢條斯理地說:“是不是把鐵門關上?只怕他們會來尋事。”國手之二說:“是的。美國人惹不得?!?br /> 趙宗浚出門兩邊看看,說:“用不著,那樣反而不好。”沈福根說:“我去偵察偵察!”他像煞有介事,躡手躡腳地向霞飛路走去。過了一會,又踅了回來:“嘸啥嘸啥!霞飛路上人來人往。美國赤佬已經(jīng)無影無蹤哉!”
于是下棋的下棋,跳舞的跳舞。
赫連都換了一身白法蘭絨的西服出來,顯得格外精神。今天的舞會特別熱烈。赫連都幾乎每支曲子都跳了。
舞會快要結束時,王靜儀起來,在唱片里挑了一張《La-paloma》對赫連都說:“我們跳這一張?!焙者B都說:“好?!?br /> 西班牙舞曲響了,飄逸的探戈舞跳起來了。他們跳得那樣優(yōu)美,以致原來準備起舞的幾對都停了下來,大家遠遠地看他們倆跳。這支曲子他們都很熟,配合得非常默契。赫連都一晚上只有跳這一次舞是一種享受。他托著王靜儀的腰,貼得很近;輕輕握著她的指尖,拉得很遠,有時又撒開手,各自隨著音樂的旋律進退起伏。王靜儀高高地抬起手臂,微微地側著肩膀,俯仰,回旋,又輕盈,又奔放。她的眼睛發(fā)亮。她的白紗長裙飄動著,像一朵大百合花。
大家都看得癡了。
史先生輕聲地說:“這才叫跳舞!”
音樂結束了,太短了!美的東西總是那樣短促!但是似乎也夠了。
舞會散了,圍棋也結束了。
國手之一意味深長地對國手之二說:“這位赫連都先生,他會不會是共產黨?”國手之二回答:“難講的?!?br /> 失眠的霓虹燈在上海的夜空,這里那里,靜靜地燃燒著。
(有刪改)(注)①該作品為作者回憶20世紀40年代末在上海的生活而作。②吉普女郎: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在美國軍用吉普車上以陪伴官兵、出賣色相為生的女人。③嘸不啥:沒什么,上海方言。④晏一歇:休息一會兒。⑤boxing:英文,指拳擊。
(1)下列對小說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通過“我”的回憶講述了與星期天舞會有關的故事,文中出現(xiàn)的人物眾多,但重點突出了赫連都的形象,展現(xiàn)了20世紀40年代老上海的社會風貌。
B.小說開頭寫到“赫連都有點神秘”,說是電影演員卻沒見過他主演過什么片子,睡在“暗無天日的房子里”,出門時卻像個大明星,矛盾之中彰顯神秘。
C.“今天的舞會特別熱烈”,寫出了赫連都打美國兵這一事件喚醒了舞會上人們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側面落筆,委婉而含蓄。
D.文中寫赫連都和王靜儀一起翩翩起舞,共同將舞會的氛圍推向了高潮,盡管“美的東西總是那樣短促”,但人們內心深處依舊想要追求美。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沒有激烈的矛盾沖突,以舞會來串聯(lián)人物故事,自然而流暢,于娓娓敘述中展現(xiàn)世俗人生。
B.“男的穿著全套美國大兵的服裝”“女的打扮得像吉普女郎”,看似不經(jīng)意的外貌描寫,卻展現(xiàn)出當時一些人對美國的趨附態(tài)度。
C.小說語言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如“嘸不啥”“儂”等方言,地域色彩濃重,質樸而又貼近生活。
D.文章最后寫“失眠的霓虹燈在上海的夜空……靜靜地燃燒著”巧妙地運用比擬手法,寫出了舊上海夜晚燈光閃耀的畫面。
(3)小說在敘述上有什么特征?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
(4)“赫連都打美國兵”這一事件發(fā)生后,包括赫連都在內的舞會中的各色人物都有不同的反應,請你簡要概括一下作品中的幾個主要的人物形象。組卷:25引用:8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
-
7.閱讀下面一句文字,完成各題。
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條嚴禁警方執(zhí)行市長關于不允許在學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級的劇場的指示的禁令。
(1)地方法院究竟允不允許在學校附近修建劇場?
(2)改寫成三個語意連貫的短句。要求:層次清楚、文意明白,內容不能刪減,原意不能改動。組卷:4引用:1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
最近,一位名叫“阿木爺爺”的木匠師傅在海內外視頻平臺上走紅。一頂草帽,一張親切的笑臉,一雙布滿皺紋的手,全程不講一句話、不著一滴膠、不落一根釘,僅在木頭上“左1”“右2”做好標記后,用普通刀鋸切削組合,用傳統(tǒng)的榫接卯和的技藝鑲嵌成一件件手工作品,甚至造出愛心鎖、世博會中國館模型。視頻俘獲了眾多觀眾,他的粉絲數(shù)高達幾百萬,視頻的總播放量過億。
材料二:
聊城一中以“領袖氣質、君子風度、科學精神、工匠才干”為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近幾年教育教學質量突飛猛進,佳績頻傳,深受社會贊譽。
請結合上面兩則材料,寫一篇文章,談一談你的想法。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4引用:1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