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北京市日壇中學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

  • 1.材料一
          魯迅先生曾說:“《紅樓夢》的要點在敢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睋藙?chuàng)作原則觀察,紅樓女子們構成了一個各美其美的真實世界。其顯著特征有三--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紅樓夢女性美是 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數女子特別是少女少婦身上的。每個年輕女子都擁有某種單向優(yōu)勢,卻沒有全能冠軍,是一種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態(tài)勢。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適度的,不追求絕倫超群。就像作者借石頭之口所宣告的,他書中的女子沒有班姑蔡女之類的女性樣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癡”的尋常“異樣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來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擁有的普泛的基礎的美。
    特征三:紅樓女子的美,又是有個別性、互補性的。小才,有種種;微善,有種種;真性情,更有種種。單以真性情而論,可謂千姿百態(tài),呈現出中國文化人所喜愛的種種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著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則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著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較多地推重個性和自我。這種女子或活得灑脫(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銳敏(如黛玉、齡官),或性格剛烈(如直面 戕害的鴛鴦、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諂”“不趨”“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覺承傳與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體恤他人,是對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積極內涵的認同與實踐。這種女子大都活得安詳(如李紈、麝月等),待人謙和(如薛寶釵、花襲人等),且品行堅韌(首推平兒,還有薛寶釵),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覺承傳與清醒高揚。
    (取材于劉敬圻《<紅樓夢>的女性觀與男性觀》)(1)下列對材料一中加點字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偏不倚”中的“倚”,讀音為yǐ。
    B.“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后漢書》作者班固。
    C.“戕害”中的“戕”,最后一筆是“、”(點)。
    D.“不矜不伐”中的“矜”,意為“自夸”。
    (2)根據材料一,下列對紅樓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各美其美                        B.美得適度
    C.都兼具任情之美與中和之美        D.體現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薛寶釵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寫寶釵的冷性格,最為精彩的是寫她有一種莫名的病癥,需要服食一種名為“冷香丸”的藥。
          從第七回制藥用藥的敘述中可以看出,寶釵的天性并非真冷,她從娘胎里帶出來的是熱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總是勸寶玉走仕途經濟之路,讓寶玉覺得她也入了國賊祿蠹之流,這正是熱的表現。“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這分明也是熱毒。但她為人處事卻端莊大方,竭力掩蓋自己內心深處對榮華富貴的追求與迷戀,這樣就形成內熱外冷的分裂,變得十分世故?!袄湎阃琛钡囊饬x,是解熱毒的意義,也是治療內外分裂的意義。這種解釋雖能自圓其說,但近乎苛評。我倒很欣賞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種見解。他的立場有所不同,對寶釵有一種理解之同情。
          他說:“這藥丸可非同小可,是全書大悲劇的象征。”薛寶釵是個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畢竟是個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樣,有生命激情,有愛戀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規(guī)范,竭力掩蓋、壓抑自己的內熱,以至用“冷香丸”來化解自己的內熱。在封建道德觀的威懾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視為一種病,需要藥治。林黛玉的悲劇固然是悲劇,但她畢竟把自己的情感毫無掩飾地率性表露過、宣泄過,任自己的眼淚揮灑過、暢流過,而薛寶釵則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壓在心底,然后裝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對付那個虛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點綴品、犧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實際上是被封建道德專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寶釵的悲劇是對青春熱情自我壓抑、自我消滅的悲劇,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會規(guī)范而犧牲自身心性的結果。這種自我壓抑、自我消滅的悲劇,是更深刻的悲劇,所以胡菊人先生稱之為“大悲劇”。
          以往的評“紅”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場上,太過強調薛寶釵是封建關系的維護者,而忽視了她是封建規(guī)范、封建理念的犧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則站在同情者的立場上,發(fā)現寶釵是一個不得不用冷香丸來冰凍青春熱情,又不得不帶著“冷人”面具去面對邪惡社會的人。
    (取材于劉再復《紅樓人三十種解讀》)(1)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認為薛寶釵是大悲劇人物,下列說法不屬于其理由的一項是
     

    A.內熱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把生命激情視為疾病
    C.只能用假面對付虛假的世界      D.不曾像黛玉那樣率性
    (2)根據材料二,下列與“冷香丸”有關的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曹雪芹創(chuàng)造出以“冷香丸”治療寶釵的“熱毒”,是一種精彩的寫法。
    B.“冷香丸”所解“熱毒”,“病癥”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為人端莊。
    C.有人認為,“冷香丸”有治療內熱外冷分裂性格的意義,對寶釵有益。
    D.有人認為,“冷香丸”是壓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實心性的,對寶釵有害。
    薛寶釵多年來蒙冤最甚的便是說她“奸”。直到20世紀80年代還有人以此相責,說寶釵“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給人送東西,有時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們應看到,她的動機是復雜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時譽,籠絡人心”。其實這說法有可商榷之處。
          比如,說她破壞寶黛愛情,覬覦寶二奶奶的位置,甚至還為此耍了陰謀--移禍黛玉。我承認,寶釵是有缺點的。但讀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見,實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則不難發(fā)現,指斥其“奸”過于嚴苛。那日正值芒種,寶釵與鳳、紈、迎、探、惜等在園中玩耍,因獨不見黛玉,故去瀟湘館找她。由于忽見寶玉進去怕自己也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來。這恰好證明她心地純正,不存妒忌之念。接著見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撲起來,又證明她當時并無醋意與不快。這時聽見亭內紅玉與墜兒說話,寶釵認為“奸淫狗盜”,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統(tǒng)觀念,實不足取,但她裝著追尋黛玉,卻是彼時彼境合乎實情之言。人們情急之下做出的反應往往與當時正在進行的事有關。寶釵當時就是為找黛玉而來,因此,說尋黛玉實在是最正常不過的。畢竟,處境窘急,脫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釧自殺的問題上,寶釵說她“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涂人,也不為可惜”,確實是無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說她將自己兩套新衣拿來給金釧裝裹,是為了對照貶損黛玉,實在有失偏頗。因為黛玉“素日是個有心的”之類的話是王夫人所說,且寶釵歷來心胸寬大,從不計較瑣事,連庭院花木、房間布置、衣服首飾等都不大講究,所以在姨媽精神上承受巨大壓力這一情境之下,她主動提出此議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寬慰王夫人時說的一席話,除了表現其驚人的無情外,確實有討好巴結之嫌,但也僅僅是嫌疑而已。因為人們?yōu)榱税参坑H人、朋友,有時會說一些減輕其責任的話,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實的判斷,只能說有討好之嫌。斷言其“奸”,并無鐵證。
          曹雪芹正是這樣以嚴重缺點、微妙處境和幾處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寶釵形象復雜化,從而增加了對人物釋讀與評價的多種可能性,拓寬了審美的藝術空間。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1)根據材料三,下列證明寶釵不“奸”的理由中,與文意 不符的一項是
     

    A.去瀟湘館尋黛玉,因見寶玉進去怕有不便,便沒有前往,可見她不存妒忌。
    B.擔心紅玉與墜兒懷疑自己,便假裝是在追黛玉,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應。
    C.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給金釧裝裹,是為了給王夫人減壓,不是為了貶損黛玉。
    D.認為金釧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話語,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討好人。
    (2)對薛寶釵這一人物形象的評價,歷來眾說紛紜。請綜合以上三則材料,概括說明造成對寶釵的評價眾說紛紜的原因。

    組卷:3引用:2難度:0.5

二、

  • 2.下列加點實詞的解釋相同的一項是( ?。?/h2>

    組卷:11引用:1難度:0.9
  • 3.下列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組卷:7引用:1難度:0.9
  • 4.下列句式不同于其它三項的一項是( ?。?/h2>

    組卷:11引用:1難度:0.7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談到“尊嚴”。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家庭、個人,都需要“尊嚴”。關于“尊嚴”,你有哪些思考和認識?
          請以“淺談尊嚴”為題目,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組卷:11引用:6難度:0.6
  • 13.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誰沒有旅行過?生活中的一次遠足,心靈的一次探尋,夢境的一次追求……都可以看作是一段旅程。
          請以“這是一段溫暖的旅程”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思想健康;內容充實,有細節(jié)描寫;語言流暢,書寫清晰。

    組卷:9引用:6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