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江蘇省鹽城市伍佑中學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
材料一:
近幾十年來的“紅學”研究,絕大多數(shù)集中在人物、醫(yī)藥、法律、飲食、服飾、園林等等微觀方面。而《紅樓夢》作為經(jīng)典名著,我們的閱讀和研究更應(yīng)該著眼于文學本身,更應(yīng)該立足于小說的社會背景、情節(jié)故事和人物命運。對《紅樓夢》進行重新審視和思考,認識《紅樓夢》的意義不僅僅是理想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也不僅僅是“有情之天下”以及對個體命運的體驗和感嘆,而且是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歷程之中,存在于觀照現(xiàn)實生活之中,這是超越種族和國度的?!都t樓夢》中有生活世界、藝術(shù)世界和哲學世界三重世界,《紅樓夢》還寫了希望、煩惱和無奈失落三個生命歷程。
(摘編自成中英《<紅樓夢>的世界、人生和藝術(shù)》)材料二:
《紅樓夢》的誕生,給我們提供了一部可借鑒的藝術(shù)典范。在中國古典小說乃至世界文學史領(lǐng)域里,它達到了高峰?!都t樓夢》的創(chuàng)作登峰造極、出神入化、渾樸天成。小說中表現(xiàn)出的唯物觀、辯證論、發(fā)展論是歷史發(fā)展的趨勢,是必然的,也是客觀的。
《紅樓夢》成書迄今已200多年,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小說之一,它不僅感動了中國人,而且也得到其他民族的重視與喜愛。《紅樓夢》有各種不同的版本,數(shù)十種續(xù)書,被翻譯成各種文字,流傳到世界各國,感動了不同民族的讀者。
其《紅樓夢》即夢斷紅樓、夢逝紅樓之意,《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以賈、史、王、薛(諧音理解為假、死、亡、血)四大封建貴族大家庭為背景,敘寫了四大家族的興衰。曹雪芹試從時代精神演進及其與社會實踐互動的角度切入,把握當時的歷史發(fā)展的主線與脈絡(luò),達到了對藝術(shù)性、文學性、思想性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都t樓夢》融政、經(jīng)、文、藝、史、哲、理、法、醫(yī)、社會、建筑、音樂繪畫、舞蹈、戲劇、孔儒、李道、釋佛、玄學以及倫理于一爐,既是思想小說,又是社會、經(jīng)濟、政治小說??梢哉f是中國18世紀中葉封建社會發(fā)展到高度文明的產(chǎn)物,是中國18世紀中葉封建社會的大百科全書。《紅樓夢》不是死的小說,而是有時代精神活躍其間的“活”的化身。
“紅學”與“甲骨學”“敦煌學”,并稱東方三大顯學。紅學的可貴之處,在于它“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可謂三教九流、五花八門、一覽無余。
(摘編自李海林《<紅樓夢>賞析》)材料三:
《紅樓夢》是可以讀一輩子的書。我們不只是在讀《紅樓夢》,我們也是在閱讀自己的人生。許多人把《紅樓夢》擺在床頭,每天晚上睡前讀一段,若有所悟,每次感覺都那么不同。
許多人會問《紅樓夢》十二釵,你最喜歡誰?最不喜歡誰?林語堂說:最喜歡探春,最不喜歡妙玉。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最喜歡”和“最不喜歡”。反復(fù)看了二三十次《紅樓夢》,我不敢回答看起來這么簡單的問題。
探春是賈政的女兒、寶玉的妹妹。她的母親趙姨娘,一個丫頭出身的妾。因為卑微的出身,趙姨娘似乎總是憤憤不平,嫉妒他人,總覺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她也把這委屈轉(zhuǎn)化成報復(fù)他人的惡毒言語或行為,連自己親生的女兒探春,也不例外。探春聰明,大器,極力想擺脫母親卑賤的出身牽連,她努力為自己的生命開創(chuàng)出不同于母親的格局。她處事公正不徇私,曾經(jīng)在短時間內(nèi)代理王熙鳳管理家務(wù),有條不紊,興利除弊,展現(xiàn)了精明干練的管理才能。
林語堂深受歐洲啟蒙運動影響,重視個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視個人突破環(huán)境限制的解放能力。林語堂一定喜歡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妙玉是一個沒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兒,因為家道敗落,不得不出家為尼,她寄養(yǎng)在賈家的寺廟中,看來是修行,心中卻積壓著不可說的郁濁的苦悶。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對鄉(xiāng)下來的劉姥姥嗤之以鼻。她孤芳自賞,這樣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難有朋友,在世俗社會,總是招人嫌怨。我們能夠“不喜歡”妙玉嗎?我們能夠嘲笑妙玉嗎?
《紅樓夢》的作者,沒有“嘲笑”,只有“悲憫”,沒有“不喜歡”,只有“包容”?!都t樓夢》的作者引領(lǐng)我們?nèi)タ锤鞣N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貴的,卑賤的;富有的,貧窮的;美的,丑的。
寶玉關(guān)心每一個人,關(guān)心每一種生命不同的處境,他對任何生命形式,都沒有“不喜歡”,都沒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頭、仆人。在他的心目中,她們都是應(yīng)該被尊重的對象,都是可以被欣賞的。他在繁華的人間,看到蕓蕓眾生,似乎每一個人,每一個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沒有比較,只有欣賞,只有歡喜與贊嘆。
多讀幾次《紅樓夢》,回到現(xiàn)實人生,看到身邊的親人朋友,原來也都在《紅樓夢》中。每個人都背負著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運,或許我們會有一種真正的同情,也不會再隨便說:喜歡什么人,或不喜歡什么人。
(摘編自《蔣勛說<紅樓夢>》)(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紅學”是東方三大顯學之一,其研究集中在人物、醫(yī)藥、法律、飲食、服飾、園林等等微觀方面。
B.《紅樓夢》因為是中國最重要的小說之一,感動了很多人,所以乃至在世界文學史領(lǐng)域里都達到了高峰。
C.《紅樓夢》是可以讀一輩子的,因為我們不只是在讀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我們也是在閱讀自己的人生。
D.《紅樓夢》的作者不喜歡妙玉。小說中的妙玉家道敗落,出家為尼,孤芳自賞,心中積壓著郁濁的苦悶。
(2)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認為閱讀研究《紅樓夢》應(yīng)立足于小說的社會背景、情節(jié)故事和人物命運,不能忽視文學本身。
B.《紅樓夢》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既是思想小說,又是社會、經(jīng)濟、政治小說,讀者可以從中各取所需。
C.《紅樓夢》呈現(xiàn)了各種不同形式的生命,作者引領(lǐng)我們理解每一種生命不同的處境,去悲憫和包容。
D.寶玉關(guān)心每一個人,對誰都沒有恨,對丫頭、仆人也尊重、欣賞,這體現(xiàn)了寶玉善良、順從的性格。
(3)《紅樓夢》風靡世界,感動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讀者,下列不屬于其原因的一項是
A.《紅樓夢》的創(chuàng)作登峰造極,出神入化,渾樸天成。小說具有很高的藝術(shù)水準。
B.《紅樓夢》有各種不同的版本,數(shù)十種續(xù)書,被翻譯成了各種文字,方便閱讀。
C.《紅樓夢》是中國18世紀中葉封建社會的大百科全書,內(nèi)容豐富,思想性強。
D.《紅樓夢》的意義存在于多重世界和生命歷程之中,存在于觀照現(xiàn)實生活之中。
(4)如果有人向你了解《紅樓夢》,請你結(jié)合材料二用一句話介紹這部著作。(不超過70個字)
(5)在《紅樓夢》十二釵中,林語堂為什么最喜歡探春?請根據(jù)材料三簡要概括。組卷:46引用:18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游臺
汪曾祺
文游臺是我們縣首屈一指的名勝古跡。
臺在泰山廟后。
泰山廟前有河,曰澄河。河上有一道拱橋,橋很高,橋洞很大。走到橋上,上面是天,下面是水,覺得體重變得輕了,有凌空之感。這正是雜花生樹、良苗懷新的時候,放眼望去,一切都使人心情舒暢。
澄河產(chǎn)瓜魚,長四五寸,通體雪白,瑩潤如羊脂玉,無鱗無刺,背部有細骨一條,烹制后骨亦酥軟可吃,極鮮美。這種魚別處其實也有,但我的家鄉(xiāng)人認定這種魚只有我的家鄉(xiāng)有,而且只有文游臺前面澄河里有。不過別處的這種魚不似澄河所產(chǎn)的味美,倒是真的。因為都經(jīng)過冷藏轉(zhuǎn)運,不新鮮了。
泰山廟亦名東岳廟,差不多每個縣里都有的,其普遍的程度不下于城隍廟。所祀之神稱為東岳大帝。泰山廟的香火是很盛的,因為好多人都以為東岳大帝是管人的生死的。每逢香期,善男信女,絡(luò)繹不絕,一進廟門就聞到一股觸鼻的香氣。
正殿的對面有一座戲臺。戲臺很高,下面可以走人。這倒也好,看戲的不會往前頭擠,因為太靠近,看不到臺上的戲。大都是站著的,也有自己從家里扛了長凳來坐著看的。
唱戲的是“草臺班子”,沒有什么名角,也沒有什么好戲,唱的是京戲,但有些戲是徽調(diào),沒有準調(diào)準詞。只有一年,來了一個叫周素娟的女演員,在南方的科班里學過戲,唱戲很規(guī)矩,能唱《武家坡》這類的戲,甚至能唱《祭江》……現(xiàn)在卻混得到里下河來搭班。還有一個大花臉,嗓子很沖,姓顏。有一回,我聽他在戲臺旁邊的廊子上對著燒開水的”水鍋”大聲嚷嚷:“打洗臉水!”我從他的產(chǎn)音里聽出了一腔悲饋。江湖藝人,吃這碗開口飯,是充滿辛酸的。
泰山廟正殿的后面,即屬于文游臺范圍。沿磚路北行,路東有秦少游讀書臺。更北,地勢漸高,即文游臺。臺基是一個大土墩。墩之一側(cè)為四賢祠。四賢,說法不一。明代張誕《謁文游臺四賢祠》詩云:“蒲折先生獨好古,一掃陋俗隆高風。長繩倒拽淫像出,易以四子衣冠容?!蔽倚r到文游臺,連“四子衣冠容”也沒有,只有四個藍地金字的牌位。墩之正面為盍簪堂?!邦留ⅰ敝?,比較生僻,出處在《易經(jīng)》,如果用大白話說,就是“快來堂”。我覺得“快來堂”也挺不錯。我們小時候?qū)Α翱靵硖谩钡呐d趣比四賢祠大得多,因為堂的兩壁刻著《秦郵帖》。小時候以為帖上的字是這些書法家在高郵寫的。不是的。是把名家的書法雜湊起來的(帖都是雜湊起來的)。帖是清代嘉慶年間一個叫師亮采的地方官屬錢梅溪刻的,皆取蘇東坡、黃山谷、米元章、秦少游諸公書。曾有人考證,帖中書頗多“贋鼎”,是假的,我們不管這些,對它還是很有感情的。
盍簪堂后是一座木結(jié)構(gòu)的樓,是文游臺的主體建筑。樓頗宏大,東西兩面都是大窗戶。我讀小學時每年“春游”都要上文游臺,趴在兩邊窗臺上看半天。東邊是農(nóng)田,碧綠的麥苗,油菜、蠶豆正在開花,很喜人。西邊是人家,鱗次櫛比,最西可看到運河堤上的楊柳,看到船帆在樹頭后面緩緩移動,緩緩移動的船帆叫我的心有點酸酸的,也甜甜的。
文游臺的出名,是因為這是蘇東坡、秦少游、王定國、孫莘老聚會的地方,他們在樓上飲酒,賦詩,傾談,笑傲。實際上文游諸賢之中,最感動高郵人心的是秦少游。蘇東坡只是在高郵停留一個很短的時期。王定國不是高郵人。孫莘老不知道為什么給人一個很古板的印象,使人不大喜歡。文游臺實際上是秦少游的臺。
秦少游是高郵人的驕傲,高郵人對他有很深的感情,除了因為他是大才子,“國士無雙”,詞寫得好,著過《蠶書》,書中記錄了當時人民的生活……還因為他一生遭遇很不幸。他的官位不高,最高只做到“正字”,后半生一直在遷謫中度過。四十八歲因為有人揭發(fā)他寫佛書,削秩徙郴州。五十歲,遷橫州。五十一歲遷雷州。幾乎每年都要調(diào)動一次,而且越調(diào)越遠。后來朝廷下了赦令,遷臣多內(nèi)徙,少游啟程北歸,至藤州,出游光華亭,索水欲飲,水至,笑視之而卒,終年五十三歲。
遷謫生活,難以為懷,少游晚年詩詞頗多傷心語,但他還是很曠達,很看得開的,能于顛沛中得到苦趣。明陶宗儀《說郛》卷八十二:
秦觀南遷,行次郴州遇雨,有老仆滕貴者,久在少游家,隨以南行,管押行李在后,泥濘不能進,少游留道傍人家以俟。久之盤跚策杖而至,視少游嘆曰:“學士,學士!他們?nèi)×烁毁F,做了好官,不枉了恁地,自家做甚來陪奉他們!波波地打閑官,方落得甚聲名!”怒而不飯。少游再三勉之,曰:“沒奈何。”
我以為這是秦少游傳記資料中寫得最生動的一則,而且是可靠的。這樣如聞其聲的口語化的對白是偽造不來的。這也是白話文學史中很珍貴的資料,老仆、少游,都躍然紙上。
(有刪節(jié))(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以“文游臺”為題,開頭敘寫文游臺周邊的橋、魚和廟等,真實表現(xiàn)了故鄉(xiāng)的風土人情,豐富了文游臺的人文風景。
B.文章敘述唱戲的周素娟和顏大花臉,表現(xiàn)了他們命運的落魄和生活的辛酸,并且借此襯托秦少游仕途坎坷和命運不幸。
C.文中引用明代張誕《謁文游臺四賢祠》的詩句,既交代了四賢祠的來歷,又引出了作者小時候未見”四子衣冠容”的遺憾。
D.作者兒時在臺上看到船帆緩緩移動,心中有些“酸酸的”“甜甜的”,流露出他小時候就感受到離別的傷感和重逢的喜悅。
(2)下列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把澄河里的瓜魚與冷藏轉(zhuǎn)運的魚進行對比,不僅突出家鄉(xiāng)瓜魚味道鮮美,而且表現(xiàn)了家鄉(xiāng)人對故鄉(xiāng)的由衷熱愛。
B.文中援引明陶宗儀的《說郛》,表現(xiàn)了秦少游顛沛中曠達的人生觀,同時說明這樣的傳記寫有很珍貴的文學和史料價值。
C.全文以兒童的視角來寫家鄉(xiāng)的文游臺,作者回想了小時候在文游臺的所見所聞所感,顯得淳樸自然,讓讀者有如臨其境之感。
D.文章以空間轉(zhuǎn)換為線索,先寫拱橋、瓜魚,再寫廟中香火、戲臺,最后寫廟后的文游臺,文脈清晰,層次井然有序。
(3)高郵人為什么對仕途落魄的秦少游“最感動”?請簡要分析。
(4)汪曾祺曾說:“在文風上,我更有意識地寫得平淡。我的語言一般是流暢自然的,但時時會跳出一兩個奇句、古句……我希望融奇崛于平淡?!闭垙奈闹姓页觥捌婢洹薄肮啪洹备饕焕⒑喴治鋈绾巍叭谄驷扔谄降?。組卷:46引用:5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為兒時,門人有被害者,吏就詰,眾爭辨對,仁杰誦書不置,吏讓之,答曰:“黃卷中方與圣賢對,何暇偶俗吏語耶?”舉明經(jīng),調(diào)汴州參軍。為吏誣訴,黜陟使閻立本召訊,異其才,謝曰:“仲尼稱觀過知仁,君可謂滄海遣珠矣?!彼]授并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同府參軍鄭崇質(zhì)母老且疾,當使絕域。仁杰謂曰:“君可貽親萬里憂乎?”詣長史藺仁基請代行。仁基咨美其誼,時方與司馬李孝廉不平,相語曰:“吾等可少愧矣!”則相待如初,每曰:“狄公之賢,北斗以南,一人而已?!鄙赃w大理丞,歲中斷久獄萬七千人,時稱平恕。左威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右監(jiān)門中郎將范懷義坐誤斧昭陵柏,罪當免,高宗詔誅之。仁杰奏不應(yīng)死,帝怒曰:“是使我為不孝子,必殺之。”仁杰曰:“漢有盜高廟玉環(huán),文帝欲當之族,張釋之廷諍曰:‘假令取長陵一杯土,何以加其法?’于是罪止棄市。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誤伐一柏,殺二臣,后世謂陛下為何如主?”遂免死。數(shù)日,授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寵自肆,仁杰劾奏其惡,有詔原之。仁杰曰:“朝廷借乏賢。如本立者不鮮。陛下惜有罪,虧成法,奈何?臣愿先斥,為群臣戒?!北玖⒌肿?。由是朝廷肅然。使岐州,亡卒數(shù)百剽行人,道不通。官捕系盜黨窮訊,而余曹紛紛不能制。仁杰曰:“是其計窮,且為患?!蹦嗣鏖_首原格,出系者,稟而縱之,使相曉,皆自縛歸。帝嘆其達權(quán)宜。圣歷三年卒,年七十一。贈文昌右相,謚曰文惠。仁杰所薦進,若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皆為中興名臣。中宗即位,追贈司空。
(選自《新唐書?狄仁杰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
B.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
C.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
D.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黃卷”指書籍,古時人們?yōu)榱朔乐箷?,多用黃檗來染紙,因紙色發(fā)黃,故以之代稱。
B.“明經(jīng)”是選舉官員的科目,被推舉者須明習經(jīng)學,明經(jīng)與進士兩科為唐朝科舉的基 本科目。
C.“黜陟使”是唐代考察地方官吏并提出推薦或貶黜建議的官員,其中“陟”為“貶斥”之意。
D.“高廟”文中指漢高祖劉邦的宗廟。宗廟是古代帝王、諸侯等祭祀祖先的場所。古代天子七廟,諸侯五廟。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狄仁杰讀書專注,受人尊重。他小時候家里有門人被害,官吏詢問情況,眾人都爭著對答,只有他不為所動,因此受到官吏禮讓。
B.狄仁杰注重孝道,成全他人。有同僚需要離開年老病弱的母親出使到邊遠地區(qū),狄仁杰主動請求上級官員讓自己代替前往。
C.狄仁杰善于勸諫,勇救同僚。在“砍柏”一案中,狄仁杰巧引漢代舊事,成功說服唐高宗,使權(quán)善才和范懷義被免去了死罪。
D.狄仁杰富有謀略,智降劫匪。狄仁杰在岐州公開寬免自首者的條例,釋放了被關(guān)押的人,讓他們回去后相互傳話,劫匪都前來自首。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
②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諫逐客書》)
(5)藺仁基為什么稱贊狄仁杰“賢”?請根據(jù)材料簡要回答。組卷:1引用:3難度:0.6
-
8.簡述《巴黎圣母院》一書的美丑對照原則。
組卷:0引用:1難度:0.8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馬克思深刻洞察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從紛紜復(fù)雜的社會現(xiàn)象中抽絲剝繭,發(fā)現(xiàn)了資本主義的深刻矛盾和無產(chǎn)階級的歷史使命,并自覺承擔起創(chuàng)建革命理論、領(lǐng)導(dǎo)革命實踐的重任;林覺民矢志拯救國家民族,“為天下人謀永?!保幌奚鼈€人幸福,舍生忘死,視死如歸。他們都將個人抱負與時代要求相結(jié)合,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選擇。
認真體會他們的精神品質(zhì)和人生選擇,思考“抱負與使命”這一話題,聯(lián)系當下社會生活,以“我們的使命”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班會演講稿。組卷:8引用:4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