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浙大附中高二(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人民需要藝術、藝術更需要人民。馬克思說:“人民歷來就是作家‘夠資格’和‘不夠資格’的唯一判斷者”。以為人民不懂得文藝,以為大眾是“下里巴人”,以為面向群眾創(chuàng)作不上檔次,這些觀念都是不正確的。文藝創(chuàng)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的方法是扎根人民。只有永遠同人民在一起,藝術之樹才能常青。
文藝要服務人民,就必須積極反映人民生活。今天,在我國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13億多人民正上演著波瀾壯闊的活劇,國家蓬勃發(fā)展,家庭酸甜苦辣,百姓歡樂憂傷,構(gòu)成了氣象萬千的生活景象,充滿著感人肺腑的故事,洋溢著激昂跳動的樂章,展現(xiàn)出色彩斑斕的畫面。廣大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為,也必將大有作為。
我們的文學藝術,既要反映人民生產(chǎn)生活的偉大實踐,也要反映人民喜怒哀樂的真情實感,從而讓人民從身邊的人和事中體會到人間真情和真諦,感受到世間大愛和大道。關在象牙塔里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chuàng)作激情。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一切有抱負、有追求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追隨人民腳步,走出方寸天地,閱盡大千世界,讓自己的心永遠隨著人民的心而跳動。
典型人物所達到的高度,就是文藝作品的高度,也是時代的藝術高度。只有創(chuàng)作出典型人物,文藝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
(選自習近平《在中國文聯(lián)十大、中國作協(xié)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材料二:
人民性是文化、文學現(xiàn)代性的核心內(nèi)容,既是其動機也是其成果?,F(xiàn)代社會要建立起普遍統(tǒng)一的組織結(jié)構(gòu),就要生成文化的共同體,其語言、思想邏輯、價值認同、理想目標能達成一致,就需要獲得廣泛的社會性,而其基礎就在于文化、語言、文學具有人民性。
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學處于一個變革時期,經(jīng)典現(xiàn)實主義受到歐美現(xiàn)代主義的挑戰(zhàn),大量的歐美作品翻譯過來,一度取代了蘇聯(lián)文藝對中國文藝的影響。現(xiàn)實主義的開放體系與現(xiàn)代主義的先鋒探索一起開辟當代中國文學的廣闊道路,如意識流小說、現(xiàn)代派、荒誕派、黑色幽默,直至后現(xiàn)代式的先鋒派……中國文學無疑在藝術上上了一個臺階。然而,無論是現(xiàn)代派還是先鋒派,都屬于陽春白雪。藝術創(chuàng)新固然需要,但文藝的人民性在任何時候,在中國的國情下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任務和責任。20世紀90年代,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現(xiàn)實主義獲得了一次嶄新的再生。陳忠實、莫言、賈平凹、閻連科、劉震云、鐵凝、王安憶、阿來都各自寫下既具有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特色,又汲取了世界優(yōu)秀文學經(jīng)驗的作品,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是中國文學走向市場化的時期,市場化在客觀上解決了文藝走向大眾、面向大眾的問題。圖書市場的銷量、電影市場的票房,就足以使大眾成為接受的主體。文藝在很大程度上成為消費社會的產(chǎn)品,它使人民群眾最大可能地分享文藝作品的各種成果。
但是,在中國的歷史條件下,“人民性”也并非因此而演化成現(xiàn)代性的一個基礎的普遍性的概念。在“階級論”被淡化后,文藝的大眾化、消費化無疑使文藝具有了人民性,但它與文藝的人民性的經(jīng)典內(nèi)涵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這個區(qū)別的根本之處在于:文藝的人民性要具有正確的政治導向,要引導人民積極向上,要使全體人民團結(jié)為一個整體,凝聚成一股力量,向著一個共同目標前進。在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時期,人民性無疑還是占據(jù)文化領導權地位,起到積極的正確的引導作用。
新時代賦予文藝服務人民以新的內(nèi)容,同時也賦予人民性以新的內(nèi)涵,也可以說新時代有新時代的“新人民性”,這就是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放在首位。正是因為“新人民性”體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而才能如此信任和尊重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當然,當今時代信息爆炸,互聯(lián)網(wǎng)眾聲喧嘩,社會的復雜性表明,文藝依然不能放棄正面引導人民群眾的責任。在多樣化和豐富性的文藝繁榮格局中,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無疑應該始終起到引領作用,新時代社會主義文藝的“新人民性”才能真正圓滿實現(xiàn)。
(節(jié)選自陳曉明《人民性、民間性與新倫理的歷史建構(gòu)》)(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藝術需要人民,一是因為優(yōu)秀的藝術需要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二是因為人民才是作家價值的唯一判斷者。
B.有抱負、有追求的文藝工作者只有追隨人民腳步,走出方寸天地,閱盡大千世界,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chuàng)作激情。
C.現(xiàn)代社會的語言,思想邏輯、價值認同、理想目標能達成一致,其基礎就在于文化、語言、文學具有人民性。
D.人民性離不開市場化,市場化使文藝走向大眾,使人民群眾最大可能地分享文藝作品。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只有積極擁抱時代,反映人民生活的文藝作品才能為大眾所喜愛,才有可能成為傳世的經(jīng)典之作。
B.從20世紀80年代文學變革到90年代傳統(tǒng)文化復興,中國文學思潮從歐美現(xiàn)代主義轉(zhuǎn)為現(xiàn)實主義,藝術上獲得不斷進步。
C.新時代賦予文藝以新的內(nèi)容,無論社會環(huán)境多么復雜,文藝格局多么豐富,文藝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D.兩則材料都辯證思考“文藝的大民性”問題,肯定其積極意義;又都放眼當下,對文藝工作者提出要求。
(3)下列選項,最貼合材料中文藝觀的一項是
A.已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B.仲尼抗浮云之志,孟軻養(yǎng)浩然之氣。(班固《答賓戲》)
C.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杜甫《戲為六絕句?其五》)
D.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白居易《與元九書》)
(4)請以魯迅的《祝?!窞槔Y(jié)合材料一分析它成為經(jīng)典的原因。
(5)文藝創(chuàng)作者應該如何增強作品的人民性?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組卷:16引用:7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人其實高不過一棵莊稼
宋長征 人住在村子里,養(yǎng)雞,喂狗,用鍘刀鍘碎一捆青草,是為了一頭牛青青黃黃的日子。雞會打鳴,會下蛋,會在村前的小河灘上領著一幫子女逮螞蚱。人也想,可是脫不開身呀,村外的田里種著莊稼,村子里整天發(fā)生著大大小小的事情。所以,人想活成一只雞都不成;再說,雞的下場也不怎么光榮。狗最會看家,看似臥在墻根下,瞇縫著眼,稍有動靜,就紅了眼,把一個“汪”字重復喊了很多遍。其實,見你一哈腰,便弓了身子,夾起尾巴,鉆進一個柴草窠里,再不愿管別人的閑事。人不像狗,要不然,活得多沒意義。
牛呢,我不說你也知道。主人下地了,被拴在林東的一棵歪脖子柳樹上,日頭在東,在西邊臥;日頭爬上南天門,就靠緊了柳樹根。嘴倒嚼著,尾巴甩來甩去,也拍不到一只蒼蠅;日頭落在屋檐上的時候,牛們大都站起身來,朝著莊稼地的方向,哞——哞——喊了兩嗓子,不大會兒就有人走了過來。天就黑了。
莊稼住在地里。南崗子,西水洼,起起伏伏,不咋平坦的老河灘上都是莊稼的家。眼下,莊稼做不了自己的主,村子里住的有的是人。別看平常不怎么出來,開春了,動鐮了,一個個像從戰(zhàn)壕里躍出來的士兵,跟無形的時光拼著搶著,不過是為了果腹,重復上演著祖先繼續(xù)了很多年的戰(zhàn)爭。莊稼一開始不大理會這個,好像有了人,日子便再不會像草那么索然無趣。老河灘上的草就沒人管,發(fā)芽了,開花了,結(jié)果了。羊呢,比較挑嘴,喜歡的,抿在嘴里,不緊不慢,咀嚼著光陰;不喜歡的,比如刺老牙,打了個響鼻,分明在告訴自己的子女:那玩意兒碰不得。
至于莊稼到底羨不羨慕草的活法,這個你得問莊稼。反正,鄉(xiāng)下有風也有雨,有寂寞的寒冬,也有漫長而火熱的盛夏,草能忍受,莊稼也不懼怕——腳下一樣是貧瘠或者豐腴的土地,頭上是或陰或暗的天,生長時不妨昂首向天,成熟時不妨低頭看地。這日子,悠悠遠遠,不也已經(jīng)走了很多年?
凝望炊煙,靜聽流年。
人這一輩子啊,還真是有些復雜,不能像一棵莊稼,在野地里生長。像螞蟻那樣日日辛勞,不過是為了尋找一個遮風避雨的處所。村子就是一個螞蟻窩,一個個老去的螞蟻靠在土墻根下曬太陽。他們拿不起鋤頭了,也背不起草筐,眼看著村口那棵刺槐樹上的葉子落了一片又一片,老去的脈絡里已尋找不到春天的影像。他們卻又無限希望,看著咿咿呀呀在土里打滾的娃兒們笑得合不攏嘴。也許吧,咀嚼了那么些年的莊稼子孫,此時已風化在泥土,緊緊握住一條根,千叮嚀萬囑咐,一定不要錯過時光,記得在春天上路。
一棵莊稼就是一種溫暖——但不一定就是糧食。十月的棉田迎來了收獲云的季節(jié),那些絲絲絨絨的棉絮,將被村莊里勤勞的婦女采收在貼身的布兜,在一個個寂寞的夜里,嚶嚶,嚶嚶,紡織著平凡的一生。那些棉的溫度,從此將拔在男人身上,暖在男人的腳上,甚至,遠在千里的兒女,從郵局的包裹里,輕輕,輕輕,取出,一種暖意會霎時奪眶而出。遠在天涯的你,是否也在牽掛這樣一種溫暖,那細密的針腳,就是一個母親用盡一生寫滿的愛的叮嚀。
一棵莊稼長啊長,分明在汲取天地日月的精華。有一種莊稼叫谷子,細細的莖,狹長的葉子,于夏日的某天,被一粒粒點進田里。陽光有多熱烈,生命就有多少激情,他們扎根,分蘗,像風一樣頂著七月的流火往上躥。
靜止,就是靜美。這是在秋天,才能體悟到的一種美麗情愫。滿地的谷子啊,穗頭,比麥子大了好幾倍,齊刷刷低下謙卑的頭顱。稻草人適時登場,這個陪伴了土地與鄉(xiāng)村多少年的神秘人物,就像一尊神的雕像?;蛘?,凝視了鄉(xiāng)村很久,像一位普渡眾生的圣母,輕輕一拂,谷子便在這個季節(jié)迅速膨脹,給貧瘠的家園以最大的希望,讓男兒如山,讓女兒如花,繼續(xù)奔跑在鄉(xiāng)村或鄉(xiāng)村以外的歲月。
學做一棵莊稼不容易。
七奶放下手中的鐮刀,向遠處張望。她在等誰呢?哪怕一陣風能捎來馬兒的消息也好。馬兒是七奶的長子,七奶一天念叨一百遍也不覺得嘮叨,這樣,七奶在鄉(xiāng)下寂寞的夜里再不會哭泣。
馬兒嘬加雞蛋紅糖的小米粥長大,長大了的馬兒是一條駿逸的小馬駒。馬兒上學了。馬兒落榜了。馬兒在家門口不怕風吹雨打太陽曬,蚊子咬了渾身紅疙瘩,也不肯放棄學習。馬兒參軍了。馬兒考上了軍醫(yī)大學。馬兒娶妻了。馬兒提干了……馬兒卻很少再回家。到后來,村里人再也沒見過馬兒的蹤影。
木匠六爺說了:人啊,咋還不如一棵莊稼。
人吶,有時候真的不如一棵莊稼。一棵莊稼離村莊很近,見風就長,絕不辜負鄉(xiāng)下母親期盼的眼神。紡成絲線,不是為了牽絆,是為了寄托一種遠在天涯的溫暖;熬一碗熱粥,不是為了挽留,是為了把積攢一生的祝福裝進兒女的兜。想念時,哪怕是夢囈也會叫出最親最暖的那個字——娘。
玉米又長起來了,蟬的歌唱得無比嘹亮,村莊在仲夏的氤氳里安詳。人還是村子里的人,喚狗的喚狗,攆雞的攆雞,把日子過得瑣瑣碎碎,細細長長。一棵莊稼在田野里,聽風,聽雨,聽蟋蟀柔柔的絲弦,明明知道人其實高不過一棵莊稼,也不炫耀所謂的豐功偉績。
其實,人知道就好。知道了一棵莊稼的高度,才能仔細審視腳下的土地,無論走多遠,不忘卻,不迷惘,就會像一棵莊稼,明晰自己的方向。哪怕最后化身為土,也會在來生茁壯。
(有刪改)注:宋長征,山東農(nóng)民作家。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雞“領著一幫子女逮螞蚱”,狗把“汪”字“重復喊了很多遍”,運用擬人的手法,描寫生動形象,充滿生活氣息。
B.“開春了”“動鐮了”“發(fā)芽了”“開花了”“結(jié)果了”,“了”字表示動作發(fā)生或完成,語句簡潔明快,節(jié)奏感強。
C.“凝望炊煙,靜聽流年”是過渡段,文章以此為界,上文描寫鄉(xiāng)村景物,下文抒發(fā)對鄉(xiāng)村人、事的思考,思路清晰。
D.文章用形象化、詩性的語言,將尋常的鄉(xiāng)村生活描繪得富有詩情畫意,又不失其鄉(xiāng)土特色,雅俗共賞,富有感染力。
(2)關于文中敘寫七奶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七奶每天不厭其煩地念叨,是因為她唯有通過念叨才能慰藉孤獨的心靈。
B.該部分運用倒敘,先寫七奶等待馬兒,后交代馬兒的成長歷程,這樣寫避免了敘述的單調(diào)。
C.七奶用鄉(xiāng)土的饋贈養(yǎng)大馬兒,她期盼馬兒放棄在外發(fā)展,在家奉養(yǎng)自己。
D.對馬兒的回憶用語簡潔而不簡單,不深入言說卻濃縮了成長悲歡,具有藝術張力。
(3)本文題目“人其實高不過一棵莊稼”意蘊豐富,請結(jié)合全文簡要分析。
(4)有評論認為作者筆下的鄉(xiāng)村圖景“真實而有力道”,請簡要分析這種效果是如何取得的。組卷:5引用:2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II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康德認為倫理學不是“幸福學”——德性和幸福不能等同??档聵O力反對以人的快樂、幸福、功利等作為衡量與評價德性的標準與尺度,他認為快樂、幸福和道德是無涉的,人對幸福、快樂、利益的追求是人的本性,但道德不是根源于人的本性,①_____。它的發(fā)出者是作為總體的人類社會,表達的是社會對個體的要求、規(guī)范與命令。這種要求、規(guī)范和命令,就其性質(zhì)講,維護的不是個體的利益,②_____。它不僅不必然地與個體的快樂、幸福、利益相一致,③_____。當社會總體利益與個體的快樂、幸福、利益發(fā)生沖突的情況下,道德維護的通常是社會利益。康德倫理學關注的不是感性存在的個體的快樂與幸福,而是作為總體的人類社會存在的需要。
(1)下列句子中的破折號和文中開頭的破折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薄奶煜椤哆^零丁洋》
B.魯大海:“你叫警察殺了礦上許多工人,你還——”(曹禺《雷雨》)
C.水生拍打著水去追趕一個在水波上滾動的東西——是一盒用精致紙盒裝著的餅干。(孫犁《荷花淀》)
D.倘使我能夠相信真有所謂“在天之靈”,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現(xiàn)在,卻只能如此而已。(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字。組卷:6引用:5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人說,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里,人們獲得了大量的信息,卻迷失了自我,失去了獨立思考和重新思考的能力。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br /> 根據(jù)以上兩段話,結(jié)合你個人的經(jīng)歷和體會,談談你的感受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6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