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寧夏石嘴山市平羅中學尖子班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7/23 8:0:8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數字敘事是數字技術進入敘事領域的產物,是一種在線敘事,具有人機交互的性質,由制作者、讀者和計算機共同完成。目前主要有超文本小說、互動影視作品等類型。
          數字時代的敘事文本已經很難用經典敘事學加以闡釋和分析了。盡管數字敘事中“講故事”這一核心因素仍然存在,但故事的結構形式和文本的呈現方式已經改變,這對經典敘事學的基本理論和核心概念構成了挑戰(zhàn)。
          視角是經典敘事學中的關鍵要素,指對故事內容進行觀察和講述的角度,直接決定作品的面貌和風格。英國小說理論家盧伯克在《小說技巧》中提到,視角在敘事文本中處于支配地位,是理解敘事作品的入口。而在數字敘事中,視角常常游移不定。如在超文本小說中,制作者提供了故事的各類材料和節(jié)點鏈接,不同節(jié)點的鏈接使視角的不定性成為必然。隨著讀者將界面的一個個鏈接打開,故事的焦點不斷轉移,從一個人物跳到另一個人物,從眼下事件轉向另一事件,觀察角度始終處于變換之中。在這個過程中,視角的承擔者除人物和敘述者外,作為操作者的讀者也加入其中。
          與視角相關聯(lián)的敘述者也面臨同樣的命運。在經典敘事學中,敘述者作為敘述主體,是故事的講述者和組織者。而在數字敘事中,敘述者的敘述功能受到讀者制約,敘述者須根據讀者的指令展開敘事進程,也就是說,敘述者需要在與讀者的互動中才能完成事件的組織和故事的進展。如在超文本小說中,節(jié)點的設置往往造成敘述的擱置,只有通過讀者的點擊才能延續(xù)故事的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讀者與敘述者共同承擔著敘事功能。
          時間是經典敘事學的又一基本特征。盡管在常規(guī)紙質敘事文本中,敘述時間也會出現閃前、閃回、交錯的現象,或多條線索并行發(fā)展,但這些并不影響讀者對故事情節(jié)的把握,讀者仍然可以從令人眼花繚亂的敘述中辨認出明晰的時間脈絡,并獲得重建的快樂。數字技術完全顛覆了這一秩序,數字敘事呈現的是敘述時間的空間化。如在布滿節(jié)點的超文本小說中,時間被割裂,呈播散態(tài)勢,情節(jié)發(fā)展主要不是依據時間而是通過鏈接把各種敘事片段隨機組合在一起,不同的鏈接縱橫交錯,敘述時間成為一座來回纏繞的迷宮。在互動影視作品中,時間軌跡也因讀者的介入和選擇而朝不同方向發(fā)展,形成不同的故事結局。敘述時間的空間化也表現在數字敘事呈現的方式中。如今的數字敘事主要以多媒體的形式出現,除文字外,圖像、動畫、視頻、聲音等多種媒體形式也作為文本的重要因素存在于敘事文本中。在這樣一個多媒體異質共存的空間中,敘述時間被淡化甚或被遮蔽,數字敘事從時間走向了空間。
          在數字敘事中,文本沒有主軸結構,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其內在結構呈“塊莖”分布,具有非延續(xù)性和擴張性的特征。就文本而言,數字敘事由多個節(jié)點組成,這些節(jié)點不僅造成了敘事的間斷,而且標示了多條路徑,故事由此不斷分叉、延伸。這些節(jié)點之間既沒有等級之分,也沒有先后順序,因此不存在某個固定中心。讀者在閱讀中可以隨時定位,自由選擇某個瞬間作為中心,并在操作中不斷轉移關注點。
          簡言之,數字技術進入敘事,已不僅僅是媒體變遷所出現的“換筆”,也不是跨界所造成的某種敘事擴張,而是對經典敘事學理論的根本性沖擊和改造,具有某種革命性的意義。
    (摘編自胡亞敏《數字時代的敘事學重構》)(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數字敘事是一種由制作者、讀者和計算機通過人機交互的方式共同完成的在線敘事。
    B.數字敘事仍是“講故事”,但故事的結構形式和文本的呈現方式與經典敘事學不同。
    C.數字敘事的文本是沒有主軸結構的開放系統(tǒng),系統(tǒng)中的節(jié)點既不分等級也沒有先后順序。
    D.數字敘事的文本以多媒體形式呈現,由圖像、動畫、視頻、聲音多種媒體形式構成。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總分的論證結構,從視角、敘述者、時間、結構四個方面論述數字敘事對經典敘事學構成的挑戰(zhàn)。
    B.第三段引述盧伯克的觀點,意在強調視角是經典敘事學中的關鍵要素,對于理解敘事作品非常重要。
    C.第五段列舉超文本小說和互動影視作品的例子,具體論證了在這樣一個多媒體異質共存的空間中,敘述時間被淡化。
    D.文章在論證數字敘事的時間和結構時,采用相同的論證思路,先與經典敘事學比較,然后分析論證。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在數字敘事中,敘事的視角、進程等均受到讀者指令的影響,這讓作為操作者的讀者處在了數字敘事的主導地位。
    B.在閱讀經典敘事作品時,讀者因梳理交錯的敘述時間而參與到敘事中,從而改變敘事方向,獲得重建作品的快樂。
    C.數字敘事是對經典敘事學理論的革命性改造,不能把它理解為媒體變遷出現的“換筆”和跨界造成的敘事擴張。
    D.數字敘事的文本內在結構呈“塊莖”分布,不存在某個固定中心,這意味著超文本小說比傳統(tǒng)小說具有更大的開放性。

    組卷:2引用:1難度:0.5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共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一)      寧國府、榮國府是賈氏先祖寧、榮二國公在世時,官造留下給他們嫡系子孫的,依明律“其父祖有官身歿,非犯除名不敘,子孫許居原造房屋,不得以無官違式論”,清律“父祖有官身及,雖曾經斷罪者,其房仍許子孫居住”。事實上,房屋之外,其他車馬、衣服等物也不禁止子孫及其家屬使用。這些在生活享受上的特權,使得官吏的家屬成為社會上一個特殊的生活群體。而府第、高墻、豪門自然亦成為一般百姓眼中敬畏羨妒之位勢財富的象征了。
          大門,堪稱整個府第對外極具象征性的部分了。所謂“侯門深似?!?,除了門飾、間數制度之外,平常正門又不開,只留兩旁東西角門出入,只有喜喪、年節(jié)或迎送高官時,才打開直通到底,這都增加了神秘感及莊嚴氣氛。譬如:第五十三回除夕祭宗祠,二府正門大開一路直到正堂。兩門間的街上也設著二府的儀仗執(zhí)事樂器,來往行人皆不準過。第七十五回尤氏由榮府返家,夜里省得套車,徒步過去時,兩邊的門子也把行人斷住。這些事例都可見得二府正門甚至面臨的街道,也都成為二府的外圍領域,含有威嚇的意味。
          給秦氏辦喪事,在會芳園圍墻開了一門,起宣壇樂臺,尤二姐喪事停靈梨香院,臨時開了對街一門。這都是因為年輕媳婦、賤妾之喪不能由正門出靈,這也可見正門的莊嚴性不容破壞。
    (二)      園林的性質比宅第更近于藝術,也因此園林布景更可以供小說作者馳騁想象?!都t樓夢》的結構有兩大脈絡:一是家族興衰,另一是寶玉心性之旅。家族興衰的脈絡與府第的場景關系最直接,寶玉心性之旅的“園地”則由大觀園來成就。
          在大觀園中,不僅各釵的生活空間擴大了,而且私密性增加了,這些在傳統(tǒng)宅第中是很難得的。因為傳統(tǒng)宅第的房子里外之門,通常是不關的,除非要睡覺了。而且所有的主子都有奴婢、小廝“貼身”侍候。這兩項加起來,個人私密性就難得了。
          為什么傳統(tǒng)宅第沒有個人私密的空間呢?因為儒家思想不在培養(yǎng)“獨立的個人”,而在造就一個作為典范的君子。既然沒有“個人”,那么,反映位序觀念的傳統(tǒng)宅第就不必提供實質的個人私密空間,而是用許多暗示如門簾、屏風等,來引發(fā)人“依禮舉止”,希望由人的修養(yǎng),來達成“非禮勿聽,非禮勿視,非禮勿動”的私密。
          然而,在讀書人的仕途上,理想是君子修身治國平天下,現實里,多的卻是聽命木訥以及鉆營功名利祿這兩類人了。小說的主人賈寶玉對于前者沒有興趣,對追求名祿更是不齒,唯一的出路只有展開個人心性的探索,嘗試去尋找一些終極的目的與價值。很自然的,此項探索在位序嚴謹的宅第是無法展開的,府內的園子才可以擔負起這個責任。
    (摘編自關華山《<紅樓夢>中的建筑與園林》)材料二:
          人類建筑,有兩個目的:其一為生活所必需,其一為娛樂所設置。就我國歷史而言,其因形式而分類者,如平屋,乃生活所必需也;如臺樓閣亭等,乃娛樂之設備也。其因用途而分類者,如城市宮室等,乃生活所必需也;如苑囿園林,乃娛樂之設備也。中國文化,至周代八百年間而極盛,人為之勢力,向各方面發(fā)展,大之如政治學問,小之至衣服器具,莫不由含混而分明,由雜亂而整齊。而生息于此世界者,長久束縛于規(guī)矩準繩之內,積久亦遂生厭,故春秋戰(zhàn)國之際,老莊之學說,已有菲薄人為返求自然之勢,人之居處,由宮室而變化至于園林,亦即人為之極轉而求安慰于自然也。
    (摘編自樂嘉藻《中國建筑史》)材料三:
          在一座中國房屋中,花園以及人工景色是基于與所有建筑根本不相同的原則。我們曾經指出過中國的思想受到儒家和道家的雙重影響。這種相反的二重性清楚地表現在中國房屋和中國花園,城市和園林之間互相對立、互為補充的關系上。房屋和城市由儒家的意念所形成:規(guī)則、對稱、直線條、等級森嚴條理分明,重視傳統(tǒng)的一種人為的形制?;▓@和風景由典型的道家觀念所構成:不規(guī)則的、非對稱的、曲線的、起伏和曲折的形狀,對自然種種神秘的、本源的、深遠和持續(xù)的感受。即使規(guī)模不大,中國的園林都在追求喚起對原始自然的聯(lián)想,以由此而引導出來的原則來模塑園林的風格:避免筆直的、一覽無遺的園徑和視線,盡量不致千篇一律。園林成為一種成功的事物,它就是游山玩水經驗的反映和模擬的創(chuàng)作。當人置身其境時有如在最荒寒的山水畫中,其間差不多常常都有一些人物、茅舍、山徑和小橋。建筑和自然之間是沒有被分割開來的,這種合而為一的東西是中國傳統(tǒng)上的一種偉大的成就。
    (摘編自李允鉌《華夏意匠:中國古典建筑設計原理分析》)(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府第大門是家族權勢的象征,《紅樓夢》中秦可卿和尤二姐的喪事皆不由正門出靈,可見正門莊嚴性不容破壞。
    B.傳統(tǒng)宅第房子里外之門不閉,缺乏個人私密性,故常設門簾、屏風等引人“依禮舉止”,確保個人實質的私密空間。
    C.人類建筑一為生活必需,如平屋宮室;二為娛樂所設,如苑囿園林。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已有人為之極轉而求安慰于自然。
    D.中國的房屋和城市,規(guī)則、對稱,講究傳統(tǒng)的人為形制;花園和風景,不規(guī)則、不對稱,講究起伏和曲折的形狀。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嚴格的等級制度推動了“門”概念化意義的生成,在嚴格區(qū)隔生活界限的同時,“門”也彰顯了制度的力量。
    B.賈寶玉逃出儒家正統(tǒng),嘗試探索自我心性,這在位序嚴謹的宅第是無法展開的,需大觀園來成就。
    C.長久束縛于規(guī)矩準繩之內的人,積久生厭,都會返求自然,將居處由宮室變化至于園林,以求安慰。
    D.位序分明的傳統(tǒng)住宅遵循著儒家的禮儀規(guī)范,因地相宜的園林設計卻處處透著道家“法自然”的意味。
    (3)根據材料,分別概括傳統(tǒng)宅第和園林的特點。

    組卷:2引用:2難度:0.5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共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從森林里來的孩子
    張潔
          在音樂學院,孫長寧看見一間門上寫有“招生委員會”字樣的房間,便推門進去。
          “喂,孩子,請你出去,這是考場!”
          孫長寧舔著由于幾天來的疲勞、沒有睡眠、不正常的飲食而變得干裂的嘴唇,十分抱歉地說:“對不起,我也是來參加考試的!”
          “你來晚了,復試都要結束了!”
          桌子后面的監(jiān)考老師騷動起來,主考傅濤教授向擅自闖進考場的孫長寧嚴厲地瞪視著。
          人們的淡漠使孫長寧那敏感的自尊心感到了極大的難堪,他真想退出這個使他的脊背冒汗的房間。
          為什么還要賴在這里呢?走就是了,很簡單,只要轉過身去,揚起腦袋,拉開房門。他想起梁老師在彌留的時刻對他說過的那些話。不,不能走!必須把梁老師沒有說完的話,沒有做完的事,一生一世地、永不松懈地繼續(xù)下去。他叉開兩腿,比以前更牢地釘在那里。
          他那低垂著的、羞澀的眼睛抬起來了——那是一雙像秋日的晴空一樣明澄的眼睛——堅決而迅速地說起來:“老師們!還是請你們聽一聽吧,哪怕是只聽一個曲子!”
          傅濤教授不由得細細地打量著這個固執(zhí)而古怪的孩子。孩子手里那個裝長笛的盒子不知為什么引起了教授的注意。盒蓋左上角的護皮脫落了……好像在哪里見過這個盒子似的。
          “老師,讓他演奏一下吧!”七位考生一齊為他力爭。
          就是這七個人,已經是難分高低上下,讓教師們一個也舍不得丟下?。∫还蔁岷鹾醯募ち?,沖擊著每一個教師的心!教師們不由得同意了這個頑強的孩子。
          孫長寧脫下了那件幾個晝夜也未曾離身的大皮襖,摘下了大皮帽子。一縷柔軟的、卷曲的額發(fā)立刻垂落到平平地展開著的眉毛上,帶著初出茅廬的年輕人的局促,孫長寧開始了演奏。
          不一會兒,孫長寧自己就被樂曲中表現出來的東西感動了。他不再記得這是考場,仿佛他重又對著那無涯無際的森林在吹;對著山腳下那像童話中的小木屋在吹,小屋頂上積著厚厚的雪,從凝結著冰花的小窗里透出了溫暖的燈光。那兒,是他親愛的故鄉(xiāng)……
          當明亮、質樸、優(yōu)美的像散文詩似的旋律流瀉出來的時候,教授被深深地感動了。從敞開的心扉里,他看見了一個沒有在這個考場上出現的人,一個優(yōu)美而高尚的靈魂。那人和這少年一同在傾訴著對光明的渴望,對真理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
          不知為什么,他對這少年人漸漸地產生了一種歉疚。他是從哪里受到了這樣嚴格而正規(guī)的訓練呢?他的表現手法嚴謹而細膩。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引起了教授的聯(lián)想。他又想起了那個好像在哪見過似的裝長笛的盒子。
          孫長寧輕輕地收住了音響。
          傅濤教授卻早已忘記了自己應盡的一個主考教師的責任,仿佛在參加一個精彩的音樂會似的,神情恍惚地說:“再演奏一個吧!”
          孫長寧更自如地一個樂曲又一個樂曲地演奏下去。此時此刻,除了那片在春風里快樂地搖曳著嫩綠枝條的、樸實無華的白樺林以外,他什么也看不見了。
          沒有一個人愿意擾亂這些旋律在大家心里形成的感覺——干凈的、純潔的、向上的感覺。
          那七個考生突然熱烈地喊起來:“老師,這才是真正的第一名!”
          孫長寧覺得好像一下子被人從深谷推上了山巔。
          “告訴我,這是誰寫的?我怎么從來沒有聽到過?”
          “我的老師!”
          “他現在在哪兒?”
          “他……他在森林里!”
          “在森林里?!”那飄飄渺渺、若有若無的呼喚一下子變成了鮮明而生動的形象,站在教授的眼前。難道真的是他?難道這個少年是他的學生?
          孫長寧慢慢地把長笛放在教授面前的桌子上,又從背包里掏出厚厚的一疊樂譜,含淚說道:“這是老師留下的!”
          在樂譜的封面上,教授看到了工整而熟悉的筆跡,端正地寫著:“梁啟明!”
          啊!果然是他!教授想到那位最知己的朋友,同時代人里最有才華的一個。他撫摸著長笛和樂譜。這就是那個才華橫溢、勤于事業(yè)、忠于理想的人留在世上的全部東西了。是全部嗎?啊,遠遠不是,他抬起一雙淚眼,寬慰地看著站在面前的這個少年,拉過他的手,把少年人那熱淚縱橫的臉貼近自己的心田。不,生命并沒有在那片白樺林中結束,往事也沒有成為陳跡,這就是他的生命的繼續(xù)。
          夜晚,當孫長寧躺進教授那松軟的、散發(fā)著肥皂的清新氣味的被窩里的時候,從淺綠色的窗簾的縫隙里,他又看見……
          陳年的腐葉在他的腳下沙沙地響著;風兒在樹葉間颯颯地吹著;蝴蝶飛著,甲蟲和蜂子嚶嚶地哼著;啄木鳥篤篤地敲著。一只不知名的鳥兒叫了一聲,又停了下來,從森林的深處傳來了另一只鳥兒微弱的啼鳴,好像是在回答這只鳥兒的呼喚。遠處,時不時地響著伐木工人放倒樹木的呼聲:“順山倒——”“橫山倒——”。這聲音像河水里的波浪似的蕩漾開去。突然,一種奇怪的聲音傳入耳際——它既不像鳥兒的啼鳴繚繞,也不像敲打著綠葉的一陣急雨;它既不像遠處隱隱約約的伐木工人那拖長了的呼聲,也不像風兒掀起的林濤,可是它又像這許許多多的、他自小就那么熟悉的、大森林里的一切聲響。朦朧而含混,像一個新鮮、愉快而美麗的夢。它是童話里的那支魔笛嗎?在一片已經伐倒了不少樹木的林間空地上,和爸爸住在一個帳篷里的從北京來的梁老師在吹著一根長長的、閃閃發(fā)亮的東西。
          朦朧中,梁老師彌留之際的話縈繞耳際:“總有一天,春天會來,花會盛開,鳥會啼鳴。等到那一天,你到北京去。那里,一定會有人幫助你繼續(xù)完成……”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他叉開兩腿,比以前更牢地釘在那里”,這里用“叉”“釘”兩個動詞,表現出此刻的孫長寧因想到梁老師的囑托,信念更加堅定。
    B.文中心理描寫細致入微,如孫長寧由遇挫時的難堪,到演奏時的忘我,再到演奏成功后的喜悅和興奮,呈現出他心理的變化。
    C.本文兩次寫到“白樺林”,既照應了題目,又為故事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營造了一個真實可信的自然環(huán)境,預示著孫長寧美好的人生前景。
    D.本文結尾含蓄雋永,可以預見孫長寧將會在音樂的道路上有更好的發(fā)展,并且他也將更好地完成梁老師彌留之際的心愿。
    (2)這篇小說在敘事上很有特色,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3)作家劉恒在多年之后仍然記得當年被這篇小說深深打動的情形:“張潔的《從森林里來的孩子》有一種人格的力量,給我以強烈的震撼?!闭埥Y合文本,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組卷:6引用:3難度:0.5

八、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1小題,9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機器人手術系統(tǒng)是集多項現代高科技手段于一體的綜合體。外科醫(yī)生可以利用機器人手術系統(tǒng),在遠離手術臺的情況下①          ,一旦切口位置被確定,裝有照相機和其他外科工具的機械臂將實施切斷、止血及縫合等操作,外科醫(yī)生只需坐在手術室的控制臺上,觀測和操縱機械臂工作。通常,實施開放式外科手術出血量多,需要輸血;而機器人做手術則②          ,無須輸血,患者1天即可出院。一些外科醫(yī)生操縱名為“達?芬奇”的機器人系統(tǒng)做心臟外科手術。該機器采用最先進的主仆式遠距離操作模式,靈活的“內腕”可消除醫(yī)生手的顫抖,特有的三維立體成像系統(tǒng),在術中能將手術視野放大15倍,大大提高手術的精確性和平穩(wěn)性。
          但機器人做外科手術③          ,盡管降低輸血率可以節(jié)省金錢,但是購買機器也會增加成本。它們需要維護,有些設備還是一次性的,這些都會導致機器人外科手術比普通手術更貴。
    (1)下列句子中,引號的用法與文中畫橫線處引號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科學家仔細研究了鯨,發(fā)現它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型”。
    B.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
    C.云就像是天氣的“招牌”:天上掛什么云,就將出現什么樣的天氣。
    D.這里說“只能”“才是”,就是說,標準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8個字。

    組卷:7難度:0.7

九、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鐘揚是從未止步的“跨界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畢業(yè)后,鐘揚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他將無線電電子學的知識應用到分子生物學、進化和生態(tài)學的研究中。在追尋人生理想的路上,植物學家、科普達人、援藏干部、教育專家……哪一個身份都能以一種完整的人生角色在他身上呈現。“跨界”拓展了更寬闊的馳騁空間,成就了鐘揚生命的高度和廣度……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李峰,從20歲一進廠就被分配為銑工,近30年的時光里只干過這一個工種。他以不移的決心,求不變的目標。憑借“穩(wěn)、準、細、精、巧”的精湛技藝,李峰先后突破了異形、薄壁、特種材料零件超精密加工等150余項生產加工技術難題,有力保障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和載人航天工程、北斗導航系統(tǒng)等重大工程研制生產任務的圓滿完成,是名副其實的大國工匠。
          在我們身邊不乏突破區(qū)域界限、耕耘交叉地帶的勇敢的“跨界者”,也有兀兀窮年堅持做好一件事的“守界者”。
          請結合以上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認識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1引用:4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